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医推荐家庭必备名方(珍藏本)
6201700000019

第19章 内科疾病(18)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虽与年龄的关系有一定波动,但总的来看一般都是在(4.0~10.0)×109/升。如果低于4.0×109/升称白细胞减少症。而白细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占主要成分,因此白细胞减少,常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升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若粒细胞继续下降,当低于0.5×109/升时,则称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可无明显表现或有乏力及易感染等。若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常有头晕,乏力,低热及呼吸道、泌尿道等严重感染、高热等表现。

本病中医学属于“气血虚”、“温病”等范畴。本病因劳倦内伤、病后失调或药后伐伤、脾肾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病位在脾肾,以虚证多见,可见兼有瘀、湿热,虚实夹杂,尤以肾精气亏虚为主。

【必备名方】

1.升白汤: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女贞子10克,黄精10克,鸡血藤10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0克,陈皮6克。水煎服。

2.健脾益气方:党参30克,北沙参15克,黄芪30克,薏苡仁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砂仁6克,巴戟天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3.补血益肾资生汤: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淫羊藿10克,补骨脂10克,熟地黄10克,鸡血藤30克,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当归15克,虎杖15克,炙甘草6克,何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4.益脾补肾方:黄芪20克,女贞子15克,淫羊藿12克,党参20克,益智15克,补骨脂12克,山茱萸10克,肉桂6克,白术15克,熟地黄12克,茯苓12克,何首乌15克,山药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5.生血养荣丸:鹿角胶15克,紫河车12克,熟地黄12克,何首乌15克,菟丝子12克,巴戟天12克,狗脊15克,山茱萸10克,丹参2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人参10克,鸡血藤15克,白术12克,山药20克,女贞子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花生皮10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感染期慎食羊肉、虾、蟹等发物,不宜进食生冷。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有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注意安全防护,定期检查血常规;如发现白细胞减少,立即调离岗位。对接触苯、二甲苯类有毒化学品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查血常规。

5.对患传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对营养障碍者,应有针对性检查及纠正。

7.对曾有药物过敏史或曾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8.注意营养,供给足够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9.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是多种原因致弥散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早期可见凝血时间缩短而无出血倾向。到后期有凝血障碍时,出现出血症状,轻者皮肤见出血点,重者出现大片瘀斑,并有呕血、咯血、便血、血尿、少尿或无尿,以及寒战、惊厥、昏迷、呼吸困难、发绀、腹痛、黄疸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感受外邪,可因热邪温毒,亦可因感受寒邪;或久病体虚,气滞血瘀;或因于外伤,形成瘀血内阻。血瘀后,血运受阻,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为出血、瘀斑。此外,久病脏腑虚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运不畅,可形成血瘀;严重外伤直接损伤血络,伤及脏腑,同样可发生血瘀。本病的发生原因虽多,但其基本病理机制主要是血瘀形成,血行瘀滞,相继发生出血,进而导致脏腑功能衰败。

【必备名方】

1.清瘟败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黄12克,犀角3克,石膏2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牡丹皮15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水煎服。出血严重者,加仙鹤草、白茅根、三七;便血者,加大黄;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2.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黄芪30克,人参10克,当归15克,熟地黄1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水煎服。出血严重者,加仙鹤草、三七;贫血严重者,加阿胶、大枣。

3.生脉散加二至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黄12克,西洋参6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墨旱莲15克,女贞子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阿胶10克,三七10克。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黑芝麻;心烦不宁者,加茯神,少佐黄连。

4.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2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细辛3克。水煎服。肢厥冷者,加附子、人参;出血不止者,加艾叶炭、血余炭。

【名医指导】

1.本病危重,重在预防,应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严重创伤、肿瘤等,及时去除原发病因。

2.予高营养、易消化食品,避免过热、过硬及化学刺激性食物。少食乳制品及豆制品。

3.清洁口腔时,尽量使用软毛牙刷及非酒精类漱口液(如生理盐水、朵贝液)。

4.指导患者避免各种可引起出血的活动,如用力擤鼻涕、使用剃须刀、用牙签剔牙、挖鼻孔、屏气及剪指甲等。

5.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香蕉、蜂蜜。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粪便软化剂,避免灌肠及应用栓剂,以防止损伤黏膜出血。

6.在病情不允许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适当活动,避免用力、过劳。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避免用力咳嗽。

8.一旦发生本病,应积极治疗,避免皮肤、脑、肾、肺、心、肝等栓塞坏死及功能不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骨髓克隆异常的恶性疾病,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造血细胞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和细胞遗传学的变化。临床主要症状为贫血、出血、感染。少数患者有淋巴结、肝脾大及胸骨压痛等。本病可原发或继发于化疗、放疗之后。在疾病过程中部分病例可转变为白血病。

本病中医学属于“虚劳”、“血证”、“热劳”、“瘰疬”、“温病”等范畴。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因虚致病,气血亏虚,渐至阴阳。外因为邪毒侵袭,邪毒入里,伤及营阴,累及于骨髓,生血不足,也至血虚,血虚则可至气虚,病程日久,而成虚劳。本病的出血,可由瘀血内阻使血不循经而外溢,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或因气不摄血,血虚不固而引起出血,可用止血、祛瘀、宁血、补虚等方法治疗。

【必备名方】

1.银翘白虎汤加减: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20克,板蓝根30克,生石膏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紫草15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夏枯草15克,水蛭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2.当归补血汤合二至丸加减:黄芪30克,当归10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制何首乌15克,熟地黄15克,鳖甲30克,三棱15克,紫河车20克,阿胶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15克,青黛10克,猪苓15克,土茯苓15克。水煎服。

3.滋阴养血方:生地黄20克,枸杞子20克,白茅根20克,墨旱莲20克,鸡血藤20克,麦冬15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5克,当归15克,侧柏叶15克,阿胶(烊化)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温肾填精方:太子参15克,补骨脂15克,天冬15克,知母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龟甲15克,锁阳15克,紫河车3克,黄芪30克,仙鹤草30克,生地黄15克,黄柏10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

5.补气滋阴方:黄芪30克,红参15克,阿胶20克,三七15克,山茱萸10克,丹参15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金银花12克,菊花10克,黄连6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茯苓15克,钩藤15克,佛手10克,枳壳10克,远志15克,橘络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名医指导】

1.生活规律:若无症状,可正常活动,注意避免过劳。当严重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2.预防感染: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防止诱发本病加剧的因素。

3.注意营养,合理饮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对肉类、蛋类、新鲜蔬菜的摄取要全面,不偏食。

4.保持情绪平稳,心情舒畅,心态积极乐观,配合治疗。

5.保持室内清洁,通风,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皮肤、口腔、前后二阴的清洁。

7.不能自行乱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以避免二重感染。

8.如有必要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中却是相应细胞系的幼稚细胞过度增生,脾切除后血常规恢复,症状缓解。脾亢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脾亢由于病因不明,很难确定该组疾病是否为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为相互无关的独立疾病。继发性脾亢一般有较明确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抑郁,寒湿侵袭,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使脏腑失和,阻滞气机,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癥积。

【必备名方】

1.归脾汤合大黄(庶虫)虫丸加减:白术9克,茯神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当归9克,远志6克。水煎,送服大黄(庶虫)虫丸。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黄、阿胶、丹参、龙眼肉;出血明显者,加仙鹤草、三七;有腹水者,加牵牛子、胡芦巴、冬瓜子。

2.软肝缩脾丸加减: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蜕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红花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6克,焦三仙10克。水煎服。出血者,加小蓟、生地黄、藕节;腹水浮肿者,加牵牛子、茯苓皮。

3.失笑散:蒲黄6克,五灵脂6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黄酒或醋冲服。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以攻除其积。

4.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五灵脂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牡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延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5克,红花9克,枳壳5克,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3克,半夏4.5克。水煎服。

5.八珍汤合化积丸:当归(酒拌)10克,川芎8克,白芍8克,熟地黄(酒拌)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水煎,送服化积丸。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者,加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脉细甚者,加何首乌、阿胶,以养血补血;口干咽燥、渴欲饮水者,加石斛、南沙参、天花粉、麦冬,以生津养液;积块坚硬、瘀血尤甚者,加穿山甲、鳖甲、水蛭、虻虫、桃仁、丹参,以软坚活血祛瘀。但应注意掌握分寸,不可过度,以免血脉溃破,血液外溢而致大出血。

【名医指导】

1.积极治疗引起脾大的各种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淤血性疾病等。

2.要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预防外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如气功、打太极等,增强体质及抗病能力。

3.注意饮食调养,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忌辛辣、生冷不洁之物。宜食用鲤鱼、牛肉、猪肚、带鱼、黄花菜等;避免食用利气消食、油腻的食物,如鸭肉、螃蟹、牡蛎、海带、绿豆芽、黄豆芽、洋葱等。

4.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等微量元素(如锌、硒)。

5.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禁食硬食、油炸、粗纤维食物。

6.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7.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手术。但脾切除后易患血源性感染,故对幼年、老年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切脾要特别慎重。

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即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恶性变。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各自有其特点。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多为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多较成熟,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临床以高热、贫血、出血、浸润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