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5881100000004

第4章 贝多芬

哦!命运!

你曾经看过贝多芬的画像吗?他顶着一头褐红、凌乱的卷发,脸部的线条僵直刚硬,眉宇之间写着坚毅不屈,加上那紧闭的双唇,似乎正准备用全身的力气来反抗命运。是的,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不只用双手敲扣命运的大门,他还写下了永垂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在他一生中,无情的遭遇一次次地打击他,而他反击命运的方式,就是将全部的热情化成音符,让人们在千百年之后,还能听到他那沉重的呼喊:“哦!命运!”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的波恩,波恩是一座位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城里绿草如茵,环境十分宁静优雅。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曾是宫廷的男低音歌手,贝多芬多少遗传了他们的音乐才华,而他的母亲玛莉亚则是一位聪慧贤淑的妇女,在贝多芬的幼年中,他与母亲之间有着浓厚的亲情,相较于父亲的暴躁,母亲给了他最珍贵的爱与温暖。

贝多芬的父亲对他有着很高的期望,他一直希望孩子能像莫扎特一样,成为一位“音乐神童”。于是自4岁开始,贝多芬的父亲便对他展开了一连串的魔鬼训练:贝多芬完全被剥夺了游戏玩耍的权利,他惟一的工作就是练习父亲指定的钢琴和小提琴功课;更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利,染上了酗酒的恶习,每天晚上,当父亲醉醺醺地回到家里,可怜的贝多芬就会硬生生地被父亲揪下床,反锁在琴房里练琴,若稍一松懈,还会遭到父亲无情的毒打!贝多芬的音乐启蒙,就是来自这位暴戾的父亲,但这样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但没有让贝多芬心生畏怯,还因此引导他真正走向了音乐之路。

1778年,8岁的贝多芬在科隆举办了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他的父亲认为这是一步小小的成功,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完整的音乐教育,他决定把贝多芬送到音乐家内弗(Christian Gottlobe Neefe)门下学习。内弗是当时国家剧院的音乐监督,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他决定以异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内弗用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教材,教授贝多芬钢琴、风琴与作曲技巧,使贝多芬在扎实的训练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在老师的提携引荐下,14岁的贝多芬开始担任宫廷的管风琴师,也慢慢展露了过人的作曲天分。但这时在贝多芬的心里,他最大的愿望是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去拜访莫扎特,并接受更高深的音乐洗礼。

1787年,贝多芬终于来到维也纳拜见莫扎特,在一次公开的会晤场合中,莫扎特聆听了贝多芬奔放流畅的钢琴演奏,并对在场的人士发出赞叹:“你们注意这个年轻人,他将来一定让全世界的人听到他的音乐!”受到肯定的贝多芬本来想留在维也纳好好向莫扎特学习,无奈这时从家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他匆忙赶回波恩,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一生辛勤扶持这个家庭,终于积劳成疾撒手人寰。自此以后,贝多芬不但失去了最挚爱的亲人,他还得担起家庭的生计,照顾父亲与两位弟弟。

1792年,贝多芬再次来到维也纳,这次他决定投入海顿门下,接受严格的训练。但当时的海顿正忙于自己的创作,他命令贝多芬练习各种对位法,但在批改他的作业时,却遗漏了许多错误没有纠正。贝多芬发现这样的学习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于是他便偷偷到别处听课,最后干脆换了老师。后来,贝多芬出版第1号作品的时候,也没有加上“献给海顿”的献词。海顿对这件事表面上还是维持绅士风度,但私下觉得很不是滋味。同年又传来父亲过世的消息,这次,他并没有像母亲病危时那样急着赶回去。一件件生活上的不如意促使他更加成熟独立,在异乡的游子,凭着一股对音乐的热情,渐渐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蔚蓝。

永恒的恋人

贝多芬的一生中,有过好几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但这几段感情带来的甜蜜喜悦极其有限,留下来的往往是更多的痛苦哀愁。贝多芬自1794年起,即惊觉到自己的听力正日渐衰退,这对一位作曲家而言,简直是老天爷开的大玩笑。他的无助痛苦一天天地加剧,也渐渐感受到被外界隔离的寂寞,此时他孤寂的心灵极需爱情的滋润,他多么希望有一位相爱的伴侣能给予他抚慰,但是他易怒多疑的个性却使得每一段恋情皆没有完美的结局,最后他终身未娶,孤寂地过完这一生。

在贝多芬精彩的浪漫史里,他对女孩子求爱的方式总是热情如火,其中有一个对象是他的学生朱丽叶塔。朱丽叶塔是一位匈牙利贵族,贝多芬曾深爱着她,并为她写了一首《月光奏鸣曲》,听过这首浪漫曲子的人,一定会被作曲者的深情款款所打动,但他俩的恋情最后却因为社会地位的悬殊而告终。在贝多芬遗留的文稿中,有一封不知写作年份的信件,收件人题名为“给永恒的恋人”,信的内容可谓缠绵悱恻热情如火。这一封未曾寄出的信件留给后人无限的猜疑,有人说信中的女主角就是朱丽叶塔,但也有人认为是公爵小姐泰丽莎。

在贝多芬波恩的家中,保存着一位年轻妇人的画像,画像的背面题写着“给伟大的艺术家和善良的人,T.B.赠”,这个英文缩写就是泰丽莎·布伦斯维克,但事情的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一开始,贝多芬的对象是泰丽莎的姐姐,约瑟芬。贝多芬原是她们姐妹俩的钢琴老师,后来疯狂地爱上了约瑟芬,但约瑟芬在20岁就嫁给了一位伯爵,并育有4名子女。婚后年,伯爵过世,其实约瑟芬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后来她带着孩子回到维也纳,继续和贝多芬有所来往。这期间,贝多芬还是一直爱恋着她,但是约瑟芬始终没有接受贝多芬的感情,她只希望和贝多芬维持友谊的关系。女方被动的态度使得这段恋情逐渐降温,约瑟芬后来再嫁,丈夫仍是一位伯爵。

1806年,贝多芬开始和泰丽莎发展恋情,他为爱人谱写了《泰丽莎钢琴奏鸣曲》,细腻的琴声倾诉了他对泰丽莎的爱。但这段感情仍是无疾而终,泰丽莎并没有和贝多芬成为夫妻,反而选择了终生未嫁。

贝多芬的情史多彩多姿,但我们也可以说他在爱情上始终没有得到相等的回报,他内心燃烧的炽热情感被他用音符表达了出来——这是他最流畅的表达方式,最后反而得以与他不朽的灵魂永传后世。

生命的转折点

我们可以将贝多芬的创作生涯简单地分为3个时期:第一阶段是1795年到1800年;第二阶段是1801至1814年;第三阶段是1815到1827年。这3个阶段在贝多芬的创作生命上诉说着不同的故事,也交杂着他崎岖坎坷的命运。

第一时期的作品延续了古典乐派的风格,其主题、旋律和句法都传承自海顿与莫扎特,重要的作品有:歌曲《阿黛莱德》、《第2钢琴协奏曲》、《悲怆奏鸣曲》、《弦乐四重奏Op.18》以及《第1交响曲》。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室内乐为主,颇受贵族们的欢迎,且传达出一种恬淡神圣的光芒。在第一阶段的尾声,贝多芬意识到听力日渐衰退的事实,他虽遍访名医但却都无济于事。听力的衰退让原本易怒的贝多芬变得更加难以相处,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他曾用尽全身的力气,粗鲁地敲击琴键,向命运之神咆哮抗议,但命运之神似乎没有听见他的怒吼。

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创作,都是由内心深处刻画出来的旋律,尽管当时贝多芬已是举世公认的大音乐家,耳聋的事实与累积已久的压抑,屡屡使他萌生自杀的念头。1802年夏天,他写下了椎心泣血的“海利根斯塔德遗书”,这是他留给弟弟的信件,信中泣诉了内心的恐惧与绝望:“……我的内心对一切事物燃烧着热情,但耳疾却逼得我不得不选择与世隔离,尽管我想超越这一切,但这是多么的难啊!我如何去对别人说:‘讲大声一点,我是个聋子!’而偏偏我又是个靠耳朵工作的音乐家!……请原谅我吧,我是多么希望和你们在一起,但此刻我宁可以欢乐的心情奔向死亡……生命是如此苦涩,而死亡是惟一解脱痛苦的方式,永别了……”还好这封信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遗书,后来贝多芬选择离开海利根斯塔德这个城市,重新回到维也纳。他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动力与命运搏斗,接受了一连串生命灾难后,再度出发。

在创作时期的第二阶段,贝多芬渐渐脱离古典时期的桎梏而进入浪漫时期,此一阶段的重要作品计有:《第2交响曲》、小提琴《克罗采奏鸣曲》、《第3交响曲(英雄)》、歌剧《费德里奥》、《第4交响曲》、钢琴《热情奏鸣曲》、《第5交响曲(命运)》、《第6交响曲(田园)》、《合唱幻想曲》以及《第7交响曲》、《第8交响曲》。贝多芬失聪后的心路历程,再加上美国独立与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启示,使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跨入了新的境界,原本贵族式的古典风格渐渐消失了,自由的信念与奔放的情感强烈地在作品中展现,曲子的力度对比扩大了,音域也得到扩展,和弦的连接则更为创新自由。

第三阶段是贝多芬生命的最后12年,此时他的创作达到顶峰,每一首曲子都有完整的构思、自由奔放的曲式、深刻而真挚的表现力,将音乐所能展现的能量推到最高峰。此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庄严弥撒曲》、《第9交响曲(合唱)》,以及带有崭新风格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用交响曲刻画命运

在贝多芬各个音乐领域的创作中,交响曲是最能表达出丰富情感的形式,他所写的9首交响曲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些曲子是他音乐生命的精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力量的音乐,而后世的音乐家也很难再超越这些作品。这9首交响曲奏出了贝多芬的命运实况,各自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意义,表达了不同的乐思,更达到以往古典时期的音乐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其中《第3交响曲(英雄)》原本是献给拿破仑,赞扬他为自由革命的伟大精神的,但后来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气得把标题撕掉,重新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你曾听过命运之神敲门的声音吗?贝多芬说,那就是《第5交响曲(命运)》开头的4个短促有力的声音:“Mi Mi Mi Do。”《命运交响曲》是他用所有的生命能量创作出来的曲子,残酷的命运显然并没有击倒他,贝多芬在这首结构宏伟的曲子里表达了他永不屈服的毅力,震撼的音符怒吼着向命运反击,对生命的热情是他最坚毅的武器。敲门的动机从第1乐章开始,以不同的音型不断堆叠,一直延续到第4乐章。第2及第3乐章述说命运的考验以及反击命运的勇气,到第4乐章时则欢奏出胜利的音符。命运排山倒海的庞大力量透过管乐器吹奏出来,但曲中前进的节奏、明亮的色彩,以及果断的乐句则是渴望战胜的愤怒与信心。贝多芬是最有资格击垮命运的人,当时他的听力已几近全聋,对一个音乐家而言,只有挣脱命运的枷锁、战胜自己、超越苦难,才能够创作出如此撼动人心永垂不朽的乐章。

相较于《第5交响曲》的强烈华美,《第6交响曲(田园)》则表达了他将生活上的不愉快转移到对大自然的喜爱。此曲是贝多芬少数的标题音乐,5个乐章皆有附属的标题,分别细致地描绘了宁静优美的田园景象、暴风雨的怒吼以及风雨后的恬静。这首曲子和命运交响曲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优美的旋律流露舒适宁静的气息,是一首洋溢着幸福的曲子。

而《第9交响曲(合唱)》则把器乐与人声的完美结合起来,此曲的歌词即为诗人席勒所写的《欢乐颂》。首演当夜由贝多芬亲自指挥,那晚听众全被这气势磅礴的乐曲所震慑,这首曲子规模宏大,是贝多芬呕心沥血之作。演出完毕后,台下响起了如雷的掌声,人们被这神圣的音乐感动落泪,情绪激昂不能自已,他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但这时全聋的贝多芬背对着听众,矗立在舞台上全然不知答谢,团员之一的女中音将他转身面向观众,贝多芬这才“看到”听众的喝彩。耳聋的音乐家写出了辉煌不朽的作品,《合唱交响曲》代表的是他战胜自己的成果,也留给后世无限的感念与崇敬。

唯一的歌剧

贝多芬唯一的歌剧创作是著名的《费德里奥》,此剧改编自法国小说,并在1805年6月完成草稿:其主角是一位出身贵族的抗暴斗士,他遭到革命分子的监禁,妻子蕾奥诺拉为了救他,佯装成监狱狱卒,并化名为费德里奥。勇敢的妻子后来成功地救出了丈夫,在千钧一发之际挽回了丈夫的生命。歌剧里的蕾奥诺拉正是贝多芬心中完美的妻子象征:忠贞、善良而勇敢,拥有女性特有的机智与坚毅,能把对丈夫深情的爱化作一股战胜邪恶的力量。

然而此剧的演出并不十分顺利,因为尽管贝多芬尽力将这个剧本拉离现实,但当时政府还是认为这个反叛的故事影射了政局的混乱,鼓动人民反抗当政者,于是下令禁演。后来经过几位朋友大力协助,此剧才得以顺利登上舞台。在首演那夜,拿破仑大军已占领了维也纳,在战乱动荡中来欣赏此剧的,大都是一些不懂德文的法国军官。票房的失败让贝多芬很不满意,他立即撤回了后来的演出,并在朋友的建议下重新调整剧本结构。

剧本虽重新改编过,但演出仍然不甚顺利,剧院的老板还和贝多芬发生激烈口角,他们互相责备对方是票房失利的原因,最后两人一言不合,火暴的贝多芬撕毁了合约,抢过厚厚的剧本冲出了大门。《费德里奥》的演出被迫中止,一直到1814年才又得以再次登上舞台。

交响曲之外

除了伟大的交响曲,贝多芬在其他形式上的作品也有傲人的成绩。例如著名的《第5钢琴协奏曲(皇帝)》,就是一首光辉灿烂的作品。这首曲子是献给大公鲁道夫的。鲁道夫是贝多芬的资助者之一,他俩有着深厚的情谊,而这个作品气势昂扬宛若皇帝。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弦乐四重奏,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格局,而弦乐四重奏更是贝多芬晚年的创作主角,弦乐的演奏表达出贝多芬最深沉的乐思,他在简单的旋律中赋予这4种弦乐器自由的空间,让演奏者得以尽情地表达和声与情感,而曲子的组织又是那么的严谨,乐句对情感的诠释总是能沁入人心。这些精彩的室内乐作品,已与九大交响曲并列,成为不朽之作。

在晚期的作品里,还有一首《庄严弥撒曲》,可说是他毕生的杰作。贝多芬将虔诚的心完全融入音乐里,使得这首作品不只是为宗教仪式而作,它还蕴含了人类对于信仰与和平的虔敬之心,是一首极致表达宗教情绪的作品,此曲与第9交响曲并列为他晚期的代表作品。

与死神的最后一战

晚年的贝多芬身体状况一直很不好,除了耳疾之外,他的身体也很虚弱,他常常衣衫褴褛地在田野间漫步,怪异的举止让人以为他是个流浪汉。

公元1826年,贝多芬在一次旅行的途中患了感冒,这次感冒让他身上原有的病症更为严重,黄疸、水肿、腹部的剧痛等,将他折磨得更加憔悴不堪。终于在1827年3月26日晚间,死神悄悄地带走了贝多芬。当晚乌云密布,天空飘着雪花,还划过几道闪电。贝多芬在临终前突然高举右手紧握着拳头,他的双眼威严地正视前方,似乎正与死神作最后的搏斗。终于他的手缓缓垂下,停止了呼吸。他的葬礼在3天后举行,许多人参加了这场隆重的丧礼,舒伯特也是其中的一位。

乐圣的光芒

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初,这一时期是音乐史上所谓的“古典时期”,这时期的3位代表人物就是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贝多芬总结了古典时期的精华,将音乐带入另一阶段的“浪漫时期”,他的音乐不像海顿或莫扎特大多是应贵族与宫廷的要求而作的,他摆脱了对贵族的依赖,是第一位为自己、为情感创作音乐的作曲家,因此他的音乐不再只是音乐,我们可以听到更多作曲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意念、景象和情绪。

贝多芬在音乐上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他像是一位挥舞着旗帜的领导者,在音乐领域上拓展了许多的可能性。在音域与力度方面,他将音乐扩展到极致;在旋律方面,他的旋律单纯但具有绝佳的情绪表达功力;在和声上,他所使用的和弦能由简单的手法创作出最震撼的效果;最后在情感的表达上,他的音乐往往有最直接的表白,将痛苦、喜悦、惊恐、欢愉、悲痛与幸福的情绪自由自在地呈现于音符中。

他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将所有时代与他个人所遭遇的不幸,都凝聚成不朽的乐章,这片音乐的光芒是人类的珍宝,他通过音乐好像在告诉我们:“奋斗吧!不管能不能战胜命运之神,只要你曾用尽全力与之搏斗,就已尽了做人的本分,肯定了人类的尊严。”他用有力的臂膀战胜命运中的不幸——这就是乐圣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