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5957900000027

第27章 红颜步步生莲花——一生偏爱美人足

人物小档案:

No.1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No.2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父亲是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母亲为钮祜禄氏,谥号孝全成皇后。他20岁登基,在位11年,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死后葬于直隶定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庙号文宗。

据载,女人裹小脚始于南唐宫廷,宋朝开始风靡于民间。然而杜牧有诗:“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春云。”似乎唐代就有缠足的习俗。而“金莲”一词的来历甚多,说法不一,一说是因南齐皇帝萧宝卷的贵妃——潘玉儿而得此名。

潘贵妃之所以能让萧宝卷魂不守舍,和她出了名的小脚有莫大的关系。她单凭一双柔若无骨、状如春笋的小脚就能够让萧宝卷如痴如醉。萧宝卷闲暇时便抚摸、揉搓、深嗅、亲吻甚至啃咬潘玉儿的小脚。每次都感觉神清气爽,快活似神仙。一天不抚摸、亲吻潘玉儿的小脚便感觉浑身无力,没精打采。为了展示潘美人的风姿,他命令工匠打制纯金的莲花铺在地上,然后让潘玉儿裸脚在上行走、跳舞。萧宝卷惊叹说:“真是步步生莲花啊!”“金莲”一词自此得来。

据说西汉汉成帝宠妃赵合德也生有一双柔软白净而且是天生的小脚。汉成帝每次握住她的美足便情兴勃发,而赵合德却每每躲开或缩起,使得汉成帝大费周折。服侍赵合德的樊姬曾大惑不解地问赵合德:“皇上求取了那么多方士大丹,想要在二人尽兴时旺盛而不能得,然皇上仅持贵人之足便能够情动非常,此乃上天赐予贵人的大福啊,为什么还要频频拒绝皇帝的要求呢?”赵合德自己却心知肚明,她这是在吊汉成帝的胃口,让汉成帝觉得“得之不易”,不至于对她产生厌倦。樊姬哪里懂得其中的奥妙。汉成帝喜爱赵合德双足,让我们知晓早在很久以前美人足便成为帝王的独特喜好。不过,无论是赵合德还是潘玉儿,她们大约都是天生的玉足纤纤,而真正将三寸金莲的小脚风靡到全国,恐怕要追溯到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他是一个成功的文人,却是一个失败的皇帝,在他的生平中开女子裹小脚先河,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在李煜的后宫中,美女如云。而在这众多的美女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一个做窅娘的年轻女孩。窅娘本为采莲女,十六岁被选入宫。她不仅容貌秀丽、体态袅娜、能歌善舞,还精通琴棋书画,善于吟诗作赋。这样的女子,李煜自然是另眼相看,别样对待,视其为红颜知己,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为其取名“窅娘”。窅娘进了宫后,李煜便经常单独召见她,看她跳舞。窅娘善跳金莲舞,据说她跳舞时好像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

为了让窅娘跳舞时显现婀娜多姿的风韵体态,李煜便派人在宫中建起了一朵六尺高的“大莲花台”,并在上面装饰了各种宝物,还佩细带璎珞,中间镶莲花朵朵。最有特色的是窅娘跳舞前喜欢用白帛裹足,把两只脚都缠得很小,然后就在莲花形状的“大莲花台”凌波微步,流连媚唱,曼妙起舞。李煜每每观之,觉得很是美丽,就命窅娘一直将双足用布帛紧紧地缠裹起来,久而久之,窅娘的足尖便真的像月牙儿一般。窅娘每每在“大莲花台”上歌舞时,一双香艳的小脚儿,都引得众人驻足观看,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这使李煜对窅娘更是呵护有加,窅娘一时宠冠后宫。对此,有诗为证:“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窅娘纤足媚,承欢宠后宫。”

自此以后,拥有一双香艳小脚的窅娘名声大震,后宫之女纷纷仿而效之,“缠足”一下子便风行了起来,渐渐地由宫中传遍整个京师,旋即又风行了南唐全国,女子无不以“缠足”为美。后来,南唐灭亡后,宋王朝的女子竟也纷纷仿效前朝的女子,你追我赶地缠起足来,而且越缠越紧,越缠越小,直至出现后世所说的“三寸金莲”。

清代的咸丰帝身边不乏貌美的嫔妃,但众多的满族妃嫔都是按照清朝人的规矩来选的,一则太美貌的不会被选入宫中,否则会以美色误国,对皇帝身心不宜;二则选妃多是为了巩固政权,选择的对象也多是重臣之女或者亲友之女,带有政治色彩的婚姻令咸丰帝格外厌弃。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初,任性的顺治帝曾纳汉族女子石氏、陈氏、唐氏、杨氏。其母孝庄皇太后一则担心顺治帝尚未成年,过早迷恋女色会伤身;二则为了保证皇子、皇孙皆为纯正的满蒙血统,曾在清宫神武门内悬挂谕旨:“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汉族女子从唐时起便开始缠足,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看起来很是柔婉,令人心情愉悦,这是那些天足的满族女子所没有的风韵。既然皇宫之内宫禁森严,难近汉族女色,咸丰帝就想到了住进圆明园内,他以身染恙疾需要静养为由,将搬入圆明园的想法昭告群臣。福建道监察御史薛鸣皋上奏谏止。咸丰帝大怒,要向群臣显示一下皇帝天威。他不但拒谏饰非,命将薛鸣皋交部议处,而且特别为此颁谕称:清朝皇帝在圆明园处理朝政,本系祖制,近年来因军务未竣,故朕从未临幸园内,“朕兢业之心,中外臣民所共喻”。此外,咸丰帝还颇有些强词夺理地申辩说,自己若是为了贪图安逸,即使燕处宫中亦同样可以自耽逸乐,何必临幸御园才萌生怠荒的念头呢?自己无论在皇宫之内,还是在圆明园之内,是“同一敬畏,同一忧勤”。

上有所好,下必有投其所好者。一些奸佞之臣察知咸丰帝热衷于汉族女子后,不惜重金,从江苏、浙江一带购买数十名妙龄美女,献与咸丰帝。更有大臣献媚说:现在天下多乱,而圆明园又地处郊外,应加强警戒,可令这些女子每三个人为一拨,每晚在皇帝的寝宫周围打更巡逻。咸丰帝自然懂得其中的奥妙,马上下令照办。从此,咸丰帝便随时将这些“值勤警戒”的美女召入殿内,随意召幸。这些汉族的小脚美女非常温柔妩媚,咸丰帝感受到了芊芊金莲带来的人间大乐,便在圆明园中乐而忘返,不可自持。后来,咸丰帝干脆“金屋藏娇”,将其中的四位特别漂亮的女子加以封号,分别称为牡丹春、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并让这“四春”分别居住于圆明园内的“镂月开云”、“杏花春馆”、“武陵春色”和“绮吟堂”。

这时,近侍告诉咸丰帝,园中的女子中有一位姓曹的寡妇很美丽,黑发如瀑,皮肤如脂。咸丰帝听说后,非常好奇,立即前往观看,发现曹氏寡妇果然名不虚传。她不仅相貌姣好,皮肤白晳,一双深潭般的眼睛充满秋水,还有一双十分精致的小脚。咸丰帝十分兴奋,当天晚上便召幸了曹氏寡妇。从此,曹氏寡妇便生活在宫中,受到咸丰帝的特别宠爱。宫中人对她很是敬畏,恭敬地称她为娘娘,私下里则称她为皇宫曹寡妇、大家曹寡妇。

当时,身为懿贵妃的那拉氏(慈禧)对于咸丰帝贪恋沉迷于其他女色,特别是圆明园四春及汉族的小脚女人,醋意大发,但又不敢直接规劝咸丰帝,曾多次向皇后报告相关情况。但是,此时的皇后也已对咸丰帝失去了规劝的信心,只能无可奈何地劝那拉氏接受这一现实。

咸丰帝面对如此众多的小脚娇媚女子,性生活无所节制,“旦旦戕伐,身体久虚”,头昏眼花、腰疼腿软、浑身无力。每逢天坛、地坛、社稷坛或太庙大祭之时,咸丰帝常常因担心腿脚无力,于升降宝辇,或上下台阶时跌倒而失仪,不敢亲临,只能派恭亲王代劳。后来,内忧外患交相而至,咸丰帝身体愈坏,患上了吐血之症,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死时年仅31岁。

一双三寸金莲,多少帝王为之神魂颠倒,又有多少帝王为之误国亡命,真是可悲可叹啊!

相关链接:

三寸金莲

中国历史上,人们把女子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为金莲。以“金”相称,说明三寸的小脚是古人公认的最美的小脚。

三寸金莲的名称由来有很多传说。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于是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

关于三寸金莲,还有一个精彩的典故。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吴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女子裹脚之风由此日盛。

女子裹脚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传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时,已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懿贵妃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名杏贞。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或临朝称制,为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清朝的“无冕女皇”。生前,外人有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太后”、“西太后”等称之者;自光绪年间,宫中及朝廷开始以“老佛爷”尊称之;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两位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