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叩问生命之源:达尔文传
5993600000008

第8章 发现了前人的错误

1825年10月,告别中学生涯的达尔文开始新的大学生活了。

尽管中学时的成绩不很理想,但老达尔文还是没有对自己的二儿子放弃。在他的积极运作下,小达尔文进入爱丁堡大学习了。

这一年,达尔文刚满16岁。

爱丁堡大学在英国是一所著名的大学。学校里设的专业很多,学什么呢?达尔文的选择权还是被父亲剥夺了,他来到这所大学选学的专业,只能或者说必须要按照父亲的意愿。父亲是医生,他当然是让小达尔文来继承自己,走一条学医的道路。

遗憾的是,老达尔文的这一愿望终归还是破灭了。

走进大学校门的达尔文,并没有改变他的爱幻想和喜欢大自然的秉性。那些书本上还是临床实验的医学知识,并没有拴住这个少年的心。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了大学不久,达尔文很快就结识了两个好朋友,这两个人一个叫罗伯特,另一位是约翰。与达尔文不同的是,这两人比达尔文高一个年级;与达尔文相同的是,他们俩人虽然都是医科的学生,却对医学不感兴趣。

那么,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是水生物的研究。英国是一个四处环海的国家,爱丁堡大学离海不远。蔚蓝的海洋里有着各种生物,三个大学生常常在一起讨论着这些海里的生物的种类。可以说,这几个人真是臭味相投呀,说到学校里的医学课程,他们都感到味同嚼腊,而唠起了海洋生物,却一个个眉飞色舞。达尔文从小的时候,就喜欢在水里看蝌蚪、钓鱼,那时候,他对这些小动物的热爱只是凭着好奇。而现在不同了,他的比自己年高的学生在一起讨论水生动物时,完全是站在一种理性思考的高度。他们虽然年轻,却雄心勃勃,仿佛三人联手,会揭开世界上许多生物的秘密似地。

于是,在爱丁堡大学的日子里,除了那规定的必修课之外,三个伙伴经常是偷偷地溜出校门。离学校不远处就有渔民的渔船,他们会殷勤地和那些渔民聊着天,帮助渔民捕捞鱼虾和牡蛎。于是,他们几个也获得了将许多海中生物当作标本带进学校的特权。

爱丁堡大学那神圣的教学实验室,本来都是为了人类的疾病研究而设立的,可是达尔文和他的这两个“死党”,竟然把从海中带来的那些生物偷偷地摆在了洁白的手术台上。三个人,你放哨,我研究,配合得非常默契。

虽然,达尔文的这种作法与教学目标有些差异,但这所大学毕竟还是很开明或者说是很开放的。不像达尔文读中学时,遇到的那个古板的教士和校长巴特勒那样固执。学校的领导后来也都听说了达尔文他们几个的作法,大都是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或许他们也能理解这几个淘学生的作法,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研究人体疾病也好,研究海洋生物也罢,不都是面向着一个共同的生命科学吗?而且,海洋生物与人的生命起源,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当时的英国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三个“另类”的大学生有这方面的热情,校方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作法。只是苦了那位老达尔文博士,他以为给小达尔文设计出了这条路,儿子肯定会沿着他当年的脚印走下去的。谁想到,叛逆的儿子,根本没有朝着他划出物医学之路迈出半步。

医学的课程,达尔文是能对付就对付。而生物学的事情,不论大小,他都会尽全力来参与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一听说有关于生物和自然史方面的讲座和报告会,达尔文都削尖了脑袋去听。听着听着,他就听出了报告人的毛病。听出了毛病,他就想和人家理论一番。

英国的大学教育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如果对某些讲座和学术报告有疑义,就可以找到学校当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呢,你就能获得一种阐述自己观点的权利,就是说,学校也可以为你搭建一个讲台,或者说叫平台吧。你也可以来讲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你的实践和理论驳斥他人的观点。在这个学术问题上,是不论年龄和职位,关键是你的发言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同。

学术讲坛就像一个磨刀石,在磨励着达尔文思想的锋芒。

1827年的3月27日,大学二年级的达尔文,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在英国著名的普林纪学会上做了一场有关观察海洋生物的报告。这一天,是达尔文永远不会忘记的。他的这场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他声称自己发现了前人关于海洋生物的两个错误。这两个错误是他用医学院的显微镜下观察了许多天后得到的。

达尔文的这个发现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人不一定能看懂,看了,或许也不会感兴趣。但做为一个年仅18岁的青年人,这无疑是他步入事业殿堂的第一个里程碑。我们还是把它抄录下来,如果读者觉得下面的这几行文字比较枯燥,你可以越过去翻到后面接着读。

18岁的达尔文发现前人的两个错误,一个是板枝介的幼虫,被前人误认为是借着鞭毛独立运动的板枝介卵;另一个是海蛭的卵衣,被前人误认为是墨角藻幼年期的球状体。

达尔文就是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了科学论文。他的这篇论文的发布显示出了他在生物学研究方面最初的才华。他要探索,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研究这个世界。

在达尔文看来,爱丁堡大学这座著名的学府提供的课程,除了托马斯霍普教授的化学课讲得比较生动外,其他的课,都没有让达尔文满意。“真是枯燥无味呀,枯燥无味!”他竟然和同学们用这种语言来为学校的老师打分。达尔文认为大学里的相当多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就是那种“填鸭式”的,这种方法不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严重地束缚学生们的思想。

也许达尔文的天赋就是不适合学医的。他有一种怪癖,一看到病人流血就会恶心呕吐。当医生,这种职业要求从医者必须敢于面对流血,甚至面对尸体也不能害怕。可是达尔文偏偏就做不到。那是他在上大学二年级时,有一次上解剖课,他第一次走进了学校的解剖室。哇!解剖台上就摆放着一具尸体。那个尸体虽然已经处理了,但还是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达尔文下意识地用手捂了捂自己的鼻子,可是那气味还是像一个小虫子似地直往他的嗓子里钻着。他突然有一种要呕吐的感觉,不顾老师和同学们的侧目冷眼,匆匆地跑出了解剖室。

学校的解剖学老师把达尔文的表现看在眼里。他心里说,“达尔文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医生呢?在医学院学习,对他能有什么用呢。

医学院的这位老师是认识老达尔文博士的,他把观察到的达尔文的情况做了介绍,并十分坦诚地告诫老达尔文,“尊敬的医学博士先生,可能是上帝与你开了一个玩笑:你的这个孩子不适合学医呀。你必须要清醒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阅读思考】

一个年青人,敢于对前人对专家权威做出的结论提出质疑,无论是在达尔文的年代,还是在今天,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当然,光胆大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像达尔文那样,看到前人的成果有错误,你得需要下大力气研究和分析它。错在什么地方了?有几处错?你说它错了,那么,正确的是什么?严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学生应有的品质。不过,从这段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达尔文学医时对尸体非常反感,这可能是他天生的弱项吧。如果是你遇到了达尔文的情况,你会怎么选择职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