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魏雅华时评精品选
6065600000008

第8章 时政卷(6)

2010年国庆七天长假,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己经非常之贵的中国旅游景点,涨价一浪高过一浪。尽管民情国情舆情对此恶评如潮,尽管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家最权威的媒体一致遣责,网上民众的批评更是拍砖如雨,痛心疾首,激愤之声不绝于耳,但旅游景点票价仍在照涨不误。

每每听到中国的哪个景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遗产,带给我们的不是喜悦,而是诀别。它不再属于中国大众了,因为紧随其后的便是门票票价的暴涨。

备受关注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孔”门票价格,今年6月悍然宣布涨价,调整后的门票价格将在6个月后执行。即年内便要涨价了。

据山东省物价局发布的公告,孔庙(含孔子故宅)门票价格调整为每张110元,(己超过了故宫,但愿故宫不要听音涨价。)孔府75元,孔林50元,三个景点的联票价格每张185元,分别上涨20元、15元、10元和35元。涨幅高达25%。

对此,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山东省物价局有权批准国家级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孔”门票价格涨价吗?

对于名山大川旅游景点门票涨价的问题,有位己退休的旅游景点“管委会”主任(他也只会在退休后才敢这么)忧心忡忡地对媒体说,中国所有的法典中,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授权,可以将名山大川的收入,纳入地方财政的口袋。既然如此,地方政府有权批准名山大川旅游景点门票涨价吗?

未经授权的权力合法吗?

旅游门票涨价的审批程序是这样一个流程:

先由景点管委会提出申请,再由市物价局召集召开听证会,然后报市政府批准,该流程即告完成。

你仔细解剖一下这样一个决策审批的全流程,你就会明白,旅游门票涨价的审批多么容易,是如何地形同虚设。因为在这个流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部门,全是门票涨价的受益方。既没有涨价的受害方,也没有可以仲裁的第三方参予。

“管委会”自不必说了,门票涨价的所得收益相当一部分,是进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所以地方政府也是门票涨价的直接受益人。这就是中国旅游景点门票涨势如潮的驱动力。

让他们来审批,荒唐不荒唐?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风景名胜是谁的?谁瓜分了中国的风景名胜?中国的风景名胜成了谁的私有财产?中国的风景名胜还是中国老百姓的吗?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的风景名胜还拥有财产权、管理权、处分权吗?

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中国的风景名胜己经被瓜分殆尽,中国的风景名胜都己属于被称作“管委会”的那些人,那个小团体,那些人,那些占山为王的山大王。甚至被转包给了私人,这个小团体与现在很流行的“公司”、也许以后还会改造成“股份制公司”,看不出有什么两样。似乎没有了老百姓的什么事儿。

弄清它的产权归属对于我们很重要,这就像我们为住房付费一样,如果产权是他的,我们使用该房产便要向他付租金,可如果产权是我的,我们首先对物业公司拥有选择权,主仆地位泾渭分明,谁听谁的不容置疑。他来为我服务,我只要向他支付物业费就可以了,两者不但性质不同,收费金额也有天地之别。

2005年,公园都还给公民了,该将中国的风景名胜也如公园一般,还给中国的老百姓,如此这般答复要涨价的旅游景点,让他们再狂。

将我们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与世界各国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作一横向比较,你就会发现,中国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门票价格首先是陷入了私有化的泥潭,成了少数人谋取暴利的工具,其次是,它的价格不提价便己太高太高。

理论上的混乱导致了价格决策上的混乱。

现在就剩下月亮景区没收门票了。多亏月亮上没设景区管委会,这话不敢大声儿说,当心点儿,说不定,话音没落,筹委会的大印己经刻好了。

明年中秋节,赏月收不收门票?谁能告诉我。

2010年10月18日 《西安晚报》

你敢给领导讲话举红牌吗?

——我们该怎样开会?

魏雅华

关于这件事,让我们先来读一条2012年1月15日凤凰网的新闻:

1月14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莅临亚洲金融论坛,发表演讲,透露内地将适时推广QDII2,同时表示目前B股转H股已形成机制,证监会成立了联合小组负责此事。

郭树清演讲时,不知是讲得太high,还是一直低头念稿的缘故,主办单位拿着“剩余一分钟”的牌子在他眼前晃了得有十分钟,期间还换了两个方向,才把他喊下来。

这段新闻的真实性无庸怀疑,因为此新闻在文字报道的同时,还有图片配合。

我想要说的是,对于亚洲金融论坛,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确可以称作是“莅临”,郭树清是位中国重量级的赫赫大官,可他的演讲也必须遵守论坛的发言规则,规定几分钟就是几分钟,谁都不能例外。

规定发言的时间,很好。可以有效地阻止说套话,说官话,说废话。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落地开花。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写此文不是批评郭树清的发言太长,废话太多,其实郭树清在亚洲金融论坛上的演讲,非常精采,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凤凰网的这条新闻读来让人如沭春风,香飘万里。郭树清的这段讲话引起中国股市一片欢呼。

那天上午十时,郭树清的讲话才从香港传来,当日因受到上个交易日大跌的打击,低开低走的中国股市两眼放光,闻风大涨。到收盘,沪深股指骤涨逾3%,创出本轮行情新高。沪指冲上2300点,报收2311.74点,K线图上,一根顶天立地的大阳线,包住了上个交易日的中阴线,场内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做多热情在燃烧,一天的阴霾,一扫而光。

这条新闻的威力如此之大,可如此之精采的演讲,也必须遵守论坛的发言规则,会场的主持举起“剩余一分钟”的警示红牌,居然晃了十分钟,我想在这十分钟里至少举起了五次,不仅举给了他本人,还向听众作了两个方向的展示,才把他喊下来。

这事让人感慨万端。因为这事发生在香港。我想问,如果是在内地,面对像郭树清这样的大权在握、一言九鼎的国之重臣,我们的会场的主持有这个胆吗?你就不顾及领导对限制发言时间的感受吗?你就不怕领导的龙颜不悦吗?你就不怕以下犯上吗?更进一步说,你敢不拿着笔和笔记本,诚惶诚恐地记下领导的每一句话吗?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至少亮了五次的红牌,郭树清居然没看到,他继续在讲他的。

这说明了三点:第一,郭树清需要讲述的内容非常之丰富,在规定的时间里,无论如何压缩都无法讲完。第二,郭树清应当知道,他的发言己经超时,他始终不抬头很可能是故意的。可即使超时,也必须把话讲完,因为此事关系重大。第三,郭树清知道,这个论坛是个非常难得、非常重要的场合,而他的讲话更重要,即使违规也要把话讲完。

而这三点又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事:这个会是个非常重要的含金量很高的会,同样,郭树清的讲话是个含金量很高的讲话。

还有,这件事还告诉了数亿中国股民,中国证监会主席在竭尽全力地想要重振中国股市,中国证监会主席在竭尽全力地为中国股市在海外招兵买马。中国股市能不为所动吗?

2012年1月14日的中国股市,用强大到不容置疑的语言证明了这个结论。

说到此处,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前不久,媒体曝光了这样一张照片,说明文字是:开会时浙江大学的校长在电脑上打朴克。不知是哪位好事的与会者,在浙江大学的校长的身后,拍下了他在笔记本上打朴克的照片,旨在批评这位校长的不认真开会。

我对我的浙江大学读博士的女儿评论说,开会在电脑上打朴克,很好呀。如果是我,碰上这样乏味,又不去不行的会,我也会在电脑上打朴克。要不,就睡觉。

我们该怎样开会?这真的是个问题,而且是个事关“误国兴邦”的大问题。

2013年1月17日 《光明网·时评》

按10%提高基本养老金不公平

——提高基本养老金与缩小贫富差别

2010年12月22日,全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喜孜孜地以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刊登了下面这条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

这无疑地是个好消息。

中国几千万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都在计算自己的养老金能增加多少钱。这是国家发给所有的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2011年新年的贺岁大礼包呀。

中国正在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体系,中国的养老正在从特惠制向普惠制过渡,中国养老金发放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中国正在为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人权的理想在努力,正在让此种乌托邦式的、天堂式的理想落地,成为中国的现实。这是一种文明和进步。我们如何赞美这种进步都不算溢美。

2010年的冬天,一首歌在中国歌坛如印度印西亚的默拉皮火山一样地爆发,几乎是一夜间,这首歌震动了全中国。一对农民工歌手:刘刚和王旭组合,一夜间在中国歌坛大红大紫,成就了2010年的中国歌坛《神话》。一个不可复制的绝版《神话》。

如果你好好儿地听听这首由两位膀爷作冲天一吼的农民工版《春天里》,我想,也许会和我一样,被这首歌的杀伤力和穿透力打翻在地,匍地伏首,作折服一拜。这首歌所激起的共鸣,是如此地让人敬畏,这首歌所激起的共鸣,真能把长江大桥震垮。

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你就会明白,这种杀伤力和穿透力从何而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中国有上亿人,生活在这段歌词所述写的语境中。这段歌词在尽情地渲泻着那种如山压抑,又无处渲泻的哀伤和无奈,沧桑和悲怆。当他们心中沉淀己久的积郁,被两位一点没有歌星相的农民工,从有些沙哑又如此粗浊的歌喉中,嘶吼而出的时候,你还能挡得住它的杀伤力和穿透力吗?什么样的铠甲能挡得住它的杀伤力和穿透力?

其实这首歌就是五个字:我老无所依。

听了这首歌,你就会明白,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体系有多重要,中国的养老从特惠制向普惠制过渡有多重要。

中国正在这样作。

自2005年起,国家已连续六年,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可问题是,此种按基本养老金的10%来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此种貌似公平的提高,却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

中国的养老金发放,有人一个月可以领到万元以上。据我所知,月退休金拿到万元以上的人群,人数众多,可更多的人一个月才七八百元,差别巨大。如果都按10%来提高,增加的幅度差别巨大。

养老金一个月才七八百元的人,增加的幅度才七八十元,而一个月一两万元的人,增加的幅度可以达到一两千元。穷人养老金增加的幅度,十年都赶不上富人养老金一年增加的幅度。此种貌似公平的提高,使老年人的贫富差别越拉越大。

其实,现在的中国,一个月可以领到一两万元养老金的人,不增加也己经过得锦衣玉食、奢侈豪华了。可一个月才七八百元的人,天天都在为飞涨的物价,为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犯愁。生了病敢去医院吗?就算报销上50%,那不报销的50%也够吓人的呀。生一次病,一年都喘不过气来。

当然,养老金的基数可以因贡献的大小而有差别,但此差别不应太大。况且退休后的老人己不再工作,其差别仍然会有,但己不像在岗时那么大,己经大大缩小。养老金是保证老年人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的基本维系,不应该差别过大,更不应该继续以几何数字加速度地扩大。

所以,增加养老金的幅度应该实行阶梯式的增加,按养老金基数的多少,金字塔式地从15%到1%的增加,以实现缩小分差别。这才是一种公平。

顺便说一句,与上调养老金的消息发布的同一天,还有一个消息发布,标题是《个税调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中低收入者有望减负》。此消息的标题如果是《个税调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中低收入者有望免税》,便对了。

若能如此,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2010年12月29日 《齐鲁晚报》

你有权保持沉默与“米兰达警告”

魏雅华

正在今年的两会中热论的《刑法修正案(草案)》中,有一条被讨论的最热烈的新条款:“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显然,在长达25000字的《刑法修正案(草案)》中,这十几个字的分量很重很重。

这似乎是一条尚未付诸表决的新规定,可这的确已经不是一个新规定。因为中国早已在1998年10月5日就加入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

“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受强迫作不利于自已的证言,或强迫承认有罪。”

按照这一原则,中国的刑事、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均享有合法的“沉默权”。

前不久还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沉默权应当缓行”。奇怪,条约签字生效己经多年了,怎么还要“缓行”?

既然中国已经在条约上签字,那么对于是否接受和实施此条款的讨论已没有了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口是心非,不能食言而肥。无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得接受它,都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