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5996600000002

第2章 第三版序

距离本书的出版发行已经有十多年,自从它面世以来,我一直都在关注其产生的影响和读者们的接受水平。第三版即将发行,我想借此机会发表几个声明,以便消除一些读者的误解或者无法满足的期待,避免在阅读过程中影响其接受。

首先,书中提到的所有论断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来自于我日常的医学观察。从科学角度来说,里面的一些以精神分析原理为基础推导出的论断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重要性。诚然,本书并不是一本“全面的性学理论专著”,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并没有包含其中。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本书中找不到答案的情况,切勿以为作者对这些问题毫无概念,或者认为作者是轻视这些问题而故意将其排除在外的。因为,本书的基础为精神分析法,所以,其他不相关的问题在《性学三论》中不会出现。

这本书的材料选取和内容组装都建立在精神分析法的基础上,所以,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决定了其自身的顺序。在本书中,先天性因素被视为背景,偶然因素受到的关注较多;种族进化因素被视为个体发展因素的背景,对个体的关注度更高。因为,心理分析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内在心理动力,往往是偶然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先天性的体质条件要想反应,需要经过激发,因此其重要程度相对低一些,而且,对体质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并不属于精神分析学研究的范围。

同理,个体发展史和种族进化史关系相近。一个个个体的发展经过了累积和叠加,就是种族进化的过程,而某个个体的经历是无法对种族进化造成影响的,某个个体的发展浓缩了种族进化过程,也是其具体体现。总之,种族进化的趋势离不开千百年来的经验的累积,以及个体新进经验的充实,而后者就是多种偶然因素的综合。

本书完全建立在精神分析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涉及生物学的发现和理论,这也是本书和其他书的不同之处。原因就是,我只想通过精神分析的途径来研究人类的性功能,理清心理学在人类性生活的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因此,我会尽量不涉及一般的性生物学或者某些动物研究的观点。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发现了二者的关系以及一些一致性。同时,我坚信自己通过精神分析推导出来的理论和论断能够站得住脚。就算它和生物学出现了分歧,我也不会怀疑自己的观点。我在这个版本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却没有沿袭以往的做法,将新加的内容标注出来。因为,我添加新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与现在的精神分析研究同步,或者探讨前沿,并非为了强调不同之处。当然,目前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并不迅速,研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