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露脸术
5835900000008

第8章 职场露脸术迅速融入公司职场环境(2)

如何与最优秀的同事和谐共事

有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顾虑,很多优秀的人都是比较孤傲的,想要接近他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谈与他们成为最佳拍档;还有的人一开始就把优秀的人想象成很有心机的人:“优秀的人通常都不会允许自己周围的人比自己更优秀”,所以那些优秀的人才不会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

以上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真正优秀的人通常都是能力和品质具佳的人,他们懂得学习是永无止尽的、强者之外还有更强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不具备的闪光点……因此只要你诚心实意地向别人学习,本着“共同进步”的信念,你的同事一定会很乐于和你成为拍档的。

认认真真做好下面几点,相信你便能与你眼中最优秀的同事和谐共事了。

1.诚心实意,切忌奉承。

一个人是否诚心实意地向别人学习,在言行举止上都会表示出来,所以不必过多地说一些赞美之词,更不要心怀不轨地假意奉承。一颗真心+脚踏实地的行为,便能赢得同事的好感与接纳,因此诚心实意是拉近彼此距离的良方。

在一次公司年会上,小志结识了一位负责公司海外业务的同事,这位同事虽然和小志一样也是年轻人,但凭借个人的勤奋努力,这位同事深得上司的青睐,是公司重点发展人选。小志之前也听闻了一些关于这位同事的优秀事迹,很是佩服他果断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远瞻力……

小志主动与这位同事攀谈,凭着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小志与同事聊得很愉快。但年会结束后,同事就又回到了海外,虽然各自留下了联络方式,但是二人之间再没有任何交流。很显然,同事对小志的印象并不深刻。

但小志并没有抱怨,反而认为这很正常,毕竟只是一面之缘,而且又有国界之隔。然而小志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想与这位同事有共事的机会,于是每逢周末、节日,小志都会给同事发E-mail,祝他节假日愉快。偶尔还会与同事说说公司近期的发展状况,以及自己对海外市场的看法……

终于同事记起小志,并回复了小志的E-mail。最后,如小志所愿,同事与他成了很好的朋友,同事还主动向公司提议与小志所在的分公司进行了多次合作。这以后,小志更加关注海外市场了,常常瞅准机会与同事合作,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业绩,颇得上司的欢心。

2.谦虚谨慎。

在与同事共事和相处时,要懂得欣赏、学会理解、做到信任同事,而不是暗地里看不起同事,遇到意见不合的事情就争吵得面红耳赤……要时刻牢记你是在与优秀的同事共事,是在向他学习,要本着谦虚的态度与之相处;行走职场,要有“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谨慎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式。谦虚谨慎才能有助于自我成长,不断提高。

3.态度自然,不要过分拘谨。

虽然优秀的同事不论是在阅历、学识等方面都高我们一筹,身为平凡的我们与他们共事时难免会有压迫感。但是,既然同为同事,就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视之为平等的交流对象,一方面要尊重他们,另一方面也要保持真我,自然而然地与之交往,如此一来反而能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对方的认可,促进更加和谐的合作。

4.巧托会配,不可狂妄。

与最优秀的同事合作之初,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同事是合作的“主角”,而我们是“配角”,因此在共事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地支持和配合同事的工作,听候差遣。何为拍档?自然是以团结为主,以共赢为目的,所以巧妙而合适地配合同事开展工作,不仅不会沦为“阿谀奉承”,相反还会取得同事的信任。而那些不知轻重,过分张显自己能耐,争抢同事风光和功劳的人,自然会惹来同事的厌弃。

不要再迟疑,也不要心存怯懦,积极主动、神态自若地去和最优秀的同事交流,与之结成合作关系吧。如果把我们比作“盲人”,那么他们就是我们的“拐杖”,引导我们在职场稳步行走。与他们“绑”在一起时,他们头顶的“光圈”,也会照亮我们,从而吸引上司的目光。这时,一定要懂得抓住机会为自己打一场漂亮的仗,从而为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光圈”,向上司证明自己的能力。试想哪一个上司不渴望下属之间的合作是优秀而卓越的共赢,为公司创造利益的同时,还能为其他员工营造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这样的好员工上司定寄予厚望!

2.2不要耻于向同事“示弱求助”

身在职场,不管你的能力多强、人脉多广,有道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之处,这时就要懂得向其他同事学习,而不应该不懂装懂,认为向其他同事“示弱求助”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一只蚂蚁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一群蚂蚁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要知道一群蚂蚁可以抬起是自己体重几百倍的重物。团结就是力量,这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懂得合作、懂得向其他同事求助的人,不仅能够不断成长学习新的东西,而且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在同事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彼此依旧只拥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能力,我有一种能力,互相交换后彼此就具备了两种能力。”不要耻于向同事学习,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你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受到上司的赏识,从而获得晋升的机会。

现代的职场犹如一个充满竞争的战场。充盈着较量、征服与被征服,在这里共事的人已经被训练得时刻警惕,大脑里的发条越上越紧,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众所周知,向别人学习其实也是一种竞争,而且是一种潜在的但威力却无比巨大的竞争。以向别人学习为荣,在成功的人身上收获成功的经验,在失败的人身上汲取失败的教训,不管怎样,这些都将是你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财富”,它们会帮助你在职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求助求教,适当示弱

古人很重视“天时、地利、人和”,而“人和”是最关键也是最需要人们悉心经营的。所谓人和,就是指在集体中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身为职场中人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积极进取,不甘示弱作为一种精神能激励人们不断进步,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争强好胜”未必是件好事,锋芒太过显露势必会引来树敌。

初入职场的小张在大学时就是学生会主席,是个多才多艺的好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后,每次公司组织各种竞赛,如围棋比赛、游泳比赛等等,他都积极地参加并且争取拿到名次。

然而小张的能力和才华却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同事们的认可,相反他好胜的性格使得其他同事人对他敬而远之,因为和小张呆在一起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低人一等”,小张真是锋芒太露了。

公司年底开展绩效考评,同事们给小张的评价是——喜欢哗众取宠,太自以为是。看着同事们给自己的评价,小张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能力太强也是一种错?”

其实,并非能力太强是一种绝对的错。只有懂得职场规则的人,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恰到好处地示弱,而不应该一味地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出现在同事面前。必要的时候,即使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优势,也不要过多地表现出来。应该先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让同事获得一些心理上的优势。但也并不是说要一味地示弱,过分示弱就会给人虚伪的感觉,再不然同事和上司就要怀疑你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足。

老徐是公司里的首席摄影师,每每公司有大项目,上司都是指明让老徐去完成,可以说老徐就是上司心目中的“台柱子”。

小谢是国内有名的摄影学校毕业,还到国外留学了三年,回国后小谢在熟人的引荐下进了公司,被安排做老徐的助手。起初小谢只是负责一些比较琐细的摄影任务,真正的摄影工作都是由老徐来完成,但是偶然几次机会,老徐在摄影时拿捏不住,幸好小谢及时提出意见,才使得工作圆满完成。

有一次,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让公司拍摄菜品广告,上司自然又是安排老徐亲自出马,小谢作为助手也跟随而去。由于老徐对酒店的灯光把握不准,因此使用数码相机对光时也出现了偏差,照片拍了很久,始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酒店负责人有些不耐烦。

就在这时,老徐把小谢悄悄地拉到一旁,轻声说:“小谢,你看这个采光要怎么来把握比较好呢,之前没有料到酒店的灯光是这种色彩的,带的照相机采光不好把握。你看看怎么处理能把照片拍好呢。”

老徐的“示弱”让小谢着实有些吃惊,不过很快,小谢就被老徐这种亲和与执着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小谢运用专业的知识很快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案,并且亲自执行拍摄,不一会儿就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因为合作愉快,二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在回去的路上二人还互相吹捧。小谢一脸敬佩地说:“走进酒店我就知道咱们拿得相机不适合采光,原以为你会让我回去拿过一个相机,没想到你那么执着,非得用那个相机拍。你的摄影技术真是一流,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拍成你那个水平,你居然还不满意。您真执着啊,佩服佩服!”

……

从这以后,小谢便渐渐成了公司主要拍摄任务的执行者。不久,老徐因事辞职了,首席摄影师的位置也就由小谢来担任了。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小谢的摄影技术绝对不会和老徐的相差太远,因为小谢一走进酒店就发现他们带的相机不适合采光,但是小谢并没有张扬出来,而是低调地保持沉默。因为他知道,只要老徐开始拍摄,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他也没有料到老徐居然会向他“求助”,面对如此执着的老徐,小谢诚心诚意地“展示”了自己一回。事后,小谢并没有不知天高地厚,相反当老徐赞扬他的时候,他却对老徐执着的工作态度表示无限敬佩。

二人彼此互相“求助”、“示弱”,从而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合作氛围,小谢也从最开始只是做一些杂活儿“进步”到渐渐独立执行拍摄,到最后竟还成了首席摄影师。

有能力并不一定都要使出来,懂得适时地沉默装傻,再适时地亮出自己的“法宝”,这样的聪明人才能在同事中赢得好口碑,获得好人缘,受到上司的青睐。

不求助=拒绝进步

职场中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和同事是在同一个级别,我若向他求助,岂不是向他表明我的能力比不上他吗?他若诚心诚意地教我也罢,若假托也不知道,背地里还把我的弱项告诉别人,这样一来,我的弱点不就曝露在大家面前了吗?

其实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妨这样想,既然已经知道那是自己的弱项就更应该即使地学习弥补,让弱项变成强项,当你的能力提高了,别人还有理由嘲笑你吗?至于担心同事不会诚心诚意地授教,你要相信办公室里那么多同事总有一个会乐意告诉你方法的。

如果你始终不愿意向其他同事求助,那么就等于你在拒绝让自己进步。你不进步,自然会有别人追到你前面去,到时候获得上司青睐,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就不是你了。

A单位的外贸部有两位年轻人,一位是日语翻译,一位是英语翻译。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风华正茂,在单位领导的眼里,两人都是未来的外贸部经理候选人。对此,两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较劲,你追我赶。

单位原先有日商的投资,因此单位经营层经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当然,那位学日语的年轻人经常在公开场合露面,而负责英文翻译的人在帮助打理日商的工作时因语言不通,常常需要去向日语翻译请教。一时间,日语翻译在单位的影响力远远高于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坐不住了,心想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他肯定会处于劣势,失去很好的晋升机会。于是,他决定凭着大学时选修过日语的基础,暗暗学习日语,准备超越对手。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学日语是在暗中进行的,他几乎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日语的学习上。几年过去了,他拥有了一张日语等级证书。他开始尝试着与日商进行会话,帮助营销员处理一些日文的翻译任务。

同事们十分佩服他掌握两门语言,他自己也有一种成就感。但就在他翻译澳大利亚商人的贸易合同时,把关键词给翻译错了,给公司造成10万美元的损失。虽然事后公司通过谈判,挽回了部分损失,但公司董事长为此十分震怒。

他也十分内疚,但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会犯这样的失误呢——那个关键词并不是多生僻的单词。反省再三,他醒悟过来,几年来,自己只顾着学日语,早已疏于对英语词汇的充实和温习,发生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他在自己的专业上败下阵来,而且他的日语即使再怎么苦学,也无法达到日语翻译的水平,想到这里他后悔莫及。

其实英文翻译就应该坚守自己的专业语言,而负责到有关日文的文件时,只要向日语翻译的人求助即可,毕竟英文翻译要接触的工作还是以英文为主。可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日语,到后来竟怠慢了本职语言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后来的失误。不仅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还给公司造成了损失,遭到上司的批评,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一个人想击败对手,往往会忘了自己的优势,却沿着对手的思路进行思考,照搬照抄别人的做法。但是,一个走“抄袭”道路的人是根本无法进入别人最为熟悉也最有优势的领域的。因此向别人求助、学习,无疑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既不会失去自己的优势,还又能给自己增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