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国人的心理健康全集
6178100000014

第14章 不可忽视的迹象(1)

孤僻、抑郁、多疑善感,好生闷气,沉默寡言,处世冷淡;心胸狭窄,常钻牛角尖等迹象是现在很常见的人们的不正常的表现,当我们表现其中任何一种时,都要注意,不可忽视,本章向你介绍了各种“综合征”,使得我们对于正准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准确科学的依据。

第一节 这种性格有问题

一、癌性格

既然世界上没有重样的人,也就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不仅每个人各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有人甚至具备双重或多重性格。就连表面上长得差不多的双胞胎,性格也往往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性格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生活经历,由复杂的心理构成,是一个人心理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也正由于人类性格的太多样和太复杂,人们出于研究、交往和表述的需要,常把各种人的性格合并同类项,加以典型化和类型化。

比如文学家们,老想按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办法,将人物的性格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智多星型、猛张飞型、奸曹操型、水性杨花的潘金莲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型……心理学家更喜欢把人类性格划分成几大类,有的分成“独立型和顺从型”;有的分成“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有的根据社交素质分成“优越外倾型、失意外倾型、进取内倾型和自卑内倾型”。还有人将现代人的性格分为“管理者型——感情外向,开朗活跃,人际关系好,情绪稳定。行为型——富有进取心,容易急躁,人缘差,常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议论。平均型——不善交际,但适应性强,遇事想得开,心宽体胖。安定消极型——稳定,孤僻,内向,反应迟钝,耽于幻想,常处于被动状态”。

最厉害的就是医学家,他们将人的性格跟疾病联系起来,如美国的心脏病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总结出一种“冠心病性格”。其特点是:性情暴躁,争强好胜,心绪波动大,常怀戒心和敌意。这种人醉心于工作,总觉时间紧迫,行动快,效率高,却又缺乏耐心。中国的癌症治疗专家谢东泽指出:“癌性格”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癌基因从“癌”到“症”的催化剂,不良情绪是癌肿细胞最有效的培养液。虽然癌症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病毒感染等,但现代医学发现没有一个致癌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许多物质性的致癌因素往往要在精神的参与和作用下才能产生破坏力。

那么,什么是“癌性格”呢?心理学家谢东泽归结为:孤僻、抑郁、多疑善感,好生闷气,自我体验深刻却不愿意表露;沉默寡言,处世冷淡;心胸狭窄,常钻牛角尖,容易记仇,报复心强;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看什么都不顺眼,喜欢抱怨,有外人就跟外人闹别扭,没有别的人就跟自己闹别扭。再具体说,抑郁好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压抑不得释放、经受克己情绪折磨者易患肺癌;怒气难以自制,又常常压抑愤怒,易患乳腺癌……

这话让人惊怵,却也不必被吓着。很少会有人把“癌性格”的诸多特征都占全了,顶多就是占上一两项或几项。再说谁愿意生来就有一副“癌性格”?呢有时一个人对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俗话说“人走倒霉字喝口凉水都塞牙”,坏事都叫你赶上了,长期生活在“癌环境”里,性格又怎么能保证不生癌呢?癌症本来就是近几十年才发现的,好像现代社会就容易培养“癌性格”。一个人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不难,想改变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性难移”嘛。但“难移”并不等于绝对不能移,有人受强刺激会发疯,发疯就是改变。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在遭受了重大的事变之后,性格会发生突变。这就看是不是沦到了那一步。据北京“抗癌乐园”的调查,检查出癌症后加重了“癌性格”的患者,早早地都死了,可谓越怕死,死得越快。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试着改变自己“癌性格”的,相当多的“老癌”存活下来。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性格即命运”。

人的性格是自小养成的,既然认识到现代商品社会容易出“癌性格”,现代人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又过于宠爱,就应该注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社会上不是正在流传着一个给心灵钉孔的故事吗?一个父亲让脾气很坏的儿子每发一次脾气就往门上钉一颗钉子,那个小子有时一天要往门上钉30多颗钉子,后来觉得钉钉子比控制脾气还麻烦,就渐渐地不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叫他把钉子起下来,门上留下许多钉孔。这位父亲告诫儿子,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一样钉到人家的心里,即使拔出了钉子,还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疤痕。

现代人时兴逼着孩子自小就学绘画、学弹琴、学外语……能有条件多学一点东西未必不是好事。但,学什么都不如让孩子养成一种优秀的性格。爱因斯坦有言: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性格的优秀,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的十二种性格

所谓“悲观情绪”也就是“孤独”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出来的呢?我们从生活中来探求这个即可发现,大部分的人恐怕都是在不知道孤独的瞬间,忽然被孤独惊醒似的。

孤独的产生,容易变成孤独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就来谈谈有关“容易变成孤独的性格”。

英、美的医学顺从生活感情,以非常“常识的”,极为“人类的”形态把容易变成孤独的性格分成下列:

1.马上反抗型

2.依赖强势型

3.性情易变型

4.评论家型

5.冥想型

6.牢骚满腹型

7.自我表现型

8.精打细算型

9.理想狂信型

10.法则顽固型

11.溺爱宠物型

12.自我陶醉型

1.马上反抗型

容易变成孤独的人之性格,首先要举出来的就是这种马上反抗型的人。假如有人用命令的口吻向他说话,他马上把脸转向一边,心里就不高兴了。“我不这样想”、“这种事情还不能断定呢!”这种类型的人常常会这样想。

我们的心为了保护从社会各层来的刺激,使自己站在有利的位置,常常会产生心理的防线,这种心理的作用称之为“自我防卫的机构”。

采取反抗态度的人,与其说他们有自信才反抗,不如说他们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才反抗的,这种例子很常见。用反抗来掩蔽心理的弱点,保护自己。这一半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心理作用,而压抑的心情也能发散,得到疏解。

这种场合的反抗,大概都是对着比他高一级的人而发,例如地位、发言力或年龄。在家对双亲、在社会对上司、在学校则对老师而发。

我们任何一个人想要以对自己有利的方法来生存下去,因此,反抗型和有前科型的青年,他们依自己的想法来行动,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要以反抗的姿态来生存,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但是这种“对自己最有利的自我防卫”太过强烈的话,就会变成攻击性的行动,终被周围的人所厌弃而走向孤独的道路。

4.评论家型

说话多,而且乍看之下也是很通情理的人。身为薪水阶级的小职员却是满口大官贵人的口吻。一有问题就“啊,至于这个问题嘛……”禁不住置上一言,评论一番大道理。

这种类型的人大都很有“常识”、对“知识”的量很在意,因此对“不知道”这件事是引以为耻的,相反的,因为他有评论的癖性,常常成为别人的笑柄,但他本人丝毫不介意。

5.冥想型

一到时间马上停止工作,晚上的交际完全等于零。对同单位的人,工作之外的话也不说。像石头、铜像似的很难接近,给人冷漠感的人属于这一类型。

每天的生活当中,对什么人的攻击感情,例如不满各愤怒,批评或牢骚等皆不曾说出。大略说起来,这是不能表达感情的类型,因此在际关系上,和人竞争是他所嫌恶的。本来,胜负是一种分明的游戏,这种类型的人是不会喜欢的,他喜欢一个人下象棋、下围棋。

分裂气质的人,在性格分类中可说是天生“孤独感”最高的!

8.精打细算型

对自己的收入、晋升有关联的事情、或对自己有直接利益的事情他才做,而不利于自己的他一概不管。

虽然偶而他干了一点有益的事,这也是在他认为对将来一定会有帮助的想法之下才做的,这也是对上司、同事或友人进行一种存款生息的计划。

但这种类型的人大都是以自己的事情为优先,假使这个计划有了问题,他会马上停止自己开通的管道。

9.理想狂信型

高举“人生”、“社会”的理想论和周围的人对立的即属于这一类型的人。理想论这种东西就和他性格坚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一种自我催眠的效果。

对思想主义等有狂热的信奉者,其性格的形态即是这一类型的。他高谈理想论,周围的人听不进去,他就会认为“世上没有人了解了”,以此来自我安慰,这是此类型的人之思考型态。对别人他是不主动去接近,因此,这也可以说是更加深了孤独的一种类型。

10.法则顽固型

铅笔的位置、洗手的方法、进厕所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所有一切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则,不守这个法则就不能安心的人都属这一类型,这种性格发展下去,会变成异常心理,即所谓心理不正常的症状。

稍微的异常,周围的人不会太过计较,但过分死守法则,行动就不能正常运行,人家会说:“那个人真麻烦”而敬而远之。

11.溺爱宠物型

这是把狗、猫、鸟等动物放在身边而溺爱的一种类型。虽然不是所有爱好小动物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种喜爱小动物的心理即是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能满足而寻求补偿的作用。

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往,别人又说三道四的,与其和这些讨厌的人交往,倒不如饲养一些自己能自由指挥的动物还来的快乐,这是此类性格的人隐藏着的想法。

12.自我陶醉型

我们都有认为自己可爱,要保护自己的本能,但是,一旦过度,即有变成“自我陶醉的孤独者”的危险。说起来,此中本能的衰弱才是人类赤裸裸的姿态,但是这种自我美化的倾向过于强烈的人,其变成孤独的危险性也愈大。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原因浅析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救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育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也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理疾患。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们过去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加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重要,只有心理素质提高了,大学生才能正视社会不良现象,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