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莲花祭
613300000114

第114章

啸川面色更加难看,却也无可奈何,论身手,他并不是程风的对手,而且,陛下有旨意在,他也断不能和程风在这里交起手来的,恨恨地瞪了他半晌,留下一句走着瞧,突然甩袖而去。

大殿深处,老皇帝炯炯地听着赤脚在那里侃侃而谈,一时被他的新奇思想所吸引,丝毫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只见赤脚正来回踱着步,脸上似带微笑,说道:“因此才说,人的命运是由天定的,天意怎样,必然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只要看骨骼相貌,就能知道其人的命运,例如经传中记载的某些皇帝天子,或有威严像龙,有背生得是弯的,或有帝牙齿成片,又有人嘴状如马的嘴,耳朵有三个大窟窿,胳膊上有两个肘,甚至有那不抬头眼睛就可望到天者。”

“你说的那些,朕也略之一二,只是这不过是无根的上野传说罢了,算不得数。”老皇帝点头,心中似有感触,只是口中却偏要叫真。

“非也,非也,远的不说,且说我们蜀疆这历代君王,也无不生得与凡人不同,七代帝额阔如盾牌,其子皋陶的眉生八色,十三帝头顶中间凹陷。还有的眼睛有双瞳仁,以致到陛下您,面,手,痣,卧,行,气色,凡人再看不出的,只是逃不掉我赤脚的眼睛,便是陛下扮成那平民,赤脚一样能看出陛下的真龙身份来,岂不闻圣人的特徵就是对上天的应验,再由不得人不信的。”

一席话说得老皇帝大是开心,刚刚的不快一扫不见,笑了一会儿,他又说道:“你说的似也有理,和崔真人的说法又大有不同。”

赤脚忙说道:“那陛下又更相信哪一种?”

老皇帝想了半晌,说道:“你的例子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崔真人未免有些虚浮空落,如今看来,还是你的说法更叫人信服一些。”

赤脚笑道:“陛下夸奖,还是陛下的眼光独到,不才的占卜面相之术乃是上古千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非我自己独创,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还望陛下莫要嘲笑赤脚才好。”

老皇帝笑着点点头,说道:“老祖宗的遗产都是宝贝,更比那歪三四道来的让人起敬。”说完,他静静地看着赤脚,说道:“只是,你此次前来,不会仅仅是为朕讲说占卜面相之术这么简单吧?你究竟所为何来?不妨直说。”

赤脚听他这么说,便退后一步跪下,正色说道:“陛下英明,什么都瞒不过您去,赤脚此次前来,正是……”他索性直说:“正是想来恳请陛下放了那红袖姑娘,再无他意。”

老皇帝意味深长地微笑道:“好,好,我早猜到了,你果真是风儿请来游说我的,既然这样,你也不必再说什么了,退下吧。”说完,挥了挥手。

赤脚听他如此说,又见他有了不耐烦之意,心中一个闪念,便呵呵摇头笑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

老皇帝倒是一个纳闷,说道:“什么想不到?”

赤脚说道:“想不到我赤脚竟然相信了三世子那些子虚乌有的话,相信陛下您是个有着爱才之心,心地宽容的好皇帝,如今看来,真是我们这些人大意了。世人的那些传言,也未必能信得的。”

皇帝一听,心中顿时大怒,他慢慢坐正身子,盯着他,说道:“你可知道,凭你刚才那几句话,已经足以够上了辱君的大罪?朕完全可以将你斩首。”

不想赤脚看去丝毫没有惧色,反而仰天一阵大笑,笑毕,叹息一声说道:“陛下要将赤脚斩首,赤脚不敢反抗,也不愿意这么做,身为大丈夫,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得遇明君,跟着他开辟天地,便是万死也不足畏惧,若是没有遇到明君,或是错投昏主,一生抱负难展,死生又有什么差别?赤脚一死不足惜,只是门外还有等着看陛下作决定的无数才杰,看到陛下不听进言,反而杀了进言者,赤脚只怕他们要寒心了。”

老皇帝眼光深邃,看不出他在想什么,过了半晌,他才悠悠说道:“你既然是个进言者,那好,我就给你一个机会,我要听你说说,何谓明君,你若说得对了,便可免去一死,若说得糊涂,就别怪我计较你冒犯我之罪。”

赤脚昂起头,说道:“在赤脚看来,自古到今,为君王者莫有不想鼎足中原者,将所有疆域纳入旗下,一统江山,让四海万民对其顶礼膜拜,百姓歌功颂德,留名青史,这不仅是权衡君王功绩的一个标尺,也更是所有当权者心中的目标,可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谓寥寥无几了,原因当然是诸多方面,但赤脚觉得最为重要的一个,还是这人才一环。”

见老皇帝不发一语,面上却有倾听之意,赤脚继续说道:“一个国家,想要昌盛和富强,没有人才是不行的,有了人才之助,凡事便都有了事半功倍之效,两军对垒,那一千个身手不凡之人或许敌得上上万敌军兵士,更有运筹帷幄者,或许不必浪费你一兵一卒,就已经定下了胜利之局,没有君主会嫌弃自己人才多的,人才好比国家的爪牙和翅膀,牙齿愈锋利,膀翅越丰满,国家便如天龙烈虎,注定所向披靡,何愁不能一统江山?受万国膜拜?”

老皇帝闭上眼睛,见赤脚停下来,眼也不睁开,只是开口说道:“你继续说下去,朕在听。”

听他话语之音,似乎已经没有了刚才的愤怒,显然是原谅了赤脚,赤脚见自己说进了他的心里去,又趁热打铁,开口说道:“不瞒陛下,陛下的仁义,早已经传遍了郯国大街小巷,百姓们更是早知道了蜀疆有陛下这一个仁义爱民的皇帝,统治着蜀疆安居乐业一方领土,咱们本来是边角之人,不知道蜀疆的氛围是否真如传言那样,陛下您是否真如传闻中所言那般贤德,空有满腔壮志,只是找不到投效之人,在这种情况下,才遇到了三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