书城教材教辅学习细节成就优等生
5835000000005

第5章 端正你的学习态度(4)

我们要从老虎妈妈教诲小老虎的那番话中吸取教训:在学习中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少一些不必要的幻想,克服浮躁的情绪,多做一些实事,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在薄弱环节多下功夫

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想要成功,就先战胜你的薄弱环节吧。”

那些在学习上最终获得成功的学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薄弱的一面。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没有忽略自己的薄弱之处,并且对薄弱环节多加弥补,从而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付出努力的不同,因此体现在学习效果上就会有强弱不均的现象。有的同学可能计算能力很强,可是做应用题时因理解能力不够而稍微逊色;有的同学可能英语的听力不错,可是写起作文来就前言不搭后语……学习上会有薄弱环节是很正常的现象,它并不代表我们的能力差,只是说明我们在这一环节上下的功夫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学习故事秀

梅兰芳是我国一代京剧大师,是梅派的创始人,更是我国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大师表演京剧时,那优美的体态、圆润清脆的唱腔以及他那双分外传神的眼睛无不令人为之倾倒。

梅兰芳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全得益于他从小的勤学苦练。

梅兰芳还在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家境贫穷,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而资历不高。梅兰芳8岁的时候被送进戏班子,可是教戏的老师看见梅兰芳相貌平平、双目呆滞无神,便觉得这孩子不适合唱戏。那时梅兰芳虽然才8岁,却对唱京剧格外热爱,于是对教戏的老师苦苦哀求。老师见他这么有诚心,便破例收下他。

第二天,老师就开始教梅兰芳,可惜一上午只教会了四句。老师教了一遍又一遍,可惜梅兰芳不是忘了词儿,就是句和句被唱反了,把老师气得直骂梅兰芳没有记性!梅兰芳很惭愧,于是私底下勤学苦练,花比其他同学多好几倍的时间来练习。夜深了,别的同学早已经睡了,梅兰芳还在煤油灯下背词。他知道自己记台词的能力差,于是平时就多背,有时老师还在教第5课,他已经把第12课的词都背完了。上课的时候,老师叫梅兰芳出来单唱,梅兰芳再也没有出现过忘记台词和背串台词的现象了。

可是教戏的老师对梅兰芳还是不满意,因为梅兰芳没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要知道,眼神是京剧演员传递台词也无法表达的情感的重要方式。被老师批评后,梅兰芳苦恼了,台词记不住可以提前背,可是眼睛不够传神该怎么办呢?

后来梅兰芳听说以前古代练射箭的人为了提高射箭的准确率,会将一个小铜钱挂在远远的地方,然后人站在远处凝视铜钱的中空部位,当铜钱左右摇摆的时候,双目也要凝视铜钱的中空随之左右转动。练到一定程度后,再练习凝视高空飞翔的小鸟,人站在原地不动,只让眼神追随飞鸟的身影,这样长期训练下来,不仅能增强视力,而且还能把眼睛练得灵活有神。

梅兰芳立刻按照这两个办法开始练习。他把一个铜钱用线系着挂在天花板上,铜钱就垂在离头顶一定距离的地方,晚上睡觉的时候,梅兰芳把铜钱一推,然后就躺下,眼睛直直地盯着铜钱的中空,随之左右转动。他还把自己攒下来的钱拿去买了一群鸽子,早晨起来的时候,把鸽子放出去,当鸽子在天空上翱翔时,梅兰芳就站在原地不动,双目紧紧地跟随着其中一只鸽子的身影,直到鸽子消失在视线中。

就这样,梅兰芳练了两年多,那双原本呆滞的眼睛渐渐变得灵活有神了。

直到有一天,教戏的老师突然让梅兰芳登台表演,虽然只是三段话的台词,但是梅兰芳依然精心准备,在台上也卖力表演。从前对梅兰芳百般挑剔的老师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后,不仅夸赞他的唱腔圆润有力,而且双目格外有神,传递了台词中没有表达的感情。

班主任点评

同学们在学习中难免会有薄弱的地方,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正确对待这些缺陷之处,他们或者置之不理,认为只要把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方面学好就行;或者盲目乐观,认为自己薄弱的地方也只是一些小地方,并不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的学习。

其实如果想要弥补缺陷,并不会很困难。可能只要平时学习的时候多加留意,多花点时间在薄弱的地方练习,便能获得改善。比如,有的同学背单词老是记不住,其实可以把记不住的单词抄在随身带的本子上,随时拿出来背。或者把单词放在一句话中,依靠句中的情境去记单词。

在薄弱环节多下工夫,战胜自己的缺陷之处,相信你最终会抵达成功的彼岸的。

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心态:上课听讲听得一知半解,便不愿意再深入地思考;回家做作业也只是敷衍了事,遇到做不出的题就空在那里或者蜻蜓点水似的随便想想而已。对于学习,我们同学很欠缺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只是把书本知识一股脑儿地记下来,没有把知识细细咀嚼,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知识中汲取真正的“养分”。

不踏实、不专心,怕困难、怕麻烦、怕吃苦,想取巧、想不劳而获……这些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只会导致同学们“死读书”,无法做到把知识学深,并且灵活运用。

学习故事秀

关尹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有一个也是著名思想家的学生——列子。

相传,列子小时候跟着关尹子学射箭。有一天,列子在练习射箭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一剑射中了靶心。列子于是高兴地跑去对关尹子说:“老师,我射中靶心了!我居然射中靶心了!我好厉害啊。”

关尹子听了列子的话后,并没有露出喜悦的笑容,反而平淡地问道:“那么,你告诉老师,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是什么?”

列子听了老师的问话后,惭愧地低下头去,轻声说:“不知道。”

关尹子于是对列子说:“那就不行,你其实并没有学会射箭。”

列子听了老师的教训后,回去继续练习。列子勤学苦练了三年,直到每回射箭都能射中靶心,列子这才又去请教老师。他说:“老师,我射中靶心了,我真的能射中靶心了。”

关尹子笑了笑,说:“那么,你告诉老师,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射中靶心吗?”

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老师。”

关尹子于是赞许地点点头,然后说:“很好,你的确学会射箭了。那么你就要牢牢记住你是为什么能射中靶心的,千万不要忘记其中的原因。不但射箭应该这样,治理国家和自我修养都要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求学。”

班主任点评

《关尹子教射》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本着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知识里的精髓,才能算是真正地学到知识。如果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知识的表层,而没有循序渐进,那么学到的东西就会很容易被遗忘,因为你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和理解它,把它转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要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可以依照这“三部曲”来练习:

首先,必须诚实。诚实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不懂的地方就要多花时间去钻研;

其次,要勇于创新。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总结得来的,我们在学习了前人的成果后,结合当下的新知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最后,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把知识吃透、学精,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不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在交流学习经验的时候,总是会格外留意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其实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少同学在吸取别人好的学习经验时,容易走“生搬硬套”的极端,一味地照搬别人的学习方法,也不管那种学习方法是不是真的适用于自己。有的同学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难题不爱自己动脑筋,于是便拿别人的作业胡乱抄一气,也不管别人是怎么做这道题的,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

有的时候生搬硬套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事倍功半。

学习故事秀

伯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相马师,人们对他的相马技术颇为称道,由此产生了“伯乐相马”这一成语。

伯乐渐渐老了,于是想把这一生累积下来的相马术教给儿子,让儿子子承父业,将相马术继续发扬光大。可惜,儿子对相马术并不感兴趣,平时根本不愿意认真听父亲讲解,也几乎没有把父亲教的相马术运用到实际中去。

有一天,伯乐觉得教给儿子的相马术已经足够了,于是想要测试一下他的相马术达到什么程度了。伯乐把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今天你出门去为父亲寻找一匹千里马吧。你还记得千里马有什么特征吗?”

儿子不假思索地说:“孩儿记得,千里马头骨清瘦、双目有神、后腿有劲。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不负父亲所托,会找一匹好的千里马回来。”

说完儿子就出门了。

儿子一路记着千里马的特征:头骨清瘦、双目有神、后腿有劲。当他路过一方农田,看见一只癞蛤蟆时,心想,这癞蛤蟆不正长得一副头骨清瘦的模样吗?而且它的双目突出,炯炯有神,跳起来的时候,后腿也显得分外有力。儿子不禁大喜:“哈哈,原来千里马长得这么一副丑模样啊!而且这田里到处都是千里马。”

儿子把癞蛤蟆带回家,递到父亲面前,对父亲说:“父亲,千里马找到了。”

伯乐看着眼前的癞蛤蟆,无比难过地摇了摇头,问:“儿啊,这明明是一只癞蛤蟆,你怎么说它是千里马呢?”

儿子万分疑惑地说:“父亲,不是您说的吗?千里马的特征就是:头骨清瘦、双目有神、后腿有劲。我找的这匹‘千里马’,符合您说的千里马的特征啊!”

班主任点评

上面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是不能生搬硬套的,而应该汲取别人经验中的精髓,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进而提升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丈夫指着一盘饺子对妻子说:“你是照着烹饪书上做的吗?这饺子这么小,而且还没熟呢!”妻子很委屈地说:“我是照着烹饪书上做的啊。食谱上提供的素材是为四个人准备的,我想我们只有两个人,所以我就把素材减少了一半。当然了,煮的时间也减少了一半。”这则笑话是告诉我们,胡乱模仿是会闹笑话的。

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不是去盲目地效仿,而是应该学习别人经验中的核心部分,这样才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