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天天学禅
5871000000003

第3章 寻找自己的宝藏

马祖道一禅师是唐朝中期禅宗的标志性人物,当时很多僧人都慕名前来求教,有个名叫慧海的僧人从江西赶来参见禅师。

马祖问道:“你从哪里风尘仆仆赶来?”

“从越州大云寺来。”慧海说。

禅师问:“到此打算干什么?”

慧海恭敬的答道:“为求佛法之真意。”

马祖听后大笑道:“自己的宝藏不管,却抛家乱走寻什么?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到此求什么佛法?”

慧海闻此诚心诚意的向禅师礼拜,并问道:“哪个是我慧海自己的宝藏?”

马祖见慧海还未领悟,继续说道:“如今问我之人,即是你的宝藏,一切具备,什么都不缺少,可以自如的使用,何必再向外寻找?”

慧海听后,似有所悟。

不过茫茫众生之中,僧人也好,俗人也罢,有几人真正懂得自己的价值所在,懂得这些价值的意义。这样那样的原因,使得我们习惯“跪”着仰望这个世界,于是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制约,在这些受制之下的时间久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总是试图寻找增加能力、获取财富的秘诀,却忽视怎样通过自我的成长不断突破。

正是这样的迷惑使得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过“捧着金钵讨饭吃”的生活,整日的东奔西走,没有一刻闲下来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忙碌的意义,而自己的人生就像被套了眼罩一直拉磨的驴。这些话听上去有些刻薄,但细想之下有多少人在过这样的生活。

马祖式的禅师世间难觅几个,所以到处都是怀揣“自家宝藏”到处寻宝的人。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满腹经纶的大学生、甚至是留学多年的“海归”,为求得一份工作,获得那些所谓的成功与认可,舍弃了多少尊严与自己应得的权利,就这样未必能有他们向往的生活。因为他们如同未被点化的慧海,不知“自家宝藏”的妙处,总是幻想觅得他处阳光,将自己的前途照射通亮。

其实,我们该用平视的角度,好好的审视这个世界,审视你自己。然后再想一想:什么是你自己的宝藏?怎样将这份宝藏的能量成为你的财富?而不是空有宝藏却四处流浪,终生瞎忙!看清楚、想明白后认准自己的目标,是走是跑那是由你来定的节奏。

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宝藏,如马祖禅师所言:一切具备,绝不缺少任何!至于如何使用,能否在有生之年让其最大能量得以释放,那就看你是否开采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