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盗墓皇妃
612000000003

第3章

不要看我纤弱,对这些野外生存之道还是颇为精通的,从小跟着爷爷摸爬打滚这些年,除了学会荐别文物外,而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平均年降雨量仅250毫米左右。风狂沙漫,植被稀疏,被称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恩格贝,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地处库布齐沙漠中段。响沙湾位于达拉特旗南部,库布齐沙漠的东端,北距草原钢城包头市50公里,周边延绵的沙山层层叠叠,形成一幅壮观的沙海奇景。

我低头细细研究了一番,为确保准确寻找墓地,我必须顾一名当地的导游。我最初分析出三大问题,在寻墓会面临三个险关:高温、沙漠行走和水量有限。库布齐沙漠温度为40℃,地表温度达到60℃。

看来,我还得阻一只骆驼。我拿出钱包数了数,两千块钱现金和一张五万银行卡还在,够我完成这次掘墓旅程了。

我在古恩格贝只停留了一天,就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妥当,顾了一名老向导,但勾通上有点问题,他总是讲他的家乡话,我也没有特意理他,只告诉他带我找到“夜鸣沙!”就成,根据这张年旧的地图可以看出,墓址就在夜鸣沙以北不远处。

背上旅行包,坐上骆驼,终于出发了。刚进沙漠,一切都是新鲜的。一片轻柔的黄色,连绵起伏的沙丘似乎延伸到天边的尽头,像一幅时刻流动的风景画。

走了近半天,沙丘越来越高,可谓波涛汹涌,过不去,只能绕远道走盘山路。走所谓的捷径,哼哧哼哧,走一步往后滑半步,试着借下冲的力往前跑,宣告失败,因为在沙里根本跑不起来。

关于沙漠的印记只有电视上看的关于沙漠穿越的专题片,残酷而冷漠,远不是想象中的美丽与轻松。脚踩在沙上的感觉很特别,纤细的沙粒凝结出一种粘稠的牵绊,使双脚的每次更替都有些沉重。鞋子里不一会儿就灌满了沙子,走起路来越发沉重。攀爬沙脊的时候,更为吃力。明明是奋力向上,但脚却深陷在松软的沙里不由自主地随它一起坠落。好不容易爬升了一步,一不小心又要下落两步,每攀上一个沙丘都要消耗很大的气力。身上的背囊显得沉重起来。当晚8时左右在黑赖沟扎营休息。

我给他提价,数目报到近一万,他还是摇头,用他的家乡话告诉我,这样走下去会有性命危险。

可是,都走到这里了,我岂会摆休,又是提了一万的价,他还是不肯前行。无法,我只好打发他回去了,心里一个劲痛骂:“不守信用的老家伙,明明说好要陪我去找墓址的,说不准,我还会分一点宝贝给他,现在不要就算了,切。”

一个人骑上骆驼,又从背包里拿出指南针,以保不会迷路,再取出微型探测器,观望着沙漠下面的动向。

我的兴致前所未有的高昂,此时天近中午,猛烈的太阳在头顶上照下来,我感觉两眼星光直冒,从骆驼上跳下来,走路都呈“s”形,完了,我中暑了。

忽然,探测器传来异样的红色信号。有发现了,我赶紧拿出小手提,动作熟练的接上信号线,一一具大形轮廓分明的主墓落入视线中。

“耶,真于找到了,我靠,简直高兴死我了!”

我烦躁的把装满细沙的鞋子脱掉,赤脚跟着微型探测仪慢慢朝墓址接近。

仪哭显示,墓地被深埋在沙石下几十米深处,总个墓地呈“中”字形,陵园外城墙西北方向500米处,与其邻近的还有5座“甲”字形墓葬。从仪哭上的数子显示,其中“中”字形大墓为南北向,其南北长约109米,东西宽26米,深约15。5米。历史遗留残章,说僅王继位,国日灰暗,国不昌盛,动乱不安,以至于死时,仓促选址埋葬,致使墓上没堆筑封土,没筑城垣,连墓的方向都有违传统,遂致其葬地长期不明。历史流长到现在,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我喘息着坐在地上,有一刻想放声大哭,怎么会这么倒霉呢?竟然被埋在这么深的地方,看来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发掘了,我得去找帮手。

蓦地,脚下微型探测仪发出暗黄色信号,显示在东北角有空气流动,而且竟然深入到主墓。

“我的天,竟然有人比我先来一步,真是太可恨了。”背起包,我不顾一切冲向东北角,那里应该已经被人打开过,希望宝物没被拿空,留我一份残余的也行啊。

我趄步奔过去,看见一个沙丘下,有一道一米多深的地道通向里面,一丝凉意透出来。

“可恨的盗窃者,怎么能抢在我前头呢?我可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大墓啊,呜呜,不要活了,我的宝物啊。”想也没想,我埋头爬进墓园里。

忽然,一阵气闷袭来,我赶紧退出来,忘记墓中都是一些死气流,就像真空一般,没有足够的氧气供于呼吸。看来我是急功近力了。

不得已,被迫狂退出来,喉胧一阵干燥难受,而且里面湿气很重,害我在烈日下也硬生生的打了个冷颤。

赶紧结下包包,拿出水狂喝。

忽然,一个发现让我眼睛都瞪直了,我那台几十万的微型探测仪失踪了,就在我进去的几秒内,莫明其妙的不见了。

我又是一阵大哭,心里暗猜想,不会是被风沙埋了吧?我在周围用分重铲狠狠的挖了几下,什么也没发现。

惨了,这是爷爷最针爱的东西,要是被我给丢了,他一定会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