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44

第44章 善做皆大欢喜的“和事佬”

一说到“和事佬”,人们就会在脑子里浮现这么一幅景象:一个好好先生,满脸笑容地对辩论的双方做出一种公允之态,既不说甲错,也不说乙错。反而提出一大通理论,说明甲对乙也对。于是辩论停止,而真理始终没有出现。这一通和稀泥的人,当然就是和事佬。

人们总是觉得和事佬混淆黑白,没有坚持原则,埋没了真理。事实上不论是混淆黑白也好,泾渭分明也罢,终极目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好,把大家的关系处好。如果为了一些小事争得你高我低,岂不伤了和气?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段魁石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和事佬。

2010年,辽河镇公司村王某将自家土地转包给同村苗某,并签订协议,约定转包期内粮食补贴也归苗某领取。但到了2013年,王某反悔,苗某多次与王某协商未果。苗某经别人指点到镇司法所请求处理。经调查得知情况属实后,段魁石在多次做工作和反复疏导下,他又主持召集双方当事人代表进行调解。在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宣传法律,又做了很多说服工作后,经过四轮协商调解,双方当事人接受了司法所的调解意见并达成了《调解协议》,一场矛盾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2004年辽河镇腰伯吐村村民郎某和该村李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起诉致法院,判决郎某胜诉,可是几年过去,超过了执行期限,法院不予立案执行。2012年4月,郎某拿着一份法院判决书找到段魁石。段魁石找到李某,向李某讲解有关法律规定,后来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李某终于答应履行法院判决,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凡事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两个有过节的人像狭路相逢的螃蟹,非要掐起来分解不开时,如果能有一个旁观者从中分解,就能避免因小事而惹出大祸。这样的和事佬,或许应该叫作“和平使者”。

清朝末年,陈树屏出任江夏知县。当时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但陈树屏常能巧妙处理,两头都不得罪。

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及其他官员。做客的人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宽,张之洞却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宽,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丢自己的面子,宴席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陈树屏知道他们是借题发挥,对两个人这样胡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扫了众人的兴。

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辞谦虚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

张之洞和谭继询本来就是信口胡说,接下来由于争辩下不了台阶,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

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争论便不了了之。陈树屏打圆场的技术很高明,他充当和事佬,和稀泥、打圆场的核心就是: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尴尬,打破僵局。别人露丑了主动打打圆场,为人救场;他人陷入窘境,主动解围,去给他找个台阶让他下得了台。和了这样的“稀泥”,避免了大家不欢而散,又有什么不好呢?

寇恂和贾复同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得力大臣。贾复曾有一个部将在颖川杀了人。颖川郡太守寇恂把这位部将逮捕,囚入监狱。当时天下还在混乱时期,东汉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军人犯法,无论是杀人还是抢劫,都认为是件小事,往往互相包容掩饰而无人过问。这次,寇恂最后竟把那位犯法的部将绑到街头斩首示众。

建武二年,刘秀命令大将贾复南下攻击召陵、新息等地,不久大获全胜,全部夺取了这两个地方。时过不久,大军班师,路过颖川时,贾复对他的左右恨恨地说:“我同寇恂同为皇上手下的将帅级高官,而部下犯罪他竟不留情面,被他欺侮。我这次从颖川经过看到他,一定叫他吃我一剑。”

寇恂知道贾复凶暴,根本不打算跟他见面。寇恂姐姐的儿子谷崇说:“我是一员武将,可以携带武器在您身边保护,若真的有个仓促之变,足可以一较短长。”寇恂说:“不必要。从前,赵国的蔺相如不在乎秦国国王的强横,而面羞秦王,完璧归赵,但他却能屈服于本国的大将廉颇,为什么呢?不外乎是为了国家的大局啊。”当然,寇恂也明白还是要想点办法。于是他下令所属各县,准备丰盛供应和上等美酒。一旦贾复的军队进入本郡,每个人都要保证有双份饮食。

贾复的军队前锋进入颖川郡境内之后,寇恂在道旁迎接,然后声称有病,先行回到城里。贾复下令军队备战,而将领们早已沉醉,也只好怒冲冲过境而去。

这时,寇恂已派谷崇到首都洛阳奏报皇帝。刘秀急命征召寇恂。刘秀接见寇恂时,贾复正在刘秀那里。他一听说寇恂来到,便要起身躲避。刘秀叫住了贾复,和颜悦色地对他两个人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下来,你们这两只虎怎么可以自己先在窝里争斗起来呢?你们跟随我南征北战,东杀西讨,都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让社会安稳,恢复汉朝一统江山,而我们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功立业和造福吗?这说明我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嘛。而且,这个大目标的实现,只靠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去奋斗。今天,我出面给你们调解一下。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之臣,希望你们能互相谅解,团结在一起,共同去对付我们的敌人。”

贾复见皇帝亲自出面做了和事佬,也不好再固执下去。于是贾复、寇恂两人并肩而坐,同刘秀一起,边交谈,边饮宴,边观赏乐舞。尔后,贾、寇二人同乘一辆车子而出,结成了好友。

想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其实没那么黑白分明,也没有那么多是非对错。如果事事较真儿,难免会让自己身心俱疲,还没有好的结果。与其这样,不如当个好好先生,当个和事佬,小事糊涂一下又何妨?大家乐和,关系处好了,还有什么办不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