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5957900000015

第15章 皇后下嫁小叔子——我何以有此病症

人物小档案:

No.1 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享年75岁。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尊上谥号,及雍正、乾隆两朝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No.2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其生前谋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睿亲王封号。

大清入关后,6岁的福临被拥立为新皇,这是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但是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福临,而多尔衮也表示同意,这就和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分不开了。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是清初四大疑案之一,民间也有很多传说,这些传言的产生,始于张煌言(即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在这首题为《建夷宫词》的诗中这样写道: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成于顺治七年(1650年),是当世人写当世事,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可是,如果清初真有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一事,必然有颁诏告谕之文。然而,虽然传言众多,但一直没有关于太后下嫁的可靠的史料佐证。这有可能是被皇室后人、历代帝王所隐灭造成的。但是,孝庄皇后与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关系,却是后世人所津津乐道的。

清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的一次大战中受伤身亡,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王位。公元1636年,后金改称清,年号为崇德,皇太极为清太宗。多尔衮是太宗朝一位显赫的人物,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太宗的弟弟,因大败明将袁崇焕,全歼山海关明军而声威大震。崇德元年,多尔衮晋封为睿亲王,其实力和声望几与太宗比肩。

孝庄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姓博尔济吉特氏,乳名大玉儿,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是贝勒寨桑的女儿。一次,草原上举行那达慕大会,年轻俏丽的大玉儿偶然邂逅了英俊不凡的多尔衮,两人在马上扬鞭驰骋,好不痛快。此时,大玉儿并不知道这个年轻男子的真正身份。待回到她居住的蒙古包,她惊喜地看到族人在蒙古包外热情地招待着满洲武士。木架上香喷喷的烤全羊和马奶酒的清香,随风飘进她们的鼻子。大玉儿知道是贵客——她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和姑父——满族人的大汗皇太极来了。大玉儿高兴极了,她走进蒙古包内,看到爷爷莽古思、皇太极、姑姑哲哲等人正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大玉儿高兴地说道:“爷爷!我可以跟姑姑说话了吗?”皇太极、哲哲正面带笑容,与莽古思闲谈,见冷不防闯进一个英姿飒爽、俊俏妩媚的女子,都吃了一惊,心想这丫头可不大懂规矩。坐在一边喝酒的多尔衮眼睛一亮,流露出欢喜之色。

莽古思呵呵笑着招呼:“玉儿,过来!哲哲,记不记得,这是你寨桑哥哥的小女儿。”

哲哲欣喜地说:“天哪!我离开科尔沁那年,玉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呢!怎么一眨眼工夫,都长成漂亮的大姑娘了!”

大玉儿一点也不怕生,虽然与姑姑十几年没见,可她觉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就想钻进她怀里撒娇嬉笑。大玉儿此时眼里没有旁人,只想与姑姑亲热聊天,她小鸟一样投到哲哲怀中,嘴里沾了蜜似的娇嗔道:“姑姑!姑姑!想死你了。”

哲哲欣喜地搂住大玉儿,眼里流淌着温情和爱,她的手不住地抚摩着大玉儿,发自内心地疼爱她。

莽古思笑着对大玉儿说道:“还有啊!见过你姑父!”

大玉儿从姑姑怀里抬起头,看见满脸微笑的皇太极,先是一愣,然后脸一红,尴尬至极。

大玉儿不好意思地嗫嚅道:“姑父!”

皇太极会心一笑,转头朝多尔衮招招手:“玉儿,来,见见我的十四弟,他叫多尔衮。”

大玉儿好奇地在喝酒的男人中逡巡,只见多尔衮从酒席前站起来。

“啊,是你!”原来一起策马奔腾的青年居然是满族的十四贝勒,大玉儿心中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多尔衮也没想到能再次见到那个野性而又美丽的女子,不由得怦然心动。

两个年轻人的心就这样走在了一起。就在他们海誓山盟的时候,大玉儿却没有想到,她的一生将充满坎坷和无奈。这一切都因为她是蒙古人,是草原部落科尔沁首领的孩子,她也要承担部落的兴衰重任。

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大蒙古帝国的版图曾经横跨欧亚。但这个帝国不到百年就衰亡了。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大玉儿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这个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建州女真。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所有的美女都嫁给建州女真,让满族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满蒙联合收复被汉族人夺去的江山。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所以皇太极后宫里面的大多数妃嫔都是博尔济吉特氏的。然而,为了巩固两族关系,联姻者必须育有子嗣,才能够确保两族联合的长远。大福晋哲哲多年未能生育,其余嫔妃也没有儿子,这让科尔沁部落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中。首领决定再次甄选适龄女子送入皇太极后宫之中,绵延后嗣。不幸降临了,大玉儿也在候选之列,而对她有过一面之缘的皇太极,居然钦点了大玉儿。得知这一消息,大玉儿大惊失色,她愣愣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一次联姻,改变了大玉儿和多尔衮两个人的命运。大玉儿想到过抗争,姑姑哲哲的一番话却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是的,她不仅仅是她自己的,更是科尔沁部落的。此时的多尔衮正被派往前线平乱,大玉儿却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准备着自己的嫁衣。待多尔衮归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他的四哥皇太极新纳的侧福晋拜亲人的宴席。

多尔衮的内心有委屈和愤怒,还有很多说不清的情绪。他看到新婚的大玉儿正在给一个贝勒装烟敬茶,不一会儿,代善之妻领着大玉儿,转到多尔衮跟前。代善妻说道:侧福晋给十四贝勒见礼。大玉儿低下头,多尔衮撑着椅子扶手缓缓站起,看着大玉儿,强抑着激动的情绪。大玉儿垂眸,为多尔衮装烟点火,然后端过一杯苏茉尔递上的茶。按规矩敬茶时必须迎视对方,大玉儿只好抬头看着多尔衮,双手微颤着奉上茶盏。多尔衮的眼神非常复杂,糅合着愤怒、伤痛和思念。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大玉儿由皇太极的侧福晋,变成了永福宫的庄妃,成为了一个名为福临的孩子的母亲。多尔衮也有了自己的福晋,但是他从来没有忘情于大玉儿。在暗潮汹涌的宫廷政治之中,多尔衮总是暗中帮助着庄妃娘娘。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1643年9月22日),皇太极驾崩。八月十四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这个问题是否能和平解决,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安危和清朝的未来。两黄旗大臣已经迫不及待,他们一方面派人剑拔弩张,包围了崇政殿;另一方面手扶剑柄,闯入大殿,率先倡言立皇子豪格(肃武亲王,太宗皇太极长子),但被多尔衮以不合规矩喝退。这时,阿济格和多铎出面劝多尔衮即位,但多尔衮没有答应。多铎转而又提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烈亲王)为候选人,代善则以“年老体衰”为由力辞。这时,有人又提出由多尔衮或豪格为候选人的模棱两可的意见。豪格见自己不能顺利被通过,便以退席相威胁。两黄旗大臣也纷纷离座,按剑向前,表示:“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代善见有火并之势,连忙退出,阿济格也随他而去。多尔衮见此情形,感到立自己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见,主张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他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左右辅政,待其年长后归政。这一建议,大出众人所料。立了皇子,两黄旗大臣的嘴就被堵上了,豪格心中不快,却又说不出口。多尔衮以退为进,自己让了一步,但作为辅政王,也是实际掌权者。

由于多尔衮放弃了“兄死弟继”,力主顺治帝福临继位,庄妃因此升为太后,并封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为摄政王共同辅佐朝政。孝庄太后闻知多尔衮力排众议之事,对多尔衮感激涕零,她已经洞察到埋藏在多尔衮心中的称帝之念。多尔衮并非不具备称帝的实力,而且明清之际动荡的时局也不止一次为他提供了黄袍加身的机会,他曾无限遗憾地对心腹抱怨道:“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如今多尔衮放弃了皇位,顾念到往日情意,孝庄太后特沛殊恩,传出一道懿旨,令摄政王多尔衮便宜行事,不必避嫌。多尔衮出入禁宫中,自此便再无禁忌可言,有时居然留宿在大内。

一日,范文程奏请多尔衮发兵入关,多尔衮夜入深宫,与孝庄太后说道:“人生如朝露,但得与孝庄太后长享快乐,我已经感到很满足了,何必出兵打仗,争这中原?”太后则不以为然,如今的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大玉儿,为了她的儿子,也为了大清的将来,她轻声道:“得了中原,我与你的快乐,还要加倍。”这短短一句话引起多尔衮的冲天豪气,于是兵临边关,挺进中原。

入关后,朝政闲暇之余,多尔衮随时入宫,与孝庄太后共叙离情。此时清朝外事统由摄政王主持,内事皆由孝庄太后做主。多尔衮觉得唯有将全国的权力置于自己手中,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确保政令的畅通和号令的统一。因此,还在盛京的时候,他就借口“盈庭聚讼,纷纷不决,反误国家政务”,结束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院事务的惯例,各部院事务改由摄政王统领。这样,各部院大臣的行动就不再受主管亲王贝勒的掣肘,而是直接听命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然后,他又下令,所有衙门的奏陈,必须先报到自己的睿亲王府。这道命令的发布,绕开了心眼不多的济尔哈朗,他的权力被削弱,不得不退居多尔衮之下了。还在入关前四个月,多尔衮就通过礼部议定,在所有国务活动和狩猎活动中,亲王贝勒不得与摄政王平起平坐,这样就在礼仪上实现了唯我独尊。

随着多尔衮的权势日隆,诸王大臣媚言摄政王视帝如子,帝也当视王为父。孝庄太后接此类奏折数本,满怀欢喜,她颁布了一道懿旨:一为摄政王勋劳无比,不应跪拜,着永远停止。一年以后,顺治帝发布诏书,认为多尔衮“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叔父古称犹父,此后尊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从这一刻起,多尔衮的地位在形式上凌驾于皇帝之上了。

一日,肃亲王豪格进宫,撞见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亲热,放胆斥责了叔叔几句,惹得多尔衮心火顿起,寻机将豪格下狱监禁。犹不解恨,又决定强娶豪格之妻、自己的侄媳。正当多尔衮欲择定吉日与侄媳肃王福晋举行大婚时,忽被孝庄太后传入宫中,密谈半日。多尔衮回府后,请来范文程、大学士刚林、礼部尚书金之俊议事。次日三人即上奏,内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元妃(第一次娶的嫡妻)刚刚去世,皇太后又独居寡偶,秋宫寂寂,非我皇上以孝治天下之道。依臣等愚见,宜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皇上孝思云云。

于是,顺治六年(1649年)冬月,由内阁颁发一道上谕,略云:“朕以冲龄践祚,抚有华夷,内赖皇母皇太后之教育,外赖皇父摄政王之扶持,仰承大统,幸免失坠。今皇母皇太后独居无偶,寂寂寡欢,皇父摄政王又赋悼亡,朕躬实深歉从。诸王大臣合辞吁请,佥请父母不宜异居,宜同宫以便定省,斟情酌理,具合朕心。择于某月某日,恭行皇父母大婚典礼,谨请合宫同居,着礼部恪恭行事,毋负朕以孝治天下之意!”

上谕颁下后,家家传诵,户户议论。太后宫内及礼部衙门,忙忙碌碌奔波了几天。下聘之吉日,多尔衮到午门外行纳彩礼,计有文马20匹、甲胄20副、缎200匹、布400匹、黄金400两、白银2万两、金茶具2副、银茶具4副、银盆4只、关马40匹、驼甲40副,陈列于太和殿。顺治帝在乾清殿赐多尔衮筵宴,尔后到寿宁宫行三跪九叩首谢礼。

至皇父母大婚这一日,文武百官一律前来朝贺,内阁颁诏进行大赦天下。京内外各官加级,免各省钱粮一年。全副执事从大清门直到寿宁门,沿途黄沙铺路,多尔衮坐金辇,六百御林军随后,一面黄龙大纛高竖,威风凛凛拥进宫中。宫中一班王公大臣、福晋命妇皆按品大妆,请孝庄太后端坐金辇中。多尔衮一到,立即鼓乐喧天,炮声震地。大婚礼毕,又行合卺礼、喝合卺酒,双双进入洞房。

第二天,顺治帝登太和殿,百官上表庆贺。顺治帝降旨,称睿亲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每日早朝,多尔衮坐在顺治帝右面,同受百官跪拜。孝庄太后与多尔衮婚后如胶似漆,恩爱异常。后由孝庄太后特恩,多尔衮得以纳侄媳肃亲王福晋为侧福晋,次年春又立妃,百官仍相率趋贺。

多尔衮既娶了孝庄太后,又娶了肃王福晋,自然是快乐非常。然而他年岁越大越显露贪色之癖,不知满足,总想在销金帐里夜夜试新,在软玉屏中时时换旧。于是多尔衮借围猎为名,出关至宁远,暗纳一对朝鲜公主姊妹花,回京之后,暗嘱宫监将此事瞒住孝庄太后。从那时起,多尔衮就频频出猎,两公主亦如影随形。由于贪色过度,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在往喀喇城围猎时,终于染上咯血病,死于该地。讣至京城,顺治帝辍朝震悼,命由帝制丧葬。

多尔衮人亡势亡,当年势焰熏天,免不了有饮恨的王公大臣,便思乘间报复。顺治八年正月,顺治帝下诏求言,有许多王公大臣在奏折中隐隐关涉摄政王故事。唯独太后尚念摄政王旧情,从中调停保护,许多奏折都扣下不发放下去。王公大臣闻知,贿通宫监,令将多尔衮私纳朝鲜公主事禀报给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这才觉悟到多尔衮时常出猎,原来是借题取巧,于是她恨恨地道:“如此说来,他已死迟了。”王公大臣得了此句纶音,便放胆去做。又知悉顺治帝已窥破宫中暧昧,而欲于亲政后加罪泄愤的隐衷,于是推郑亲王首衔,追劾多尔衮罪状,将逼死豪格、诱纳侄媳、私制帝服、藏匿御用珠宝等种种骄僭悖逆之事一一列入。顺治帝见了此等奏章,大发雷霆,赫然下谕:“多尔衮逆谋果真,神人共愤,谨告天地太庙社稷,将伊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多尔衮就这样落得个惨淡结局,而他与孝庄太后的爱与恨,也都随风而逝。

孝庄太后临死前对康熙帝说:“太宗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康熙帝遵嘱,将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殿拆迁移建到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相关链接:

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廿五,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在位17年(1626—1643年)。皇太极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唯有他识字。

皇太极于天命元年(1616年)封和硕贝勒。继位后,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继而寻机削除异己,铲除了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使汗权得到巩固。他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停王贝勒领部院事”,独主政务。又设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集中了汗权,加强了专制统治。为了扩大兵源,创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满文的基础上增加圈点,将老满文改造成新满文。为了联络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扬喇嘛教。

他决意承袭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统治。在即位后“邦家未固”时,一方面对明廷采取议和策略,同时又屡次入关,掳掠汉地大批人畜、财物。为解除后顾之忧,两次出兵朝鲜,统一蒙古和黑龙江流域。在巩固了内部统治,并基本上消除了来自朝鲜和内蒙的威胁后,于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女真为满洲。其后将主要兵力用于对明战争。崇德五年(1640年),指挥清军取得松锦大捷,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在降服松山、锦州后,清军占领了除宁远外的明朝关外全部城镇。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军入关,连破远至山东的八十余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皇太极突然病故,享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