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叛逆与觉醒:青少年心理教育影视漫画作品分析集
6004100000015

第15章 挑战与叛逆(10)

他们的旅行是瞒着家长的,为什么?难道仅仅是想做个英雄?是对尸体有点好奇?绝不仅仅如此。面对社会的不认可、家庭的冷漠,他们采取这种方式能够获得一种叛离的兴奋,并借此故意反抗他们视为对立的人和事。在经历一番冒险之后,他们获得了新的体验,重新认识了一些人和事,产生了新的想法和看法,所以才会有“回来的时候,觉得小镇变化好大,比以前小了”的感觉。其实,那是因为,在经历了这些旅行之后,他们的心变大了,能够包容和理解很多事情,并明确和清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与其说,这是一次冒险之旅、寻尸之旅,还不如说,这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旅程。在旅行中,每个人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同伴,这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之旅。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肖复兴在《年轻时应该去远方》中的两句话:“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面堵心的墙。”

疗愈之二:适时哭泣

哭,并不一定是脆弱的代名词。哭,可以因为悲伤,也可以因为兴奋;可以因为委屈,也可以因为害怕;可以因为在乎,也可以因为成长。

片中的主角是四个男孩子,平时并不轻易流泪,也许他们觉得流泪是懦弱的表现。但在这次寻尸之旅中,他们一个个都流泪了。

首先是泰迪,在面对垃圾场主的羞辱和谩骂时,表现出极端的愤怒和仇恨。这个时候他哭了,“我爸爸是诺曼底登陆的英雄。”“我不准任何人侮辱我老头。”“他是个英雄!”他不断重复这几句话,可后来却又不让人提起。其实,看得出来,泰迪还是很欣赏他爸爸的,只是不想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自己尊重和欣赏一个疯子老爸。接受老爸是个疯子,就等于接受自己是疯子的儿子,在这一点上,他始终不能正确地面对和接受。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内心深处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侮辱的。这是在乎的眼泪。如果不是刺激到他最敏感的事情,也许泰迪永远都不知道他有多么在乎他的父亲。眼泪联结了他和父亲的感情。

第二个是维恩,在铁桥上缓慢爬行的他,听到火车来了,吓得哭了出来。维恩是胆小的孩子,爬上铁轨桥对他来说已经属于勇敢的举动了,现在居然要让他在100多英尺高的铁轨桥上奔跑,他的胆估计都吓破了。难怪后面几个人要问他是不是吓得尿裤子了。经历了这次生死之旅之后,也许维恩会变得勇敢一些。他后来在水塘里的表现已经反映出他在成长了。维恩流的是恐惧的眼泪。也许对于胆小的人,一次暴露,就让他克服了恐惧。这个似乎接近心理治疗里面的暴露疗法,也称满贯疗法,也就是一次性将恐惧等级最高的环境暴露在当事人面前,鼓励和刺激他突破过去,这样就能很快治愈恐惧。不过这种暴露疗法不能随便使用,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才能使用。

第三个是克利斯,夜幕下,森林里,四周非常安静,只能听见篝火的燃烧声和各种小动物小虫子的叫声,他说着自己被冤枉的故事,哭了。“我真笨,竟然想把钱送回去。可是我绝没有想到,没想到一个老师会……我他妈的才不在乎。现在我只有一个希望,就是能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我真没用,对不对?”即使是作为团体中领导者的克利斯,有着难得的成熟和坚强,也顶不住一个老师的恶行对他公正信念的冲击。这是委屈的眼泪,让克利斯看到了自己也有脆弱的一面,同时也有善良公正的一面。如果不是因为此时的眼泪,克利斯也不会知道自己在酒鬼和混混的家庭中长大也是有一颗善心的。

最后一个是戈迪,在发现尸体后,他想到了同样因为意外事故而丧生的哥哥,他哭了。“该死的是我。”“他恨我,我的爸爸恨我。他恨我,我一无是处。”戈迪一直生活在哥哥去世的阴影里,这个阴影是父母对他的冷漠和忽视造成的。他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没有活着的价值,所以有点自暴自弃,不够珍惜自己。这既是自责的眼泪,又是心疼自己的眼泪。正是通过这次眼泪,他才知道了他在乎什么,又是什么影响了他这么久,他今后该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哭,是一种释放,是孩子们寻求的另外一种解脱方式,同时也促成了每个孩子的“破茧成蝶”般的成长。每一个人都因为眼泪,更多地发现了自己,也更多地了解了自己,从而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明确。

疗愈之三:音乐和歌唱

说到音乐,那简直就是非常神奇的礼物,它能跨越语言,直通人的内心深处,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歌曲,不仅能充当一只耳朵,听你说完所有你想说的话,直到你再也不需要说了为止;也能充当一个共振器,将你的个人情绪与集体情绪融合起来并且发生共振。所以说,一个人的音乐,是一种表达与倾诉;多个人的音乐,则是一种联结、共振和成长!

影片开始的音乐便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回忆里,随着克利斯的死亡回到戈迪12岁时的记忆,难免会让人想起自己12岁时曾交往过的一些朋友。你现在是不是都还记得他们?也许还记得,也许已遗忘,也许现在还有联系,也许早已经成为通讯录里的一个个名字。

旅行开始了,他们很高兴,于是信手拈来,唱道:“身怀单枪会遍英雄好汉,赤手空拳不畏龙潭虎穴,快枪利眼闯过惊涛骇浪,这个豪杰就叫做白乐定。”歌词简单、有力、直白,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英雄主义的题材,迎合了他们逆反心理的需求。真的让人感觉很有力量,很开心,像是军训出场一样,但同时又多了几分纯真和自由,并不那么严谨,很轻松,而且有一种目标明确向前进的感觉。他们自由了!

第二次唱歌,有点不合时宜,因为泰迪刚刚跟垃圾场的场主吵过架,心情一时难以平复。维恩试图把气氛弄得轻松一点,唱起歌来,但是唱到第二句声音就逐渐掉下来了,大家都没有心情来唱这样的歌。

第三次唱歌,已经是傍晚了,维恩和泰迪听着广播,边唱边表演,默契到让人羡慕的程度。在铁轨的路上,他们随意哼唱,并一同做出动作。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起制造出开酒瓶盖的声音。歌曲表演形式无拘无束,正好释放了那原有的束缚,使他们觅得了一次难得的自由!

最后一次唱歌,是在泰迪和大家分手之后,走向自己的家中,仍然唱着那首带点英雄主义色彩的歌,和刚出来旅行时唱的是同一首歌。不同的是,里面多了一点成熟和思考的味道,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欢乐之歌!

片尾播放出的Stand By Me,更加扣人心弦。青春的活力、无意的逆反、自由的向往、轻松的默契以及拥有陪伴的勇敢力量,被这首歌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许这就是孩子们旅行结束以后的心情写照!

透过歌曲,我们可以体验到孩子纯真的内心,在歌曲中他们可以获得对自己的认同。

疗愈之四:说故事

之前看过罗伯莱纳导演的《怦然心动》和《遗愿清单》,这两部分别关注青少年和老年的电影,加上这部《伴我同行》,我更加感受到导演超凡的创作能力。回忆中有回忆,故事中有故事,加上当事人简单的旁白,让人时而回到童年,时而回到现实,在现实与回忆中穿梭,留下很多自己的思考!

这里面最会说故事的,应该是戈迪了。大家应该还记得森林里的夜晚,那个“吃派大赛”的故事吧,超搞笑,超爽,每个人听了之后,都觉得很赞。

这个有点超现实主义的故事恰恰反映了孩子们内心的所思所想。“肥臀霍根”似乎替他们做了心里很想做的事情,想要反抗,又很无力,只能用这种报复的方式,让他们视为对立的人倒霉,这是一种呼声,是这群被忽视的孩子的呼声。他们不想被伤害,不想被侮辱,更不想被冤枉,他们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公正地对待,于是有了成名的冲动。成长就从此开始了!

想要提一下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物,维恩。他虽然胆小,但充满恐惧的想象力,任何事情到他的头脑里都会演变成恐怖的事情。

戈迪说:“但去看一个死了的孩子,不应该像去参加舞会一样。”

维恩说:“是啊,说不定他血肉模糊,四分五裂。我一定会做噩梦。也许他内脏和眼珠子都跑了出来,他还会抓人。”

克利斯说:“不讲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维恩的故事,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那只是他一个人的小心思而已,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不同的故事,反映了不同的人的性格,也预示着他们将来不同的道路!

故事,和歌曲一样,都是一个载体,承载着说故事人的心声,也映射着听故事人的心愿。好的故事能够让人酣畅淋漓,发人深省!吃派的故事,寻尸的故事,回忆的故事……在这部影片里交错呈现!

结语

儿时的伙伴,现在大多都没有了联系,但曾经的一点一滴似乎都随着这部电影一起,闪现在脑海中。那时候的友谊,纯真、简单、幸福,想哭就在一起哭,想吵就在一起吵,想骂人就骂人,也没关系。长大以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但你是否还记得,12岁时,谁与你结伴同行?

《神秘河》,《沉默的羔羊》,《伴我同行》,这一部部关于成长的电影,不禁让我思考起童年的创伤到底对人的一生影响有多大。或许留下阴影,或许种下心酸,或许不知不觉已经渗透到现在的家庭生活中了。是否越是久远的事情,越是对后半生的影响深刻?

有些人,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长大后就会一直批评与挑剔别人;有些人,从小被同学看不起,长大后也瞧不起别人;有些人,从小缺少父母一方的爱,长大后,不知道如何跟异性相处;有些人,小时候无意中承载了家庭中父母一方的职责,长大后不知道如何好好地爱自己,做自己……

这些创伤根深蒂固地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影响。而那时候,是谁与你同行?是谁帮助你看到了自己?是谁和你一同成长?有同伴的日子是幸福的,值得珍惜的。缺少了同伴,人生之路将走得更加漫长,更加辛苦!

“我后来再也没交到像12岁时那帮人一样好的朋友。也许每个人都是如此吧。”为人父母者,为人老师者,都不要轻易剥夺了孩子们交朋友的权利。生命中,能一直站在你身旁的人又有几个呢?如果有,那一定是一种宝贵的生命财富!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成功是一种结果,你不知道将来是否会成功,是否会成为一个英雄,而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成长的过程。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