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611400000015

第15章 1~2岁宝宝的亲子游戏 (4)

②家长教宝宝如何握笔,并让宝宝分别用不同种类的笔在纸上戳戳点点。

还要知道:

对于两岁左右的宝宝,家长可训练他用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的下端,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杆的上部斜靠在食指的根部,笔杆与纸面约45°角,然后教宝宝写简单的笔画。

5.我会穿鞋

成长目标:

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以及最基础的组织和思考的能力。

简单准备:

鞋子一双。

现在开始:

①让宝宝穿鞋前家长可先和宝宝玩一些简单的游戏,集中宝宝的注意力,然后再把鞋子拿到宝宝的眼前,吸引宝宝的注意,并让宝宝说出它的名称。

②家长耐心地告诉宝宝鞋子的名称和用途,并引导宝宝把鞋子套在脚上,将鞋子整理好,把鞋带系好。穿好一只脚后,再换另一只脚。

还要知道:

宝宝长到1~2岁后,已经有了自己穿鞋的能力。刚开始宝宝尝试穿鞋子时或许会失败,但不要急着替宝宝做,而应提醒宝宝鞋子有左右脚的差异,家长也可以多做几次示范,并让宝宝一只一只的尝试。

6.包“糖果”

成长目标:

让宝宝学习包“糖果”,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简单准备:

洗干净的糖纸,石子或大豆若干。

现在开始:

①家长先引发宝宝的兴趣,告诉宝宝活动的内容。比如家长可以手举一颗糖对宝宝说:“宝宝,今天我们来学习包糖果好吗?”

②家长向宝宝示范包“糖果”的过程:先把糖纸铺开来,拿一粒石子放在糖纸上,然后用糖纸把石子包起来,最后将两头卷好,“糖果”就包好了。

③把糖纸和小石子给宝宝,家长协助宝宝包“糖果”,在宝宝包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回放动作,再次示范给宝宝看。

还要知道:

1~2岁的宝宝大都很喜欢糖,包“糖果”这个游戏能让宝宝的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游戏时家长也可用小纸团代替石子做糖。当然,用真的糖果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如一些散装的软糖。在游戏的时候,要注意看着宝宝,别让宝宝把小石子放进嘴里吞下去。

7.炒瓜子

成长目标:

开启宝宝的肢体触觉,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促进宝宝的情绪发展,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

简单准备:

瓜子若干,玩具小锅、小锅铲各一个。

现在开始:

①家长拿出装满瓜子的布袋,让宝宝伸手进去摸一摸,然后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②家长将瓜子放入小锅中,大概半满的样子,再让宝宝用手搅拌搅拌,或者用小锅铲铲来铲去。

③家长也可以将“炒好”的瓜子放在地板上,让宝宝赤脚踩在上面,体会不同的触感。

还要知道:

游戏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看着宝宝,以免宝宝吞食瓜子。另外,家长还可以用其他的小物品来做这个游戏,比如豆子、花生、栗子等。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家长在游戏时还可以配合儿歌:“小宝宝炒瓜子,炒炒一大锅,香啊香喷喷,馋死小老鼠。”

8.剥鸡蛋

成长目标:

让宝宝学习剥鸡蛋的方法,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同时让宝宝体验成功的快乐。

简单准备:

煮熟的鸡蛋若干,盘子两个。

现在开始:

①家长和宝宝坐在一起,告诉宝宝鸡蛋已经煮熟了,让宝宝自己想办法把蛋壳剥开,并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在盘子里。

②家长示范剥鸡蛋的方法——先把鸡蛋放在盘子边上使劲儿敲几下,敲破以后,从破的地方将蛋壳剥开,剥下的蛋壳放在盘子里。剥完后,让宝宝再尝试一下怎么剥鸡蛋。

还要知道:

在宝宝剥鸡蛋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宝宝,使宝宝对剥鸡蛋充满信心。剥完后要表扬宝宝能干,使宝宝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宝宝品尝自己剥的鸡蛋。吃完鸡蛋后,家长应带着宝宝将东西收拾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手指碰碰头

成长目标:

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熟悉各手指的外形特征,培养宝宝良好的观察习惯。

简单准备:

家长和宝宝坐在一起。

现在开始:

①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着,家长先伸出一根手指对小宝宝说:“伸出手指头,快来碰碰头。”若宝宝伸出与家长相同的手指头,伸对了手指,两手就可以玩“手指碰碰头”。

②若宝宝伸出的指头和家长不一致,必须家长纠正后,手指才可以碰头。反复进行数次,并且在宝宝熟练后,可适当地加快速度。

还要知道:

游戏时,如果宝宝找不准相同的手指,家长应耐心地帮助宝宝,可以通过辨别手指外形特征或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找准手指进行游戏。家长还可以动脑筋发明新的玩法,比如在手指上画上人脸或动物形状,编小故事和宝宝一起玩。

10.穿丝带

成长目标:

培养宝宝的精细动作技能,提高宝宝手的握力和拉力。

简单准备:

纸盘若干,剪刀一把,丝带若干条。

现在开始:

①家长先在纸盘中间剪一个小洞,把一条丝带穿过洞口一小段,只露出头来就可以了。然后向宝宝演示怎样把整条丝带都拉过纸盘。

②指导宝宝自己穿丝带。宝宝很熟练后,家长可以尝试把几条丝带系在一起,做成一条长丝带,然后家长扶着纸盘,让宝宝拉丝带。

还要知道: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手和手指的本事将会越来越大,这个穿丝带游戏会进一步提高宝宝手的握力和拉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丝带有勒到宝宝脖子的危险,而且宝宝自己玩剪刀也很危险,所以游戏过程中要始终看好宝宝,并且在游戏后把丝带放到宝宝够不着的地方。

11.有趣的帽子

成长目标:

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培养宝宝的想象力。

简单准备:

报纸或其他任何大纸若干张,胶带。

现在开始:

①家长先指导宝宝用报纸做最简单的巫师帽,即把一张纸卷成锥形,就是一顶完美的巫师帽了。

②宝宝学会做巫师帽后,家长可以教稍微复杂一点儿的做法。家长先将一张小报对折,折边朝下,再将下面折叠起来的两个角向中间折,这样报纸的下面就是一个三角形,上面是两条长边。

③把上面上层的两条长边翻折到三角形的底边处,这样帽子就做好了。

还要知道:

宝宝对于帽子并不陌生,因为帽子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东西。如果宝宝学不会比较烦琐的步骤,家长可以给自己和宝宝各做一顶帽子,然后在镜子面前试戴一番,让宝宝体验动手的乐趣。

12.制作响葫芦

成长目标:

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让宝宝有初步的节奏感,提高宝宝的动手能力。

简单准备:

空的卫生纸筒两个,杂志一本,儿童剪刀,胶带,米粒。

现在开始:

①家长先封住每个纸筒的一端,以便可以把米粒放在里面。从杂志上剪下两个比纸筒底端圆形大几圈的纸片。把剪好的纸片放在纸筒底端,把边缘贴紧纸筒折好,并用胶带粘好,如果想更结实,可用橡皮筋再缠几圈。

②让宝宝在每个纸筒里放入大概是纸筒高度1/3的米粒。

③家长再剪两个圆形纸片,并用胶带把它们粘在纸筒开口处,这样响葫芦就做好了。

还要知道:

这个游戏是个不错的室内活动,集手工、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给宝宝做个响葫芦,可以同时培养宝宝的音乐细胞,随着响葫芦发出有节奏性的“音乐”时,家长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舞蹈动作,让宝宝全面体验音乐与舞蹈的美妙。

13.书本骨牌

成长目标:

协调宝宝的手眼动作能力。

简单准备:

各种厚度的书12本。

现在开始:

①家长和宝宝一起把这些书从中间打开,像骨牌那样排列好。

②把所有的书都排列好后,让宝宝用手推动第一本书,书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本接着一本倒下了。看到这个,宝宝会非常开心地要求再来一次。这时家长可以让宝宝自己排列书,自己推书。

还要知道:

这个游戏应该选择空间比较大的地方进行,避免宝宝被书本砸到。同时,家长还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逐渐增加书的数量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14.杯子“排队”

成长目标:

让宝宝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和判断,培养宝宝做事的耐心。

简单准备:

形状相同、大小各异的杯子若干。

现在开始:

①家长把几个形状相同、大小各异的杯子摆在宝宝面前,依次用大杯子套在小杯子上,组成一摞,并让宝宝学着做。

②家长再把小杯子从大杯子中一个个地拿出来,按照大小排成一排,示范完后再让宝宝跟着做。

还要知道:

1~2岁的宝宝拿东西时还不是特别稳,所以选择纸杯子最好。下次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可以换成其他颜色或图案的杯子,这样宝宝玩起来会更有趣。

15.流星雨

成长目标:

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锻炼宝宝的投掷能力,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培养愉悦的情绪,增进亲子感情。

简单准备:

不同颜色的彩色布条,衣服夹子,适宜的场地。

现在开始:

①家长和宝宝一起把一些剪好的彩色小布条用小夹子夹好,这样小“流星”就做好了,可以多做几个。

②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游戏。爸爸和宝宝把夹着彩色布条的夹子向前、向上掷去,布条就像划过天空的流星,落地的时候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妈妈唱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天空滑落小流星,闪闪烁烁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

还要知道:

家长可以和宝宝一块唱儿歌,另外掷“流星”时,要注意往没有人的地方掷,并且不要扔到宝宝的身上或头上。

16.折纸花

成长目标:

锻炼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以及手指的灵活度,通过色彩的搭配来提高宝宝的审美和艺术感。

简单准备:

彩纸、胶水、剪刀、透明胶、吸管、铅笔。

现在开始:

①家长把彩纸剪成不同大小的圆形图案,引导宝宝将剪好的大小各异的彩纸从大到小叠在一起,并用胶水粘好,做成花朵,再用透明胶把吸管固定在花朵的背面。

②把剪好的圆形彩纸,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把半圆粘成圆锥体,再将吸管粘在里面,就成了一个小彩色伞了。

还要知道:

折纸是一种简单又有趣的手工游戏,取材方便,且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它不但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能带给宝宝非同寻常的成就感。

1~2岁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

1~2岁的宝宝不再处于刚出生时候的懵懂状态,宝宝在这个年龄段和外界的沟通不断地发展着,其记忆力逐步从模糊过渡到清晰。他们能够记住很多简单的内容,记忆的内容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甚至能够回忆起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记忆力使宝宝渐渐具备了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基本概念的能力,使宝宝与外在的世界建立起更复杂而有效的联系。

平时家长可以买一些宝宝爱看的图书,在宝宝心情愉悦的时候,和宝宝一起反复朗读,或者一起回忆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有趣的事情,一起吟唱儿歌,一起看动画片。说话的时候,家长要尽量语气缓和、吐字清晰,先呼唤宝宝的名字,再看着宝宝的眼睛,进行目光交流。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宝宝的记忆力。

这个阶段的宝宝分辨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他们能够分辨出猫和狗有什么不同,青菜和西红柿有什么不同;知道哪个是大帽子,哪个是小帽子;知道一些简单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等。与此同时,宝宝还知道一些简单的分类,比如瓶子和瓶盖是放在一起的、花瓶和花是放在一起的、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等等。这些都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他们开始明白一些物品的用途,并能根据物品的用途来区别理解不同的物品。

家长平时跟宝宝说话时,注意说清楚物品的名称。不忙的时候,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物品分类的游戏。宝宝刚开始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家长就要耐心讲解,先让宝宝分辨出哪些物品是相同的,哪些物品是不同的,并让宝宝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不同的物品放在另一块,宝宝会很乐意地按照家长说的去做。

1~2岁的宝宝开始对数量有所知晓,他们能分辨出多与少,慢慢能理解1表示一个物体,2、3等数词表示很多个物体。平时在吃饭前,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摆桌子,一起数碗筷。给宝宝扣纽扣时,一边扣纽扣一边数数。玩糖果和饼干的游戏时,一起数出两块饼干和两个糖果。并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数量的词,如“多”、“少”、“很少”、“很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