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6016000000010

第10章 贫穷不应该是平庸的借口

当我们谈到贫穷时,大多数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缺钱花”。但是事实上,贫穷不仅仅是金钱的缺乏,更是一种心态、毅力和行动上的贫乏。很多人之所以会平庸,往往不是因为贫穷本身,而是安于贫穷的心态导致他懒惰、僵化、自甘堕落。只有将“安于现状”几个字从他的头脑中彻底删除,他才能不断进取创新,走出平庸。

最近网上流行一篇名叫《寒门再无贵子》的文章,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更难了。不错,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有些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一落地就没了父母,人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我们不能抱怨,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人生怎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如果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如果你一辈子都励志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一个人如果意志坚定,贫穷恰好能够成为其成功的一种更强的催化剂。”大学的时候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它讲述了一位出身社会底层的女孩如何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故事。

1980年,莉兹·默里生于美国纽约的贫民窟。父母都染上了毒瘾。在她10岁那年,母亲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不久便撒手人寰。而父亲也感染了艾滋病,住进了收容所。

生活无以为继的莉兹流落街头。她睡过地铁、隧道和街头长椅,还经常受到其他流浪者的欺负。这一切让她痛苦,也让她清醒:决不能重走母亲的老路。她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像母亲那样轻易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于是,她在17岁时决定重返学校。后来,她用2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学业,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2009年夏天,莉兹·默里获得了硕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继续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

莉兹·默里说:“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总有一天,生活会好起来’。我也经常告诉自己‘有朝一日,我能搞定生活’。当看到母亲无法实现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时候,我就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莉兹·默里的坚强、执着、不向命运屈服和不断进取之心强烈地感染了我,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女孩如何跨越艰难与困境的精神,以及面对逆境如何自我选择的勇气和动力。

说完莉兹·默里,我想起了不久之前看过的一部英国纪录片。在这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中,导演迈克尔·艾普特访问了12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小孩,每过七年,他会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在影片的最后导演惊奇地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有一个叫做尼克的贫穷小孩,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跻身上流社会。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我们或是来自偏远的小山村,或者是来自城市的底层。但是我们要相信命运给我们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我们用自己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困境时,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的贫穷之上,更不能去抱怨父母没有能力。毕竟贫穷并没有斩断一个人成功的所有的可能。

有时候,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样一句话:“我就这样了,也没什么办法了。”这样的人多半是宿命论者,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与其说他们相信宿命,不如说他们是安于现状,懒散、堕落。看到别人发财了,他们眼红得不行,也想放手搏一搏,但是一想到要起早贪黑地操心忙碌,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闲地喝着小酒,搓着麻将,他们就退缩了。

“我就这样了”,说话的人好像很有自知之明,其实是在自我麻醉。这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不甘平庸的人也会说同样的一句话,但是背后的含义却相去甚远。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我忽然倾家荡产了,把我身无分文地扔在沙漠里,只要有一骆驼商队路过,我加入进去,用不了几年,我又是一个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你和我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绝不要因为贫穷,而甘于平庸,进而失去积极向上的心。如果你把自身的贫穷看作是上天给予你的一种磨砺,而不是心灵的包袱,那么你将拥有和莉兹·默里、尼克一样坚强的动力,它们会指引追求更有尊严、更绚丽多彩、更加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