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人性的弱点(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5841900000014

第14章 如何赢得别人的认同(1)

规则6:让别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1.你不会在争论中受益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我在伦敦的某一个晚上获得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在那个时候,我是罗斯·史密斯先生的下属经理。在战争期间,罗斯先生是澳大利亚的王牌飞行员,被外派到了巴基斯坦执行任务。在和平消息被宣布出来之后,他因为在30天之内飞行了半个地球的壮举而轰动了全世界,这从来还没有人尝试过呢,可想而知它所造成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给了他5000美元的奖励,英国国王授予了爵士封号。于是一段时间之内,他成为了英国境内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天晚上,我参加了一个授予罗斯先生荣誉勋章的宴会。在晚宴上,一位紧挨着我坐的先生讲了一个很幽默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好应验了一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位善于讲故事的先生提到,这句话出自《圣经》。但是他记错了,我非常肯定它的出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于是,为了显示我的博学并得到在场的关注,未经同意我就站出来纠正他,当然这样的做法是很讨人嫌的,但是他坚持自己的说法。“什么?出自莎士比亚?那不可能!简直太荒谬了!那句话是出自《圣经》。”他信心十足。

这位讲故事的先生坐在我的右手边,而我的一位老朋友,佛兰克·伽蒙则坐在我的左手边,并且伽蒙先生致力于研究莎士比亚文学已有多年了。因此,我和讲故事的先生都同意将这个问题交给伽蒙先生作评判。伽蒙先生静静地听着,在餐桌下用脚踢了踢我,然后回答道:“戴尔,你错了,那位先生的回答才是正确的。那句话确实是出自《圣经》。”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对伽蒙先生说:“老实说,你明知道那句话是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那当然。”他回答道,“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的第二场。但是你别忘了,亲爱的戴尔,我们只是一次宴会的客人,为什么非要证明一个人所说的是错误的呢?那样做难道会使他喜欢上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不是吗?而且他也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发生争执呢?应该永远都要避免和别人发生正面的冲突。”“永远都要避免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伽蒙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给了我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我不仅给讲故事的先生造成了难堪,又将我的朋友置于尴尬境地。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急于争辩,那么情况肯定不会那么糟糕。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为我向来就是个固执的辩论者。在青少年时期,我和我的哥哥就全天下所有的事进行争论。当我进入大学,我又学习了逻辑学与辩论学,并且参加了许多辩论比赛。我出生在密苏里州,后来,我又在纽约大学教授辩论知识,另外,我曾打算出一本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从那时起,我就听过、看过、参与过数千次的辩论比赛。通过以上的所作所为,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赢得辩论——尽力去避免它,就像避免毒蛇和地震一样去避免辩论。

十次中有九次辩论的结果是,辩论双方都比以前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是绝对正确的。

你赢不了辩论。因为如果你输了,当然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呢?假设你跟别人辩论赢了,你把对方辩得体无完肤,毫无招架之力,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呢?你自我感觉良好。可是他呢?你只会让他觉得受到了屈辱,而且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会愤恨你的胜利,另外“一个人即使口头上认了输,但是心里也是不服气的”。

数年前,帕特里克·海尔曾参加过我的培训。他虽接受过很少的教育,但是他是那么地热爱争辩!他曾是一名雇用司机,他来找我是因为他改行推销汽车后,虽然一直很努力,但是却收效甚微。我只是稍稍询问了他几个问题,问题的症结就显示出来了,帕特总是与他的顾客发生争执,并冒犯他们。一旦一位顾客对帕特所销售的汽车挑剔毛病,那么他就会难掩怒火,冲着对方大声争辩,把对方驳到哑口无言为止。那时,帕特确实赢得了许多次的争辩。后来他对我说:“我常常从办公室里出来,对自己说‘我可把那个家伙教训了一顿。’的确,我教训了别人,但是我却什么也没推销出去。”

我的首要任务不是教帕特里克·海尔如何与人进行交谈,而是训练他如何克制自己不要讲话并且尽量避免口头上的争执。

海尔先生现在已经是纽约怀特汽车公司的一名明星推销员了。他是如何成功的呢?下面就是引自他的原话:“如果现在我进入一位顾客的办公室,并且他说道:‘什么?怀特汽车?它们可不怎么样!你白送给我,我都不要。我准备买某某牌汽车。’那么我就会说:‘某某牌汽车确实不错。如果你买那种汽车,无疑是明智的选择。那家公司的产品质量不错,销售人员也很称职优秀。’”

“之后他就无话可说了,因为没有和我争论下去的必要了。如果他说某某牌的汽车是最好的,那么我就会说,是的,是这样,那么他只有住嘴不说了。既然我已经同意了他的观点,那么他就没有必要整个下午都说‘某某牌汽车是最好的’。于是,我们就不再谈论某某牌汽车,转而开始跟他谈怀特汽车的优势了。”

“若是把这事放在以前,当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很可能就已经大发脾气了。我就会对某某牌汽车大加攻击,那么造成的结果是,我越是挑某某牌汽车的刺,我的顾客就越会卖力替它辩护,并且他越辩护,就越会坚信并喜爱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如何真正开始推销的呢?以前,我把许多时间都耗费在与人争辩、抬杠上了。现在我已经可以缄口莫言了,这很是有效。”

正如睿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过去常说的:“如果你争强好胜,喜欢与人发生争执,并且善于反驳他人,那么有可能你会取得一时的胜利,然而这样的胜利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永远也不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自己好好想一想。到底哪个才是心中想要的,一次毫无实际意义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一个人的好感?二者是不可兼得的。

《波士顿誊本》曾经刊登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打油诗:

这里躺着的是威廉的尸首,

他死去时还固执己见——

他是对的,绝对的正确,

但当他匆匆离去时——

他是死的,正如他是错的一样。

当你与人发生争论时,你可能是对的,绝对的正确。然而,对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而言,那是徒劳的,正如你错了一样。

弗雷德里克·帕森斯是一名所得税高级顾问,曾经与一名政府税务稽查员发生争执,并激烈争吵了将近一个时辰,原因是因为一项9000美元的账目发生了问题。帕森斯先生认为这9000美元实际是笔坏账,永远也不会收上来,所以不应该征税。“坏账?你当我眼瞎!”稽查员讽刺道,“这税非征不可。”

“这位稽查员非常冷漠,又傲慢又固执,”帕森斯在课堂上讲述这段经历时说道,“讲事实、摆道理对他丝毫没有作用,我们争论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固执。所以最后,我决定转变话题来避免争执,并且给他些赞赏。”

“我说道:‘我觉得与你所要处理的那些重要且困难的事务相比,我这件简直不值一提。我自己也曾研究过税务,但是我学到得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我真希望有一份跟你一样的工作,那样就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了。’”

“于是,那位稽查员在椅子上伸直了腰,向椅背上一靠,开始谈论起他的工作来。他告诉我他曾发现的许多在税务上巧妙舞弊的花招。逐渐地,他的口气变得友善起来,接着他又跟我讲起了他的孩子们。临走时,他对我说,他会进一步考虑我的问题并且在几天之后给我答复。”

“三天之后他来到我的办公室,通知我说,他已经决定就以原来纳税申报单上的账目为准,那就意味着9000美元的税不用征了。”

这位税务稽查员正表现出了一种人类最常见的弱点,他需要自重感。只要帕森斯先生与他争论不休,那么他就越会通过努力维护他的权威来获得这种自重感。但是一旦他的权威获得到了承认,那么争论立即就偃旗息鼓了;自重感得到了满足,那么他就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与善良的人。

佛曰:“恨由爱止,而非恨止。”另外,一场误会只能通过技巧、交际、抚慰以及从他人立场出发看事情的同情眼光来消除,而不能通过争论来结束。

林肯曾训斥过一名不顾纪律与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年轻军官。“凡是下定决心想要获得成功的人,”林肯说道,“都不会把时间花在私人争执上,并且争执的结果也是他不能够承担的,这其中包括对他的性情以及自控能力的损害。如果你们双方都有正确的方面,那么不妨就多作些让步。即便你完全正确,也不妨向对方作些让步。给一只狗让道,总好过为了争辩对错而被狗咬伤吧,因为即使把狗杀了,对于伤口的愈合也无济于事。”

《零碎》中有一篇文章,就如何避免争论给出了一些建议:

欢迎分歧。记着这句口号——“如果一对搭档总是意见一致的话,那么其中一个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有些观点你从没思考过,那么就为你能想到而感到欣慰吧!或许这些分歧就是能够使你避免作出重大失误的一个契机。

对你的第一直觉持怀疑态度。在令人不快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自我保护。因此,要当心,并保持镇定,留意自己的第一反应,它很可能是最糟的,而不是最好的反应。

控制自己的情绪。记住,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忍耐力来测试他的度量大小。

先倾听。给对手讲话的机会。让人把话说完,不要打断、辩解或争论。否则,只会增大双方之间的分歧。试着在双方之间搭建理解的桥梁,千万不要增高双方误会的壁垒。

寻求共通之处。当你听完对方的观点,首先思考那些与你意见一致的方面。

诚实豁达。寻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并且勇于承认错误,这可以使你的对手解除武装,化解分歧。

真心感谢对手的参与。所有与你就某事发生争论的人,都表明在某件事上,他们跟你有相同的兴趣。把你的对手想成是那些真心想要帮助你的人吧,那样对手很可能就变成友人了。

欧博·皮尔斯——他已经结婚近50年了——曾说过:“我和我妻子在许多年前曾签下过一个协议——我们两人之间,无论生对方多大的气,都必须要遵守这个约定——如果一个人大吵大闹,那么另一个就必须一声不吭,静静听着。因为,如果两个人都大喊大叫,那么就毫无沟通可言,只剩下噪声和剧烈的振动了。”

规则1:赢得辩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辩论。

2.如何避免树敌

当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的时候,他曾坦言,如果他的正确决定能够达到75%的话,那么就已经达到他所期望的了。

如果这就是20世纪最杰出人物对自己的最高期望,那么又何况你我呢?

如果你做事能够有55%的把握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去华尔街,一天赚上它100万美元。但如果你不能保证有55%的把握的话,你又凭什么说别人错了呢?

你可以通过眼神、语调、手势来指出一个人的错误,这些做法的效果与言语上的表达是一样的。但如果你认为指出了一个人的错误,就表示他会同意你的意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已经给他的智慧、判断力、自豪以及自尊心造成了直接打击,这只会让他想要反击,却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即便你用柏拉图式或者康德式的逻辑与之辩论,你也无法改变他的观点,因为你已经伤了他的感情。

永远不要以下面这句话开头:“我要证明给你看什么什么……”那只会把事情搞砸,就相当于在说:“我要比你聪明,我要告诉你怎样怎样来改变你的想法。”

这简直就是在挑衅,不但激起了对方的反感,很可能会在你开始说之前就要对你大打出手了。

即便是在最温和的条件下,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很难的。那为什么还要去给自己添麻烦呢?

如果你想要证明什么事,不要让任何人觉察到。通过熟练巧妙的技巧,让别人感觉不到一点痕迹。这就是亚历山大·蒲柏所推崇的:

教导他人时,不要让其发现是在受教诲。

对他人讲解知识,要认为他们将知识忘记了,而不把其当做无知的人来对待。

300多年前,伽利略说过:

你不能教授人们,只能引导,让其自己找到答案。

正如洛德·切斯特菲尔德对他儿子的教诲:

尽可能地比其他人睿智,但是不要告诉他们。

如果觉得有人说的话有错,而且你明白确实是说错了。那么这样说会不会更好,“嗯,不过,我是那么想的,当然也许我错了,而且我经常出错。如果我错了的话,还请你指正。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我可能错了”,“我经常出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这些句子具有非常神奇的积极效应。

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不会对你所说的——“我也许错了,我们一块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而提出反对意见。

哈罗德·雷恩克,一位蒙大拿比隆的汽车经销商,他是我班里的一名学员。他就曾用以上的方法来处理与他顾客之间的事务。他提到:“由于长期汽车销售的压力,在处理顾客投诉的时候,我总是一副刚硬冷漠的面孔,而这给我带来了脾气易暴躁,顾客不满意和生意锐减的糟糕后果。”

“认识到这么做对我没有任何好处,我开始尝试一项新的销售策略。我这样对顾客说:‘非常抱歉,我们确实犯了许多错误。如果在与您的业务里也有错误的话,请您一定要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