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6110800000002

第2章 中国互联网和马站长们

腾讯的创始人叫马化腾,1971年10月29号出生。你在百度上搜他的出生地是汕头成田镇,这个是错的,中国身份证上面的籍贯是他爸爸的出生地。他出生在海南东方市的八所港,这个地方非常偏僻,是解放军打进海南的时候国民党部队最后撤离的地方,那里一半以上是苗族人。

马化腾中学时到深圳读书,那个时候深圳在搞开发。他高考在1989年,那个时候北京政治动荡,所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到北京去,所以那一年是深圳大学生源最好一年,几乎所有的深圳孩子都到了深圳大学。他从小最大的爱好是天文,到现在还是天文爱好者,他和我说从小学开始到现在唯一一直在订的杂志就是《天文爱好者》。

在深圳大学,马化腾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他是C语言专家。采访他的班主任时,老师说了两个细节,一个细节是说他签名不一样,一般理科生签名只是写名字,他签名的时候会把“马”字画成马的样子。另一个细节是说他很捣蛋,那个时候有个计算机教室,计算机经常被病毒侵入,老师说这个就是马化腾他们干的。

在大学三年级末的时候,马化腾赚到了他第一笔钱——5万元。他做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现在这种股票分析系统已经是很普通了,不过当年是没有的。马化腾毕业于1993年,1992年我一个月工资是300多块钱,他那个时候赚了5万。

马化腾毕业以后到了润迅公司。润迅公司是中国南方最大的BB机公司。早年的BB机在各个省都是独立的,这家公司利用卫星联网,发明了秘书台服务功能,靠开发这个技术拿到香港和广东之间切换协议的授权,成了中国南部最大的BB机服务公司。润迅公司在香港上市,曾经是香港恒生指数的公司,有五六亿的高利润。现在问那家公司出来的人,大家都不记得有一个人叫马化腾,因为他那个时候是一个级别很低的主管,是根本不被人注意的一个小年轻,是一个普通的写代码的软件工程师。

同时他又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应用者。大家知道,大型计算机诞生在1946年,计算机早年是军方用的,到了1980年发生了第二次的石油危机,全球的制造业进入紧缩期。石油危机以后,发达国家把制造能力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把制造引入中国。80年代中国的开放是石油危机带来的工业化革命遭到停滞的一个结果。

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写了《第三次浪潮》,他说,人类第一次浪潮是农耕文明,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他认为工业文明到80年代即将结束。人类第三次浪潮就是信息化革命,他认为计算机技术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他在那本书中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个是世界会被推平,他认为从此以后会出现非常庞大的经济营利性组织,就是跨国公司;第二个就是在信息化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大数据,大数据这个名词就是他发明的。这是本跨时代的书。1984年,美国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人类进入互联网时期。

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要比美国晚了十年。1995年,国家第一次允许互联网进入中国。当时有两个节点,南面在深圳,北方在北京,所以说深圳和北京是中国互联网接入的两个桥头堡。1993年、1994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些零零散散和信息化革命有关的工具和技术,最著名就是惠多网。那时在电脑界面上的一个BBS讨论区,这个讨论区不是通过互联网来连接的,而是通过电话线连接的,BBS上大家可以发言,第一个发言完毕下线后第二个才可以发言。当时惠多网在中国有十几个城市有站点,北京的站长是雷军,珠海的站长是求伯君,深圳的站长是马化腾,宁波的站长是丁磊,杭州站长是马云,所以这些著名的互联网人,他们很早就互相知道对方。

我有一次见张小龙,问他第一次知道马化腾是什么时候,他说是在1996年左右。那个时候张小龙比马化腾出名,他做了一个电子邮箱(Foxmail)。有一天,有个人写了一封邮件给他,说你这个邮箱中有错误,我给你指出来。这个人就是马化腾,过了几年马化腾把Foxmail收了。

马化腾是深圳站点的站长,他把站点起名叫Ponysoft,pony就是小马驹的意思。在全国10多个惠多网中,深圳站是最豪华的,他家有4条电话线8台电脑。那个时候电脑很贵,他姐姐在电信局工作,给他电脑价格比较便宜,他就是用卖了炒股软件的5万元买来电脑做惠多网。当时的马化腾在润迅公司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程师,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是其中一个著名网站的站长。

马化腾做惠多网是1994年左右,到1995年,中国随着互联网工程的实施慢慢地进入到互联网新时代。1995年,31岁的马云在杭州做中国黄页。阿里巴巴比腾讯晚,阿里巴巴是1999年3月创办做电子商务。中国黄页早年也是建立在中国电信的基础上做电子商务的。马云在杭州做中国黄页没成功就到北京和外经贸部一起做,但也没有成功,之后他又回到杭州做阿里巴巴,后来就成功了。

1995、1996年最出名就是中国科大毕业的张树新,她现在做阿拉善联盟的慈善。张树新当年创办了瀛海威,看过《大败局》的人就知道,《大败局》里面有一个完整的瀛海威故事。当时她在北京中关村租了个很大的牌子,说,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多远?向北1500米,他们公司的位置。她是中国互联网最早出名的人。

张朝阳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他的一个老师尼葛洛庞帝在1995年出过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张朝阳看了这本书以后回国创业,尼葛洛庞帝投资他创办的第一个公司叫中国商务网。中国早年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批用户就是企业。当年还有一个人是田溯宁,但是最早的这一批人做的东西很快都死掉了。

然后三个门户就起来了。那个时候北美出现了一个华人企业家叫杨致远,做了一个门户网站——雅虎,雅虎是门户加搜索的模型。王志东早年做中文之星,后来做了四通利方,当时在四通利方里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1],再后来他做了8848电子商务网站,然后就慢慢变成了门户,最后变成了新浪。

雷军当年做软件。丁磊1995年以后从宁波电信局辞职到了深圳,他见的第一个人就是马化腾,因为他们都做惠多网。丁磊到一家公司工作,这个时候北美的杰克·史密斯做了Hotmail,后来被微软收购了。后来中国很多人做邮箱,张小龙做了Foxmail,丁磊做163邮箱。163当时和电信合作,他很快赚到第一笔钱。丁磊把这个邮箱变成了系统,然后50万一个卖给各个公司,他是这拨人里第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人。

马化腾创业是在1998年11月11日,根据我确切地调查,这一天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创业过,你不知道创业具体是从哪一天算起,是从吃合伙饭还是从拿营业执照算起?所以这一天是被虚构出来的。

他的公司名字叫Tencent,Tencent的原形是Lucent。我问过马化腾,腾讯的“腾”是不是就是马化腾的“腾”,“讯”就是润迅的“迅”,他说不一定。因为公司是他爸爸去帮他注册的,注册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名字,第一个名字叫网讯,这个已经被人家注册掉了,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也被注册了,腾讯是第五个,就只能注册为腾讯。把Tencent拆开来就是Ten cent,十分钱的意思,所以说他命里注定要这么赚钱。

公司当时创业是五个人,四个是他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张志东是马化腾的大学同学,考试永远是第一名,所以他当腾讯的CTO。腾讯的人和我说,张志东未必是全中国开发程序最好的人,但他绝对是全中国最有产品感的人,和马化腾是技术型的搭档。陈一丹是马化腾的高中同学,大学本科读的是深圳大学的化工,硕士读法律,所以他管腾讯的法务、行政这一块的工作。许晨晔和马化腾的关系最亲,他们高中、大学都是同学,同一个寝室,所以他管理腾讯的公共事务。当年创业是没有什么猎头的,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说干不干?这些人在一起说,我们四个人没有一个会做生意,没有一个会做销售,我们要找一个做销售的人,就找了曾李青。

这五个人一起创办了腾讯。

创业的地方是深圳的赛格科技园。赛格是深圳的国有企业,早年做音响,到了90年代初,这家企业不行了,就把厂房拿出来做孵化园。这个地方的二楼有100多平方米,里面有一个房间是马化腾的经理室。实际上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办公地点,第一个办公地点是在一个二三十平的房子里。那个时候他们凑了50万。

注释:

[1]《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被称为中国第一足球博文。当时的著名纸媒《南方周末》全文登载了该文,直接引发了传统媒体对于网络媒体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