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5957900000009

第9章 宦官也能握政权——死后追尊为皇帝

人物小档案:

No.1 曹腾(100年—159年),字季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宦官,其父曹节,由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他的养子,曹魏建立后将其追尊为魏高帝。

No.2 曹嵩(?—193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身不详,魏武帝曹操之父。后高祖曹丕追谥其为太皇帝。

东汉永寿元年(155年)曹操出生于豫州刺史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此地位于京师洛阳的西南方向,距洛阳约五百里。曹家乃当地的第一大家族,家族祖户大都集中在县城以东、沿涡河居住。对于曹府的位置史书有确切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城东有曹太祖旧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也就是说,曹府背后即城郭和住宅集中之地,旁边是城壕和涡水。曹家的兴盛,来自于曹操的祖父大宦官曹腾。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天子,曹腾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五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天子称号的宦官,仅曹腾一人而已,可谓空前绝后。《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和《后汉书》均载有《曹腾传》。宋代诗人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曹腾》诗这样写他:“费亭侯在日,乱已有萌芽。养得螟蛉种,犹能覆汉家。”

曹腾,字季兴,东汉著名的宦官。曹腾的父亲曹节,字符伟,生有三子。曹腾排行第三,从小就被送进皇宫当宦官。司马彪的《续汉书》记载了一段曹节的小故事:曹节的邻居丢了一头猪,到曹节家寻找并指认曹家的一头猪就是他走失的猪,曹节不与他争执,让邻居将猪牵回。后来邻居家走失的猪自己跑回家来,邻居感到羞愧,赶忙登门道歉,送还曹家的猪。曹节也不责怪,笑着接受了。于是乡里之间皆称赞曹节是一位仁慈敦厚的人。由此可见,曹节应是个普通的乡下农户,将曹腾送到宫中当宦官,也许是出于生活拮据。

曹腾是在东汉安帝时进宫为宦的,恰逢历史上有名的“文章太后”邓绥执政。邓绥是一位博学女人,政治上很有抱负,她对古典文化几近痴迷,不仅要满朝文武学习典籍,也要求太监、宫女们识文断字。曹腾进宫后受到邓太后的召见,一番询问下来,她认为曹腾年轻、温顺、忠厚,选他陪伴太子刘祜(即后来的汉安帝)在东宫读书最为合适。由于曹腾为人恭谨,成为太子侍臣后,很受太子的喜爱。刘祜非常赏识曹腾,给予他“饮食赏赐与众有异”的待遇。刘祜即位以后将曹腾提拔为小黄门,这是一个职轻权重的职务。曹腾后来与一吴氏女子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同宗少年为子,即曹操父亲曹嵩。

汉顺帝刘保即位后,曹腾升任中常侍。他在宫内供事期间,做官很清廉,一直小心谨慎,其家族也从不在家乡横行霸道。当时有个蜀郡太守通过计吏顺便送些礼物给曹腾,他知道曹腾与皇帝经常接触,说的话要比大臣们更容易入耳。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在斜谷关查出。种暠上书告发蜀郡太守,由此牵扯出曹腾,请求将曹腾交给廷尉治罪。种暠原本是希望利用这件事对曹腾下手,除去他的宦官权利,汉顺帝说:“信是从外面来的,不是曹腾写的,不是他的过错。”于是扣下奏折。由此可见曹腾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第一是一个值得皇帝信任的人,第二是一个正直的人。得知这件事后,曹腾丝毫不介意此事,经常在皇帝跟前称赞种暠是有才能的官员,能够把握作为臣子的分寸,他的赞誉使得种暠不断升迁,最后位至司徒。种暠感慨地说:“我能当上司徒,都是曹常侍的帮助啊!”曹腾约束家族并且亲近士大夫,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当时梁商和曹腾私交甚厚,他的两个儿子梁冀、梁不疑也和宫内几个小黄门关系密切。宫内太监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倾轧,汉顺帝永和四年,中常侍张逵、蘧政,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为夺权陷害曹腾,他们诬陷梁商和太监曹腾等阴谋废帝,向皇帝告状。汉顺帝一点也不糊涂,愤言道:“大将军父子我所亲,曹腾等亦我所爱,必无此谋,肯定是汝辈嫉妒诬陷。”张逵等人闻言惶急,离开汉顺帝后就假传圣旨把曹腾等人在宫内逮捕收押。汉顺帝听说此消息后震怒,命人立刻释放曹腾等人,逮捕张逵和几个兴事的太监,严刑拷打后杀掉。虽然梁商此次幸免于难,也是受惊不小。两年以后,梁商病重卧床,临终嘱咐儿子梁冀等人:“吾本无德之人,生享荣华富贵。一辈子没有为朝廷办什么事情,死后千万不要耗费公款为我营丧。金珠宝玉随葬,于朽骨何益!我死之后,用我平时所穿旧衣收敛,祭奠用常饭,不必用三牲大礼。孝子善述父志,千万不要违背我的遗言。”

遗憾的是,梁商有如此恬淡的个性,而他的儿子梁冀的个性和其却迥然不同。汉顺帝死后,刚刚满两岁的幼子汉冲帝在继位一年以后又夭折。当时大臣们都以为应该立一位年长有德的宗室当天子,都属意于清河王刘蒜,而梁商儿子、外戚大将军梁冀为了继续掌权,却立了渤海孝王年仅8岁的儿子刘缵当天子,即汉质帝。但这位小天子也很聪明,在朝会时指着梁冀对群臣说道:“此跋扈将军也。”(“跋”有在山上行走的意思,引申如“跋山涉水”;“扈”有皇帝身边随从的意思,引申如“扈从”。“跋扈”一词字面的解释是“行走在皇帝身边的随从”。后引申为指“专横暴戾,欺上压下”,继而传于后世。)梁冀听说后,又恨又惧,生怕小皇帝长大了会不利于已,就派手下在煮饼中下毒药给小皇帝吃。小皇帝吃了煮饼后非常难受,腹内如绞,痛苦之余叫人把太尉李固召至殿内。小皇帝此时还能说得出话,李固问他病因原由,小皇帝说:“吃了煮饼就变成这样。现在我肚里烦闷疼痛,喝了水兴许还能活下来。”当时梁冀也在一旁,他竭力反对:“喝了水就会呕吐,不能喝水。”辗转痛苦了好一阵子,小皇帝终于毒发身亡。李固伏尸痛哭,极力主张深究病因和御医的责任。梁冀害怕阴谋败露,更加怨恨李固。

在汉朝,宦官拥立皇帝已经屡见不鲜了,而曹腾也恰巧遇到了这样一个“机遇”。刘缵死的时候才9岁,自然来不及为大汉朝指定好下一任皇帝人选。这时,推选谁做继任者的斗争十分激烈,很快形成了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派拥戴蠡吾侯刘志,一派拥戴清河王刘蒜。拥戴刘志的是当时辅政的太后梁妠和她的哥哥,即大将军梁冀;拥戴刘蒜的是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当朝三公,以及大鸿胪卿杜乔等一批朝臣。梁家兄妹手握大权,实力上占上风;李、杜等人占据道德高地,声势上占上风,双方势均力敌,一时难分高下。

梁家兄妹极力拥戴刘志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志已经娶了梁太后的妹妹梁莹,从亲疏远近上讲,刘志是梁冀的妹夫;二是刘志年龄相对较小,仅15岁,而且头脑蠢笨,比较容易控制。而刘蒜血统上比较纯正,年龄上相对成熟,贤明有德,在士人中颇有声望,难以驾驭。两派互不相让,李固、杜乔两位重臣认为册立新帝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争得很凶,导致群情激愤,拥立刘志的大臣们也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而梁冀则有些动摇,打算妥协。

在拥立谁为皇帝的问题上,曹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清河王刘蒜为人威严厚重,行动举止皆有度,很多朝臣都支持他。但是曹腾等宦官曾经拜见过刘蒜,而刘蒜并没有以礼相待,这引起了曹腾等人的仇视和畏惧。曹腾通过游说整个宫廷内的宦官,使他们统一了态度,一致拥戴刘志。就在梁冀犹豫不决,开始盘算要拥立刘蒜为新帝的时候,曹腾等人连夜赶往梁冀家中进行劝说,曹腾对梁冀说:“将军世代都是皇亲国戚,总理朝政,人际关系复杂,有很多违反法式的地方。清河王严明,假如最后成为君主,那么将军遭受灾祸就为期不远了。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以长久保持啊。”他又劝说梁冀不要妥协,并表示全体宦官都坚决支持梁冀挺刘志。梁冀听从了曹腾的劝说,决定立蠡吾侯刘志为帝。

议政的朝堂上,面对在伦理道德和声势上占优势的士大夫们,梁冀改变了策略,他恐吓士人们如果继续支持刘蒜的话将会性命不保。在梁冀的恐吓下,在官场上长袖善舞的司徒胡广第一个转变了立场,低下头来唯唯诺诺地说:“唯大将军的命令是从!”胡广的几个得意门生以及司空赵戒,见老师和老前辈都带头顺从了,也都纷纷表示支持刘志为帝,刘志就此登基,是为汉桓帝。曹腾以此功劳,迁为大长秋(大长秋执掌奉宣中宫,俸禄二千石,属于列卿一级的官位),并被封为费亭侯。

曹腾本人很有心机,他虽得梁太后和梁大将军的信任,却没有做过多少欺压人民、为非作歹的坏事,相反还做了不少好事。他向皇帝推荐的人才都是汉末响当当的人物,文官里有延固、虞放等,武将中有张温、张奂,治学的则有边韶、堂溪隆。曹腾扶持这些人,一方面落得为国举荐英才的美名,同时也是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们铺路。比如张温、张奂这些人,日后成为曹丕建立的大魏朝里元帅级的人物,董卓、孙坚、陶谦、公孙瓒、刘表等都曾是他们的部下,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后来曹操能以文官的身份直接进入军队,并担任重要官职,很有可能就是得到了他们的相助。

曹腾是梁冀的政治同盟,梁冀是曹氏家族的靠山,曹腾和梁氏一族可谓是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梁氏一门前后封侯的有7人,当上皇后的有3人,出过6个贵人,2个大将军,夫人、女儿封了食邑、册为君的有7人,娶公主为妻的有3人,担任过卿、将、尹、校等的朝廷重臣多达57人!曹腾此时也已经成为了宦官中的第一等人物,掌握着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权力。

和平元年(150年)初,梁太后因病去世,昼夜忙碌的长乐宫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在长乐宫里供职的宦官们都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期望自己能够跻身于皇帝或皇后的身边。此时曹腾已有50余岁了,皇帝、皇后身边已被年轻一代的宦官把持,这些曾经望见他腿都会发抖的小宦官们,如今都当上中常侍、小黄门,以自己的年岁,是断断不能够再同他们去争去抢的!由于妹妹的去世,梁冀的权力也开始凋零,曹腾意识到再如此下去恐怕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他开始为自己的将来筹划。

这一年刘志18岁,已经到了可以亲政的年龄,但梁冀似乎没有这个打算。长妹不在了,梁冀也不着急,因为他的小妹依然是皇后,统摄六宫。又过了9年,梁皇后也死了,这一下梁冀慌了神,因为一个重大问题摆在了面前:谁来填补后宫皇后去世后留下来的空位?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二十七八岁,皇帝的身边如果没有了梁姓女子做后妃,那么,梁冀的外戚便会名不副实。

梁冀和妻子孙寿找来曹腾商议,曹腾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旦梁冀失势,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最后,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选中了孙寿舅舅的女儿——邓猛。孙寿的舅舅叫梁纪,虽然姓梁,却不是梁冀的同族。梁纪娶了个名字叫宣的老婆,宣曾经嫁过人,她的前夫叫邓香,早年死了,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议郎邴尊,次女就是邓猛。

梁冀夫妇悄悄把邓猛接到家里,秘密改姓为梁,邓猛就成了梁猛,变成为梁冀的另一个妹妹。这时候邓猛的母亲还健在,她的家住在洛阳城里一个叫延熹里的地方。漂亮的梁猛被送到宫里,立即获得了刘志的专宠,很快二人便如胶似漆,离不开了。

梁冀、曹腾暗舒了口气,危机总算化解了!接下来,就等着梁猛被封皇后,梁冀继续做他威风的外戚,在梁家的族谱上,可以添上第四位皇后的名字了。

可惜好景不长,梁猛的姐夫,即那个叫邴尊的议郎看到梁冀自作主张给自家的妹妹改了姓,心里很是不痛快,便到梁猛的母亲、自己的岳母宣那里劝说她反对女儿改姓。这件事让梁冀知道了,情急之下派了几个刺客,暗杀了邴议郎。梁猛的母亲宣见女婿遭遇不测,吓得直哆嗦,待在自己的家里不敢出门。

这天夜里,阴云密布,有一个刺客窜上梁猛母亲家邻居的屋顶,打算行刺梁猛的母亲,但却惊扰到了邻居。这位邻居叫袁赦,他发觉后立即擂鼓呐喊,刺客被吓跑,梁猛的母亲吓得半死,不知道该怎么办。袁赦对她说:要不然我给你找个地方先躲躲吧,那里最安全。

谁知,袁赦居然把梁猛的母亲领进了皇宫。原来,袁赦是个宦官,是曹腾的手下干将。曹腾担心梁冀的权势衰落,同时觉得让邓猛改姓的办法并不是最佳的,一旦出了事情,不仅梁家会被灭门,他也会受到牵连。在他已经决定不再继续担任大长秋之后,便安排袁赦暗中保护梁猛的母亲。就这样,梁猛的母亲不仅顺利进了宫,而且当天晚上便见到了当今天子刘志,向刘志和盘托出了梁冀的计划,刘志勃然大怒,诛杀了梁冀。

曹腾助刘志铲除了梁冀之后,见刘志对自己还是逐渐冷落了,便向刘志请求致仕,即保有自己的官阶却不再掌权。交出大权后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两件事上:一件是扶持养子曹嵩,此时的曹嵩已经娶妻生子,历史上著名的枭雄曹操早已出世。另一件是在家乡谯县修墓地(曹腾修的曹氏宗族墓在郦道元《水经注》里有明确记载,规模十分宏大),为百年之后做准备。

本来宦官是没有后代的,汉顺帝刘保当年是由于被宦官拥戴才当上皇帝的,为了感激宦官的功绩,他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允许宦官收养义子,以继承家业和封爵。曹腾于是就在同宗里收养了曹嵩做养子。

曹腾辞去权位的那天傍晚,年仅6岁的曹操非要像往常一样骑在他的肩头。进门时,曹腾只关心肩头的曹操是否会被门框撞到,忘了脚下的门槛。整个人,连同肩膀上的曹操,一起向前栽倒。即将倒地的刹那,曹腾害怕曹操迎面栽倒,会伤害到他的脸,便双肘顶地,手臂往后撑去,结果把右臂摔断。也许是那一跤摔得太重,也许是失去权位后心情落寞,此后,曹腾便一病不起。虽然摔断的右臂被接上,但还是肿得厉害。他勉强熬过了大年,在临去世前一天晚上,给曹嵩留下四条遗言:一、金乌巷九号世代保留;二、要将曹操教育成才;三、切不可跟最红的人靠得太近;四、多生子嗣,旺曹家香火。还有一句他临离开皇宫时,没能亲口告诉刘志的话——“重用士大夫”,要曹嵩必须设法转达给刘志。

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继承其爵位。桓帝末年,曹嵩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节,位列九卿,位高权重。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万金为自己捐了居“三公”之首的太尉一职。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顶点,曹氏一族就此走向权力的巅峰。

曹腾做人做官的态度,是很值得人们去学习的。他善于抓住机会,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位高权重,却没有骄奢淫逸;能够很好地收敛自己,并没有向其他得权的宦官那样,跋扈专行。月满则亏,曹腾的态度让自己始终保持“亏”的形态,这样就少了“满则溢”的危险。

相关链接:

曹腾墓

曹腾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区魏武大道路西的曹氏家族墓群北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腾,字季兴,东汉时期沛国谯人(今亳州市谯城区),安帝时入宫,陪侍太子读书。顺帝时,为小黄门,迁中常侍。因参与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不久出任长乐太仆,迁大长秋,供事宫廷长达30多年。他生前将亳州城南大片土地划为其宗族墓地,大规模修筑自己的坟墓。

曹腾墓冢封土呈覆斗状,冢残高7米,后人在墓冢四周砌筑的青石护冢墙仍保存完好。据《水经注》记载,曹腾墓南侧有圭形石碑,正面题“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160年)立”,石碑背面刊有诏策。石碑东西两侧有两对石马,石马高八尺五寸,雕刻粗拙。南侧有石阙双峙,石阙高一丈六尺,雕镂云矩纹饰。再南侧有庙堂。

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1973年对曹腾墓进行清理发掘。该墓为大型石结构多室墓,墓门朝东,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组成,整个墓室用千余块长两米的青石砌筑而成,这在缺少石料的平原地带实属罕见。甬道口有石雕吉羊头一对,浑厚逼真,是十分难得的汉代圆雕艺术品。甬道南北两壁对称雕刻有神荼、郁垒四个人物画像,门额、门框、门扇均饰有画像石刻,雕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刀笔劲健。各墓室石壁上饰一层薄石灰,饰有彩色壁画,隐约可见。

曹腾墓内发现有两个盗洞,且有大量烟熏火焚的痕迹,说明该墓最少两次被盗,窃余之物被盗贼焚烧一空。所幸盗洞落土下埋有少量遗物,清理出土的有玉衣、玉枕、铜猪、鎏金铜构件、石雕、料珠、陶瓷片等珍贵文物。

曹腾墓建筑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用料讲究,雕刻精湛,彩绘绚丽,出土文物精美,俨然一座地下宫殿。

文章太后

和熹邓皇后(81年—121年),讳邓绥,为东汉和帝之皇后、东汉女政治家,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邓绥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6岁即读史书,12岁通《诗》、《论语》,常和诸兄互相讨论。她不喜欢学做家事,因此屡次被其母亲责骂,母亲认为女孩子唯有习女工最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学女工之外,晚上仍读经书;她父亲则对她读书较为支持,认为她的才能胜过他的几个儿子。像邓绥这种女孩子习读经书史书的情形,虽然常不被称许,但在东汉重视家学的名门大族中,应是常有的现象。邓绥自小就对读经史等被认为是男性所从事的活动有如此兴趣,对她后来在政治上的表现很有影响。

邓绥15岁时,被选入宫中,因外貌出众,次年即升为贵人。永元十四年(102年),阴后因为被告行巫蛊之事为和帝所废。和帝因宠幸邓氏且认为她有德行,立她为皇后。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其具学识和才能,开始逐渐参与政事。和帝在元兴元年(105年)去世,使邓皇后得以进入政治权力的中心。邓后无子,便迎回了养于民间、年方百日的和帝幼子殇帝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并自称为朕。因此,虽然她在诏书中称她只是“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家实质上的领袖。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与兄长车骑将军邓骘以和帝长子平原王胜有个疾为由,先以年13岁的汉章帝之孙刘祜为汉和帝之后嗣,再立他为帝,是为汉安帝。这种立侄不立子的安排,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如司空周章谋立平原王胜,但事败自杀。安帝即位后,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16年之久。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自小修习经史,在后宫时又曾受经书于班昭,其后亦常诵读,因此颇熟习治术。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她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她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她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掖学术,曾召集学者于东观校对传记;在用人上,她和邓骘起用了许多名士,如杨震等人。她摄政期间时有天灾,造成民不聊生。每有灾,邓太后多自行节俭以救灾。除了外戚之外,邓太后也重用了不少宦官,以他们来传达内外消息,而较少直接见公卿大臣,当时虽尚未有宦官乱政的情形出现,却也造成宦官的权力逐渐增加,为东汉后来的政治带来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