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航天英雄杨利伟
5993400000005

第5章 少年立志

那是个漫步在书山题海的岁月

你扎实地走着 脚下是知识的台阶

那山顶果真有着旖旎的风光

走上去 就会看到美丽的世界

你不知道你的目标是遥远的太空

你拥有的是满腔青春热血

后来 你飞过了人生的辉煌高度

才发觉 这段日子才是难忘的季节

1、题不解完不吃饭

1978年,杨利伟读完了小学,参加了升初中的考试。

杨利伟不负众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惟一的重点中学,绥中县第一初级中学,按成绩,他又被分进了尖子班,一年一班。这在当时是很受人们羡慕的。

那时候,“文革”结束刚刚两年,恢复高考也刚刚一年多,全国各地重新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中小学都开始努力抓学习,小利伟感觉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制订了一个很完整的学习计划。

小利伟是一个从不示弱的孩子,体育他在全校出类拔萃,唱歌他是班里的骨干,图画他表现的也很不错,当然,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他更不肯让别人拉下,他要做尖子班的尖子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一次考试,利伟的一道几何题丢了12分,名次一下子就拉了下来。以往小利伟放学回家,不是嘴里哼着歌子,就是连蹦带跳地和弟弟玩儿。可这次他回到家,一声不吭地进了自己的屋。谁喊他出来他也不吱声。还是姐姐了解自己的弟弟,她悄悄地推开小利伟的房门,热情地询问着弟弟的情况,哦,原来是几何考试有一道题丢分了。“一次丢分不算什么,咱们把它弄懂就是了”姐姐继续安慰着他:“没关系,还有下一次呢,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做题。”

利伟说:“这次难题没做出来,下次再有难题该怎么办呢,学习知识是不能欠债的,债欠多了,就不想还了。”

这时妈妈也过来对小利伟说,“快点吃饭吧,一会儿饭凉了,还得给你热。”

“热就热,我现在什么也比想吃。”小利伟趴在写字台上,拿出尺子和量角器,开始一笔一笔计算着什么。

姐姐走过来又喊弟弟吃饭,可是一见弟弟学习这么坚定,他只是给弟弟倒了一杯开水放在桌子旁,再也没有催弟弟。

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

利伟拿着笔,在几何图形上画来画去,忽然他猛地一拍桌子,差点把家里的人都吓了一大跳。“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啦!我找到答案啦!”利伟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高兴地笑话起来。

尽管他吃饭的时候,已经很晚很晚了,可是小利伟觉得,这顿饭吃得挺香!

2、周总理接见了我

那是在小学的一次作文考试中,杨利伟写的一篇作文在学校里引起了挺大的反响呢。

那是一次考试。作文考试的卷子都是装订好的,把学生的名字封在装订线内,判卷的老师也不知道哪篇作文是哪个学生写的。

学校的语文老师们都坐在一个大办公室里,杨利伟的妈妈是学校的老师,也在这儿参加作文的评分工作。

一大堆学生作文的卷子像小山似地堆了挺高。说实话,那时候中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都不很高,许多学生一听说写作文都头疼,所以,打开作文的卷子大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和模式。

这时,一个老师翻开一个学生的作文,他挺大声地说,哎,你们听,这个学生写的作文题目是“周总理接见了我”。咳咳,真是有意思,谁不知道周总理早在1976年就离开了我们,我们的学生才多大呀,周总理怎么还能接见他呢。

别的老师一听,也觉得这个学生的作文真是太离谱了。就七嘴八舌地说,给大家念两段欣赏欣赏。这里说“欣赏”,其实是有讽刺的意思,是不是这个学生写跑题了呀。

那个老师真的念了几段学生的作文。

你别说,那个老师念到学生作文的时候,还真是挺像那么回事。作文中写到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接见了我,总理非常平易近人,主动和我握了手,并关切地问我学习怎么样,并鼓励我一定要学好社会主义的文化课,打好基础,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我向周总理表示,我不会辜负总理的希望,一定像总理教导的那样去刻苦学习。这个作文还用了许多修饰词,写得很有感情,特别是写到和周总理分别场面,仿佛就是在做真实的记录。

那个老师边念着,边评论说,你们看,这个学生可真的会编,就像真事一样,作文的语言不错,可是文章怎么能够这么写呢,我看不能给高分,我们不能鼓励学生撒谎呀。

另外有两个老师说,先别评论了,你把这个学生的作文念完了,咱们再给他打分才好。

文章再往下一念,果然让判卷的老师大吃一惊。

作文接下来这样写,我看着周总理一步一步朝远走了,我就扑向前去,大声地喊着“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可是我越想往前走,越迈不动脚步,好像有什么拴住了我的脚。我猛地一翻身,咣地一声,撞在了墙上,哦,我原来是做了个梦。

仿佛在听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这篇作文奇特的结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做了个梦,梦见了周总理,怎么能说这个学生是瞎编呢,这样的作文应该得高分呀,这可是一篇非常好的有意义的好文章。老师们一齐围了过来,都抢着这篇作文看,仿佛看了许多的作文到现在才发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杨利伟的妈妈作为判卷的一个老师,也把手里的卷放下,挤上前来欣赏这个学生的大作。

杨利伟的妈妈说,哎,我看这篇作文的字怎么这样熟悉呢?你看这字写得龙飞凤舞一般,真是有些眼熟。

一旁的老师说,那可能是你班的学生吧。

不是,我看像我家的那个淘小子利伟的字。

杨利伟?他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几个老师都在摇着头,有个老师说,要不咱们就打个赌,看看这个作文到底是谁写的。

早有性急的人上前悄悄地拆开了装订线,在装订线内露出了班级和学生的名字。

那个名字写得有些歪扭,但是所有的老师都认出来了,那个名字是:杨利伟。

3、我学理科,为了上军校

在杨利伟初中毕业的那张全班的“全家福”毕业照上,没有杨利伟和他的朋友顾大卫同学。照相这一天是1981年6月14日。

原来这两个好朋友约好了那一天,到一个曾在部队任职的顾大卫的亲属家咨询初中毕业可否报考军校的事。他们两人曾多次密谋过,读完初中,就去考军校。顾大卫的理想是当军报的记者或者是部队作家,杨利伟是只要当上兵就比再读书强。当然,咨询的结果并不理想,那个亲属说,你们还是赶紧好好读书吧,现在想当兵还不够格,部队对入伍的战士要求越来越严了,文化水平的起点没有极特殊的情况都必须是高中毕业。

杨利伟的母亲魏桂兰和利伟的父亲商量,一致决定让儿子去读高中。

1981年夏,杨利伟进入绥中县二高中学习。绥中县共有两所重点高中,虽然二高中也是重点高中,无论是教学环境和师资力量,与一高中相比,多少有差距。那时候,两所重点高中招生的数额,加在一起不过五六百人,对于全县几千名考生,能上二高中,已经不错了。可是对于杨利伟来说,上二高中多少有些委屈。

上了高中就该选择文理科了。为此,杨利伟的母亲特意带着利伟找到了二高中的老熟悉语文老师李伟。

那天,他们来到了李伟家的平房。李伟是杨利伟母亲多年的同事,利伟小时候,没人带着玩,常守在李伟身旁,时间久了,他们就成了忘年交。母亲就是看中他们之间的交情,让李伟帮助劝劝杨利伟。大家都坐在炕沿上,只有杨利伟站在地上,似乎要由别人安排他的命运。

母亲是个很有修养的人,尽管她已经有了主意,她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堪,还像平常一样,不紧不慢地问:“你看这孩子,是学文啊,还是学理?”

李伟说:“一高中的优势是理科,理科的好老师都在一高中,理科的大学生人家考的比咱们多,二高中的文科老师比较硬,考上文科大学的学生,两个学校不相上下。利伟应该去文科班。”

母亲听了李伟的分析,增加了劝说儿子的信心,询问着儿子:“学文科吧?”

杨利伟平和地瞅着母亲和李伟,没有说话。

母亲盯着儿子,足足盯了一刻钟,可是杨利伟依然平和地站着,一言不发。

母亲着急了:“到底学哪科,你到是说话呀!”

杨利伟开口说话了,简单干净而又果断:“学理。”

母亲说:“二高中的优势是文科,你的文科基础又比较好。”

杨利伟说:“我知道。”

母亲问:“为啥还学理?”

杨利伟说:“学理能考军校,文科没有军校。”

4、跑步上学的高中生

秋天到了,九月是收获和季节,也是播种的岁月。杨利伟走入绥中县第二高中的校门后,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刚上高中,杨利伟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所有熟悉杨利伟的人,至今都能说出杨利伟每一天的时间表。

早晨五点半,他从家里跑步到学校,和住宿生一块做早操,然后,进入教室参加早自习。早自习结束,他又跑回家,快速地吃完早饭,返回学校,和其他走读生一样,开始了正常的学校生活。

杨利伟跑步的样子很轻松,像一只小鹿,两条腿富有弹性。他坚持跑步的身影成为当年小城里的早晨的一道风景。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准能看到他在单双杠上燕子一样轻盈的身影。杨利伟的单双杠玩得都特棒,他的个子并不高,得猛蹬双腿用力一跃,才能抓住单杠。他的臂力很有力气,紧紧地握着杠子,使劲一收腹,便像一个风筝似地在杠子上旋转起来。

做课间操时,他从不偷懒,往往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操时,应付差事似地比划几下,可是在台上领操的体育老师准能发现,做得最认真、最标准的那个,就是杨利伟。为此,老师就让杨利伟做班级的领操员。领操员面对着同学们,与正常的操是反方向的,杨利伟第一次领操居然没犯方向性错误,老师都感到奇怪了。

休息的时候,杨利伟和体育老师聊过天,他开玩笑地对老师说,我的“方向感”可是童子功呀,是从小就练出来的,我练过“唱迷乐歌”转圈,有的同学“悠”了我好几十圈,他们看的人都发蒙了,我却一点事也没有。体育老师表扬他说,你的身体素质真是不错,若不是个子稍矮一点儿,你可以专门搞体育了。

杨利伟是一个勤快的孩子。放学回家,他不是干点家务活,就是辅导弟弟做几道题,晚饭后,坐在灯下,安安静静地温习白天学过的课程。

母亲是个要强的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补课,回家很晚,看到这番情景,欣慰地说:“我儿子一夜之间长大了。”

由于杨利伟坚持跑步上学,他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这为他在今后当飞行员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只是利伟的妈妈回想起孩子少年时期的故事,总是喜欢半开玩笑的说,我们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一年得多费好几双鞋。

5、快快,我背同学上医院

杨利伟的单双杠玩得棒,同学们当然羡慕极了。自然就有人学着他的样子,也想在杠子上来个燕子翻子、金鸡倒立什么的。

但什么事情看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好可是不简单呀。

那是一天上体育课,老师领着大家跑步做了一些热身运动后,就对班长说,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打篮球,或者是练单杠。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体育老师可能是有什么事情离开了操场,让班长和体育委员组织大家在操场上练习。

杨利伟喜欢打球,也愿意练单杠,他只能选择其中一项。于是杨利伟先是猛地跳到杠子上,紧握双臂,先慢慢地悠了几下,待身体适应后,就一加力,刷刷刷做了几个漂亮的动作。杨利伟完成了几个较高难的动作后,就跳下杠子,搓了搓手,朝着篮球场走去,他还想和同学们抢几个球玩儿。

就在杨利伟转身离开单杠走的时候,班里的有一个细高条的男同学,一伸手就跳到了单杠上。这个细高条在刚才杨利伟表演的时候,一直瞪着两个圆圆的眼睛在看,杨利伟在杠上几个运动太精彩了。特别是细高条看到班里的几个女同学都围地四周看,她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敬佩和目光,还不停地为杨利伟拍巴掌,有个长着杏仁眼的皮肤很白的女同学还不停地为杨利伟喊着,“加油!加油!”这场景真有点让细高条有些嫉妒。

当杨利伟走的时候,细高条用鼻子轻轻地哼了一声,那意思是“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在杠子上翻两圈吗,就你会呀,我上去也一样。”

细高条的鼻音被班里的那几个女同学听见了,一个女生说,“要有真本事,用鼻子干什么?用手才行。”

细高条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抓住了单杠,他想表演一下,也给大家露一手,让你们看看我也不是白给的。

细高条开始加力,两条腿用力地悠荡着,像个没装满沙子的麻袋。他悠得还真挺高,和地面形成了一个锐角。就在这个角度刚刚变换了三次的时候,他的手臂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像故意和他捣乱似地竟松开了杠子。细高条真如失控的麻袋从杠子上摔了下来,只听他惊恐地喊了一声“妈呀!”,人就结结实实地躺在了地上。

围观的同学们都吓坏了,这可怎么办?那个杏仁眼的女生脸更白了,像没有血色一样,“快来人呀,快来人呀”她只会大声地呼喊着。也有的同学喊着找老师去呀,找校长去呀。大家乱成了一团。

杨利伟这时已经到了球场上,听到有人呼喊他立刻回过头来,见一帮人围在那个单杠下,他立刻想到是有同学摔下来了。

他转过身来飞快地跑到了单杠跟前,拨开人群,一看,这个同学眼睛紧闭,腿上流着血把裤子都浸湿了,一副非常痛苦的样子。他知道同学伤得不轻,现在不能再等待了,还等什么,杨利伟用手拉着几个男生,说,你们快把这个同学放到的背上,我去背他上医院,快点快点!

几个男生把受伤的细高条抬到了杨利伟的背上,另外两个同学分别抬着他的双腿,然后他们就一路小跑似地朝着县城的医院去了。

到医院一检查,是骨折。若是再晚来了问题可就更大了。

细高条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同学,家里离县城很远,一时半晌和他家联系不上,没有押金,医院不给做接骨手术,等下去,没准会耽误了治疗。杨利伟让班里的几个同学在医院里照顾细高条,他跑出去找到了母亲,说明了原由,母亲二话没说,掏出钱,让儿子快回医院,先把医疗费垫上。

那天晚上,母亲包了饺子,和利伟一道去了医院,让那位亲人不在身边的同学,分享一下利伟的母爱。

1982年春,也就是利伟入伍前三个月,他被学校评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标兵。

6、丢了饭票别害怕

杨利伟在中学学习阶段,崇拜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也崇拜那做好事不留名,甘愿奉献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认为学雷锋不能停留在嘴皮子上,关键是要看行动。

杨利伟崇拜的不仅仅是英雄的壮举了,细微之处也在培养着自己的英雄情愫。

杨利伟读书的高中,有许多家在远处的住宿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八十年代初,辽宁西部的许多农民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同学家里的现金收入少得可怜,有的同学甚至连每月八块钱的伙食费都掏不起。

看到同学如此困难,坚强的杨利伟心软了,他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农村的同学。他回到家,就说起班里同学家庭困难的事来。母亲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虽然他们自己家的生活也不是很富有,但是母亲看到了儿子身上关心别人的品质,就采取鼓励的支持的方法。母亲说,利伟呀,你从家里背点米吧,送给那几位困难的同学。杨利伟就多次从家里背一些大米到学校,让那些家住在农村的同学到食堂去蒸饭。

对杨利伟这么大的高中生来说,男孩子都心粗,除了学习就知道玩。可是杨利伟的心却很细,有时他看见住宿生的衣服开了线,破了个口子了,就对同学说,你快把衣服脱下来,我带回家给你收拾收拾。他把衣服带回家里,让妈妈给缝补上,然后自己动手把衣服再洗得干干净净的,再送到同学们的手里。

一天午后,快要下学的时候,杨利伟看见一个住宿生在教室里急得团团转,手忙脚乱地找东西,甚至不嫌地上的脏土,趴在地上到处看。

你这是干什么呢?杨利伟上前问道。

开始这位同学吱吱唔唔地还不说,杨利伟生气了,再不说,我就走了,可不管你的这个破事了。

原来,这名来自农村的穷困住宿生,靠学校的助学金才能上学,今天他到校外玩,一不小心,把一个月八块钱的红黄绿三色饭票全弄丢了。没有饭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名同学即将挨饿,意味着回家挨父母的严厉训斥,要知道,那个时候,山区农村,一个好劳动力的月收入不会超过十五元,何况他家还是村里的困难户,根本没有闲钱给他。那名同学,找了好半天也没找到,急得哭了。

杨利伟没有太多的安慰的话,只是说了句:“你呀,怎么就不能多注意点呀,行了,丢了就丢了吧,找不到也别太着急了。”杨利伟说完便一溜小跑地回了家。

进了家门,他本想自己动手,给同学做饭做菜。可是一看,嘿,真巧,母亲在家呢。他简单地说了遍事情的经过,并把自己想帮一把这个同学的想法说了出来,母亲赞扬了儿子的做法,母子二人一块动手,做了白菜炖肉粉和鸡蛋炒韭菜,用罐头瓶和饭盒装好,急忙忙地赶回去。从学校跑回家,再从家跑到学校,把饭菜送到同学的手中,杨利伟仅用了四十分钟。

这顿饭同学吃饱了,可是第二天早上的饭还没有着落,离给困难同学发放五块钱的助学金还有一个星期,这段日子,同学得怎么过,杨利伟又塞给那个同学两块钱,帮助这个同学解决了燃眉之急。

7、拾了一块上海表

在高中的阶段练习跑步,是杨利伟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好久。

那时学习是很紧张的。可是不管怎么忙,杨利伟也总是坚持从家跑到学校,也坚持每天都在操场上跑上两圈。他说,跑步可以全面地锻炼身体,对心脏肺脏都有好处,它能增加人的肺活量,所以经常跑步,会使人健康。

在中学,据杨利伟的同学们说,他从来不放松锻炼身体,有时,操场上只剩下他一个奔跑的身影,他也不觉得孤单。他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鹿。

那是一天早晨,杨利伟又来到操场上,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他的影子在太阳的照耀下拉得很长,影子是他的伴侣。他猫下腰把鞋带系紧了几下,双腿跳了跳,算作热身了,然后,沿着跑道朝前迈开了脚步。

早晨的阳光很好,天边飘着的云彩在太阳的照射下仿佛像镶上了一道金边。他正在跑着,忽然看见在前方二十多米的地方,有一个东西亮亮地在闪闪发光。好奇心使他认真地看了一眼。当然,那不是一个会自己发光的东西,肯定是一个金属类的小玩艺反射着阳光。是什么东西呢?杨利伟从自己跑步的轨道上跳了出来。

呀,走到跟前,杨利伟看清了,那是一块手表。真是,是手表。他把手表从地上拣了起来,那手表凉凉的像一块小小冰坨子。杨利伟再仔细看这块表。哦,他认识这个牌子,这是上海牌的手表呀。在那个年代,有一块上海牌的手表,那可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呀。那东西很贵的,一块上海牌手表起码要值120块钱,而且还得拿购物券或者是走后门才能买得到,老师的工资也只有三四十块钱,买一块手表,不吃不喝也得攒三四个月的工资。

这是谁的手表呢?杨利伟朝着四周望去,操场上静悄悄地,没有别的人,他想喊两声,“哎,是谁丢手表了。”可是话到了嘴边他又停住了,这个手表肯定不是才丢的,也许它已经在操场上睡了一宿了。

丢手表的人一定会很着急的。

杨利伟握着手表,手表在他的手里一点点地有了温度。杨利伟把手表放在耳朵旁,他能清晰地听到那表针走动的声音。嘀嗒嘀嗒,像一个健康的人的心脏在用力地跳动,也像是在说,“你能把我交给主人吗?”

杨利伟何尝不喜欢手表呀,他家要是经济条件好的话,也会给他买一块手表的。可是他家眼下还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他要是有一块手表,他就可以不必每天早晨起床时都要问妈妈“现在几点了?”他只要一低头看一下手腕就可以了。有了手表,他在教室里可是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该下课了,有了手表,他在操场上跑步时,就能准确地知道跑一圈用了多长的时间;有了手表,他参加考试时,就可是随时掌握进度,合理地设计答题的计划,还用得着那么手忙脚乱地着急吗?有手表的好处真是太多了。

可是这个手表是人家,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个人家是谁。

人家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随便占为已有。杨利伟没有更多的考虑什么。

这天的长跑他第一次没有完成自己的预定计划而中途停止了。

他依然以一个长跑的姿势跑着,目标是学校的办公室。

他找到了老师:报告!我在操场上拣了一块手表。是新的,不是上海牌的呢。

他边说着,边把那个带着自己的体温的手表递了上去。办公室里的老师都被杨利伟的行为感动了。

老师们夸奖着,这孩子,品行真好,前后左右一个人也没有,捡到东西依然能交公。杨利伟长大呀,肯定会有大出息的。

8、上课最爱提问题

弟弟杨俊伟这样回忆自己与哥哥童年的故事时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和哥哥给家中劈柴的经历。当时,我们的邻居有两位没有儿女的老人,老人家的听力不是很好,平时的生活也有很多困难,我记得哥哥带我劈柴时,总是要把我们的柴送给老爷爷和老奶奶一些,当时两位老人总是高兴地摸摸我们的头夸我们……

弟弟说,我哥哥很能干,劈柴火,一劈一大堆,罗起来像一座小山似的。

杨俊伟说,哥哥和我一起干活的时候,就喜欢和我提学习上的问题。他一考我,我就发蒙。因为我没有他那样在学习上爱较真。

说过利伟学习爱较真,最有发言权的还有当年杨利伟读高中时的杨玉华老师。杨玉华当年在第二高中负责档案工作,直接参与杨利伟选飞的体检、目测等一系列工作。现在杨玉华老师早已退休在家了,但说到杨利伟在高中学习的故事,她立刻就激动起来。

杨玉华说,我非常喜欢利伟这个孩子,他航天成功后,有的媒体说杨利伟在中学学习时偏科。其实这话一点根据都没有,作为教他的老师,我最清楚。

我们当老师的上课,都喜欢爱思考问题,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杨利伟就是其中的一个。杨老师说,有一次我们他们班上课,讲到一个物理学家的故事,我说那个物理学是美国人,有过许多著名的发明创造。我饶有兴趣地正讲着,突然看见杨利伟把手举起来了。他这时候举的哪门子手呀,我不答理他,继续接着讲那个物理学家。

我又讲了一会儿的时候,看见坐在前几排座位的杨利伟把手又举起来了,因为他坐在教室的前面,他一举手,别的同学都能看见。我只好把兴头上的话打住,对杨利伟说,你有什么问题,说吧。

他就站了起来,对我说,是不是老师您记错了呀。据我所知,您刚才说的那个物理学家不是美国人,而是德国人。接着他又较详细地介绍了那个物理学家一些具体的事例。这不是让我出难堪吗。可是又一想,我们平时不是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吗,杨利伟今天的表现是对,见了错误不说才应该给予批评呢。于是我在班里表扬了杨利伟,他在以后的课堂上更爱发言了,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有个叫杨利伟的同学爱提问题。

9、我想上天看看牛郎和织女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许多亲属在当地都有小名气的民间故事家。

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杨利伟到了高中学习之后,对天文地理的知识掌握的多了,当然他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只是在民间流传的传说而已。但是这些美好的民间故事还是给了步入青年时代的杨利伟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一个人梦想的温床,也为杨利伟的未来世界打开了一扇最美好的天窗。

“受古老的飞天传说故事的启蒙教育,以及他超常的刻苦学习与勤奋训练,加上国家航天强大的科技力量做保障,使他今天终于带着古老民族的梦想,成功地飞上了太空。”笔者在采访时,杨利伟的妈妈不无感慨地这样概括说道。

杨利伟完成飞天梦想之后,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紧张的训练之中,笔者通过电话对他采访时,他也平静地告诉笔者:“应该说家乡那些神奇的飞天传说故事,从小对我理想与兴趣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感谢父母及亲人给我这些美好的启蒙教育。”

10、抛物线因为地球有引力

高中的物理课,早已接触到基本的力学、加速度等知识了。

杨利伟对上物理课特别感兴趣,他坐在教室的前面,眼睛睁得溜圆,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吞进肚里。物理这门科学让杨利伟大开眼界,他觉得这里面奥秒无穷。

物理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讲起课来语言幽默,生动,很枯燥的那些物理定理公式什么的,从这个老师嘴里出来,都变得富有形象。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对物理感兴趣的,班里还是有不少同学对物理找不到感觉,老师一上物理课的时候,他们听不进去,更有几个同学,也许是头天晚上看电视贪了晚,上物理课时竟趴在桌子上睡觉。

这天这节物理课老师讲的就是抛物线,老师口若悬河讲着这个物理的基本原理,忽然当老师看到在教室的后面有两三个同学竟趴在桌子上睡觉时,就用一根粉笔头打去,那个粉笔头在空中划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啪的一下准确地击中了目标。那个同学的美梦被打碎了。

老师幽默地说,你们看见了吧,这就是抛物线。

杨利伟随着全班同学认真地欣赏到了这一场面,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老师说,别笑了,别笑了,咱们继续讲课吧。课堂上静下来的时候,老师开始往下接着讲新内容了,可是杨利伟还在思考刚才的抛物线。他举起手来问,不论扔什么东西,这个物体都会呈抛物线吗?

老师说,是的,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抛出一个物体都会有抛物线,如果你在太空上扔东西,那就是直线了,因为太空中是没有空气的,是没有引力的。我们在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有重量,就是因为地球有引力呀。

怎么能摆脱地球的引力呢?杨利伟又问了一句。物理老师说,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还是可以多说几句的。人类要摆脱地球的引力可是太难了,我们看见无论是鸟儿还是飞机他们飞得那么快,可是都会被地球拉回来。现在世界上已经有用火箭发射的方式把飞船送上太空的了。不过,那个火箭的速度要快,哦,有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每秒钟的速度在10几公里以上,这样才能冲出地球的引力。不说了,这个题太复杂,你们现在是听不懂的,将来,也不好说。这是世界尖端的科学,我们国家现在还不能发射航天飞船,而苏联美国的宇航员已经多次步入太空了。

物理老师说着自己笑了起来,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我今天有点讲跑题了,杨利伟在座位上小声说,没跑题没跑题,我就乐意听你讲这个。老师低着看了看眼前的这个个子不很高的同学,你真的爱听?真爱听!老师接着看了看杨利伟又补充了一句,怎么,你想摆脱地球的引力呀?我看你那只是梦想喽,除非你会成为一个太空人。懂不懂,太空人,就是宇航员。咱们中国啊,十多亿人呀,现在还没有一个呢。

这时,班里的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是在笑杨利伟还是笑别的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杨利伟没有笑,他的表情挺严肃,他在深深地思考,从那条抛物线,思考着地球引力,思考着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