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岁月沧桑(全集)
6083900000001

第1章

春去夏至,开垦的田里稻穗飘香丰收在望,梁何两对夫妻一高兴,就把各家原先的一些亲友近邻以及乡党陆续招来,准备在此建村共同享受丰收果实。谁知人多嘴杂意见多,在劳动成果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闹了不愉快。

第二年春耕时节,两姓族人又为了水源问题翻脸,都想将水源近地力肥的土地占为己有。梁何两家小媳妇都各自在男人枕边吹风,让矛盾越发不可收拾,眼看着嘴战即将演化成全武行(武斗),梁姓小伙提议:既然已经无法再在一口锅里吃饭,干脆分开,各自建村各自垦田过日子。

何姓男人一想也行,建议将原先开垦的田畴一分为二,抓阄决定谁要近水源的那片地。

何姓男人以前常在圩镇的赌局里玩,晓得一些千术,他让同姓族人配合,出老千抓得了那片好地。

梁姓后生后来才知晓了其中奥秘,但木已成舟,只能将愤怒憋在心底。

两姓人紧挨着建起了两条村子,那梁姓后生哥希望往后自家一姓能同心合作,便起村名望合,何姓村那里看见附近有一口小水塘,遂命名官塘。

从此两村人面和心不合,数十年来时常仍为水源之争冲突不断。

直到清末民初,盗匪日渐猖獗,两村力量单薄,为互相照应、共同防范而不得不暂时搁置争端,恢复表面上的往来,然而矛盾终究未能化解,疙瘩始终存在彼此心底,平日村民们私下交往并不多,相互见面打个招呼也是言不由衷、皮笑肉不笑,心中依然气不顺。

比如昨晚上土匪夜袭望合村,何老爷就曾作壁上观,迟迟不肯施援手。

掌灯时分不久,忽听邻村响起几下枪声,何元德正在诧异,何家家丁头目阿权匆匆跑进厅堂禀报:“老爷,土匪摸进望合村打劫啦!”

厅堂里的元德发妻何陈氏以及三姨太等人登时吓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何元德喝止她们,强作镇静问阿权:“看清楚他们有多少人了吗?”

阿权说:“天太黑看不清楚,光听见打了好几枪,估计可能是谭发仔那伙贼人!”

谭发仔是周边一带势力最大、最猖獗的土匪恶贼,一般的小打小闹式的劫掠他是不会干的,何元德立刻意识到了情势的危殆。

他来回踱了几步,抹了抹额头不住沁出来的冷汗珠:“阿权,即刻叫阿福阿强带上两杆长枪去看住村口大门,你带其余人守在屋宅院墙四周,没我发话,不准开枪,千万不准惹谭发仔那帮贼人,听清楚了吗!”

阿权点头刚要离去。

何元德喊住他:“你再叫阿胜到望合村探探情况,有啥动静即刻回来告诉我。”

阿权退下。

何陈氏带着哭腔喊道:“哎哟老爷,谭发仔那帮贼人万一杀到咱们这儿可怎么办好呀?”

何元德一跺脚:“闭嘴!嚎个鬼呀!你也不想想,那个望合村还不够他啃呀!景周,把你的驳壳枪拿来,守在门口,看他敢来!”

景周是何家大少爷,下午何元德已经派他上水潭镇办事去了,这一慌乱起来,何老爷竟又忘记了这茬。

“老爷,大少爷到镇上还没回来呢。”

妹仔淑贞提醒道。

“哼!”何元德一甩手进了厢房。

年轻的三姨太方杏珠扭着丰腴的大屁股跟进来不安地问:“老爷老爷,那现在咱们怎么办?”

何元德低声吩咐她赶紧把金银细软收拾好,待在自己身边别走开。

三姨太何等醒目,立刻明白老爷的意思,扭头跑回自己房里。

不一会儿,何家管家何良进来禀报说关氏族长老爷来了。

官塘村关氏族长关贵兴,是个六七十岁的老爷子。在官塘村何关两大姓当中,关姓村民人数不及何姓三分之一,加上那关老爷子平日爱端架子,倚老卖老,何元德一向不太爱搭理他。

可如今关老爷子找上门来,何元德也不能不给面子,他堆起笑脸迎出去。

须发斑白的关老爷子已经候在客厅当中,他拖着悠悠的腔调道:“阿德呀,听说土匪打进望合村,咱们两条村好歹是近邻,你看——要不要去帮一下?我那里有一帮不怕死的后生,加上你府上的七八条人枪,丢那妈干他一家伙?”

关老爷子年轻时是条烈性汉子,在族中颇有威望。何元德却摆摆手:“老爷子,谭发仔那恶贼人多势众,不好对付,况且一旦跟他结怨,恐怕后患无穷呀,咱可不能逞一时之勇,打虎不成反遭其祸呀,还是先探探情况等等看吧。”

“可是,咱两村不是有过约定么,这——”

耿直的关族长道。

“这个嘛我晓得,可情况不明怎好贸然出手,说不定连自家都赔进去哩。”

何元德不慌不忙说道。

就在这时,派出去打探情况的家丁阿胜跑了回来。

“老爷,情况……”

阿胜喘着气刚要报告。

“阿胜,你先到外面等一阵,我跟关族长有话要说。”

何元德截住阿胜的话头,他心意已决:无论情况好歹,决不冒险施援手。

“元德老弟……”

“老爷子,别着急么,我已经派人过去打探贼人虚实,搞清楚了再动手不迟,您且回去歇着,一有消息我马上通知你,啊,不送啦。”

关老爷只好拄着拐杖离开。

何元德背着双手,眉头紧皱不停在客厅来回踱步。

若言是小股贼佬来犯,他一定信守承诺毫不犹豫驰援邻村,可这次来的是悍匪谭发仔呵,听说这股贼佬光是长短枪支就有好几十条,贸然出击只怕是以卵击石呵!他何老爷是村子里说一不二的大族族长,他必须对官塘村何关两姓四五百号人的身家性命负责。

不到一袋烟工夫,枪声又起,何元德正在惶惑,阿权兴高采烈跑进来:“老爷,镇上乡团打过来,土匪跑啦!”

何元德眼睛一亮,忐忑不安的神态随即抹去:“看清楚没有?”

阿权笑道:“是我亲眼看见的。”

何元德眸子一转,思考片刻后声音洪亮地吩咐道:“阿权,你即刻带上所有的人枪,喊上关老爷子的人一起,给我追击土匪!”

“是,老爷!”

阿权刚要走,何元德摆摆手将他叫到跟前低声嘱咐:“那些贼佬嘛打不打还在次要,要紧的是捞些枪支武器回来,还要把声势做足,让望合村的人都瞧见,咱官塘村可是出力帮过他们的,明白吗!”

阿权心领神会点点头出门而去。

从望合村公祠回家来吃饭时,何元德在饭桌上跟何陈氏、三姨太议论建炮楼一事。

何元德先后娶过三房妻妾,大太太何陈氏跟他同岁,是早年何老太爷包办的,姿容平常,娘家当年也是大户人家。何元德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何陈氏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景周,二儿子景仁。

景周虽是长子,却最不成器,是个好逸恶劳的花花公子,中学没毕业便辍学回家。二儿子景仁书读得不好不坏,可禀性聪颖,何老爷认定此子将来必有前途,督着他念完了中学,还赶时髦送他去了东洋留学。

何老太爷去世后,何元德又娶了一名叫谢彩屏的女子为二房。谢彩屏原系水潭镇一户商贩人家之女,十八岁那年,家里生意破产,彩屏由于擅长女红针黹活儿,便到镇上一刺绣作坊做绣娘,被来坊主家做客的何元德看中。何老爷早有些嫌弃黄脸婆的发妻何陈氏,彩屏二八佳人、身材高挑、容貌娟秀,兰质慧心,更令何元德一见倾心。

彩屏嫁到何家的第二年,生下何家的三小姐,取名风懿。不幸的是谢彩屏产后得病,熬到小风懿六岁的时候病故。几年前,何老爷又娶了一个在赤坎镇上戏班里唱小曲兼打杂的方氏姑娘做三姨太,方杏珠当时已是二十出头,样貌妩媚,口齿伶俐,但唱戏悟性却有限,她自己也感到干这一行出路渺茫,如今有张长期饭票向她招手当然乐意接受。

前后三房妻妾中,何元德最喜欢的当属谢彩屏,可她命薄无福,生下的女儿风懿却颇得何老爷钟爱,一路供书教学念到了中学。学堂在离官塘村七八里地的水潭镇,每天来回不便,寄宿在校。

大太太何陈氏已是人老珠黄的豆腐渣渣,难得何老爷垂顾,但毕竟是两个儿子的母亲,大婆的位置坐得稳当当的。

三姨太方杏珠虽无生育,但她依恃年轻貌美,床上又会撒娇卖弄,颇得老爷欢心。何陈氏瞧在眼里恨在心里,两个女人常常相互间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