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小说月报·原创版(2016年第7期)
6016600000005

第5章 越狱(5)

申杰勇用嘴叼住烟,从口袋里掏出了那张讯问记录,让牛晓春看过了,然后双手轻轻用力,撕碎,丢在一旁的废纸篓。牛晓春这才释然,一屁股坐下来。

申杰勇说,现在完结了。

牛晓春说,申所你真讲究,大老远还跑一趟。

申杰勇说,也是路过,我们正在布置警力搜捕逃犯张明德。

说罢,他紧紧盯住了牛晓春的眼睛。

另类教学(2)

牛晓春朝着出租屋方向走,天黑透了,车辆在亮着冰碴儿的马路上缓缓地行。牛晓春是吃过晚饭出来的,他跟郝新萍撒了个蹩脚的谎,说是出去和同事打麻将。以往他并不怎么打麻将,三缺一赶上了,才不得不坐下来凑上几圈。如果郝新萍保持女性特有的敏感,是完全可以察觉到他的反常,问题是这些天她一直心神不宁,她走到窗户前,习惯性地开窗通风,一股寒风冲进来,连站在镜子前整理发型的牛晓春都打了个寒战,她迎风而立,足足站了一分钟。牛晓春穿上外衣,已经走到门口了,郝新萍才转过身,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张明德会躲到哪儿呢?牛晓春说,随他去吧,这不是你该管的事了。郝新萍说,如果他不越狱,现在法院可能已经宣判他无罪了。

牛晓春艰难地来到出租屋楼下,上楼,敲门。门开了,出现在眼前的女孩脸上有一缕好看的酡红色。进屋,牛晓春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见屋子里只有张小彤一个人,这才舒一口气,脱外衣,坐下。

张小彤问,今天讲哪个地方呀?

牛晓春说,讲丽江吧。

张小彤说,哦,听说这是个好地方。

牛晓春说,丽江是座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了。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依山傍水,房舍错落有致,特别是古街道顺水流而设,走在其中犹如幻境……

最初牛晓春是坐在床上讲的。讲着讲着,他脱了外衣,脱得只剩下内衣内裤,钻进被窝。张小彤也脱得剩下内衣内裤,钻进被窝。有那么一个时刻,牛晓春觉得身体里的野兽躁动不安,他伸出一只手,嘴上说的是古城怎么样怎么样,这只手已经搭在张小彤的被上,被子不厚,他感受到被子下那个年轻胴体的光滑与脉动,他手稍稍加些力气,张小彤一只手从被窝里钻出,坚定地将牛晓春的手拨开了。

张小彤说,不要违背协约。

牛晓春说,不会不会,咱还接着讲古城,古城的玉河水系上架有三百五十四座桥梁,其中最气派的就是大石桥……

牛晓春突然听到房间内似有东西相撞的声响,他四处环顾,又什么也没发现。停住嘴巴,侧耳细听,然后问张小彤,你听到啥声响了吗?张小彤说,没有。牛晓春还是听到了一些细微的声响。再问张小彤,张小彤还是说没有。牛晓春一时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在这个多雪的冬季,一些器官出现点偏差也算不得怪事。

张小彤睡着后牛晓春失眠了,听着身边女孩发出均匀的呼吸声,他开始胡思乱想……越想脑袋越乱,整一宿都没有睡牢。

第二天上班,牛晓春难免状态不佳,陶艺见了他开玩笑,牛处昨晚都忙啥了?牛晓春说,能忙啥呀,就失眠了。他说完这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陶艺说,想事想多了吧,想多了就睡不着。

牛晓春说,你说得有道理,今晚我啥都不想。

陶艺说,心里要想,怕是挡不住吧?

牛晓春说,有啥挡不住的,我说不想就不想。

陶艺说,明天这个时间,我来看看牛处的状态。

看着陶艺走出去,牛晓春心头滚过一阵复杂的感觉,刚才陶艺的神态、语气,明显带有一种怀疑的成分。是她凭着女人特有的敏感察觉到了什么,还是做贼心虚,自己过于敏感了?牛晓春摇摇头,努力使自己的心态渐渐平和下来。

快下班时段局敲门进来,牛晓春让座,她没坐,站到牛晓春办公桌前。从坐着的角度看过去,牛晓春发现这个一向被大家认为长相年轻得与实际年龄相差甚远的女人,实际上已经衰老了,她皮肤虽白嫩光滑,但这种白与滑使她眼角的鱼尾纹更加显眼,腮边肌肉也有些松弛,不像陶艺脸上那样,是紧绷绷的。她标志性的飒爽之态已如街边的积雪渗进了足够的灰尘一样,渗进了一种疲态。牛晓春陡感一种悲哀。

段局说,最近和你爱人关系还融洽吧?

牛晓春说,融洽呀!

段局说,融洽就好,考验一个男人,其实就是考验他对年轻女人的抗诱惑能力。

牛晓春说,段局话中有话吧?

段局话锋一转,说,听说你爱人为张明德的案子操了不少心,眼见着能证明他无罪了,他自己却跑了,你说你爱人的努力不白费了吗?

牛晓春说,世事难料。

段局说,不是世事难料,是很多人挡不住外边的诱惑。

下班时间到,牛晓春和段局一起走出办公室,一起走出办公大楼。在门口停车场看见了丁局,丁局看见牛晓春和段局有说有笑,脸上就有一丝不好形容的表情。

牛晓春日记(选3)

除了古代那个柳下惠,还有谁能做到我这样,对一个触手可得的女子秋毫不犯呢?

今晚我给她讲的是泸沽湖,从丽江出发,驱车行驶四个小时就到了那个神秘的地方。以往我给她讲的都是我去过的地方,泸沽湖却没去过,正因为没去过,我的讲述反而变得更加洒脱,多了许多想象的内容。比如对摩梭人走婚的习俗,我的描述百分之九十都是虚构的。

躺在床上讲与听,各自盖着自己的被子,被子里是一对鲜活的异性躯体,躯体内是一对走来走去的野兽。我知道,在张小彤看来,我们没有越过那条预设的虚线,她就还是清白之身。我呢?我的想法要复杂得多,对我来说,即使没有越过那条线,这种同居方式带来的刺激已经是一种享受了。换个角度讲,说是遭罪也说得过去。我在这场同居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陪太子读书,一切随着张小彤,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狡猾而又单纯的女孩占足便宜。

神秘而遥远的泸沽湖令我身体里的躁动趋于平息,渐渐地,连我自己都沉浸在自己瞎编的故事里。在一个摩梭人的祭祀活动中,一个小伙子看上了一个姑娘,姑娘也看上了这个小伙子,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便是二人幽会的日子。那天夜里,小伙子踏上走婚桥,跨过水草丛生的湖泊来到姑娘所在的村寨,悄悄摸到姑娘的窗前。他按住心头激动,正要敲窗,却听见里边传来男欢女爱的声音。原来另一个小伙子也来找这个姑娘,因为天黑幽会有不开灯的风俗,姑娘便认定那个小伙子就是这个小伙子……故事虽是喜剧,又明显带有悲剧色彩,讲者与听者都在会心地微笑之后,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房间已关了灯,我们并肩躺着,一动不动。一种温暖、柔软、轻松、舒缓的东西开始在空气中浮动。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手伸到我的胸前,没想到张小彤主动伸过了手,我迟疑一下,还是握住了这只手。一股电流倏忽流过我的身体,我想那件约定不许发生的事情也许就在这个夜晚会自然发生,我用力一拽,她一下子滚到了我的身上,我想再用力一拽,她却猛地推开我,恢复原位了。

接下来我还是讲泸沽湖,讲累了也就睡着了。

我不是圣人,但那份协约像利剑高悬。

又下雪了

天黑下来时又下雪了,申杰勇站在窗前向外望,满眼黑地儿白花,世界犹如一张偌大的窗帘。一股凉气和细碎的雪末儿从窗缝儿挤进来,使他前胸是凉的,后背是热的。

电话铃响令申杰勇精神一振,他回到办公桌边接电话,电话是段局打来的,她尖厉而兴奋的声音使窗外的雪夜显得十分遥远。

段局说,申所长,今晚我组织了一场捉奸活动,本来嘛,职工的私生活单位是不管的,但牛晓春涉嫌与未成年少女同居,这就违法了,单位也不能袖手旁观吧,那个女孩我看过,看起来不满十八岁,我们先去,派出所如果愿意协助,一会儿也可以去。

申杰勇说,你们不能去。

段局说,为啥我们不能去?我们一行八个人,已经出发了。

申杰勇说,你们这样会坏大事的,听我的没错,你们如果到了,千万不要先进去,要等我们到了一起进去。

申杰勇撂下电话,忍不住骂了一声,臭娘儿们!然后冲到门口,朝楼下喊,小张小王,带好家伙,随我出去执行任务。

值夜班人手有限,眼下所里身手好一些的只有辅警小张和小王了。申杰勇带着二人出了派出所,雪花扑面打在脸上又凉又痒,门顶那团灯光中,一大团雪花飞舞得十分夸张。

一辆破旧的警车裹带着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开向大街。小王开车,申杰勇坐在副驾驶位置,他的心怦怦地跳得有些过速,衣服里出了一身的汗。在刑警支队十几年,他抓过各种各样的嫌犯,不知为什么,这一次他觉得自己出奇的紧张。长线放了有一阵子了,是该拉网抓鱼的时候了,让刑警队的同事们看看,他老申待什么地方都不是吃素的……他盯着车窗外的雪花,禁不住开始想入非非。

警车停在那栋灰不溜秋的居民楼下时,段局率领着一队人马已经候在那里,他们有男有女,杀气腾腾,像雪野里的一群猛兽。申杰勇眼睛扫过这些人时陡然一亮,他发现郝新萍也在其中。他是通过办张明德的案子认识郝新萍的,这是一个责任心极强,有着一口伶牙俐齿的不好对付的对手,在法庭上,她好几次问得他哑口无言。也正因为她,他才违背行规说了真话。

申杰勇说,郝律师,你怎么来了?

郝新萍脸都绿了,一句话说不出来。

段局说,是我通知她来的,我不想让她蒙在鼓里。

来不及多说,大家稀里哗啦上楼,敲门,门开了,呼啦啦挤进去,把只穿着衬衣衬裤的牛晓春和张小彤挤到屋角。

郝新萍冲过去撕扯牛晓春,被大家拉开。郝新萍吼,牛晓春,没想到你还能干出这种事。

段局说,我也没想到你能干出这种事。

段局说罢转脸问张小彤,你多大?张小彤说,二十二岁。段局又问,你真的有二十二?张小彤从柜盖上摸过手包,掏出身份证递给段局。

牛晓春说,我和她住一起就是为了教她知识,我和她没有做你们想的那种事。

段局把身份证还给张小彤,盯住牛晓春说,住一起没做那种事,你以为我们都是傻子?

牛晓春说,我们真没做呀!

申杰勇说,我来找个证人吧!

申杰勇叫大家先退出屋子,然后他走到锁着的那扇门前。那扇门是木质的,门板上星星点点满是岁月的浊痕。申杰勇掏出手枪,飞起一脚,门板爆裂处是逃犯张明德一张惊恐的脸。

小张小王齐上,按倒张明德,给他戴上手铐。

一片惊愕声中,申杰勇问张明德,他俩有没有做那事你应该清楚吧?

张明德说,清楚,没做。

申杰勇又问,真没做?

张明德说,真没做,我有一把尖刀,他要是敢对我闺女做啥,我拎着尖刀早撞出去了。

责任编辑 刘升盈 徐福伟

【作者简介】李铁,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了《乔师傅的手艺》《杜一民的复辟阴谋》《冰雪荔枝》等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多种奖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锦州市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