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第三脑:透过皮肤看健康
604400000017

第17章 了解“第三脑”,读懂心理情绪地图 (5)

◇快乐地熬夜:或许你正为某些烦心的事而苦恼,而皮肤还渐渐冒出令人生厌的小疹子来,此时,带着心事去睡觉可能未必是好事。烦恼的情绪可能会让你的紧张感不断叠加,而皮肤瘙痒感的加剧,更加深了烦躁的情绪,你的睡眠质量可能会下滑得非常厉害,造成恶性循环。这时不妨找点儿有意义的事情做,在忙碌中忘记皮肤的不适,神经性皮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好转起来。

◇饮食要注意: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一定“发”的效果,容易刺激皮肤产生小疹子,加重神经性皮炎症状。

◇良好的卫生习惯:常用温水清洗皮肤,阻断外界感染因素,能有效预防神经性皮炎。但要注意,如果皮肤有神经性皮炎症状时,最好不要使用碱性清洁用品。因为碱性清洁用品,能带走大量皮肤表面的水分,造成皮肤干燥,加重神经性皮炎症状。

〖专家叮嘱〗

在神经性皮炎发病初期,表现为仅有瘙痒感,但无原发性皮损的症状。但随着搔抓或摩擦,皮肤瘙痒处会渐渐出现数个或多个粟粒到绿豆大小的圆形或多角形小丘疹。这些小丘疹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坚硬而有光泽。如果此时继续抓痒,丘疹就会快速增多,日久则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的苔藓状皮炎。因此,治疗皮炎,禁止抓痒是关键。

●相关链接●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误区

由于神经性皮炎具有复发性,而且皮肤瘙痒难耐,所以在治疗时往往会产生急于求治、急于治愈的情绪,希望能找到一种具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药物。然而,就像任何一种病症都不是突如其来的一样,治疗疾病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神经性皮炎这种“来去无踪”的病症,更是如此。因此,治疗神经性皮炎前,应有长期“战斗”的准备。

由于神经性皮炎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它是不治之症,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神经性皮炎病因复杂,而且很难确定,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但并不能因此而丧失治疗的信心。

另外,很多人总是忍不住急躁的脾气,用药几天后,就质疑药物怎么不见效,并为此反复更换治疗方法,结果导致病情延误,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

这些都是治疗神经性皮炎过程中人们容易犯的错误,应多加注意。

9.脱发的秘密——心理的悲伤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有着生理性及病理性的分别。通常生理性脱发是指头发正常的脱落,即每天掉40~100根。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每天头发掉落的数量大大超过40~100根的标准。尽管脱发并不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实质性痛苦,但它的发生往往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形成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情况。

按照病因学角度,脱发可以分为遗传性脱发、病理性脱发、化学性脱发、物理性脱发、营养性脱发、肥胖性脱发、脂溢性脱发七种。

◇遗传性脱发:脱发是由先天性基因决定的,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而女性呈隐性遗传。

◇病理性脱发:由于细菌、病毒或者高热等,损伤了头发的毛母细胞,抑制了毛母细胞的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进而导致脱发。生活中,常见的能引起病理性脱发的因素有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

◇化学性脱发:通过有害化学物质,对头皮组织、毛囊细胞的损害导致的脱发。

◇物理性脱发:是指完全物理性因素导致的脱发,如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辐射等。

◇营养性脱发:是指由于消化吸收机能产生障碍,造成营养不良,最终导致的脱发。

◇肥胖性脱发:由营养过剩导致的脱发。日常生活中进食了大量饱和脂肪酸,即会发生此种脱发现象。这是因为大量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后,产生的废物堵塞了毛囊导致的。

◇脂溢性脱发:常常出现在中青年身上,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脱发类型。脂溢性脱发与其他几种脱发不同,它具有典型的表现,如头皮会分泌较多的油性物质,使得头发光亮、稀疏而细,或者头发干枯、头屑增多,没有光泽。

●相关链接●

脂溢性脱发与男性型脱发的区别

生活中,最常见的脱发类型有男性型脱发和脂溢性脱发两种,其中男性型脱发占脱发患者50%以上,而脂溢性脱发占45%,其他类型的脱发则总共只占脱发患者总数的5%。而男性型脱发与脂溢性脱发非常相像,很多人都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有明显的差别。男性型脱发通常从20岁开始发病,初期与脂溢性脱发症状相同,头皮出油较多,头屑增多,还伴有瘙痒等症状。接着,头顶的头发出现松动,梳洗时容易脱落,而新生头发则变得越来越细软,生长缓慢,直至头发脱光。而脂溢性脱发则伴随着皮炎症状,头发除了会有油腻、成绺症状外,还可能会有干枯无光泽,用手一抓就会脱落的情况。重要的一点是,脂溢性脱发后,头皮会有油腻、亮红的特点。

脱发的原因

头发同指甲一样,是筋骨精华的外在表现,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以造成脱发,如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头发的卫生,以及血液循环不良等。

◇过度劳累:劳累是延缓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当新陈代谢减缓时,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则造成头发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饮食不规律:日常饮食摄取营养不足,以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如烟酒过量、熬夜、运动过度等,都会严重影响肠胃功能,引起脱发。

◇头发的卫生:毛囊以及毛孔也具有呼吸作用,如果没有及时清洗,很容易因污染物堵塞毛孔,引起脱发。

◇血液循环不良:头皮血管被压迫,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养分不足,阻碍毛发生长,造成脱发。

除了以上原因外,生活中造成脱发的原因还有生理性原因,如产后脱发,或是高烧、压力过大、乱服用药物、油脂分泌过多等。

悲伤情绪的影响

虽然影响脱发的原因很多,但生活中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则是脂溢性脱发,它也是最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脱发类型。脂溢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系,而导致皮脂分泌过旺则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气温和内分泌平衡。很多人都有过这奄的经历:气温越高,头发越容易变“油”,而气温降低,相对来说,可以保持长时间头发干爽。尽管内分泌并不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头发影响脱发,但它对油脂分泌也有很大影响。

心理对脱发的影响,就是通过内分泌的变化实现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同的“一夜愁白头“的故事,而事实上,这种故事也曾粳发生过。头发是“肝之华”,巨大的悲伤或焦虑无疑会忧思多虑,伤到肝脾,头发状况自然改变在西医眼中,脱发与心理的关系则被解释成:精神受到创伤后,激素增加会让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皮脂腺活动旺盛,头皮分泌出的脂肪大量增加,此时情绪波动大,没有好好清洁头发,头皮屑产生,毛囊受损,从而造成头发脱落。不管是中医的伤及肝脾,波及于发理论,还是西医的激素影响血循环理论,两者都证明了人的情绪,尤其是悲伤情绪与脱发的关系。只有当我们心理状况恢复正常时,头发才会重新生长。

如何防治脱发

脱发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发现自己有脱发的现象,首先不要惊慌失措,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然后,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注意休息:脱发最重要、最首要的因素常常与工作、学习疲劳有关。因此,休息成了治疗脱发的首要因素。

◇心理调节: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总是让理智失去作用,除了等待伤口自己愈合,或者找人诉说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调控我们的心情。如果自己或朋友出现了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排解情绪,找人聊天,设计一下未来的生活,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将来的生活中。一般说来,人们都会很快地适应生活的新秩序,让受创的心灵尽快恢复。

◇合理摄取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脱发的发生与饮食中的某些营养素失衡有关。因此,要注意生活中营养的平衡,保证每日膳食中谷类、动物性食品、豆制品、蔬菜和水果,以及动植物油脂等五大类食物,而且最好轮流选用同一类中的各种食物,即可达到各种食物在营养成分上起到互补的作用。

◇按摩:血液流通不畅也会导致脱发,适当的头皮按摩,能有效刺激头皮细胞,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毛囊内生发功能的恢复。按摩时,可以用双手十指在头皮上向前或向后梳理头皮、头发,也可以用每天梳头100下代替。

另外,脱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洗发液的影响。选择适合自己的洗发水,并且用正确的洗发方式,能有效减少脱发的数量。专家提醒,根据个人头皮和发质的情况,油性发质每天或隔天清洗1次,干性发质则延长到每周1~2次,能有效预防脱发。

〖专家叮嘱〗

中医认为,脱发是由于血热、体质湿热,而且进食了过多辛辣刺激、肥甘油腻的食品,或因情志失调、肝火旺盛,导致体内湿热偏盛,形成了脱发。因此,生活中保肝、护肝也成为防治脱发的主要措施。

健康连连看:心理会让“第三脑”受伤

心理真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它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一个短期的历史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有些东西是生来就有的,心理就是这些东西之一,人们甚至不知道一个胎儿从哪里获得了所谓的自己的想法,当你伸出双手,意图抚摸他时,他会有意无意给你一脚。然而,这就是心理,人们不知道它为何产生,如何作用,但它作用的结果却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比如它对“第三脑”——皮肤的影响。

心理与皮肤,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因素,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一项心理与皮肤的研究发现,压抑了很多不良情绪的人,在25岁以后,尽管皮肤还比较细嫩,但光泽却逐渐减少,而且皮肤也容易出现问题,如额头、眼角的皱纹、皮肤的干燥或是满脸的包包。而生活中容易释放自己情绪的人,即性格开朗的人,皮肤则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光泽。即使有人的皮肤比较粗糙,但在总体感觉和轮廓上,依然比压抑自己的人显得年轻。

我们生活的年代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心理压力之中,家庭、事业、生活、情感,以及人际关系,多多少少曾带给了我们一些不愉快。这些不愉快产生的压力,在生活中又扮演着“无声杀手”的角色。或许你并不知道不良情绪、心理压力产生的危害,但你的“第三脑”——皮肤却在清楚地告诉你:不快乐!如果每天的情绪都处于不安的状态中,皮肤也会变得不安定,不仅肤色暗淡,或许黑斑、黑色素也会因此而增加。

心理之所以能“伤害”皮肤,是因为皮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关系密切。在胚胎期,皮肤与神经系统原本都是外胚叶发展而成的,即使成长后,皮肤与神经系统已经完全分开,但依然割不断“同根同宗”的联系。在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中,竟然包裹着近1000米长的神经纤维。皮肤的每一丝变化都会传导给神经纤维,而体内的变化也由这些神经纤维传给皮肤。

在大脑中,有一个叫脑垂体的卵圆形小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掌管着众多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头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素、催产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等分泌。这些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其他内分泌腺,如性腺、肾上腺、甲状腺的活动,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有重要作用。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不同的神经纤维刺激着脑垂体,促使它控制不同激素的分泌。如烦乱不安会刺激肾上腺激素轴的活动;而当你有孤独、寂寞的感觉时,体内的雌性荷尔蒙含量便会下降……如此,内分泌的变化再通过密布的神经纤维传输给皮肤,刺激不同的皮肤细胞,使皮肤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来。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骤然完成的,但不同的心理情绪,依然可以通过情绪—脑垂体—内分泌—神经纤维这个过程,影响皮肤的表现。

不仅如此,心理的变化还会影响皮肤病的病情,促使皮肤疾病痊愈或者使疾病反复发作。如有神经性皮肤炎的人,在医生的劝导下,不断调节和控制情绪,一改曾经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一段时间过后,奇痒难耐的皮肤炎情况竟然消失了。但当下次压力来临,无法排解不良情绪时,瘙痒难耐的感觉又会回到皮肤上来,而且会越烦躁,越瘙痒。还有一些长痘痘的人,因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的一些因素,致使心情非常糟糕,以至于多方求方治疗,效果一直不佳。但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好的转机,心情变舒畅了,治疗的效果变得非常明显,不久痘痘就不见了。

由此可见,人们的心理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也影响着皮肤的美丽。所以,培养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性格,保持稳定的情绪,无论对皮肤病的预防还是治疗,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