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5988600000001

第1章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阳明传》自序

有时候,勇气与运气倒是青睐那些无知无畏的人。

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你站在山脚下的时候,抬头看到的是满山青翠、云雾缭绕,根本不知道山的顶端在哪,亦不知进山的路有多少条。只因为有一份探险的心在,就毫不犹豫地迈步,开启了一次全新的攀登之旅。

我最初走近王阳明,完全就是一份好奇心与一份探险的心在驱使。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毫无争议地顶起“立德、立功、立言”三顶不朽的圣人桂冠,又毫无争议地被后世封为明代,乃至我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后世的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以及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将其视为心灵导师,阳明心学思想则是这些人走向精彩人生、成就辉煌伟业的至尊法宝。他还让眼下多少颗浮躁的心灵在他的心学思想中找到宁静的归宿、进取的力量。今天的很多大学新生入学,课堂上老师为他们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王阳明的作品集。

王阳明像一盏温暖明亮的灯火,早已被历代前贤与今世追随者高高地供奉在心灵的祭台上,终生膜拜。

的确,王阳明是一个另类奇人,从他出生的那天起,似乎传奇就不曾离开过他: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十二岁就口吐狂言欲做圣人;十五岁离家出走到长城一带考察三关,新婚之夜出逃与老道士观中彻夜长谈;及至成年,他的人生更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仗义执言被下诏狱,远贬贵州龙场悟道,出其不意巧用奇兵平叛破贼,书院讲学倡导心学,晚年出征又立奇功……

在遍读有关王阳明的传记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王阳明作品全集之后,这个被高高供奉在神坛上的圣人大儒,终于在我的生活里一点点丰满起来。他不再是故纸堆里那个满口“之乎者也”的王圣人,他走出书页,走进我的内心,也走进我的生活。他原本就是那样一个可以亲近,并且值得亲近的人,而我也终于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渐渐明白,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当下,为何那么多人开始了追随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的步履。那份魅力,真的无可阻挡,即便他早已离开我们四百多年。

走近王阳明的这个夏天,是我生命中极不平常的一个夏天。因种种原因,我不得不离开自己生活了十余年的美丽山水城市,而去往另一个小城工作。那个闭塞的小城,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的地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性向来如此。我已经在安逸的日子里待得太久了。可我却不得不去面对。现实面前我没有别的选择。

我是拎着满满两大箱有关王阳明的书去往小城那个偏僻的小单位的。那时,我觉得自己跟当年被贬往贵州龙场驿的阳明先生一样,落魄又无奈。单位里事倒不多,让人无法忍受的是那里的闭塞与寂寞。好在,我带了很多书,很多关于王阳明的书。

杨绛先生曾就读书打了一个很巧妙的比喻,她说,读书犹如穿了“隐身衣”去人家串门,对自己钦佩的老师或者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翻开书页就闯进大门登堂入室。王阳明的“家”无疑是我这个夏天所找到的最好的一处心灵庇护所。在这里,有大明王朝的风云跌宕,有王阳明先生传奇另类的人生,更有其如千古明月一般的心学思想照耀其间。沉浸其间,一颗焦躁不安的心渐渐平静下来,那份离家的落寞与孤寂也在不知不觉中走远。我的面前,有一扇大门徐徐打开,而大门里面,是一片我从不敢奢望的精彩世界……

读过很多不同版本的王阳明的传记,有写得端庄严谨,也有写得诙谐戏谑;有正说史事,亦有小说演义。而那个日日在我心里丰满鲜活起来的王阳明,却是一位有着人间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血肉之躯,他有着惊为天人的军事思想,也有着常人不及的勤奋与努力;他有着一代圣贤的天地仁心,也有着与寻常人无异的血泪挣扎;他一边在写着请求弃甲归田的奏疏,一边又在为社稷民生呕心沥血日夜操劳。说王阳明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倒不如说他的一生是充满纠结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着一个圣人的理想在纠结,在寻找,直到最后找到他的“良知”学,找到那轮光耀千古的皎皎明月。

“格物穷理”“格物致知”一代大儒朱熹曾教人于万物之中寻求天理,于读书中求天理,王阳明却在那个朱子学一统天下的社会时代里发出黄钟大吕一般的最强音:“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知行合一”“去私欲,存天理”……王阳明说“心即理”,世间大道天理自在人心,向心而找才是最正确的圣人修行之道,这就是影响了后世中外多少名家大贤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是从朱子学盛行的社会时代里穿越重重荆棘迷雾脱颖而出的,其间的艰难波折可想而知,但他却不惧不悔。面对朝局的黑暗与腐败,面对奸佞的构陷与中伤,他以“良知”来拯救自己,更用这以良知为本的天地万物一体仁心来拯救天下。

阳明临终,只遗八字:吾心光明,夫复何言!良知在心,如千古明月高悬。王阳明无论魂归何处,都是无愧无疚亮堂堂一片。他带着一颗晶莹剔透、无限光明的心灵,带着他博大宽厚的胸襟,带着他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去奔赴那一场与古代圣贤的约会去了。他本身活得无愧,死亦无憾。他用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圣人理想。

无疑,在一次次前往王阳明的那个“家”的过程中,那一轮良知之月也在不觉间自我的心底冉冉升起,那一颗心学的种子亦在我的心田里扎根发芽。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是非黑白,原本就清清楚楚摆在每个人的心里,向善向真向美而行,只需追随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即可。让我们穿过险滩恶浪的最终力量,不是来自外界,而来自强大的内心。阳明心学,让人于浮躁中找到真我,于困厄中找到前行的力量。也许,这才是他的心学思想日渐光大的最大原因吧。

与众多同类传记不同,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在努力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我力求最大限度地去走近王阳明,走近他的精神世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将王阳明心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他一生的传奇经历当中,并全面介绍了他的心学发展历程,为读者描写一个更为真实可触的王阳明。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位更加血肉饱满、内心世界丰富博大的一代大儒的传奇一生。

走进王阳明的精神世界,打开那一扇等待你的门,你决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那座巍峨高耸的大山,依旧在前方向我深情地呼唤。我知道,我也不过才开始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