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中药养生智慧大全
6209900000003

第3章 益气中药

益气又称“补气”。气虚多与脾、肺二脏有关。益气中药多味甘,性温或平,能补益脏腑之气,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引起的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等症,以及脾气虚引起的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浮肿等症。常见的益气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山药等。

人参——补气第一圣药,复脉固脱

【别名】黄参、血参、孩儿参、地精、玉精、人衔、金井玉阑。

【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季节】秋季采收,一般为9~10月。

【性味】性平、微温,味甘、微苦。

【归经】入脾、肺经。

【养生剂量】1~3克。

适应证

◎气短神疲,脉微欲绝,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常用于大病、久病或大汗、大泻、大失血所致元气虚脱之重症,或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腹胀满,反胃吐食,全不思食,饥不能食,大便滑泄。常用于劳欲过度、腹泻、胃溃疡、糖尿病、慢性肝炎等。

◎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常用于便秘、水肿、湿疮、疥癣等症。

应用

四君子汤

原料: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人参去芦,白术和茯苓去皮,同甘草一起加水煎至七分,加盐少许,口服,每日2~3次;诸药也可以共研为细末,每服15克,每日2次。

功效: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适宜脏腑机能低下、心腹胀满、肠鸣泄泻、呕吐逆食等患者食用。

人参爆山鸡片

原料:鲜人参15克,山鸡肉200克,黄瓜25克,鸡蛋1枚,葱、姜、香菜、鸡汤、植物油、麻油、精盐、味精、黄酒、淀粉各适量。

用法:将鸡肉切片;人参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蒸笼蒸半小时;葱姜切丝,香菜切节待用。将鸡肉用盐及味精微微抓过,加蛋清、淀粉上浆。将油下锅,烧至6分熟时,下鸡片,用筷子划开后加入人参,煸炒片刻后加入葱、姜、香菜、精盐、味精、黄酒及鸡汤,烧开后加入水淀粉勾芡,即可起锅。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补肝。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饮食不振、乏力、头晕眼花、咳嗽、尿频等症。

人参山药糕

原料:人参3克,白茯苓、山药、芡实各10克,莲子5克,糯米粉、大米粉、白糖各1000克。

用法:莲子水泡后去皮、心,将上述前五味研为细末,加入糯米粉、大米粉和白糖,放入盆中后加适量清水揉团成糕。上蒸笼以大火蒸半小时即成。

功效:补益脾胃,大补元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病后体虚,身体羸弱,大便稀溏等。

补虚正气粥

原料:人参10克,黄芪30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黄芪、人参烘软切片,入冷水中浸泡约半小时,入沙锅加水适量煎沸,去渣取浓汁。在药渣中加冷水,再煎,方法同上,取汁。将两煎药汁合并,等分成两份,早晚各服1份,同粳米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熟后入白糖即成。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胃,补元气。适用于脾虚气弱所致久病羸瘦,劳倦内伤,年老体衰,心慌气短,体衰自汗,浮肿。

参芪白莲粥

原料:人参6克,黄芪30克,去心白莲、粳米各60克,大枣(去核)15枚。

用法:将人参、黄芪切片,加水300毫升,煮至200毫升,去渣后加入莲子、粳米和大枣煮粥,粥熟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神疲气短,心悸,慢性腹泻,女性经淡量多,舌淡苔薄而润。

参芪虫草乳鸽

原料:黄芪、茯苓、人参各15克,白术9克,陈皮、虫草各6克,乳鸽1只,精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乳鸽去毛、内脏,再将各味药材放入大碗中,加水隔热蒸煮,直至乳鸽熟烂,再加入少量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补脾益肺,止咳平喘。适用于肺、脾、肾气俱亏虚所致气喘、腰膝酸软、纳少倦怠等症。

党参——健脾益肺,益气养血

【别名】口党、台党、东党、黄参、潞党参。

【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宁夏、四川等。

【季节】白露前后采挖。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肺、脾经。

【养生剂量】5~10克。

适应证

◎咳嗽气短,语声低弱,喘息不止。常用于肺气肿、慢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应用

蜜炙党参

原料:党参片100克,炼蜜20克。

用法:将炼蜜加水稀释,与党参片拌匀,闷透后置热炒锅内,以文火加热,翻炒至黄棕色取出,放凉待服用。

功效:益气养中。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咳嗽气短等症。

党参大枣饮

原料:党参2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两味水煎服用。每日1剂,2次服完。

功效:滋补肺气。适用于肺气不足所致倦怠乏力等症。

党参瘦肉方

原料:猪瘦肉200克,党参、黄芪、淮山各30克,猴头菇60克,鸡内金、砂仁、白芍各12克,川朴、木香、没药、台乌各10克,甘草8克。

用法:先将猪瘦肉切成薄片,再和其余材料一起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钟。

功效:主治消化道溃疡之胃痛。

十全育真汤

原料:党参、黄芪各15克,山药、知母、玄参、生龙骨、生牡蛎各12克,丹参10克,三棱、莪术各5克。

用法:上述各味加水适量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一日饮2次。

功效:补益肺气,滋阴养血。适用于肺部气阴两虚所致神疲气短、形体干燥、不思饮食、动则乏力等症。

潞党灵芝猪肺汤

原料:猪肺1个,潞党参、紫灵芝各15克,蜜枣6枚,生姜2片,精盐少许。

用法:猪肺灌入清水(可以喉部对准水龙头冲灌),令其胀大充水,挤压将水排出。反复灌洗多次至猪肺洗白。将猪肺切块,入沸水中煮约5分钟后捞起。将党参、紫灵芝、蜜枣、生姜洗净,生姜切片。瓦煲内加清水适量,置于火上,开猛火,沸后入全部原料,改用中火再煲约3小时,加入精盐调味即成,饮汤食肺。日服1~3次,每次150~200毫升。

功效:益气补肺。尤其适用于老人常患伤风感冒、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四君蒸鸭

原料:肥鸭1只,炙甘草6克,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绍酒15毫升,鲜汤700克,葱5克,姜、盐各适量,味精1克。

用法:将鸭子宰杀,去毛、嘴、爪、内脏,洗净后入沸水中氽过捞起,装入蒸碗。姜、葱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将甘草、党参、茯苓、白术洗净切片,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后放入鸭腹内。加入姜片、葱段、绍酒及鲜汤,上蒸笼以武火蒸约3小时,至鸭肉烂熟、鸭骨松裂时取出。取出药袋,拣去姜、葱,将鸭子装盘,加精盐、味精,适量注入原汤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胃。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饮食不振、面色萎黄、神疲气短、腹胀便溏、小便不利等,也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干咳烦渴、骨蒸潮热、午后低热等。

太子参——补气润肺,养阴生津

【别名】孩儿参、童参。

【产地】江苏、山东、安徽。

【季节】多在6~7月采收。

【性味】性微温,味甘、微苦。

【归经】入心、脾、肺经。

【养生剂量】15~30克。

适应证

◎气短心悸,虚热汗多,泄泻,劳倦乏力,燥嗽气喘,小便不利,饮食不下,烦热口渴,干咳无痰。常用于风寒感冒、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胃下垂、慢性肠炎、胃炎、糖尿病等。

应用

气血两虚方

原料:太子参15克,黄芪20克,白扁豆10克,当归8克,大枣5枚,五味子6克。

用法:加水适量煎煮,沸后40分钟即成。

功效:益气生津,润肺化痰。适用于治疗病后气血两亏等症。

太子参黄芪大枣汤

原料:太子参10克,黄芪15克,大枣7枚。

用法:将上三味中药加水同煮约30分钟。于每晚临睡前或清晨空腹时服下。

功效: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尤其适用于小儿反复感冒等症。

太子鸡

原料:太子参15克,鸡肉250克,葱、姜、盐、味精各适量。

用法:将诸料洗净,葱切段,姜切片,加水适量,放入锅中,于文火上共炖,直至鸡肉熟烂。将葱姜捞出,加盐和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补肺,补气生津。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咳嗽、乏力、食少、自汗、心悸等症。

太子参麦冬玉竹饮

原料:太子参20克,麦冬、玉竹各10克,冰糖适量。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头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上、下午各服1次。

功效:补益肺气。适用于肺虚咳嗽、口干等症。

太子参银耳炖鹿肉

原料:鹿肉300克,银耳50克,太子参15克,姜10克,清汤1200克,白糖、胡椒粉各1克,鸡精3克,盐5克。

用法:鹿肉切如蚕豆大小丁,汆水捞出;银耳、太子参以温水发涨;姜切片。锅置火上,入鹿肉、太子参、银耳、姜片及清汤,开大火烧沸,再以小火炖50分钟,入糖、胡椒粉、鸡精和盐即成。

功效:润肺健脾,滋阴补气。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面色萎黄、体虚等,无病也可强身。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面参。

【产地】原产于美国、加拿大,现在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福建、云南等地广泛栽培。

【季节】秋季采摘。

【性味】性凉,味甘、微苦。

【归经】入心、肺、肾经。

【养生剂量】1~2克。

适应证

◎痰中带血,干咳无痰,形体消瘦,声音嘶哑,烦热难耐,脉细数。常用于肺结核、慢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等。

◎头晕乏力,咳喘气短,自汗盗汗,烦渴少气,两便不利,食欲不振,饮食积滞。常用于慢性肺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心律失常、糖尿病及各种原因的大失血等。

应用

西洋参粥

原料:西洋参10克,麦冬12克,粳米100克。

用法:入水煮粥,温凉后服。

功效:滋补肺阴,清热生津。适用于肺胃气阴两虚所致心悸心烦,口干微热,盗汗,舌红少津。

洋参川贝梨

原料:西洋参、川贝各3克,雪梨1个。

用法:削去雪梨柄部备用,挖去其核,将西洋参、川贝放入其中,再将梨柄盖上,用牙签穿插固定,加入适量水、冰糖,放于碗中蒸熟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养阴清火。适用于阴虚肺热所致咳嗽痰黏,咽干口渴。

洋参燕窝饮

原料:西洋参、燕窝各3克。

用法:两味同置于碗内,隔水炖熟。

功效:养阴润肺,益气补中。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盗汗、干咳等。

西洋参散

原料:西洋参、三七各30克,丹参45克,灵芝6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共研为细末,装入密封瓶中贮存备用。每次3克,以温开水冲服。

功效:补气养阴。适用于肺胃气阴两虚所致胸痛心悸、口干气短等症,对于冠心病属于气阴两虚兼瘀者有效。

黄芪——补气固表,敛疮生肌

【别名】绵(黄)芪、百本等。

【产地】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

【季节】一般2~3月采收。

【性味】性微温,味甘。

【归经】入肺、脾、肝、肾经。

【养生剂量】5~15克。

适应证

◎饮食不振,少气乏力,便溏,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常用于糖尿病、溃疡、高血压、蛋白尿、脑血栓等。

◎水肿,小便不通。常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便秘、肺痈等。

应用

黄芪补肺饮

原料: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

用法:加适量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取汁以蜂蜜调服。

功效:补肺益气、养阴固表。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久咳不止等症。

防己黄芪汤

原料:黄芪15克,防己12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3枚。

用法:以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去渣温服。

功效:健脾补肺,固表行水。适用于疲乏无力、关节肿痛、腿足浮肿、脉浮等患者。

牛肉北芪浮小麦汤

原料:鲜牛肉250克,北黄芪、浮小麦各30克,生姜10克,淮山药15克,大枣10枚,味精、精盐各适量。

用法:牛肉洗净切小块;北黄芪、浮小麦、生姜、淮山药、大枣拣洗干净。牛肉与北黄芪、浮小麦、生姜、淮山药、大枣入沙锅,并加适量清水煎煮,先以武火烧沸,再以文火慢炖至牛肉烂熟,加入味精、精盐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止自汗。适用于肺气虚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所致神疲气短、体怯恶风、自汗(动则尤甚)、易感冒等。

黄芪猴头汤

原料:黄芪30克,猴头菌150克,嫩鸡肉250克,胡椒粉2克,小白菜心100克,葱、姜、料酒、味精、盐、清汤各适量。

用法:诸味洗净。将猴头菌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捞出削去底部木质,切成大片(浸泡的水用纱布过滤,备用)。鸡肉切块,黄芪切成薄片,葱姜切成细节。锅烧热入油,先将黄芪、鸡块、葱、姜共煸炒,放入料酒、精盐、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以武火烧沸,继之以文火烧约1小时,再下猴头菌片煮约半小时,撒上胡椒粉。先将鸡块捞出,再捞出猴头菌片盖在上面,汤中则下小白菜心,略煮后加入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肺气,养血强身。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神疲气短、形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

黄芪糖醋鲤鱼

原料:黄芪30克,鲤鱼1尾,水发香菇、水发玉兰片各50克,泡辣椒2个,水淀粉、植物油、精盐、酱油、陈醋、白糖、大葱、大蒜、生姜、味精、黄酒、清汤各适量。

用法:将鲤鱼洗净,去鳞、鳃及内脏,鱼身两面均斜划数刀,用黄酒、酱油浸渍约5分钟,再用水淀粉涂在鱼身;黄芪加水煎煮2次,取2次煎汁混合,再煎煮至30毫升。葱切成丝、花各半,大蒜、生姜切成丝、末各半,泡辣椒去籽切丝,玉兰片、香菇也切成细丝。炒锅内倒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鲤鱼炸至深黄色后捞出搁盘。往锅内放葱、姜末、大蒜、泡辣椒、玉兰片、香菇等,稍炒后将剩余各味调料及黄芪汁入锅,搅至汁液呈金黄色时盛出,淋于鱼面上,并将黄芪片摆在鱼上即成。

功效:补益肺气。适用于热伤肺胃、肺气不足所致神疲倦怠、气短无力、自汗畏风等症。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

【别名】山菇、薯蓣、怀山、淮山。

【产地】河南、河北、山西、陕西。

【季节】夏秋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心、肺、脾、肾经。

【养生剂量】10~20克。

适应证

◎食少浮肿,少气乏力,肺虚咳喘,尿频,久泻不止,虚热劳嗽。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炎、糖尿病、白带异常、肺炎、慢性肾炎及诸多心血管疾病等。

应用

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淮山药各200克,葱白30克,姜15克,黄酒220克,胡椒粉、精盐各适量。

用法:将羊肉去筋洗净,山药去皮切片。将羊肉、淮山药同置沙锅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去除浮沫,放入调料,以小火炖至羊肉酥烂关火,放凉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心气,滋阴养血。尤其适用于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

山药茯苓包子

原料:面粉200克,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白糖300克,猪油、红丝、青丝各适量。

用法:山药粉、茯苓粉置于大碗中,加适量水浸糊,置于火上蒸约30分钟后取出,加面粉和好,发酵调碱,成软面,以白糖、猪油、青红丝作馅,捏成包子,蒸熟即成。每日1餐,代早点。

功效:补心益脾。适用于心脾气虚所致消渴,食少纳呆及遗尿,遗精,早泄。

糯米莲子粥

原料:山药25克,莲子肉(去心)20克,糯米50克,大枣10枚,白糖适量。

用法:将山药切细,大枣去核,与莲肉、粳米加水煮粥,临熟前加白糖调匀即可。每日早晚2次分服。

功效:益气养心,健脾止泻。适用于心气亏虚所致食少便溏,血虚萎黄,体倦无力,心神不宁,夜寐梦多,崩漏带下,遗精淋浊。

山药黄芪牛肉粥

原料:山药15克,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大枣10枚,粳米、牛肉各100克,姜、盐各适量。

用法:牛肉切片。黄芪、浮小麦、山药、大枣洗净后同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煮约30分钟后去渣,入粳米,煮熟成稀粥,入牛肉片和姜、盐,煮至肉烂熟即可。每日分2次温食。

功效: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心气不摄所致体虚自汗等。

灵芝——补气养血,养心安神

【别名】木灵芝、菌灵芝、仙草。

【产地】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南部诸省,尤以广西最多。

【季节】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心、肺、肝、肾经。

【养生剂量】6~12克。

适应证

◎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早衰。常用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

应用

灵芝枸杞子牛肉汤

原料:灵芝6克,枸杞子20克,牛肉150克,葱、蒜、油、盐各适量。

用法:将灵芝、枸杞子洗净;将牛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继之以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适宜肝肾阴虚所致饮食不振,气喘咳嗽,早衰。无病则可强身。

灵芝银耳羹

原料:灵芝9克,银耳6克,冰糖15克。

用法:将上述各味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炖2~3小时,至银耳成稠汁,取出灵芝残渣即可服用。分3次服。

功效:滋阴补肾。可治咳嗽,心神不安,失眠梦多,健忘诸症。

灵芝木耳猪肉汤

原料:灵芝、黑木耳、银耳各6克,蜜枣6枚,瘦猪肉20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洗净,入沙锅内,加清水浸泡半小时。猪肉洗净入锅,以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继续煎煮约1小时即成。取汁饮用。日服2次。

功效:滋肺补肾,活血润燥,强心补脑。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服用。

灵芝三七瘦肉汤

原料:灵芝10克,龙眼肉15克,三七、生姜各6克,猪瘦肉50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分别洗净,猪瘦肉、灵芝、生姜切片,与龙眼肉、三七共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以文火隔水炖30分钟,调味后饮汤。

功效:益气养心,祛瘀止痛。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胸前闷痛,心悸气短,神疲力乏,失眠多梦。

灵芝大枣蜜

原料:灵芝20克,大枣50克,蜂蜜5克。

用法:灵芝、大枣洗净入锅,加水共煎2次,取煮液合并,加入蜂蜜再煮沸即成。

功效:滋补强壮,益肾健脑。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饮用可防治癌症。

莲子——滋补元气,养心健脾

【别名】莲肉、莲米等。

【产地】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尤以江西、福建、湖南为最佳。

【季节】一般在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涩。

【归经】入心、脾、肾经。

【养生剂量】10~20克。

适应证

◎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倦怠无力,精神萎靡,头昏耳鸣,脉象虚弱。常用于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病、贫血、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高血压、失眠症等。

应用

莲肉糕

原料:莲子、糯米各200克,茯苓100克,白糖适量。

用法:将莲子、糯米炒香,茯苓去皮,共研为细末,加白糖,拌匀后加水成泥状,放入锅中蒸熟,冷后压平、切块以供服用。

功效:滋补心气,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

莲子桂圆粥

原料:无心莲子、桂圆各15克,粳米10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各味加适量水煮粥,加适量白糖服下。每日食1次。

功效:益心宁神,养心健脾。适用于心气亏虚、心血不足所致心悸失眠、大便溏泄等症。

莲子肚片羹

原料:莲子30克,猪肚150克,黄酒5克,葱、姜各3克。

用法:莲子去心,加水蒸至酥软。将猪肚洗净切片,加姜、酒、水煮沸,去除浮沫,改用小火煮酥,放入莲子,撒上葱花和精盐、味精等调味品适量。

功效:补益心气,健脾益肾。适用于孕妇产后消化不良、脾虚泄泻、失眠多梦、心烦尿频等症。

鲜莲银耳汤

原料:鲜莲子30克,干银耳10克,鸡清汤1500毫升,料酒、精盐、白糖及味精适量。

用法:将银耳发好,放入大碗内,加清汤150毫升,蒸煮1小时左右,待银耳完全蒸透后取出。鲜莲子剥皮去心,用水汆过后,再用开水浸泡。烧开鸡清汤,加入调料,将银耳、莲子同盛在碗中,加入鸡清汤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补益脾气。适用于心肺气阴两虚所致心烦失眠、干咳痰少等症。无病亦能消除疲劳,增进体质。

莲子百合羹

原料:莲子(去心)、干百合各15克,鸡蛋1枚,白糖适量。

用法:莲子与百合置文火上同煮,至莲子肉烂熟,加入鸡蛋、白糖,再煮至蛋熟即可食用。

功效:养心气,安神志。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心悸,虚烦不眠,遗精。

甘草——补脾益气,和中缓急

【别名】甜草根、粉草、棒草、美草、蜜草、红甘草。

【产地】内蒙古、陕西、甘肃。

【季节】秋季采收。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入心、肺、脾、胃经。

【养生剂量】6~10克。

适应证

◎心胸隐痛,面色苍白,心悸怔忡,健忘,虚烦失眠,急躁易怒,盗汗,便秘。常用于心绞痛、冠心病、心脏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缺血、老人虚秘等。

应用

莲心茶

原料:莲心2克,生甘草3克。

用法:以上各味药以开水冲泡,如茶饮。

功效:适用于心火上炎、焦急不眠等,对治疗高血压型心脏病有良效。

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

【产地】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等。

【季节】秋季果熟时采挖。

【性味】性温,味甘、酸。

【归经】入肺、肾经。

【养生剂量】1.5~6克。

适应证

◎咳喘不止,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易惊,健忘,盗汗,遗精。常用于神经衰弱、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应用

五味子酒

原料:五味子5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将五味子洗净后放入装有白酒的玻璃瓶中,将瓶口密封,每日振摇1次,浸泡15日后即成。日服3次,每次服3~5毫升。

功效:静心安神,滋补心阴。适用于神经衰弱,心烦头晕,失眠健忘。

五味子茶

原料:五味子10克,冰糖适量。

用法:开水冲服,代茶饮。

功效:宁心安神。常饮可治心血管疾病,对改善高血压症状,防治冠心病均有效。

五味子苏梗人参汤

原料:五味子5克,紫苏梗、人参各6克,白糖100克。

用法:将三味药入锅,煎煮2次,每次加水300毫升,各煮半小时。混合2次药汁,加入白糖,分次服用。

功效:生津止渴,滋补阴虚。适用于心阴不足,肺气亏虚所致咳嗽,胸闷,口渴,倦乏。

五味子粥

原料:五味子1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五味子、粳米同放入沙锅中,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