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善观法性:洗心禅4
5862000000003

第3章 对职场女性的人生忠告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职业女性。职场如战场,相信各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身心方面的困惑与压力。大家能来寺院,走入这样一个场所,说明大家就是有心人,都想在这里得到一些改变,体验一种新的境界。

今天我先教大家打坐,大家把手机调成静音。

首先,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双腿盘起,交叉也可以。再将双手放在交叉的双腿上,如我所做的一样。

现在请大家把散乱的心收回来,全身放松,断除妄想,把束缚在身上的所有压力都卸下来,把我们对工作、对家庭的一切挂碍都卸下来。放下,再放下,彻底地放下!

身体坐直,头身一条直线。

文天祥在《遣兴》诗之二中曾说:“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可见,打坐的妙处就在一个“空”字。“空”的心境可以使英雄收敛杀气,宁心修行,亲证无为。关于打坐有一些神奇传说,据杨暹《西游记》(或诏饯西行)的记载:“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

呼吸的训练能够促进身体良性的改善。呼吸急促、短,生命就短。有些动物很长寿,它呼吸一下停顿一下,动作很慢,比如乌龟。想要身体健康,行动不需要怎么慢,但心一定要舒缓。坐下来,做几次深呼吸,身心的状态就会产生变化。

柔和者,自然善良。大度者,自然超脱。深远者,自然开阔。有容者,自然悦乐。

仰望星空,不如行如虚空

智慧,佛经译作般若。般若不是一种特定的智慧,而是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大智慧,是世间最普遍的、最究竟的智慧(佛教的般若不是研究具体的、个别物的知识,它的目标是追溯万物的本源。编者)。故用音译,称“般若”。就是要我们超越世间的高度,去看待万事万物的变化与发展。

昨天有几个人跟我聊天,说自己要成为公司里最优秀的人。我告诉他:欲得其中,必求其上。要成为公司最优秀的人,就要站在行业的高度去看待你这家公司;如果要在这个行业里做到最优秀,就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去看待你的行业,清楚地了解国家的政策以及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定位;要做到全国第一,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要做到世界第一,要站在宇宙的高度。你一定要了解到比你自己所追求的还要更加高远的领域,你才能有正确的定位和展望。

我们要有超越凡俗的思想境界,才能明白你现在处在哪个位置。这就要解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否则我们就不知道存在的规律,就看不清楚事物的发展过程。在佛教看来,一切事物都在“生、住、异、灭”【1】中流变,无一例外。

佛教的思想之所以是人类最终极的智慧,就是因为它所讲的每一件事情都超出了世间的认识,很多人觉得很玄乎,那是因为没有一个适合的梯子跟它的高度连接起来。

人存在于世间,只从自身角度看问题,是看不清楚的,不明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迷失自我。只有站在超越自我的角度,最终或许可能有所小成。如果你所属的行业能推动世界某一部分良性运转的时候,你和你所从事的行业就有意义。有些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人,是因为他所做的是普泽万物的事业。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喜欢和敬仰?因为他所感念的是众生的痛苦与欢乐。

当一个人有知见、贪执、挂碍时,身心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绳子绑住,没办法放开手脚,不能用更高远的思维去经营人生。

当我们把原本主客对立的“自我”修成“真我”时,就不会把我与他人对立起来,把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对立起来,也就能够达到“心物不二”的境界,做到“无心”、“无念”了。

我所说的“无心”、“无念”绝不是悲观郁悒的,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豁达。心境开阔了,就不会再去计较一些本来很微末的东西,不会再为一己的名利而与人争执。这时候的心是宁静的,因而是广阔的。

“我”与“众生”无二,所以普度众生与自我的修行实际上也就是同一件事情了。许多先哲伟人,具有这样的胸襟,所以他们就会成就一代青史。孔子视富贵如浮云,庄子宁可老死于荒野而不求位于庙堂,他们内心饱满,参透了“真我”的意义。

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好人要度,坏人也要度,这就是佛教的慈悲。“为人民服务”的人,心中必有大我。如果自己存在的使命就是为所有人服务的,你想不成功都难;当你把别人的梦想都实现的时候,你自己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计较自己得到多少,那是小聪明,不是智慧。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想着自己得到多少利益,脚步就迈不开,打不开格局,不能用高远的境界去经营自己的人生。所以要学会把心打开,打开一米有一米的宽度,打开一丈就有一丈的高度,给你多大的平台你就能成就多辉煌的人生,这都是由自己的心量决定的。自我设定就等于是自我局限,自己应当反思,在我内心当中还有多少私欲在作祟。当你以一辆名车、一座豪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即使你最终得到了这些东西,内心也不会得到满足。

越是不能安住,越是不安,就越是想要变化,这就是“异”(佛教心法:“生、住、异、灭”);殊不知“异”的下一步必然会“灭”的。不具大胸怀的人,不具安住的能力,他生不知为何而活,死不知何路可归,最后只能沦为外物的奴隶。在寻找小我的同时迷失了大我,这是非常可怕的。

佛教讲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施者不求回报,受者不生妄想,施物视为空无,以此达到清净的境界。今天布施了,就在此刻放下,不要感觉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今天帮助了谁,明天就盼望着要回报,这不叫布施。有这种心态的人格局就很小,而格局会决定你的人生。

“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

要把我们的心打开到没有边界,像虚空一样,这样,自我设定的局限就放开了。因为最大的障碍不是别人,也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自己的我见、我执。

不管什么事,都要学会去面对,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终南无捷径,巅峰自攀登

我们每天都要观想,假如明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如何去面对?假如明天最亲的人,比如先生、孩子、父母、朋友都离开了,我如何孤零零地活下去?把自己内在的贪执全部都观想一遍,看看有什么是自己不能面对的,即使哪一天真的碰到这些问题了,我也知道该如何解决,如何洒脱地面对。

智慧的人生要学会减法,用舍弃的方法去面对我们的生活。人生放不下的东西很多,诸如面子放不下、美貌放不下、金钱放不下、亲情放不下,如果统统担负着就像蝜蝂【2】一样。

有一个喜欢收藏玉器的老人家,他说到七十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品全部拍卖以后捐给慈善机构。他说年纪大了就要学会舍法,不然到死的时候眼睛闭不上,对自己的玉器放不下,会死不瞑目。稻盛和夫说,当人到了六十岁就要学会去反思自己的生命,为以后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

诗人伯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许多人认为只是文人无谓的夸张罢了,又哪里能够领悟诗人微妙的心灵呢?我们的生命可以延续,下一期生命的质量就要靠今天种下的因。

我们要修什么?修的是观念、思想,思想转变了,自然行为就不会出错。菩萨的每个念头都是清净的。《论语》里说“思无邪”,“思”原来只做语音助词讲,但孔子在讲《诗经》的时候,把它引申为“思想没有邪念”的意思,教人要中正平和。

经常被外物所左右的人,他的生活、事业就容易出现问题。学会在思考和看待问题时,要把握正和邪,然后才能通达、顺畅、持续长久。如何养心,如何分别正邪呢?每天要看一些好书,不断地把各种信息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不好的排除掉,然后运用到人生当中。

事物有其存在的道理,它自身没有好坏,好坏在于你自己怎样去对待它们,怎样去努力。家庭幸福的前提是要具备幸福的条件,违背幸福存在的规律,幸福就不会出现。佛教讲“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没有了解到这一层,只想找捷径,即使得到也不长久。吃西瓜,种南瓜,种的因与期待的果就不一致。

下雨过后用手搅小水池,水就会变得混浊,沉淀一段时间就会透澈。受到扰乱的心就像那浑浊的水。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答案是“定”。内心平静,思考则会透彻。很多人由于生活的压力,身心如同不断被烈火煎熬的水,一直滚烫。记住,火旺则水很快会烧干。慢点烧,时间就会长一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降火和加一些凉水的方法,把温度降下来。所以我们平时要经常暗示自己,我很疲劳,我要放松一下,不要因为压力而一味的强撑。

一个人做不了那么多事,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面对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让别人分担呢?那就必须要满足他的需求,就要把自己的金钱和价值精神施舍出去,他们就会帮你承担,你就可以免除劳役,而人往往就是被这些东西累垮的。

生活中加一些凉水,就好比修定,当我们内心烦躁的时候就坐坐禅,这样身心就平衡了,才有力量往前走。一个好的管理者不应该是最忙的人,如果忙乱,说明他没有找到方法,没有找到正确的管理模式。

勤学好问,夜光如昼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要信任别人,凡事包容,凡事尊重,有大格局、大心量。不能怪别人,要怪的永远是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缺陷。

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晏子不仅以“和谐”的政治理念犯颜直谏,批评齐景公,帮他改掉种种不利于国家的言行,而且要求别人也得这样对待自己。他有个老朋友叫高缭,晏子很信任他,请他当自己的大管家。高缭工作踏实认真,勤勤恳恳,可三年之后,却被晏子炒了鱿鱼。晏子左右的人认为高缭没什么过错,罢免他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晏子解释说:“我是毛病很多的人,得有大家随时批评指正才干得好。可是高缭在我身边待了三年,却从来不批评我,不帮我弥补过失,这样的人我没法用,只得辞退了他。”后来齐景公要让高缭到朝廷来做官,晏子不同意,说:“高缭做事,只是为了那顶官帽和那份工钱,连对我都不敢批评,一味唯唯诺诺,怎么可能指出您的过失,又怎么能用他治理好国家呢?”

可见,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包容,应当是“和而不同”的,这才是“君子之和”。身边有很多不同见解和认识的人,他就是一面镜子,不断照映出我们自身的问题。指出问题,我们才能改正,人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进步。

我收到过一封邮件,关于哈佛大学的精英凌晨四点的时候都在干什么。那个人拍到好多照片,发现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围在图书馆里面读书、写计划、写报告。想想我们凌晨四点在干什么?佛教的僧侣也是每天四点起床开始一天的修行看来,不管是你想修行“成就”,还是做事业想要“成功”,这原理都是相通的。

今天在座的都是企业家和精英,你们的学习能力肯定很强,这种能力可让你们从各个方面去学到东西。我经常跟佛教界的朋友讲,如果我们佛教徒,现在开始不学习了,那佛教不到一百年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经常讲佛教徒不仅要研习佛法,也要学社会的知识,以及其它宗教的优秀理念。除了学习,还要有自己的思考、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交大让我去读EMBA,我说好啊,我去就是为了学习。有个人问我们寺院里为什么要买《如何说,孩子才肯学》这本书。我说香海寺是社会的枢纽之一,很多家庭主妇、企业家来找我们答疑解惑,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不了解该如何教育孩子,不了解该如何经营企业,我们如何能给他们做心灵导师呢?所以,既然要弘法,我们的学习能力要比任何人都强,这样才能帮助别人,才能不愧做一个“师父”。

我跟寺里的每一个同修讲,你们每天都要看书,要思考,这样才能进步,每天才能得到成长。

赢得人生的九点忠告

1、大事情、大方向要非常清晰,小事情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不管你做什么,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有大格局、大方向,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大家要思考我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未来要往哪里走?如果连自己的定位都不知道、不明白的时候,就不知道往哪里走。

2、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佛教里有“四摄法”,指修菩萨行者度人的四种方法。摄即摄受,意思是菩萨想要化导众生,必须以此四法摄受,使其依附,然后导归大乘正道。

四摄法中有一摄受是“同事”,指菩萨以法眼明见众生根性,随其所乐,做出与众生所求相同的样子,给众生想要的东西,使其各沾利益,因此生亲爱心,依附受道,得到真理。

这就像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能面对的就不要让别人去面对,将心比心才会使别人接受。用同事心、同理心,同情心去面对身边的人,我把这件事情交给他,他为什么做不好?找出那个为什么,然后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不是让他一个人承担,而是你跟他一起来完成,你要给他一个引导,他就能乐意地去做。

3、坚守承诺。答应了就一定要兑现,不能做到就千万不要承诺。诚恳是发自内心的,用心跟别人交换,自然而然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像克林顿与人交谈,从始至终,看着你的眼睛,非常真诚。

4、善于学习,富于创新。奥康集团每年都会举办一个思考周,邀请我做他们的演讲嘉宾。他们人力资源总监跟我讲,他们把我们寺院每天发送的香海飞信编成了一本书,这次的思考周就要学习我们寺院出版的书刊。他们老总说一个寺院都有这么多创新,作为企业高管得到什么启发呢?当那几百个高管在一起听我介绍香海禅寺的经营理念,我当时真正地为这个领导的胸襟所折服。我们的光盘和书寄出去,很多人都不会看,我有时候打电话问他们,却说我不知道啊,我让秘书找找等等。而这个老总不但自己亲自看,还让自己的高管专门去讨论,这是什么样的学习精神呢?他一点都不会怠慢,这么小的事情他能重视,用一切有益的知识去激发员工,我很受感动。

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无止境,在老师、同事、朋友那里都可以学习,有心学习,时刻都能学习到东西。学习没有难易之分,愿意学,难也会变得容易,反之亦然。

所以学习实际上需要的就是一颗谦和的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我很喜欢读书,买车票要排队,有10分钟时间我都会看书,哪怕看一页也行;在等车的半个小时内我可以看完好几页书。主动学习,自然不容易受到干扰。

学习像海绵挤水,比如我每天晚上坚持读完20页书再休息,给自己布置任务,然后一点点积累起来。时间像水,不挤很快会挥发、消失。

还要注意不要完全沉浸于作者的思想,哪怕他所说再有道理,我们如果只是单纯的认可作者,那就永远没办法超越他。思维被局限,再怎么学也还是在他的思想框架里。

要有创新的思维,超越别人之前先要超越自己。我在普陀山教书的时候认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有十几个学位,现在还在继续攻读。在加拿大,每读一个科目政府都会有一定的津贴,整个国家的人都热爱学习。我有时候就在想,如果我们嘉兴要打造成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就应该想办法提升教育,否则文化城市永远只是一句口号罢了。

杭州一些咖啡吧每周都会请各种各样的人来开讲座,讲艺术、家庭、高考等等。把各种各样的讲座嫁接到这样的场所,受众虽然就几十个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和事业圈,只要他受益,他就会通过自己影响力扩散出去。

5、寸阴是金,做一个智慧的时间管理者。我们的时间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管理,要把握四个字,就是轻、重、缓、急。最重要、次要的、再次要的,要分的很清楚,然后你就知道怎么去分配时间。还有要根据自己的身心调养以及学习和对家庭的关爱,去把时间做一个划分,有禅修的时间,运动的时间,看书的时间,和孩子的沟通等等。

6、如果你是女性,就要善于利用女性的优势。女性做事细腻,稳妥,比男性更懂得沟通的技巧;女性的耐力要远远强于一般的男性。那么就把女性优秀的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劣势的一面就要学会如何去避免。

7、微笑是最好的彩妆。微笑,就说明我们的心打开了。当一个人微笑的时候内心就很柔和、善良、宽容;当你内心急躁、充满憎恨的时候,身上负面的能量就会成倍地增加。当你乐观向上的时候,正面的能量就会积累,那些有病的细胞就会被吃掉。

8、用心打扮你自己。别以为自己已经是总裁了,着装就可以很随便,要知道一个人站在别人面前就是一个品牌。甚至要学会色彩的搭配,和一些基本的礼仪。在不同场合,要学会如何打扮。比如今天王会长就告诉大家来寺院不能穿高跟鞋,不能穿领子太低的衣服,还有裤子不能太短。

9、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母亲。一个母亲的责任很大的:长辈因为你的关照,可以得到幸福的晚年;先生因为你的照顾,可以让他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孩子得到你的呵护,可以茁壮成长,富有爱心,性格不偏激,那都是母亲的功劳。所以人家说,娶一个好妻子,会影响一个家族的三代,所以你们身上的任务好重啊!

讲于嘉兴爱心俱乐部

【注解】

【1】“生住异灭”是法之四相:生,生相,即有为法从未来位,至现在位;住,又作住相,即有为法安住于现在位;异,又作异相,即有为法于现在位变异、衰损;灭,又作灭相,即有为法从现在位灭转至过去位。

【2】蝜蝂[fùbǎn]。蝜蝂这种昆虫是柳宗元杜撰的,但比柳宗元的作品更早的《尔雅》上,却有蝜蝂的记录。在柳宗元的《蝜蝂传》中,说“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