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70

第70章 初次见面,保持安全距离

与陌生人打交道,最难的不是如何与对方说第一句话,而是难以找到突破对方心理阻力的方法。因此,在和陌生人交往时,要善于运用一些心理规律,去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这是一种交际策略,也是使双方从戒备到轻松,从陌生到熟悉的最佳方法。

很多人虽然是第一次跟别人见面,却总想尽快和对方熟悉起来。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能操之过急。如果初次见面你就表现出像和老朋友一样随意的态度,举止毫无顾忌,说话也口无遮拦,势必会引发对方极大的反感。

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试验:

会场中有一排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心理学家会安排另外两个与他们毫不认识的人依次进来坐下。通过多次反复实验,心理学家发现,第三位进入会场的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坐下,而第四位入场的人一般会选择3号或4号位子。

为什么多次的试验会得到相似的结果呢?心理学家发现: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座位时,既不会仅仅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但也不会坐得离陌生人太远。如果紧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那么对方就会急促地把身子移向另一边,有的甚至会移到另一个空位子上去;但如果坐得离陌生人太远,则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因为瞧不起他才坐那么远的。

通过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一定的心理距离,如果过于亲密,会让别人觉得别扭和不安。只有在尊重别人心理空间的基础上,才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人际交往中双方所保持的空间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研究发现,亲密关系(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间)的距离为18英尺;个人关系(朋友、熟人间)的距离一般为1.5~4英尺;社会关系(一般认识者、初次见面者之间)一般为12~25英尺,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总之,在与人初次见面时,既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冷漠。比如,你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以得到对方目光的支持,这样既不会让他感到不适,也不会让他感到被忽视。相互间的目光接触是交谈中不可缺少的感情交流形式。

初次见面的人之间往往都会有设防心理。因为对于你,对方一无所知,所以他们会小心谨慎,此时你不能为了消除对方的顾虑,获得对方的好感而谈及一些只适合与好朋友谈论的话题,比如,家庭、个人情感等。说话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考虑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言多必失,过多地涉及个人私事会让对方觉得你很轻浮。

一次,杨光应邀去见一位客户,为了能给客户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杨光表现得相当热情。一开口就称兄道弟,不急着谈业务,反而闲聊家常,从自己做过的工作到自己的感情史,甚至最近有什么烦心事都说了出来。

杨光本来是想通过透露自己的一点私事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没想到弄巧成拙。杨光的举动让客户觉得很难适应,因为以前彼此素不相识,刚见面就弄得像多年老友似的,让客户觉得特别不真实。而且面对杨光那些家常事,客户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是傻笑,弄得气氛非常尴尬。

过度的自我暴露给人一种强势靠近的压力,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弄巧成拙的原因就在于忽略了“度”的把握。在与人初次见面时,尽管我们都希望能更快地打开对方的心扉,但必须记住的是:好印象也需要距离。距离是人们维持自己身心健康的基本要素,与陌生人过于亲密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只有掌握好其中的“度”,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把握与陌生人交往的心理距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过度暴露自己的隐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内心的秘密;要有容纳意识,尊重差异,容纳个性,过分挑剔只会让你与对方的初次见面不欢而散;还有就是不要表现得过于热情。

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尊重他人,距离有助于释放自我和张扬个性,有助于对个人“私权”的保障。保持距离,才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