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5996100000003

第3章 产品经理必需的职能和素养(2)

懂技术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工程师心理层面的问题,事实上,这会让产品经理和技术工程师之间更加容易交流。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技术工程师喜欢能就技术和自己交流的产品经理,但不喜欢就技术对自己加以指点。我们常常觉得技术工程师由于对技术的自负而难以沟通,如果技术工程师开始卖弄术语、原理,那么多耗费一些时间和耐心也还是能够理解的,但可怕的是产品经理会觉得自己和技术工程师的对话完全不在同一频道。其实技术工程师们并不是在企图彰显技术的纯熟,这似乎是一种习惯,是技术流长期和技术流交流所养成的习惯。所以,产品经理懂技术,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适应这种习惯,让自己的沟通能跟得上技术工程师。

当产品经理的设计在技术可行性上出现了问题或制造了麻烦,很多时候,技术工程师不会积极地去配合产品经理,因为在技术工程师看来,这就是产品经理天马行空不负责任的结果,最后把问题都抛给了他们。因此,如果产品经理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产品革新有着灵敏感知和充分的预知的话,那就相当于自己多了一种能力——一种和技术工程师沟通的能力。因为好的产品总会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哪怕是性格最顽固的技术工程师,也是能够因为产品经理规划了好产品而愿意赞同产品经理的观点和做法。不过,产品直觉天赋一样,是产品经理可遇而不可求的素养。

懂技术,当然不一定就能做出好产品,但不懂技术,一定不会有好的产品。不少工程师喜欢说:“只要产品需求明确,技术上一切都能实现。”这句话听起来是个真理,也让产品经理大为放心,觉得技术才是产品的坚强后盾。但工程师这么说的时候,往往话外有话,他的言外之意是:“你做好自己的事儿就行了,技术上的事不用你来管!”而且这种说法隐含着一个自信但显然并不现实的假设:“你产品经理是依靠我们技术的,我们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只要你能明确地描述它。”

但是,阿拉丁说完愿望之后,假如胆敢继续追问灯神将具体采用何种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话,一定会被塞到灯里。因为很多工程师有这样的心理:产品经理要是过度关注技术层面的话,他们都会有种领地被侵犯的感觉,于是,他们会因此对产品经理产生反感情绪。

优秀的产品经理对公司的业务、所从事的领域和产业、市场的动态、用户和客户都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些行业知识对产品经理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是行业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却不是必要的。刚入一个新行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他们会在最短时间内洞悉到那些已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员所忽视的真实需求。

从整个产品乃至公司的角度来分析,顾客的需求往往被视作是第一位的,但产品经理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拿想象中的“用户需求”来要挟工程师;也不是所有的工程师也总装灯神,因为这样的假装是很累的,有时候技术做不了或做不好,就是因为工程师能力所限,这一点技术工程师是清楚的。如果彼此坦诚一些,两者的沟通会更顺畅,让工程师愿意和产品经理讨论技术实现的细节,产品经理参与进来,会对产品的开发进度、性能甚至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也会让开发工程师的工作事半功倍。所以,产品经理了解一些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定的技术认知对产品经理是有帮助的,过多的技术认知有时反而会妨碍产品经理去客观地听取客户的意见。个人经验和看法会让产品经理在不自觉中强奸客户的意见,会忽略他人的建议。因为一个在技术上过于强大的产品经理主观性会很强,技术优势会变成缺陷。

目前,产品经理在技术上往往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喧宾夺主

有些产品经理该专的不专,该通的不通,只局限于对功能的一味追求,但不顾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这样的产品经理不利于产品目标的实现。

2.取长补短

很多产品经理不懂开发,他们在与技术人员交流的时候会觉得自卑,有的会花时间去学习知识,但优秀的产品经理不一定要这样,因为技术是个无底洞,很多东西是产品经理学不来的。所以产品经理在技术问题上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3.以偏概全

有的产品经理是转型过来的,之前有的是学技术的,也有的是学销售的,这样的职业经历很容易淡化产品经理的管理职能。所以,转型做产品经理的一定不要固守之前的职业思维,他们需要对产品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产品经理的“通”只是方法和过程,“专”才是方向和目的。“通”应该是业务知识上的要求,“专”则是职位专业上的要求。产品经理应该是既“通”又“专”的复合型人才。产品经理要“专”的不是指技术层面、销售层面及产品设计、规划等方面,而应该“产品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才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才是产品经理赖以生存的知识基础,才是产品经理做好工作,体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总而言之,产品经理或许不需要懂到技术的细枝末节,但至少要有常识,同时也要对技术表现出尊重和热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懂技术,在没资源的时候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把事办好,有资源的时候可以把资源利用得更有效率。

也许很多人还会问: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产品经理不需要特别精通技术,但需要懂一点技术;第二种是,产品经理不需要懂技术,否则技术会让产品经理陷入技术的思维,让产品毫无创意;第三种是,要不要懂得技术,因人而异,因团队的特点而异。如果团队人员配置完整且目标高度统一,那产品经理就专注于产品创意本身;如果团队配置不完整或者技术人员并不是专注于技术实现,那么产品经理最好懂技术,保证最终结果可以实现。

项目经理并不等于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有什么不同?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做正确的事,符合市场的需求,给公司带来利润。项目经理则是把事情做正确,在时间、成本和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实现目标。从管理的角度讲,产品经理所负责的工作比项目经理更全面,项目经理是纵向的,而产品经理是横向的。比如一个开发部门的项目经理,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产品进行开发的管理,他要负责开发的进度,开发过程中的协调,供应链等有关开发方面的问题,对产品本身的市场需求及业务逻辑的问题可以不闻不问。

在一个企业中,有很多这样的职能部门,如市场部主要负责推广、销售部主要负责销售等。让我们看看产品经理,他的管理是横向的,也就是说他负责的工作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某个产品或者某个产品线的商业计划离不开产品经理,市场竞争离不开产品经理,开发需求离不开产品经理,推广方案离不开产品经理,渠道策略离不开产品经理,物流等各个方面离不开产品经理。当然产品经理不一定是决策人,每个公司赋予产品经理的权限也不同,但在开发一个产品时,产品经理会从头到尾参与。所以,产品经理的才华和技能是多方面的,在公司中是复合型人才的代表。

一般来说,产品经理的权利比较小,但有些产品经理会运用同事关系、客户关系去协调和促进项目的发展。项目经理对开发的项目,有达成开发目标的责任。而这个项目也是属于产品经理的,他要对商品市场负责。因此作为产品经理,就意味着做和本产品有关的事,开发、生产、推广、销售、成本和物流都是产品经理负责的!

从赋予权利上看,项目经理一般是公司合同履约的负责人。项目合同是规定承、发包双方责、权、利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件,是处理双方关系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双方行为的准则。项目经理是合同的履约人,项目经理是公司在合同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代表公司处理执行合同中的一切重大事宜,包括合同的实施、变更调整、违约处罚等,对执行合同负主要责任。从这方面讲,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应该是隶从关系。当然,根据企业的不同,公司给予项目经理的权限各有差异。

产品经理不会关照合同履约,更没有对外签订合同的授权。他要做的只是按照项目经理的计划安排,保证其所负责的产品,从创意到研发,至采购、生产,到最后的渠道、通路,直至终端用户的整个流通链的畅通。因此,从工作的广度来看,产品经理的工作更全面,因为产品经理不仅要有产品知识,还要有认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还要具备协调能力,如财务、售后等。

其实,产品经理是一个具有统筹功能的管理者,这是一个得到很多人赞同的观点。虽然他们的主要管理工作不是人事和财务,更没有管理头衔,但一个产品从概念到实现的过程,最终的产出物是一个有着特定功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者欲望的产品或者服务,都需要产品经理去负责。所以,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侧重于产品的管理,这方面和项目管理有点类似。同时,产品经理为了统筹管理的需要,还负责人员协调、工作安排等方面的工作,这方面就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差不多了。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管理的几大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人员配备。那么,在这些环节中,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去做呢?

计划:产品经理并不需要制定详尽的年度计划、短期目标、月度计划等,只需要根据产品的关键节点来制定计划,而项目管理要制定项目的里程碑节点计划,什么时间完成某个阶段。

组织:整个产品团队就是产品经理的组织了,这是一个小型的非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个产品而临时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关于这个方面,产品经理可操心的事情不多,只要产品计划被认可了,组织也就形成了。在这个环节,项目经理只要个结果,不参与管理。

指挥:产品经理不是发号施令的领导者,而是协调各个方面,会融入所在的组织,参与工作,但他不是管理者,更不是指挥者。

协调:协调是产品经理的关键能力之一。在产品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的事情会非常多,如不同产品角色之间的配合,开发与测试等,甚至需要借助其他组织的力量,这时候都需要产品经理居中协调。

控制:产品经理要严格把握整个项目的进程,包括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时间周期的把握等,尤其是需求变更的控制和版本的控制。

人员配备:产品经理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个产品,需要团队合作。

所以,从管理职能看,单就产品经理这个角色而言,不需要按照管理学的范畴来阐释,只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就行了。再来看项目经理,他的职责是将需求转化为技术实现,最终满足市场需求。他在设计方案、实现功能、满足性能指标、验证需求是否满足上想办法。比如手机应用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速度和更新周期一直在不停地提升和缩短,跟得上变化已属高难,更别奢谈使用新技术正确地实现和解决需求。这就要项目经理和技术团队去理解自身工作范畴以外的事情,并且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这一点类似于产品经理。

换句话说,由于工作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要让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真正做到完全地相互理解彼此的意图和想法,其实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不管是产品经理也好,项目经理也好,除了具备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外,还应该具备一些非专业领域内的能力,如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谈判能力、决策能力和妥协能力,这些都保证了两者工作能协同一致,提高工作效率。

产品经理应具备的职能性技巧

产品经理通常都是公司总裁或者副总裁的直属,管理产品经理的部门属于公司的直属部门。所以,公司整个市场分析、战略、决策、运营、推广等各方面都属于产品经理的重点工作。

一个有所建树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业领域有足够的理解。要理解产品面向的市场,要对行业的概况有所了解。举个例子,假如你正为银行部门追踪信用卡恶意透支案例开发一款软件,那么,你就要对相关法律乃至司法审判系统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产品开发并投向市场。产品经理要是对市场和用户不了解,就不会满足市场的需求。

拥有丰富行业知识的产品经理,在顾客、用户和市场做决策时会有充分的信息依据。否则,产品经理将无所适从。

优秀的产品经理能明白顾客和用户的需求。他们的行业知识会让市场营销部门制定一个能向客户传递清晰信息的营销计划。有些产品经理对市场存在主观判断,但能真正理解顾客利益开发的产品经理更能借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行业知识的欠缺会影响一个产品经理成功管理产品的能力。比如,在技术性很强的公司,自己不懂技术,这会让产品经理失去信誉,因为这等于承认自己对一个新的想法或新的实施策略不理解,这样的产品经理就不会从大局筹划产品的开发和上市。

但是,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并不足以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行业知识至关重要,但这不是成为最好的产品经理的必要条件。举个例子说,为印染行业开发印染机器不要求你必须成为一名印染技师;当你开发汽车的动力系统时,你也不必成为一名发动机专家。同样,为教育行业开发无尘黑板时,也不要求你成为一名老师。你对这些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因为产品经理了解这些领域的其他的许多相关信息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