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11

第11章 平等是最易被感知的尊重

诸多心理学家指出,人人都有受人尊敬的需要。他们希望在别人眼中,都是被一视同仁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需要。可以说,只要是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心理学原理也不仅一次阐述过,在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没有平等待人的观念,就不能与人建立起密切的人际关系。

一次,托尔斯泰在长途跋涉中,到一个小火车站的三等车厢的候车室歇息,忽然听见有人招呼他:“老头儿!老头儿!”一位太太在车上探身车窗外喊他:“快去女洗手间把我的手提包拿来,我忘在那儿了……”托尔斯泰急忙赶到那里,幸好手提包还在。那太太说:“多谢你了!给,这是给你的赏钱。”于是递给他一枚五个戈比的大铜钱。托尔斯泰不慌不忙地装进了口袋。“您知道您把钱给了谁吗?”一位同行的旅客问这位太太。他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这位太太一听惊叫道:“天啊!我干的什么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谅我吧,请把那枚铜钱还给我吧!把它给您,真不好意思。”“您不用感到不安。”托尔斯泰回答说,“您没有做错什么,这五个戈比是我挣来的,所以我收下了。”火车开动了,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把那位不安的太太带走了。

托尔斯泰不假思索地做出这样一种可爱的举动,潜藏于后的其实是一种最可贵也最为难得的平等心态!有了这样一种心态,身处高位才不会时时摆出一副施舍者的骄人姿态;有了这样的一种心态,地位卑微也决无一丝乞讨者的可怜面目。然而,这种平等心态,说是平等而实非平常,它是人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心静神安的大境界,是深邃的大海,容得下飓风狂澜的博大胸怀和淡薄名利的高尚情操。

任何人都渴望被尊重,而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平等之餐可以滋润心灵。”只有我们把别人的心灵滋润了,我们才能博得对方在心理上对我们的认同,才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们经常说,要平等待人,其实就是在心理上把彼此的距离拉平拉近。就是要把对方的人格与自己的人格平等看待。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与聪明的人交往会使人理智,与平和的人交往会使人大度,与有修养的人交往会使人感到平等、没有压力。如果你和有修养的人在一起那是你的福气,当你碰到难处,他会为你着想,帮你解决困难;当你处在尴尬境地,他会为你打圆场,不会冷嘲热讽;当你左右为难时,他会为你出主意,想办法。有修养的人会尊重人,平等对待客观事物,没有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之气。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使人感动不已。平等就是最大限度地体现人的尊严。

平等待人是社交中首先应该遵守的社会规则。有位心理学家说:“没有不可爱的人,没有不可信任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前提是人要学会平等待人。”做到平等待人,我们需要在与人交往中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管怎样的复杂,我们一定要懂得互相尊重、平等对待他人的规则,特别是在地位、职位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

另外,在生活中不要表现得太高傲。高傲最大的缺点是让人感觉不平等,似乎他高人一等,似乎他比别人优越,这就必然会给他人的心理造成伤害。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有自尊心的,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被人瞧不起,而交往中的高傲态度就犹如说了一句鄙视他人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不可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势。如果你时时事事突出自己,摆出一副重要任务“舍我其谁”的姿态,制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或者有点成绩就张扬,还时常表现出趾高气扬的样子,如此与人交往,势必会被众人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