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全集)
6176100000004

第4章 妈妈是男孩最好的老师(3)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恐吓、欺负,一定要保持镇静,把孩子受人欺负的全过程详细了解清楚,然后再到学校,让学校相关部门采取适当措施。家长不能急于解决问题,学校需要时间来调查清楚,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措施。同时妈妈也要注意,不能把一切问题留给学校解决,自己不闻不问。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你或者学校的老师都可以帮孩子建立自信,让他们学会幽默地回击谩骂,坚决地告诉欺负他们的人,不要惹我,我讨厌这样。在小学阶段,有些男孩不会受到其他男孩的欺负、恐吓,因为他们知道怎样交朋友,怎样避免麻烦,也知道怎样为自己辩护。对于那些经常受人欺负的男孩,应该接受武术训练,强身健体,提高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孩都有过被人恐吓的经历。如果妈妈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他们就能克服遇到的这些麻烦。即便是学校采取了相关措施避免恐吓现象的出现,但是男孩还是需要妈妈一些鼓励的!

8.妈妈是男孩的第一个榜样

做母亲的都知道,男孩跟妈妈有一种特殊的联系。男孩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男孩从小学做人,第一个榜样还是妈妈。

男孩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眼中留下了妈妈的形象。在男孩心目中,妈妈应该是最安全的保障,妈妈的形象也应该是最完美的。但是,拿出男孩们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妈妈的照片并不是每一张都那么“光辉”。

有一次,王先生在协和医院观察室住院检查,同屋一位女病友的丈夫天天来陪床。一天,他们的儿子来看妈妈,说第二天要去参加“小学生入学考试”。

王先生对小男孩说:“来,我先来考考你!你妈妈在哪儿上班?”男孩说:“工厂。”王先生问:“你妈妈在工厂是干什么的?”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打牌。”王先生十分惊讶,忙问男孩的妈妈这是怎么回事。男孩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工厂效益不好,工人上班没活儿干,只好打牌。”王先生立刻对男孩说:“明天去考试,千万不要这样说,要告诉老师你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男孩抬起头,认真地问妈妈:“妈妈,你是干什么的?”这不仅让我们感到震惊。一个将要上学的男孩竟然不知道妈妈每天做什么、是怎样工作的,他怎么可能敬佩自己的母亲呢。

许多大人都承认,现在社会上“最忙最累的是孩子”。成年人每周可以休息两天,可是不少孩子连一天也休息不了。繁忙中的孩子,看到有些妈妈清闲自在,心里便很感不平:“凭什么让我念书,他们在一边看电视、玩麻将?”“为什么妈妈不考试?”孩子是看着妈妈的脊背长大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妈妈。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下地,日落方归,自己便慢慢学会了劳动;老百姓的女儿看到妈妈日夜操劳,勤劳俭朴,便学会了关心体贴,不怕重负……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而现在,我们的孩子从妈妈身上看到了什么?一些年轻的妈妈,上班时十分繁忙,十分辛苦。而一回到家,便只想着自己的休闲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变成麻将桌,把家庭变成舞厅,全然不顾在一旁写作业的孩子。难怪孩子只看到妈妈“吃喝玩乐”的一面;难怪有不少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奋斗。这一切,能都怨孩子吗?当妈妈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念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这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吗?当你告诫孩子,不珍惜时间学习就是“图财害命”时,自己却一宿一宿地玩麻将,难道妈妈的时间不宝贵,不是在慢性自杀?当妈妈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劳累一天或心情不佳的妈妈,为了未成年的孩子,回到家时请打起精神。你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让孩子全面地了解妈妈,是十分必要的。这不是说,妈妈回到家,还要拼命地工作,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一天在忙些什么,为谁辛劳为谁忙。

卢女士去海南采访时了解到,有一所矿山子弟小学,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父母的教育。他们每年搞一次“我替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的活动,孩子们穿着爸爸妈妈的工作服干一天活,个个累得腰酸腿疼。孩子们理解了为什么白天吵醒爸爸觉,爸爸会发火,因为矿井下稍一打盹就容易出事故;孩子们理解了当矿工的爸爸为什么脾气有时暴躁,因为在矿井下的劳动的确很辛苦。于是,孩子们变得懂事了。他们成立了“安全小卫士队”,当起“黑猫警长”:哪家的职工上夜班,他们就在哪家门前竖起一块“不许在此喧哗,叔叔正在休息”的牌子。爸爸妈妈还没下班,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洗脸水,做好饭菜;等待父母回来。如果父母没有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辛勤工作的形象,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单纯的消费者,而不是一个劳动者,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劳动。我们的孩子只有了解父母,才会真心爱父母,关心父母。

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是家庭的支柱,而理解正是家庭的基石。有一个男孩这样写她的妈妈:“在我刚刚出生一个月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就分开了。妈妈擦干眼泪,既当娘又当爹,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妈妈收入微薄,为了多攒点钱供我上学,每逢星期一、星期二的早晨,她就风雨无阻地出去卖电视报,从未间断过。一个冬天的早晨,外面下着茫茫大雪,时钟刚指向5点,妈妈已经起床了。雪越下越大,地上已积满了厚厚的一层。我忙劝妈妈说:‘妈妈,今天别卖报纸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你又不舒服。’妈妈一边利索地整理好衣服和卖报纸的背包,一边说:‘报纸已订了,不卖就要作废了。’说完,就推开家门,一步一滑地走了出去。我目送着妈妈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艰难行走的背影,再也忍不住了,冲出家门,从妈妈的背包里抢出一些报纸放在自己的小布兜里。妈妈捧着我冻得通红的小脸,流着眼泪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孩子,你长大了。’卖完报回到家里,我已经累得不行了。望着桌子上那一小堆一角两角的零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要知道,妈妈必须卖一个月的报纸,才够我交一次学费呀。这一份份报纸寄托着妈妈对我的爱,寄托着她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我猛地扑向妈妈的怀里,呼喊着:‘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男孩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妈妈发出的生命信息,即使是襁褓中的男婴,也会收到妈妈的信息。所以,妈妈不能因为男孩小,就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有些妈妈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她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却让自己的孩子刻骨铭心,永世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她们那种正直、朴实、忠厚的为人,不向困难低头、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的行动,为了别人能牺牲自己的精神,这深深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这正是人格的力量。伟大的母亲正是用自己的人格来教育孩子的。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尤其是母亲的人格力量。

每一个男孩都希望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伟大的人。男孩甚至想把世界上最美的词都奉献给自己的妈妈。男孩对人生的理解,是从妈妈开始的。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男孩对生活的态度。当妈妈的应该用自己的生命来珍爱“妈妈”这个名称,把最美好的形象,献给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把一个最美好的人生,摆在男孩的面前!

9.好妈妈才能教出好男孩

不同的妈妈发出的生命信息,在男孩心中将留下不同的图像。妈妈的好行为、坏行为,男孩都看得清。那么,男孩们是怎样评价今天的妈妈的呢?男孩喜欢妈妈什么样的行为呢?大致有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