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73

第73章 称呼要得体,切莫太随意

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称呼对方,如果你的称呼对方能接受,那么就能在第一时间赢得对方的好感。相反,若你称呼不当,对方给你的“印象分”就不会高,那么接下来的交谈就很难愉快地进行了。

一般说来,从大的方面看,可将称呼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表示随便或亲密,主要以“你”相称;一种表示尊敬或客气,主要以“您”相称。这两种称呼对应不同的称呼对象。以“你”相称,表明你与对方地位平等,例如兄弟姐妹之间可用“你”相称,与你年纪相仿的人也可以“你”相称;以“您”相称,表明双方地位不平等,例如初次见面的主人与客人之间一般用“您”互称,这是为了表示彼此尊敬。通常长辈对晚辈用“你”称呼,而晚辈却只能用“您”来称呼长辈。

一位20岁的年轻人刚到北京不久,想去天安门,但又不知道坐什么车去,所以就想通过问路获知乘车路线。他叫住了一位老大爷,礼貌地问:“先生,请问从这里坐什么车可以去天安门?”大爷看着他笑着说:“我不是先生,你找个先生问问吧。”

年轻人以为那位大爷年纪大了,不知道怎么去天安门。所以,他接着问路人。他找了一位三十岁左右的清洁工,问道:“阿姨,你知道从这儿怎么去天安门吗?”这位女清洁工很不高兴地指着对面的站牌说:“你去那里看看吧,我也不清楚。”

年轻人这下纳闷了: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怎么大家都不肯诚心为我指路呢?最后,他只好叫了一辆出租车去天安门。

年轻人明知别人没有诚心告诉他乘车路线,却找不出原因。其实,别人之所以不为他指路,就是因为他称呼用语使用不当,导致别人听了不舒服、不高兴。但遗憾的是,年轻人却没有认识到这点。

显然,面对陌生人对自己的称呼,人们都很在意称呼与自己的身份和年龄是否相称。如果不相称,那么对方会觉得很不舒服。所以,怎样准确满足对方的称呼需要,就是需要我们多加注意的事情。

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之前,我们不可能首先就问对方,该怎么称呼你合适,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他的衣着打扮来判断对方的年龄,然后给对方一个较为合适的称呼。

第一,称呼陌生人时,最好用“您”来称呼对方,这样会显得更尊重对方。无论你的年龄是否大于对方,称呼对方“您”都是一种礼貌。通常这是称呼陌生人的最好用词,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姓氏、年龄。

第二,用“先生”“姓+先生”“名+先生”“姓+名+先生”称呼对方,表示双方地位平等。如果你在与陌生人会面之前,得知对方的姓氏、年龄,如果对方年龄与你相仿,假如对方姓李,你可以称呼对方“李先生”。这种称呼一般表示地位平等,并还有中性、尊重、严肃的色彩。

第三,用“姓+女士”称呼中年女性,用“姓+小姐”称呼年轻女性。第四,用“姓+身份”“姓+职业”称呼对方,如:“王经理,你好!”“李主任,你好!”

第五,用“姓+哥”“名+哥”或“姓+姐”“名+姐”称呼年龄比自己稍大的男性和女性。这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称呼,称呼里带上“哥”“姐”显得分外亲切,尤其女性喜欢这种称呼,因为这样还能缩小彼此间的年龄差距。

当然,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际称呼也不可能固定不变。因此,人际称呼既要注意常用的规范性,也要注重适当的变化性。总之,选择适合的称呼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才能起到取悦他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