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生食:最好削皮后食用,如果甜味不够,可蘸点白糖,秋天如能每日坚持吃2个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熟食:去皮后蒸煮均可,也可与红枣、萝卜、绿豆等一起熬汤吃,其治病养身的效果更好。也可将梨把儿周围用刀镟下来作为盖,掏出核后,灌上蜂蜜和贝母,再把盖盖上,放在碗里上锅蒸熟,一早一晚各吃1个,对治疗气管炎和咳嗽有一定疗效。
贝母一般有两种。一个是产在四川的、颗粒小的,像珍珠一样,所以叫做珠贝母,属百合科;另一种浙贝母产在浙江,最大宗在象山群岛,所以开方都写象贝母,象贝母就代表浙贝母,颗粒大,里面含有皂素,一般用来治疗伤风感冒,化痰。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天气渐渐转凉后,特别是秋分之后,梨就不是人人都能吃了。如果秋分以后吃得太多了,虽然燥情可以缓解,不过寒性也会随之进入身体,到了冬季,体内的寒邪和体外的寒邪会里应外合,就得不偿失了。另外,梨性寒,吃梨过多则伤阳气。因此向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身体阳虚、畏寒肢冷者、腹胃虚的患者弱者,以及孕妇都不宜多吃梨。
那么在秋分之后,我们宜选用什么食物来对付燥邪呢?白萝卜可说克制深秋“凉燥”的有效蔬果之一。因为在中医看来,白萝卜是温性的,微微具有辣味,而且多汁,辛辣具有行气的功效,这些汁液刚好被它的行气作用所推动,可以四处去“润”我们的燥。
所以有句民谚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意思就是说,盛夏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胃属长夏属土,人人都知道,寒凉伤胃,加上盛夏酷热,人们又贪食寒凉,所以夏天宜吃姜;而冬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所以吃白萝卜。
白萝卜虽好,但吃时也要有些注意。由于白萝卜味辛甘,所以脾胃虚寒、进食不化或体质虚弱者宜少食;白萝卜破气,服人参、生熟地、何首乌等补药后不要食用,否则会影响药效。此外,由于食用生白萝卜产气较多,对溃疡病也不利,所以有此类疾病的患者要少吃白萝卜。
有人会认为天气干燥多喝水也可以缓解症状,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种方法依然不算是治标的好方法,甚至是秋燥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增加了小便的次数。因为肺部出了大问题,像喝水这种“小修小补”的方法达不到真正的补水效果,所以,最好是选择一些具有润肺功能的食物。
同时,在食用有效的食品基础上还需要忌食有害食品,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品,如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不宜喝酒、抽烟,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
此外,在生活习惯上,还需要加强锻炼,以提高肺部生理功能及免疫力;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受到刺激而“上火”;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比如早睡早起,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定时定量进餐;注意营造温度适宜氛围温馨的环境,比如在室内种植花草,调节空气温度和质量。
第四节 冬季御寒排肠毒
很多人习惯在冬天开始进补身体,该行为的依据据说是冬季是收藏收纳的季节,此时进补最能被人体收藏起来。而这种意识似乎已经达到了全民共识的程度,导致一到冬季,各种进补食品和药品就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冬季补养的时候,我们需要始终铭记一点,那就是切勿补得太多,太杂,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补养过程中坚持一个排毒行动——排肠毒。之所以需要坚持这一点,是因为人们进补的补品有可能无法得到吸收产生堆积,其产生的毒素将进一步影响到人体健康。
其实,冬季收藏的思想是没错的,因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这样的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而这段话就是在说冬季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能量摄取,来补养身体。
虽说冬季适合进补,可以人们一定要注意度的问题。要知道,立冬之后,大自然开始变得阴气旺盛,阳气低弱。立冬以后,大自然阳气开始逐渐增长,阴气开始逐渐减退。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也就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潜藏于内,所以,养生应该随着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藏阳、养阳。
但阳气少的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消化能力,因为阳气是保证生发的力量,而阴气的特点是沉闷的,不爱动。如果在冬天盲目地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那么一定是会发胖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很多人过个农历新年,能长胖不少,少则三五斤,多则十余斤,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呢?想来也不难理解,冬天人们因为外部环境和自身原因,活动量不多,而过新年的风俗之一就是吃好的喝好的,这些食物都是高营养的物质,要充分吸收消化是不容易的,需要时间的。而人们在短时间内食用高营养食物自然会出现营养堆积,也就会发胖。
所以,冬天进补没有错,但是我们一定要适度地食用合适的进补食品,而且更重要的是,进补的同时要记得排毒,将多余能量排出去,不将这些废物排出去,就会加重身体运化的压力,反而因此出现各种不适之症。而冬季排废物主要是润肠。
我们知道,人体的小肠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大肠负责分解,并将垃圾物质送出体外。而冬季润肠,一方面是给肠胃一个舒适的环境,帮助它们正常工作,提高效率,另外一方面则是促进人体毒素的外排,避免体内沉积毒素。
要说到润肠的具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饮食量,尤其是摄入的高能量食物,此外则是多吃一些有助于肠道蠕动消化的食材。比如中医就认为土豆能健脾和胃、通利大便,而西医营养学家也指出,在所有蔬菜当中,富含膳食纤维最多的是根茎类的蔬菜,比如土豆、红薯、莲藕、竹笋等。
接下来,编者集中推荐几款很适合冬季润肠的食材和膳食。
白木耳粥
准备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白木耳是秋季滋阴、润肺、生津的滋补佳品。这款白木耳粥具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肾的作用,因此很适合用来治疗阴虚内热燥咳、气阴两虚等症。
黑芝麻粥
制作方法:将黑芝麻淘净晒干后炒熟研细,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将熟,加蜂蜜1匙,熬至粥稠食用。
此粥能滋养五脏,润燥通便,因为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所以很适合用来治疗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大便干结、病后虚弱、须发早白、妇女产后乳少等症。
苹果粥
先准备苹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苹果粥具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健胃等作用,适用于气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大便干结、高血压等。
菊花粥
取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加米煮成粥即成。
菊花粥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病症,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
准备枸杞3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即可。
枸杞粥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的功效,因此很适合用来治疗中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糊、腰酸腿软等症。
胡萝卜粥
准备胡萝卜150克,去皮后清洗干净,切成碎末,与适量大米共煮成粥。
中医认为,胡萝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气利胸膈、补中安五脏的功效,此粥适合用来治疗便秘、肠胃不适、饱闷气胀、消化不良等症。
土豆粥
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和100克大米共煮成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