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不倒翁
6081700000001

第1章

不倒翁,被赋以善于自保的代名词。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有个大官,党羽众多,一次,一个自称门生的人来拜见,并带来一个大漆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百十个大小不同的不倒翁。门生说:“家乡的泥土易制此物,技艺亦颇精巧,特送给大人解闷。”大官收下了,暗笑这门生有点儿冒傻气。门生走后,家人都来看玩意儿,发现每个不倒翁背后都贴着写有名字的字条,其中最大的一个贴着那位大官的名字。盒内有一纸条,上写:“头锐能钻,腹空能受,冠带尊严,面和心垢,状似易倒,实立不扑。”看来这位大官是个不倒翁人物,换了皇帝他的地位没换。“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他来说没用上,颇得那位门生的微词(或是羡慕或是嫉妒)。记得上世纪“文革”清理阶级队中时,被清理的人有种叫“三开人物”,即日本人占领中国时吃的开,国民党统治中国时吃得开,共产党取得政权后他(她)还吃得开,这也算不倒翁吧,再细细分析: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技之长,本事挺大,所以有生存之本。这里说的是有一个叫李想的,在一个国有企业办公室一下干近20个年头,从科员做到主任,伺候过六任领导,每个头儿脾气秉性各异,喜好各有不同,而他却练得游刃有余,这在市场经济大潮颠簸不定的国有企业里着实不易,有人嬉称他多朝元老,有人叫他不倒翁,不管怎么说,这里总有奥秘所在。

1

李想来新单位报到了,中等的个头,不胖不瘦的身材,穿着一身原来单位发的工作制服,灰不灰蓝不蓝的,不太好看,但这是他在外地插队招工进城后的那个单位发的工作服装,现在还穿着显然是对那个单位还有感情,咋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显得有点土气。他这次是从外地刚调入京城,到这个新单位报到的。

要说李想这代人的遭遇也是挺不容易的,他是共和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按说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武装斗争已经结束,人们应该安居乐业,一心建设新国家了,但开始一些年头还可以,他的童年虽然苦点还是平静的,可接踵而来就是“右派翻天”、自然灾害、外国逼债,最后闹了个“文革”,连学也上不成了,干脆返璞归真,人类不是从农村来的吗,还是回那里去吧。他十几岁就从京城到了偏僻小山村从事修理地球的沉重劳动,目睹政治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政治人物的上来下去,各种规定政策翻来覆去,真是无所适从。一个弱小人物只能随着社会颠来倒去的扑腾,这与过去激烈的真枪实弹的搏斗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敌我好坏不好分,今天还是同志,明天就是敌人,今天是好人,明日成坏蛋,今天是大领导,明天就是阶下囚,尽是自己人中的窝里斗。不过好在李想在深山里度过了几年,离县城几十里地,怎么斗也没触及到那儿。后来他还是回到了县城,在那个小城的一个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最后的岗位是这个企业职工学校的教师,很平凡也不引人注目。这次随着知青政策的落实,返回了京城,到这家名叫常开市政工程公司的老国有企业工作,被安排在公司办公室做秘书。

他轻轻走到挂有办公室字样的门前,隔门听见里面唧唧喳喳说话声,有男有女,嘻嘻哈哈,还挺热闹。他举手敲门,说话声即时停止,“请进”传来答声。推门,里面几对目光立即射过来。“我是来报到的。”他轻声说。“哎,你是李想吧,欢迎,欢迎!”一位稍胖的女士站起来,挺热情地说。“来,坐这儿。小王、小陈,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李想,过去是个老知青。”女士边说边让李想坐在一桌子前。小陈赶紧倒了杯水过来。“先介绍一下,小王、小陈是半年前分来的大学生,一个管公司法律事务,一个在重点工程指挥部蹲点。还有一个管文件的文书姓高,管文件交换的姓周,在对面屋子办公,一会儿你再过去看看。我姓吴,叫吴习,行政办公室就这几个人。”女士又快言快语说了一气。“吴习是我们办公室主任”小王抢着说了一句。“噢,您是吴主任,我听人事科长提过您。”李想赶紧站起来向吴习点了点头。“坐下,坐下。别客气,以后都是同事啦。听说你笔杆子挺硬的,我们正需要这么个人,现在什么都是我写,当科员时写,当了主任还要写,写烦了。”李想听了吴主任这番话,心想:这吴主任倒是个爽快人。他仔细看看吴习,三十五、六岁样子,圆圆脸,细眼睛,笑迷迷的,一副娃娃脸,身材也开始发胖了,表面看没什么城府,让人感到挺好处的。那小陈、小王一看就是新来的学生,小陈带着眼镜,咧着嘴笑着,小王两眼上下打量着李想,似乎在观察李想是什么样的人。李想心中暗想,看来这办公室工作环境还好,起码勾心斗角的事要少,因为李想在过去单位吃过这方面的亏,曾不经意地遭人暗算过。正想到这儿,突然屋里的隔墙的一扇门被打开了,原来这办公室的一边隔墙上还有一扇门,开门就可出入隔壁屋内。一个人探出半截身子,李想抬头看,只见此人大脑壳,有些秃顶,额头突出发亮,眼窝深陷,有点象列宁的脑袋,只听他说:“吴习,过来一下。”吴习赶紧说:“苏总,李想来报到了。”原来旁边是总经理的办公室,只一墙之隔,还有门相通。苏总把门全打开走进来,脸上稍带笑意,可透着威严,跟刚站起来的李想握了下手,说:“这下吴习可好了,来个笔杆子,减轻负担啦。”李想立时觉得这儿的领导与原来学校单位的领导不太一样,那儿的领导是知识分子,老师们也都有文化,所以领导与老师们处事都好像商量的办,没有架子,而这苏总可是端着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姿态,今后要常打交道,不知好不好处呢。

吴习与苏总去隔壁谈事去了,屋内就剩下了小陈、小王两个大学生。他们倒挺健谈,小陈更活分,笑着对李想说:“李老哥比我们大10来岁,可经历比我丰富多了,听说您当过农民、工人、老师,干过几种职业,以后在一起请多指点啊。”小王也点头称是。李想赶紧说:“不敢当,不敢当,哪能指点你们,我学历没你们高,只是电大专科毕业,你们都是本科毕业吧,又比我年轻,有些事你们比我接受快,又来的比我早,还要多指点我才好。”“彼此彼此,我们只比您早来半年,这办公室工作不好干,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工作,我看就是碎催。”小陈道。“什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好像成了宰相了?”李想道。“嗨,明着说办公室就是这个单位的中枢机构,党政一把手的服务部门,基本只为两个一把手干事,当然咱们行政办公室主要替总经理和行政科室办事,党委那边还有党委办公室,主要替书记和政工部门办事,不管行政办公室还是党委办公室,都是替党政头儿下达指示,所以在他们之下,而下面的人就把办公室看做党政头儿的传声筒,发下的什么话就得听,这就是万人之上,而这个公司的总人数基本就在万人左右。”小陈解释了一番。“哦,怎么回事呀,那公司情况我还不了解,烦请您二位介绍介绍行吗?”李想说。“这好说,这个常开市政工程公司是个老国企了,解放初期成立的,承建过北京城许多重要工程,现在建的那个水厂项目是公司承建的亚洲最大的自来水厂,是解决北京自来水供应的重要设施。我现在就在那儿,伺候着赵副总,目前赵副总主持那儿的工程。咱们的总经理苏总是六十年代建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四十多岁了。可领导班子中有些领导老与他作对,不知为什么。他的前任是肖总,特能干,调外单位了。可能是不是俩人一比较,反差大,大概苏不能服众吧。反正在办公室干最难的问题就是处理各种关系,领导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你都需要协调,慢慢体会吧。”小陈很快地讲着。李想与他们两个聊了一阵,两个大学生都感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里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单位办公室更是首当其冲,他们觉得好多事情处理起来无可奈何,如果在外资、合资企业这样的问题可能就少多了。

与小陈小王聊了一阵,李想想起另外一办公室还有俩同仁,就告辞两位学生到对面房间。一进去,就看见一男一女对桌坐着,李想知道女的姓高,男的姓周。他俩一见李想进来都起身迎接,李想赶紧过去与他们握手。看样子他们基本与李想岁数相当,女士说自己叫高荣,男的介绍自己叫周明。李想打量了他们,高荣穿着时髦,身材苗条,皮肤白皙,个子不高不矮,是个美女,不过她这年龄也正是打扮的时候。周明却是黑不溜秋的,脸上有了皱纹,说话还结结巴巴的,只听他说:“李、李想,你、你在山西好多、多年吧,我、我也在在那儿的地质队干干过。”李想听着真费劲儿,不由皱了皱眉头,不过很快恢复原状,刚来就那样的表情会叫人不快。他赶紧答:“是呀,在那儿20来年呢,小小年纪就插队到那儿了,这不费半天劲儿才调回来。”高荣也与李想聊了一气,主要介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高荣负责公司上传下发文件的制作发放登记,事务性一大堆事儿,成天忙忙叨叨的。李想还了解了周明负责文件交换的具体内容,就是每天把公司送上级的请示、报告、文件送到上级机关,同时把上级的各种文件取回,这叫交换,是李想第一次听说的。过去李想以为文件都是通过邮局邮寄呢,其实各级单位都有此类人员负责此类工作,从基层到国家最上层。当时通讯工具不发达,电脑邮件还没有普及,再说有些机要文件必须人工传送。这周明40多岁,已是中共老党员了,政治可靠,虽然说话不利索,正适合保密工作需要,所以就交他这项工作。他用半天交换完后再帮助别人干些杂事。这俩人谈吐与小陈、小王俩大学生不同,没有他们的热情气势,但都实际,看是年龄和经历的差别吧。

李想与他们聊了一阵后说明天要正式上班了,便起身告辞。看看吴习主任还没跟苏总经理谈完,就与小王打了招呼说明天来上班就先走了。走出这座半旧的五层红砖办公楼,他回头望望,这楼与这企业一样,有着沉重又庄重的样子,中国的国营企业最早的到现在都有几十年历史了,这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的体制,它的管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程序。以前是计划经济,一般的人只要到了这个企业如没有特殊原因,一辈子大概就在这儿度过了,很难再调出,因为那时都讲干一行爱一行,听从党召唤,否则就是思想落后,思想落后前景就不妙。但现在国家改革开始触及到了企业,这种人才禁锢的情况开始改变了,不少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规定了多出人少进人,出的是对企业用处不大的人,进的是企业需要的或是有关系的人,李想在这种企业改革开始的形势下来到这个公司,等待他的该是什么呢?他心里没底,觉得前景有些迷茫。

2

一连几天,李想坐在办公室里,干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吴习让他进一步熟悉情况,还带他到机关各办公室转了一圈,以互相认识。李想大概了解了这个公司的机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有九位,党委书记、总经理各一位,副总经理两位,党委副书记一位、工会主席一位、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各一位。机关科室十七个,下属施工及经营单位十三个,按当时国家建制级别属县团级,公司书记、总经理级别相当于国家的处长,这在高官云集的京城来说只能算基层了。

再看看办公室人员情况,前次介绍的两个大学毕业生小陈和小王也是刚来不久,小陈是大专毕业,小王是本科毕业,在学历上差着一个档次,但很快李想就感觉到了小陈虽然是大专生,但生活经验、办事能力要比大本生小王强不少,学历真是不能代表能力。小陈干事利索,交办的事情自己想法完成得挺好,有主观能动性,不像小王遇到点困难就束手无措,赶紧请示如何办好,没有自己主见。不过小陈也有他的缺陷,遇事爱随便发表主张,有时夸夸其谈爱暴露自己的意见,这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国有企业,特别是领导身边工作可是大忌,因为李想有过沉痛的教训。那日,小陈又在办公室几个人面前发表对苏总经理一次讲话的议论:这苏总只知道让人加班加点干活,怎么不考虑提高点职工待遇,几个月一点奖金不发,大家积极性怎么调动起来,现在的人可不是过去人的思想了。李想听着,心想苏总就在旁边屋里,这小陈怎么不避讳点,年轻人气盛,没吃过亏,这小陈倒挺像以前的自己。他又不禁回忆起一段往事:

十几年前李想终于从那偏僻贫穷的小山庄招工到县城一个国营工厂当了装卸工,虽然每天仍从事着强体力劳动,甚至比在农村还费力气,但终究变成了城里人,按照当时知青讲话只要成了城市户口,掏茅房也干,可见那时城乡的差别之大。拿着城市户口、副食品供应证,他激动得难以言表,终于从农民变成市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