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39

第39章 不以貌取人,识人要看内心

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的品位、地位等方面,但是光以貌取人,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候,身份显赫的人为了保持低调而表现得很平易近人,甚至穿戴平平让你一点都看不出他的身份;有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人们趋炎附势的心理,装出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很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汉代扬雄曾说:“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意思是:“行为举止轻率,就会招致罪过;衣饰相貌不整,就会招致羞辱。”这句话的确非常有道理。古往今来,大家都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如果你仅仅凭外表就判定一个人,恐怕就会错失良机和人才。

《三国演义》中道号水镜先生的司马德操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即诸葛亮,“凤雏”即庞统。两人都是可安天下之才,但两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诸葛亮身居草庐,受刘备三顾而出;庞统只身无主,前后两次向孙权、刘备求荐,均遭到冷落。看来上苍实在很不公平。究其原因,其实与诸葛亮、庞统二人的形象有关。

孙权、刘备在见庞统之前,都久闻庞统大名,并都非常愿意与之相见。孙权说:“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然在此,可即请来相见。”刘备听说“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也特别的兴奋,“便教请入相见”,足见二人当时急切的心情。

但是他们两人所见到的庞统是个怎样的形象呢?庞统的相貌是“浓眉掀鼻,黑面短鬓,形容古怪”,相貌极其丑陋。庞统衣着是“道袍竹冠,皂袍素履”,一副寒酸打扮。见到庞统的这副“尊荣”,孙权“心中不喜”,刘备“心中不悦”。看来他们所喜欢的是庞统的“江南名士”之名,而不是“形容古怪”之人。

另外,庞统的行为也很不检点,不注意必要的礼节,这也使他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他见刘备时“不揖不拜”,这对刘备来说确实有失礼节之处。

爱才如刘备、孙权者都难免会犯下以貌取人的错误,不过好在刘备知错就改,挽回了才子的心,等孙权醒悟过来为时已晚,只能懊悔将优秀人才拱手让人了。

其实,我们都避免不了以貌取人的习惯,看着一个人的外貌久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感情,这也是有心理因素在作祟。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在她对卡列宁钟情时,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美好,甚至连他耳朵上的那颗痣也显得那么协调,不可缺少。但当她对卡列宁生厌时,就觉得对方的一切都那么丑恶,而耳朵上那颗痣则特别刺眼、恶心。这种心理反应,就是我们所说的晕轮效应在作祟。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某人给我们留下特别突出、特别好的第一印象,就会掩盖我们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孤立地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嗜酒如命。有一天他要去办一件非他去不可的事,可是他又担心仆人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吃东西,或偷喝他的美酒。当然,富翁已经特别小心提防,他挑选的这个仆人长得一副呆头呆脑的模样,照理说不会太狡猾,也不懂得偷东西吃或找借口。虽然这样,但富翁还是小心翼翼,对仆人特别地不放心。

那个富翁临出门之前对仆人交代说:“你留下来看管房子。厨房里挂着一块猪肉,要看好,不要去动它。厨房旁边还有一只鸡,也不要去惹它。这些都要照顾好,不要让猫狗跑进来偷吃,”他又说:“那边有一个密封起来的瓮,里边装的是老鼠药,无论怎样都不能去碰它!”

然而,那个富翁刚走没多长时间,仆人便把猪肉拿下来烤,吃个精光。接着又把鸡杀来吃,边吃还边喝着酒!仆人酒足饭饱之后,觉得十分痛快,便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

等富翁回来之后,看到仆人躺在沙发上睡觉,满身酒味,而且睡觉时还把鸡骨头踢得到处都是,于是便叫醒他,问道:“喂!我的鸡和猪肉到哪里去了?还有我的酒……我是说,那边那瓮毒药到底怎么回事?”那个仆人开始号啕大哭,跪在地上说:“主人请饶了我!我确实遵照了您的吩咐,尽力看管您的房子和所有东西。可是很不幸,有一只小猫跑过来,爬上厨房的屋顶,把那块猪肉叼去吃掉了。狗看到猫的举动后,也有样学样地把鸡咬到外面吃了。我很担心主人回来后会骂我或把我杀了,因此我就把那瓮毒药喝下去,可是怎么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

由此可见,这个仆人虽然外表老实,但其实并非老实之人。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以貌取人,因为有些人尽管看起来笨笨的,但其实并不笨;有些人外表看起来很甜,却不见得如此。我们要看他们做事的方式和结果,才能从内在了解他们,不要光凭外表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