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正思维+逆思维心理学(全集)
6154600000007

第7章 你笑了,你的世界便精彩了(3)

要记住,人们都喜欢和乐观的人合作。

逃离忧虑的魔掌,树立健康快乐的形象,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忧虑使许多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因为这消耗了他们的精力,损害和破坏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乐观则使人免于忧虑,并能使他们将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深受忧虑之害的人是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才能的。如果处境困难,他就会束手无策;如果焦虑不安,他只会使自己无法做到最好。无论我们需要什么,首先要把乐观放在前头。不要问怎么办、为什么或什么时候,我们只需要全力以赴。一定要有希望和信念,这是我们成功所必需的。

一位以美丽著称的女演员曾经说过:“想变漂亮一些的人绝对不可以忧虑。忧虑意味着所有美丽的毁灭、消亡和破坏,意味着丧失活力、无精打采,意味着多愁善感,意味着无休无止的灾难。不要介意发生的事情,一个女演员绝对不可以忧虑。一旦她懂得这一点,那她就已经驶进了那条保持美丽容颜的高速公路的入口。”

如果一个老是忧虑的人能看到一幅他从不担忧时的画像该多好啊!如果他在另一幅自己忧虑时的画像旁,又该是一件多么令他震惊的事情啊!他忧虑时的模样看上去就像未老先衰,要么满脸都充满了恐惧和焦虑,要么就是一副极度沮丧和了无生气的表情。这幅画中的他似乎要比那幅快乐画像中的他苍老许多,在那幅显出快乐的画像中,他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充满乐观和满怀希望。

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人们会因切入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观点。一个忧虑的人事事都往坏处想,于是愁眉苦脸、愤世嫉俗,但他这样也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苦了自己而已。除此之外,他的情绪也一定会大受影响,还会影响他人。而反观乐观的人,他们会想办法在逆境中培养积极的情绪,用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反败为胜。

不要让悲观占据我们的心灵

如果上苍对我们关上了一扇门,他会给我们打开另外一扇门,至少也会为我们留一扇窗户。

在这个世界上,两种不同的人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态度。悲观的人,决定了消极的态度;乐观的人,则决定了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悲观的人总是看到失望甚至是绝望;相反,乐观的人却总是能在失望中找到最后的一线希望。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晰悲观和乐观的意义。

一位父亲欲对孪生兄弟做“性格改造”。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玩具给了一个孩子,又把另一个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库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得到玩具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库,却发现那个被关在里面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东西。“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扬扬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事实上,人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遭遇无所谓好坏,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想。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的差别恰恰在于对事情的看法上。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批学生打电话给陌生人,让他们为某赈灾机构捐款。当他们打了一两次电话而毫无结果的时候,悲观的学生说:“我干不了这事。”而乐观的学生则说:“我要换个法儿去试试。”这位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感到失望,那他就不会去掌握获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

乐观者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当事情一旦出现差错时,他们总会尽力寻找出差错的原因,及时补救。在他们看来,成功应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悲观者则只是一味地抱怨、责备自己为什么会出差错,他们把自己的成功视为一种侥幸。悲观是成功道路上的有害细菌,它会不断地繁殖扩散,使人的心灵笼罩在阴影之下,使人失去进取的动力。而乐观则如同明朗天空中的阳光,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斗志和勇气。

因此,一定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要让悲观占据我们的心灵。

困境中总孕育着一个叫希望的东西

我们要坚信:生活丢给了我们一个问题,它必然会同时给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生活中我们不必总是企求万事如意、好运连连,要知道,生活就如善变的天气一样,你无法预知会发生什么,随时都会狂风大作、暴雨不断。生活中无论什么击倒了我们,我们都必须重新整理自己,像一个坚强的勇者,跌倒了再爬起来,去迎接新的挑战。

困难中往往孕育了一个叫希望的东西。

琼斯是一个农民,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福特·亚特金逊附近经营一个小农场。他身体很健康,工作也很努力,但是农场并没有让他发财,不过日子还过得下去。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使琼斯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琼斯患了全身麻痹症,卧床不起,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亲戚们都确信:他将永远成为一个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可能再不会有什么作为了。然而,琼斯不仅大有作为,而且这种作为给他带来了幸福,这种幸福是随他事业的成功而来的。琼斯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这种变化呢?其实他只是转变了一下思维,让自己的心态转向了积极的方向。是的,他的身体是麻痹了,但是他的心理并未受到影响——他能思考,而且他确实在思考、在计划。他做出了自己的计划。

琼斯积极的心态使他满怀希望,他想要成为有用的人,他要供养他的家庭,而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

他把他的计划讲给家人听。“我再不能劳动了,”他说,“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体。让我们把农场每一块可耕的地都种上玉米,然后我们养猪,用所收的玉米喂猪。当我们的猪还幼小肉嫩时,我们把它宰掉,做成香肠,然后把香肠包装起来,注册商标后出售。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的零售店出售这种香肠,”他接着说道,“这种香肠可以像热糕点一样出售。”

这种香肠确实像热糕点一样出售了!几年后,名为“琼斯仔猪香肠”的食品竟成了家庭的必备食品,成了最能引起人们食欲的一种食品。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我们面临什么,都不要得意忘形或悲观绝望。有些人之所以事业有成,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没有放弃,而是另辟蹊径,从而走向了成功。

琼斯的身体瘫痪了,可他的意志丝毫没受影响,并且能乐观地对待残酷的现实。他利用自己的大脑,然后借助别人的手,依然干出了一番事业。

我们一定要学会在困境中仍充满希望,这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一个基本的区别。成功者永远不会失去希望,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寻求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做成。

往好处想,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在某个时间,由某个人,用某种方法给予解答。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经济危机、就业危机使我们中的一部分人陷入了无限的焦虑甚至是恐惧之中。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心理施加了压力,进而导致了我们悲观绝望的心态。我们应当努力克服它,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生活中遭遇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当挫折和失败来临时,我们应该仔细地分析它,进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千万不要放大挫折,它未必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糟,更不要把失败归结于命运,认为所有的挫折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否则在困难面前,我们会失去主动权而变得尤为被动。

人人都品尝过芝麻蕉,当提到芝麻蕉的时候,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回味起它的香甜,但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呢?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化阻力为动力的故事,希望你能从中获得启发。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有一位在市场上卖香蕉的小贩,由于他人缘特别好,再加上他所卖的香蕉品质上乘,所以生意一直非常好。有一天,在市场的一个角落突然冒出了火苗,并燃烧起来,还好消防车来得快,很快地把火扑灭了,所以火苗并没有烧到这位小贩的摊位。但是由于温度过高,隔了没多久那些香蕉的表皮上全都长满了一些黑色的小斑点,虽然肉质并没有变坏,但是看起来总是不雅,谁还会买来吃呢?

小贩眼看着就要亏本,心中十分懊恼。可问题既然发生了,总是要解决的,他相信一定会有办法,所以就趁市场重新整修之际,换了个地方继续卖香蕉。而原来那批有黑点的香蕉他想了一个法子来促销,结果竟然销售一空。

原来,当他望着香蕉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灵感闪现,他想香蕉上长满了黑色小斑点,远远看去就好像芝麻撒在香蕉上一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它取个“芝麻蕉”的新名称呢?结果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大家相信这种香蕉一定更香更甜、更美味,所以争相购买,一时竟成了畅销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是否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想法,那么,我们终究会获得走出困境的方法。如果我们只盯着当时不好的局面,让困惑笼罩,我们的问题不但不能得到解决,情况反而会更加恶化。当我们为没有鞋穿而苦恼时,有人却失去了脚;当我们为没有脚而痛苦时,也许有人连生命都失去了。

切记:凡事往好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