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6135800000005

第5章 关键时刻之草根创业——步履维艰,同心合力(4)

第三章 三分天下,终有华为一分!

第一节 华为呼唤英雄

英雄也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什么是英雄,人们常常把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参照物。因此,在生活中没有找到英雄,自己也没有找到榜样。英雄其实很普通,强渡过大渡河的英雄到达陕北后还在喂马,因此,解放初期,曾有团级马夫的称谓。什么是华为的英雄,是谁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不是一、二个企业家创造了历史,而是70%以上的优秀员工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我们用完美的标准去寻找英雄,是唯心主义。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和我们相处,他们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英雄的基因,当我们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时,我们就是英雄。当我们思想上艰苦奋斗,不断地否定过去;当我们不怕困难,愈挫愈勇,您就是您心中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将这些良好的品德坚持下去,改正错误,摒弃旧习,做一个无名英雄。

我代表公司,深深地感谢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没有他们的奉献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事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英雄是有一定时间性的,今天的成功不是开启未来成功之门的钥匙。要永葆英雄本色,就要不断地学习、戒骄戒躁、不断超越自我。我们要特别给从前方回来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改进培训的手段,大力发展电化教学,使公司各种好的培训能普及每一名员工。我们任何一个到前方去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都至少要抽一个小时在办事处讲一课。做不到这一点的,考核中的团结合作,就要打折扣。每一个市场人员,都要利用点滴时间自我培训,每天、每时,与每一个人打交道,都是受着不同方位的培训。我们提倡自觉地学习,特别是在实践中学习。自觉地归纳与总结,就会更快地提升自己。公司的发展,给每个人都创造了均等的机会。英雄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超越自我。

历史呼唤英雄,当代中国更迫切地呼唤英雄,华为青年应该成为这样的英雄。谁能说今天的土博士,不会是明日的世界英才。我国只有在教育、文化、科技方面领先,才能走出让人欺辱的低谷。有志的中华儿女,应该献身于祖国的事业。

公司的总目标是由数千数万个分目标组成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英雄的成功。我们不要把英雄神秘化、局限化、个体化,无数的英雄及英雄行为就组成了我们这个强大的群体。我们要搞活我们的内部动力机制,核动力、油动力、电动力、煤动力、沼气动力……它需要的英雄是广泛的。由这些英雄带动使每个细胞直到整个机体产生强大的生命力,由这些英雄行为促进的新陈代谢,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进。

因此,华为公司不会只有一名英雄,每个项目组也不会只有一人成功。每一次小的改进,小组都开一个庆祝会,使每个人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你也可以邀请更多一些人参加,让更多人知道。当你乐滋滋的时候,你就是你心目中最崇拜的英雄。不要因为公司没有发榜,就以为英雄不存在。公司的管理总是跟不上你的进步,不要因为它的滞后而否定了你。即使发榜也只会选择少数代表,也不要以为没有被列入,你就不是英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特别是在湍急的河流中。高速发展的华为公司给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团结合作、群体奋斗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与技术、业务水平,发挥自己的管理与领导才干,走向英雄之路,做一个从没得到过授勋的伟大英雄。

——摘自《任正非:在公司研究试验系统先进事迹汇报大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1988年华为创业之初,任正非手上只有资金两万多元,员工也只有十几个,如果没有第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不计较低微的薪水,华为是无法发展起来的。因此,任正非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那些默默付出的华为人的感激,他也提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观点。当华为在销售额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后,员工的薪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公司让每个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实行年终分红的制度等,都是任正非对于创造了今天的华为的“英雄”的回报。

然而企业不能只靠着元老存活,华为想要走下去,还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多继承了“英雄”血液的年轻人;元老也不能依靠着过去的功勋活下去,元老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还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

基于这种考虑,任正非提出了“呼唤英雄”的口号,旨在号召每一名华为的员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以“英雄”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英雄”的目标鞭策自己,同时希望华为的功臣们能够不断前进,一如既往地推动华为的发展。

拓展透析

在《华为呼唤英雄》一文中任正非提到,每一名员工只要做出了成绩,不管公司有没有颁发勋章,都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每一名员工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都是企业的无名英雄。

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这一观点中得到启发。并不是为企业争取到了千万的订单,或是为企业研发出举世瞩目的产品才能被称为企业的英雄,尽职尽责、每天都比前一天有所进步,这样的员工同样是企业的英雄。

脚踏实地地工作是尽职尽责、是成为英雄的前提。松下幸之助指出:“坦率地讲,我并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珍视每一个日日夜夜,做好每一项工作,这是我今天辉煌的秘诀。当年,我并没有要兴建一座大工厂的远大规划。创业初期,一天的营业额仅仅1日元,后来又企盼一天的营业额增为2日元,达到2日元又渴求增至3日元,如此而已,我们只不过是热心地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让青年胸怀大志的确是桩好事,然而,为了达此目的,需要日积月累,要珍视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由此而循序渐进地有所长进,最终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想要做出成绩很难,甚至想要做好本职工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切只有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许多浮躁的人都曾经有过远大的志向,却始终无法实现,最后只剩下牢骚和抱怨。

有的人刚步入职场,就梦想明天当上总经理;刚创业,就期待自己能像巴菲特一样富有。要他们从基层做起,他们会觉得很丢面子,甚至认为是大材小用。尽管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注定也将一事无成。

因为当今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有不少人每天都在想办法寻求成功的捷径,一行动起来,就尽可能地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愿踏踏实实地按照正当的程序去做,到头来丧失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可能。于是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现今的社会太浮躁,能够务实发展的人实在太少了。事实上,务实是敬业员工必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梦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是务实的最大敌人。没有务实,何谈敬业?员工要克服浮躁心态,进入“务实工作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希望职场中的每一名员工都能记住,想要成为英雄,首先要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踏踏实实、切记浮躁。珍视每一天,认真做好现在的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士兵,才能逐渐积累自己的经验,磨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学识,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你想得到的荣誉。

第二节 燎原星火,有建立起大企业的思想准备

我们想躲在成就上睡一觉时,英雄之花就凋谢了。

华为一定会成为国际性大公司,这一点大家都已有思想准备、组织准备,而管理的方法与管理手段方面还缺乏准备。华为十分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潜力的增长,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强大的推动力与牵引力。因此充满扩张的机会,使内部的矛盾在扩张中消化。经历初期的快速扩张,使一代优秀的员工得以成长,成为骨干,为公司稳定下来后的正规管理积累了经验与管理力量。他们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公司避免了沉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能上能下地按岗位目标责任的标准使用干部,华为的红旗是一定可以持续飘扬下去的。

华为的内部凝聚力是抵御外界风暴的盾牌。只要长期坚持剖析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与弱点,不断地改良,避免重大决策的独断专行,实行委员会制的高层民主决策,华为的星星之火就一定可以燃烧成熊熊大火。

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及网络技术一定会有一场革命,这已为华为的高层领导认识。在这场革命到来的时候,华为抓不住牛的缰绳,也要抓住牛的尾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际大公司。这场革命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只有在革命中,才会出现新的机遇。

不能担负起公司的使命,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不可能作为高中级干部在公司存在下去。要有长期思想上艰苦奋斗的准备,也包括到国外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去工作的准备。在勇于自我改革、自我设计的基础上,大量引进西方成熟的管理。不要把管理改进的一切工作,都推给顾问去做。我们用《华为公司基本法》确立了公司宏观管理的构架,我们还会通过一系列的子法,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管理目标能真正实现。如果用三到五年时间,我们的管理实实在在进步了,我们就是往管理构架里放了很多砖,有希望建成一座大厦。

我希望大家不要做昙花一现的英雄。华为公司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当我们想躲在这个成就上睡一觉时,英雄之花就凋谢了,凋谢的花能否再开,那是很成问题的。在信息产业中,一旦落后,就很难追上了。

我们公司的现实是在努力改进自己的管理,因此我们能发展成为大公司,而不是垮掉。华为公司会否垮掉,完全取决于自己,取决于我们的管理是否进步。

——摘自《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背景分析

当任正非在1994年提出振聋发聩的十年狂想“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时,没有人相信竟然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当年华为的产值在100亿元左右,员工人数在8000人左右。虽然企业规模已经不小,但距离世界领先企业的规模还很远,据说当时大家都友好地笑了起来。而这一天虽然姗姗来迟,但总算在以任正非为领袖的华为人执著的努力下,终成现实。小小的华为公司竟提出这样狂妄的口号,也许大家会觉得可笑,但正因为有这种目标做导向,华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华为与国际行业巨头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年华为的研发经费是88亿元,相当于IBM的1/60;这一年,华为的产值是IBM的1/65;华为的研发经费是朗讯的35%,产值是它的4%。差距虽然很大,但每年都在缩小。在任正非看来,若不树立企业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就无法使客户建立起对华为的信赖,也无法使员工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发扬脚踏实地的精神。

据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回忆,1990年,仍处于草创阶段的华为仅仅20多人,但“任老板很能激发年轻人的激情,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未来”,用理想与未来引领年轻人的热忱与投入。回眸华为发展的20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任正非对伟大理想与抱负的坚守,华为究竟会发展得怎样。让我们重温任正非的铿锵语言吧!“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员工需要具备四海为家的胸怀和本领才能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当任正非说出这句话时,许多将要奔赴海外战场的勇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激情满怀。而理想的实现,是用愈挫愈勇的斗志、用屡败屡战的精神来完成的。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海外战场,华为人用了整整六年时间,才总算有所突破,并最终超过国内市场销售额。

拓展透析

用愿景来指导工作,是一门深邃的管理艺术,同时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战略方法。成功的企业愿景就好比预言,具有唤起员工行动的力量。一般来讲,愿景的言语应该是平实的、易懂的,但又必须具有无法抗拒的力量,让每一位员工在做出重要决定和行动时都会自问:“这符合我们的愿景吗?”与此同时,成功的企业愿景必须致力于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要,从生存需要、信息需要直到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同时,也必须根植于企业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的美好愿景:

迪斯尼乐园——给人们带来快乐;

美国房屋抵押协会——使住房民主化;

沃尔玛公司——给普通人提供和富人一样的购物机会;

波音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飞机制造商,并把世界带到喷气式飞机的时代;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服务最好和最大的世界性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