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6065600000003

第3章 时政卷(1)

腐败细胞的《细胞学》名称叫“癌细胞”

——腐败细胞具有强大的侵略性

魏雅华

中国的反腐败之战似乎遇到了一道跨不过去的坎,那就是“政府官员财产公开制”。这个制度在中国的每年一届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提出至今二三十年了,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一样长。可这个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通行无阻的阳光法案,在中国就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腐败细胞像是在中国母亲身体上悄悄滋生的癌细胞。

如果中国就是迟迟不能接受这张能够竭泽而渔的大网,或是中国在若干年内,裹足不前,踌躇不决,继续将这张天网拒之门外,那么,中国的腐败细胞就会如“癌细胞”一般地在母体上加速弥漫侵略。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癌细胞”?

医学界为“癌细胞”作出的解读为:

癌细胞是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像不像?)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增殖速度,而且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到身体异常。这个过程是非常隐蔽的,难以察觉的,一旦发觉异常,便己经是晚期了。而这正是癌症的可怕之处。

癌细胞的恐怖之处是它的裂变速度,癌细胞的增殖速度是以几何级数来计算的: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16个,16个变256个,256个变65536个,……。它会以如此可怕的速度裂变,其加速度让人会难以胜计。所以,在对癌症的作战中,时间参数是致命的。

医学统计说,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31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40多天。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往晚期发展得越快。

请注意,癌症的发展具有如热核反应似的,可怕的几何级数式的加速度。

但是,癌细胞的扩散和裂变并非一往无前。

癌细胞内外潜藏着自身无法克服和无法排除的逆转因素,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缺陷,造就了它的不稳定性。

科学家指出,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

这就是我们的反腐败之战,检察院,反贪局,纪监委,监察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眼睛所织成的天罗地网,都在死盯严防着腐败分子。但百密必有一疏。

癌细胞成功逃逸后,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

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患上癌症。

您看,这个过程像不像我们的反腐败之战?

但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并以难以置信的超速度繁殖,直至成为医学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即我们常说的,“己经扩散”。随着转移的发展,它挤走了正常的细胞,破坏了器官的功能,最后使寄生体丧命。

虽然癌症起始于一个细胞的突变,但是这个突变细胞的后代必须经过几次突变,才能形成癌细胞。

流行病学的统计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而且是呈几何级数猛增,癌症的发病率是年龄的3次方、4次方甚至5次方。这个规律似乎也与腐败的规律重合,其表现为腐败与权力的膨胀成正比。集中爆发在退休前。

癌症的渐进发生过程非一日之寒,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既有内因的作用,也有外因的诱发,致癌因子需要有剂量累积效应。癌症的发生要有许多因子的共同作用。体内还有免疫监控系统,可以随时消灭癌细胞。

细胞中还存在另一类基因,与遏制细胞增殖有关,这类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也可引起细胞癌变,这类基因叫做抑癌基因(antionco genes),或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不同,抑癌基因是隐性基因,需要两个等位基因都突变失活,才能引起细胞癌变。

这就是我们的检察机关和纪监部门,如果他们也被腐败分子所把持,所渗透,所挟持,那么恶性肿瘤的出现便不可避免。

在中国的反腐败之战中这样的腐败屡见不鲜,一端便是一窝。一旦爆发便是窝案。

这很像癌细胞,早发现早治疗,趁着癌细胞尚未扩散,早期的癌症可以动手术,可以切除,比如胃癌、肺癌,可以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可以治愈。

可更多的是,医生在打开腹腔,发现在患者的所有的器脏上都布满了癌细胞,不仅是心肝肺脾肾胰,甚至是食道膀胱直肠,连口鼻舌咽脑都布满了癌细胞,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扁鹊在世,华陀重生,也只能仰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了。医生惟一能作的事是,临终关怀。

时间参素,是反腐败之战的生死线呀。

2013年07月22日 《西安晚报》

公布对贪官的审计结果需要贪官的批准吗?

2008年2月27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2008年第2号公告《18省市收费公路运营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调查》指出,16省(市)违规设立的公路收费站,至2005年底,共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

中国的公路早就不姓“公”了,中国的公路早就改姓“私”了。它的名字叫中国“私”路。

《调查》中说,截至2005年底,仅北京、河北等18个省(市),收费公路总里程13.31万公里,约占全国收费公路总里程的70%,累计征收通行费5100亿元。

如果依此为基数计算,中国“私”路的总里程己超过了22.6万公里,而这还是2005年底的数字。2008年,高速增长中国“私”路的总里程,应当己超过了30万公里。

而除中国之外,全世界收费公路总里程才4万公里。也就是说,中国收费公路的总里程是全世界收费公路总里程总和的7.5倍。这个数字够吓人的。

该《调查》首先让人大惑不解的是,为什么2005年的审计结果,到2008年2月27日才公布于世?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多如牛毛的、违规设立的公路收费站,中国又新增加了多少?又多收了多少钱?又养肥了多少贪官污吏?

这就难怪在中国己落网的长长的省部级贪官污吏名单中,交通厅(局)长不但数量众多,三足鼎立居其一,而且贪污金额无人能比,屡创新高。

对于这件事,国家审计署发言人、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潘晓军作出的解释是,18省(市)收费公路审计工作于2006年底结束。但是与交通部及18个省(市)的有关部门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整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所需要时间比较长。除此以外,审计公告对外披露要走严格的程序,其起草到公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潘晓军对此事的解释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一件事:审计结果的公布是如此之艰难,审计结果的公布不但必须得到审计对象的同意,还要等待审计所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有了结果,才能公布。

由此而让人产生的疑问是:在国家审计中被审计出来的贪官,必须得到贪官所在单位的同意,才能公示于世吗?如果贪官本人便是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呢?

为什么哪?

为什么会制定这样的审计“纪律”?

是担心审计结果会对违法乱纪的审计对象有压力吗?是担心审计结果会对违法乱纪的政府机关法人犯罪有太大的威慑力吗?对于违法违纪的政府机关法人犯罪,以及这些部门的贪官污吏们,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宽容,并期待他们自己幡然悔悟,自己来痛改前非、重新作人吗?

这样的审计工作纪律,大大地磨钝了审计之剑;这样的审计工作纪律,让审计之剑变成了一把锈迹驳斑的剑;这样的审计工作纪律,让我们一把用于实战的兵器,变成了一件博物馆里的老古董。

对于审计之剑,我们该担心的是它太锋利,还是该担心的它太迟钝?

对此,即将离任的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无奈地说,全世界99%的国家,审计署都独立于政府。

我们只要想想,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贪官,举家卷款胜利大逃亡,在海外有中国的4000多名出逃的大贪官,在舒舒服服地过着百万千万亿万富豪的日子,我们便应该明白,这样的审计工作纪律,该不该让它尽快作古。

(《中国青年报》 2008年3月8日)

丑闻是政治清明的防伪标记

——萨达姆没有丑闻

丑闻自然是丑的,应归入“假、恶、丑”一类,丑的东西自然是越少越好。

可也不尽然。

我们现在的丑闻是比过去多的多了,一会儿爆出这个“两袖清风”的县长、那个“一身正气的”局长被逮捕了,一会儿这个“德高望重”的市长、那个“清正廉洁”的市委书记被撤职,移交司法机关查办了。

还有,许多省委书记、省市人大主任、部长、超大型国企老总,出了许多贪污受贿、包二奶搞女人、走私、卖官贿选、超级豪赌、徇私枉法……让人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

是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坏了吗?是我们的社会道德沦丧了吗?于是,有的人便出来指责媒体,说媒体报道的“灰色新闻”,是不是太多了点,损害了政府和执政党的形像?

实际的情况是恰恰相反,丑闻越多,便显示这个国家民主的程度越高,丑闻越多,便显示这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越高,丑闻越多,显示这个国家的监督机构越完善。如果这个国家压根儿就没有丑闻,那么这个国家肯定是一个专制独裁、暗无天日的国家。

2003年4月9日,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一批愤怒的伊拉克人爬上高达27米,有10层楼那么高的萨达姆塑像,把又粗又重的大铁链套在萨达姆的脖子上,在美国的主战坦克y88的强力牵引中,萨达姆塑像先是折断了双腿,随即轰然倒下,电视镜头忠实地记实了这个历史性的瞬间。

接着,巴格达的市民们在残破的、匍倒在地的萨达姆塑像前欢呼雀跃,许多伊拉克人用脚怒踹萨达姆的头,有人脱下他们脚上的拖鞋,抽打萨达姆的脸,羞辱这位号称“伊拉克之父”的伊拉克精神领袖,以发泄他们对萨达姆残暴统治的深仇大恨。

就在这几天,愤怒的伊拉克人到处在捣毁无处不在的萨达姆像,到处都可以看到萨达姆像被愤怒的伊拉克人拆毁、撕毁,用刀子割,用火烧,举着残破的着火的萨达姆像欢呼庆贺,真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

而对此让人发生的联想是2002年11月,尚不到半年前的那次伊拉克的全民公决,萨达姆以百分之百的全票当选新总统。那不过是一场拙劣的演出,实际上,此时的萨达姆己经成为伊拉克的终身总统。如果萨达姆死了,萨达姆的儿子们将会是伊拉克的新总统。

“百分之百的全票当选”,让人发生的疑问是:就没有一个伊拉克人不拥护他?

任何一个政治人物是永远不可能作到这一点的,一个政治人物是绝无可能让百分之百的民众投他的赞成票的。话说得如此绝对,是因为他是绝无可能让百分之百的民众,从他的政治举措中都获得好处。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反对,有人赞同。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仅能作到少数人反对,多数人赞同,这便很好很好了。能有百分之四五十,五六十的拥护率便己很难能可贵了。

“百分之百的全票当选”,这只能说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残暴专横、暗无天日,和选举上的强奸民意。

而在2003年4月9日前后,时间才过去了还不到6个月,便爆发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以及伊拉克全境的倒萨风潮,是对这“百分之百的全票当选”的无情嘲弄和揭露。

我们不怕丑闻,丑闻越多,表明我们的政治越清明,丑闻是政治清明可靠的防伪标志。

萨达姆是个绝无丑闻的人,那是因为谁敢对萨达姆说“不”,他立即就会身首异处。所以他是个绝无丑闻的人。这种情况,正如从巴格达归来的水均益所说的,在巴格达采访,不但要获得政府批准,还要有政府人员全程陪同。有如此严密的设防,又何来丑闻?可他恰恰是个丑闻多得无法再多的人,“百分之百的全票当选”便是他一手遮天的“天字第一号”的选举丑闻,再看看他那穷奢极欲的多达七八十处的,妻妾成群,连马桶刷都是用黄金作的皇宫,而每处皇宫的面积都是以平方公里计算,就可以知道,他是如何贫婪、腐败和凶残了。

再看看他是如何诱杀叛逃的他的两个女婿的全家几十口人,便可知他是如何阴险毒辣又食言而肥了。

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人终于将这个暴君送上了绞刑架。萨达姆的眼睛没能看到2007年元旦的太阳升起。在伊拉克,到处都有人举着脖子上套着绞索的萨达姆像,在街头欢呼雀跃。全世界倒台的总统很多,可被绞死的总统并极为罕见,人们只对杀人如麻的暴君和大独裁者,才如此以暴制暴。

丑闻对政治清明的不可或缺,没有丑闻恰恰是政治黑暗的可靠标志,没有丑闻比有丑闻更可怕。

(2007年5月28日 《财经时报》)

“个人税号”与“政府官员财产公开制”

——“个人税号”与中国的反腐败之战

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施行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即“个人税号”)。

什么是“个人税号”?直白的说,就是您的“经济身份证”。

个人税号,即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公民等纳税人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那么,“经济身份证”里都记录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