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5928200000079

第79章 控制交往节奏,不可操之过急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泽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派一位大学生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请他们将一个有关安全驾驶的小标签贴在自己家的篱笆上。这是一个小小的、无害的要求,对于那些从未和大学生打过交道的妇女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对她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因此都愉快地接受了。两周后,这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且该招牌很不美观。结果,这些家庭主妇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同时,弗里德曼和弗雷泽又让另一位大学生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请求她们将这个很大又不美观的呼吁安全驾驶的招牌立在院子里。结果,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登门槛效应”。

针对这一实验出现的两种不同现象,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贸然地向陌生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对方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先从小要求提起,再逐步增大,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因此随后的大要求也就容易答应了。

有一家慈善机构主办了一场募捐活动,但肯捐款的人很少。这时,出席这次募捐活动的心理学家查尔迪尼灵机一动,他在募捐箱前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不料,人们看到这句话后纷纷慷慨解囊,募捐到了许多的钱物。由此可见“登门槛效应”的魅力。

做事、做人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就会遭受失败。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社交中却没有把握好“火候”,结果使自己的人际交往遭受失败。

一次,小夏去参加同事的婚礼时,在席间认识了同事的表哥。两人年龄相仿,很容易找到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就聊开了。在聊天的过程中,小夏知道了同事的表哥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小夏也向他介绍了自己刚开了一家公司,生意还未走上正轨的情况。宴席结束时,小夏主动送这位表哥到酒店外,就在表哥刚准备驾车离开时,小夏说:“我的公司需要借贷一笔资金,明天我去你们公司正式拜访你,想请你作担保,这样银行肯定可以批准我的贷款申请。我跟你表弟是同事,也是哥们儿,有关我的人品你可以问你表弟,肯定没有问题的。”

表哥听小夏说完后,沉着脸说:“对不起,我们公司从不为别人作担保,你还是另找他人吧。”说完上车走了,留下小夏在原地发呆。

在这里,小夏由于没有控制好交往的节奏,以至于不但未寻求到帮助,还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朋友。可见,在和陌生人交往时,把握好节奏是相当重要的。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可操之过急,要控制好交往的节奏慢慢接近对方,赢得对方的信任后,再表示进一步交往的愿望,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待其跨越那道心理的门槛,一切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