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忍细看的大明史
6189100000016

第16章 两朝天子,宦官昌盛的时代(3)

谈及朱祁镇的伙食,说不好听点儿,就连当时的太监宫女都比他的伙食好。这还不够,朱祁镇连日常的开销都不够,都要依靠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做一些缝缝补补的小活儿,然后偷偷拿到宫外去卖掉,换些零花钱,以弥补开支用度的不足。有时候,钱氏还要靠娘家贴补一些。这样的生活已经够惨了,可当时还有个太监为了向朱祁钰邀功求赏,居然还添油加醋进言说:“太上皇居住的南宫树木太多,恐怕会有人越过高墙私下与他联系。”朱祁钰听后,立即命人将院中所有的大树砍掉。可以说,在那七年中,朱祁镇是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的。

早年时,朱祁镇就和宫中的太监们,特别是那些资格老的太监们有着很好的交情。这次朱祁钰指派看守朱祁镇的太监中,有一位老资格的太监名叫阮浪,恰巧和朱祁镇算作旧相识,朱祁镇常常和阮浪聊天,有一次聊的开心了,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金绣袋和一把镀金刀送给阮浪。阮浪是个比较随意的人,全然没有想到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他收了这两件东西,觉得没有什么用,便又送给了和他关系甚好的王瑶。

无巧不成书,王瑶和阮浪一样,是个小官,他想都没想就收下了这些东西。更巧的是王瑶有个朋友叫卢忠,他时常会拿出这些东西给卢忠看。锦衣卫身份的卢忠看到这两样东西,特务的本能便激发出来。于是他勾结自己的同事李善,去像朱祁钰告密,罪名是阴谋复辟。根据就是这两样东西,朱祁镇想要收买阮浪和王瑶帮他复辟。

疑心重重的朱祁钰认定朱祁镇是想谋复皇位,于是立即下旨逮捕了阮浪、王瑶,并大刑逼供他们。而阮浪和王瑶他们两个人都是重情重义之人,什么都不肯告诉,朱祁钰一气之下便将王瑶凌迟处死,阮浪也死于狱中。这件事以后,朱祁钰受了很大的刺激,便更加留意和防范朱祁镇的一举一动了。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仍然是太子,这是朱祁钰即位以来的一块心病。他一直想他找机会废掉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他又怕大臣们不同意,毕竟朱见深是皇太后亲自封的太子。犹豫不决之际,朱祁钰想先试探一下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朱祁钰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

后来他又试探太监王诚、舒良等人的意见,这二位可是一肚子馊主意,居然提议朱祁钰收买大臣。朱祁钰居然真的采纳了他们二人的意见,开始不断地给内阁学士和七卿中的一些人加官晋爵,还时常加以赏赐。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朝中大臣们几乎都已经得到了王诚等人的关照,收了这么多好处,自然要办实事儿,他们立刻表态支持易储。可是他的汪皇后坚决不同意这个做法,悍然争辩,却因此触怒了朱祁钰,废了皇后,打入冷宫。

就在这时候,广西的土司官守备黄竑因为谋杀自己的侄子,连累全家被逮捕。手足无措的黄竑经过高人指点,竟然在万里之外的广西上表要求易储,朱祁钰看后更是大悦:“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于是,立即免去了黄竑一家人的死罪,还加官都督同知。这下,朱祁钰心中更有底气了,第二天便把黄竑的表章交付内阁,要求其他大臣签名表态。大臣们知事已至此,纷纷表示赞同,称:“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国长久也。”朱祁钰十分高兴,给大臣们加官加俸,并于同年五月初二正式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废明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沂王。

也许真的是天命不可违,朱见济在被立为太子后不久,便暴病身亡了。朱见济一死,太子之位又空缺了,应该由谁来继承呢?立储一事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有大臣提议:“可以力主恢复朱见深太子的名分。”朱祁钰听后大怒,在暗地里对那些提出复储的官员进行打击和报复。自此,大臣们害怕遭受报复,所以立储之事就被这样耽搁下来了。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夺门”复辟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凸显出来。但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石亨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却打起了主意。如果复朱祁镇登基,自己将来就是有功之臣,于是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軏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商议要为自己谋后路。

这个时候,京师正有一种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是这样,王文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谋议是文臣之事,功劳也轮不到石亨、张軏等武将身上。石亨说:“朱祁钰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不若乘势请太上皇复位,倒是不世之功。”于是,这三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押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拥立朱祁镇复位,这样,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够飞黄腾达。

他们三人当场就做了分工,宦官曹吉祥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一事,借机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石亨和张軏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许彬听说二人的来意后,当即以手加额,说:“这是不世之功!不过,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贞多计谋,你们可以去找他商议。”

石亨和张軏又连夜去找徐有贞。徐有贞听后大为兴奋,当即夜观天象,见紫微有变,忙道:“帝星已见移位,咱们要干这件事,须得赶快下手。”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决定一起上奏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来不及奏上朝廷。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人的杀身之祸。倘若这复立沂王朱见深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于谦等人不会遭到杀身之祸。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改变了明朝的历史,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

正月十六晚,徐有贞换上朝服,怀着紧张而忐忑的心情离开了家,临行前对妻女交待说:“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是国家之福,办不成我徐家就是灭顶之灾。你们自己要有心理准备。”徐有贞出门后又顺路邀请了杨善和王骥作为同党,杨善和王骥二人都表示要以死报答太上皇。王骥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不但自己亲自披甲上马,还将儿子和孙子都带在了身边。三方人马会齐石亨叔侄、曹吉祥叔侄后,又等到了张軏率领的大队京营兵,一齐向皇城进发。张軏调兵进城是借口瓦剌骚扰边境,要保护京城安全。而石亨掌管皇城钥匙,所以能够通行无阻。

四鼓时分,大队人马从长安门直接进入皇城。进入紫禁城后,徐有贞重新将大门锁上,防止外面有援兵进来,并将钥匙投入水窦中。皇城内的守军见这伙人十分奇怪,不明所以,但也不敢过问。

这时候,天气忽变,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害怕有逆天意,会遭到天谴,都非常惶恐。明朝内阁首辅徐有贞精通天象站出来大喊:“我们是去为朝廷做事的,是辅助太上皇复辟的,大家不必要惊慌。”众人听后鼓足勇气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然而,南宫宫门坚固异常,怎么也打不开。石亨派人用巨木悬于绳上,数十人一齐举木撞门。门没有撞开,门右边的墙反倒先被震坍了一大洞。众人便从墙的破洞中一拥而入。

朱祁镇这时候还没睡觉,正秉烛读书,突然看见一大堆人闯了进来,还以为是弟弟派人来杀自己,不禁惊慌失措。谁料众人一齐俯伏称万岁。朱祁镇这才问:“莫非你们请我复位么?这事须要审慎。”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朱祁镇直奔大内。路上,朱祁镇挨个儿问清诸人姓名,表示不忘功臣之意。

一行人来到东华门,守门的士兵上前阻拦。朱祁镇站了出来,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门的士兵顿时傻了眼,不敢阻拦。于是,众人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门而去,并迅速将明英宗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殿上的武士们挥金瓜要打徐有贞等人,被朱祁镇喝止。徐有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万岁”。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到来。

这时天色已经微亮,众臣因为朱祁钰事先说明今天要临朝,都已经早早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后,众人按顺序走入奉天门。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明代宗朱祁钰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辟了!”朱祁镇对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指朱祁钰)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你们各人仍担任原来的官职。”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就这样,朱祁镇由皇帝变为阶下囚,由阶下囚变为太上皇,由太上皇再次变为皇帝,称得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时,朱祁钰正在乾清宫西暖阁梳洗,准备临朝,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左右惊愕万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片刻后,宦官兴安回奏说是太上皇复位,朱祁钰连说:“好,好,好。哥哥当皇帝了,挺好的。”然后喘了几口气,重新回到床上,面朝墙壁睡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正式复位,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这时候的朱祁镇,为了区别自己不是第一次当皇帝,于是他将年号改为“天顺”,这也使得他成为了明代历史上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当天,朱祁镇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弃市,籍其家。并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郕王,迁于西内。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30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谥曰戾,其妃嫔也都被赐死殉葬。他并没有葬在他生前选好的皇陵,而是被葬在了西山,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葬在皇陵的皇帝。

曹石之变

曹吉祥,是永平滦州人。早年的时候,他就入宫为宦官,投身于权倾朝野的王振门下。景泰八年(1450年),宦官曹吉祥与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勾结,帮助明英宗复辟。明英宗复辟成功后,便立即封赏有功之臣,所有参与夺门之变的人员都进职封爵。曹吉祥、石亨、徐有贞这几个立功者,立即成为宫廷政变中最大的赢家,成为朱祁镇眼中的红人儿。其中,曹吉祥被任命为掌管司礼监,钦晋封昭武伯,总督三大营,掌握着京城的军政大权。他的嗣子曹钦,从子曹铉、曹铎、曹等都被任命为都督,门下客冒功得以当官的多至数百上千人。曹吉祥这时的权势之大,与忠国公石亨不相上下。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他们并称为“曹石”。

曹吉祥等人左右着朱祁镇,他们得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镇压朝中正直大臣,给自己树立威信。因为曹吉祥不通文墨,担心司礼监其他宦官会与他争权,所以他极力主张,凡有大事都要经过内阁,希望借此可以笼络内阁成员支持他一个人。可是在引荐文武官员时,曹吉祥依然表现得很贪婪,以贿赂的多少来决定官位的高低,而不管这个人是否有能力胜任。对于这点,朱祁镇还是有点警觉。但因为曹吉祥曾经帮助他复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也不好直接斥责他,只会在暗地里密令大臣对曹吉祥稍加压抑。如此一来,曹吉祥便对内阁产生不满,内阁与曹吉祥的矛盾一天天被激化。

曹吉祥居功自傲、气焰很盛,并多次和石亨勾结,公然抢夺民田,被监察官一再弹劾。他们二人知道后大怒,一有机会就向朱祁镇说监察官的坏话,说他们监守自盗。朱祁镇执拗不过他们二人,只好命令吏部尚书王翱查核,并做出规定:“凡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监察官员,才可以继续留任,不到三十五岁的一律要调用。”这样一来,给事中何等十三人就被调为州判官,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被调为知县,检察官一下子少了近一半。刚好这时又碰上了风雷雨雹的自然灾害,朱祁镇这才醒悟到此举不对,于是又把这些人一一召回,并官复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