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
6259400000004

第4章 第四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运筹唯细,决胜职场

专注于小事是走向成功的砝码

伟大始于平凡,不屑于平凡小事的人,他的理想即使再壮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要想壮志凌云,就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谁都知道该怎样做,问题在于谁能坚持做下去。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伟大,最后,他收获的可能只是失败。谁能想到,其实伟大就存在于你身边的平凡之中呢?

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去求职。他找到董事长,请求能被雇佣,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宽敞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图钉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认为一个如此精细小心的人,是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的,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

董事长的判断是正确的,恰科在银行里样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后来,还成为了法国的银行大王。

由此可见,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在于:能去做别人不愿做的小事。因为像他们那样不拒绝平凡的小事,并且多年如一日做下来的人是少之又少。

生活中,职场上,有许多人也许很有才能,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把一些平凡的小事做好。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凡事着眼于大处,已经成为我们做事的习惯。而与我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德国人和日本人为代表的近乎刻板的认真:如果一块橡皮掉在室内的某个桌子底下,德国人必先找个原点,画个坐标系,逐区域搜索;日本人会一板一眼把屋子的角落搜个遍,直到找到为止。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做市场调研时,居民吃什么食物,看什么电视节目都在记录之列。

全球500强的企业无一不是立足于细节。肯德基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每种原材料搭配的精确分量、切青菜与肉菜的先后顺序与刀刃宽窄、烹煮时间的分秒等都有明确规定;全球500强之首的沃尔玛,会对曾在全球所有连锁店里消费过的顾客的年龄、地址、消费总额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而沃尔玛的所有员工,包括总裁对细节的注重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总裁沃尔顿外出不会浪费一块香皂,公司所有的工作记录本都是用废报告纸裁成。

“关注细节”并非是小题大做,我们可以看出,对细节的认真成就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事实:德国希特勒时代修筑的高速公路现在还在使用;由德国人设计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和本国人设计的二号线在大方面没什么不同,但正是被二号线忽略的诸如站台瓷砖颜色、入口的三级台阶之类的细节使二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

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也许看不见什么成就;一旦做坏了,就使其他工作受连累,一直影响下去,就会把一件大事弄垮。

一名美国游客在泰国曼谷度假。清晨酒店一开门,一名漂亮的泰国小姐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早上好,杰克先生。”这名美国游客非常惊讶,没有料到这名旅馆的楼层服务员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服务员解释说:“杰克先生,我们每一层的当班小姐都要记住每一个房间客人的名字。”美国客人一听,非常高兴。

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这位美国客人来到了餐厅就餐,服务人员上菜时,都尊敬地称呼他杰克先生。这时来了一盘点心,点心的样子很奇怪,美国人就问站在旁边的服务员:“中间这个绿色的是什么?”那个服务员看了一下,后退一步并作了解释。当美国客人又提问时,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后退一步才作回答。原来这个后退一步就是为了防止她的口水会溅到菜里,美国客人对这种细致的服务非常满意。

这位美国游客退房准备离开酒店时,酒店服务员把收据折好放在信封里,还给这位客人的时候说:“谢谢你,杰克先生,真希望第6次再看到你。”第6次再看到,原来那次是这位美国客人第5次去泰国曼谷。

过去很久了,有一天这个美国人收到一张卡片,发现是泰国曼谷酒店寄来的,上面写着:“亲爱的迈克先生,公司全体上下都很想念你,下次经过泰国一定要来看看我们。”下面写的是:“祝你生日快乐。”原来这一天是这个美国人的生日。

这种细致入微的优质服务无疑赢得了美国顾客的心。细微之处见精神,服务质量的好差尽在细节之中。

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也许影响全局的就是这一细微之处,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细节上的功夫不可或缺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一般人会疏忽,大专家、大学者也会疏忽。在别人不留心的地方做文章,从细节之处下功夫,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法国人莱比锡是19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莱比锡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年仅22岁,便已是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莱比锡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第二天一早,莱比锡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这液层是什么呢?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贴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莱比锡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境贫寒,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他没有轻信莱比锡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莱比锡因为自以为是、忽视细节,与一个重大的发现,也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莱比锡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学生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细节的发现。

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请看下列企业在细节上的功夫:

戴尔电脑公司的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开发分为18个过程域、52个目标和300多个关键实践,详细描述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麦当劳的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浆接货温度要在4摄氏度以下,高一度就退货;一片小小的牛肉饼要经过40多项质量控制检查;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时就扔掉。生产过程采用电脑操作和标准操作,制作好的成品和时间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温槽中。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9分钟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对如何烤牛肉饼一项就写了20多页。

海尔生产线的十个重点工序都有质量控制台,155个质量控制点都有质量跟踪单,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到出厂都建立了详细档案。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功夫,才使得戴尔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老大,才使麦当劳能够在快餐业长盛不衰,也才使得海尔能够成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企业无论大小,职位无论高低,细节上的功夫不可或缺。只有下足了细节上的功夫,才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事无巨细,会成为你一生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中,这种习惯就会自觉地支配你的行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工作干得轻松自如,有条不紊。这样,工作的过程,就是你享受快乐的过程。

刚刚大学毕业半年的刘媛,在一家外企公司做行政助理。一次,公司开新产品推广会,部门所有的人都连夜准备文件,上司分配给刘媛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刘媛的上司是一个50多岁的美国人,他一再叮嘱刘媛:“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刘媛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这种小学生都会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婆婆妈妈地嘱咐我?于是她没怎么理会。同事们忙忙碌碌,她也没帮忙,只是坐在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做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是在看一本美容杂志。文件终于交到她手里,她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钉了二十几份,钉书机“咯噔”一声空响,钉书钉用完了。她漫不经心地抽开钉书钉盒,脑子里轰的一响——里面没有钉书钉了!她马上到处找,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上司看见后,也立刻让所有人翻箱倒柜,却连一排也没找到。

当时已是深夜了,而文件必须在第二天早上9点大会召开前发到代表手中,上司怒不可遏地对她大喊:“不是叫你做好准备吗?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呢?”

凡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有时候一点点的小事看起来无关紧要,却可能影响整个大局。办公室里无小事,不管你身处何位,都要事无巨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作为一名员工,要养成认真对待自己每一项工作的优良习惯,开始可能不适应很痛苦,其实这并不是很难,一旦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你一生的精神财富。如果你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种亲切感,会从心底里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从此,工作对你来说变成了一种乐趣。

从小事上寻求突破

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一样,每天都在对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在企业中,有时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却起着关乎全局的作用。一些看似平淡的小细节,却反映着大问题。

1997年,《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把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能提高员工素质吗?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做“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文章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洗衣机公司的客观环境得到了改造,主观世界也必须改造。用锁是改变不了员工的主观世界的。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的许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了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不可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生活中的锁打开了,头脑中的“锁”呢?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

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

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从小事上寻求突破,能解决工作中的大问题。担负着企业生死存亡责任的企业家们,在纵观企业全局的同时,不妨试着从小事上去寻求突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细节的疏忽,会让你满盘皆输

一个小小细节的疏忽,就让你满盘皆输,而且输得很惨。这不是骇人听闻,而是现实生活中时刻发生、到处存在的事情。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吧。

东北一家国有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准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企业考察。前来考察的美国公司代表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中心等一些场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可。中方工厂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代表。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楼,有20多位企业中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作陪。美方代表以为中方还有其他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美国代表在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与这家中国企业合作。中方认为企业的各种条件都能满足美方的要求,对代表的招待也热情周到,却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绝,对此也相当不理解,便发信函询问。美方代表回复说:“你们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进去,我们如何能放心呢?”

对于这家东北企业来说,能得到一笔巨额投资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次合作是一件大事,但这件大事却毁于一顿饭的“小节”。

某市有一家药厂,准备引进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当时,请来了世界著名的拜尔公司来厂考察。拜尔公司派代表来这家药厂考察。在进行了短暂的室内会谈之后,药厂厂长便陪同这位代表参观工厂。就在参观制药车间的过程中,药厂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拜尔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场景之后,便马上拒绝继续参观,也终止了与这家药厂的谈判。

事后厂长派人询问原因,这位代表非常气愤地说:“制药车间对卫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作为一厂之主的厂长都能随地吐痰,那么员工的素质可想而知!与这样的药厂合作,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越是大的企业,越是重视小节。不要只去关注大事情,规划大战略,其实,很多事情的成败,就在细节之上。一个小小细节的不慎,很有可能会让你前功尽弃,你的一切努力全部成为泡影。所以,无论你处于什么位置,一定要记住:小节不可小视。

很多事情的成败,就在细节之上

有的时候,人的成败往往是系于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上。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陈,就因为一份简历没有放好,而使他在应聘时栽了大跟头。

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

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Photoshop,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在校读书时曾身为学校戏剧社骨干社员的小陈,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

这个故事表现了细节的巨大力量,有时,细节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利器”。

不只是新毕业的学子们要注意这些,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更要把小事做细,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当然,平时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并不是用标准能衡量出来的,但它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东西。

很多公司用人的时候,的确很注意干部和员工的“小节”问题。有一家公司招聘来一位很有才气的部门经理,按照公司的设想,本打算把他培养成公司的副总,但一件“小事”让公司老总放弃了这种想法。

有一次,公司七个人的管理团队到郑州建样板市场,当大家走下飞机后,其余六个人都提着办公用品等行李,而这位经理却空手而去;两周后他们离开郑州返回时,其余六人还都是大包小裹的,他依然是空手而行。公司老总从这件事上判断出此人不能重用。第一次没提行李,可以用大意或疏忽来解释,而一再发生此事,只能说明这样的干部要么没有团队精神,不善合作;要么是很自私的人,没有责任感。

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不可因一时小利而误了好前程

生活中,人们爱贪便宜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便宜是贪不得的,贪得的只是眼前一时的小利小惠,埋下的却是未来“吃大亏”的苦果。

几年前,王飞还在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工作,当时一位朋友找到王飞,说他们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市场调查。朋友说,这个市场调查很简单,他自己再找两个人就完全能做,希望王飞出面把业务接下来,他去运作,最后的市场调查报告由王飞把关,当然,会给王飞一笔费用。

这的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后王飞也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动,就把它交了上去。

几年后的一天,几位朋友拉王飞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块儿去完成北京新开业的一家大型商城的整体营销方案。不料,对方的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王飞的印象不好,原来这位先生正是当年那项市调项目的委托人。

可想而知,这件事对王飞的打击是非常之大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他得到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值一提,但为了一点小利,他竟给自己造成如此之大的负面影响。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利益驱动,无法抵挡住金钱的诱惑。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这种利益会把你的前途葬送,对你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让你追悔莫及。那时,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悔恨。

生活中,工作中,这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时刻在警醒着人们,但仍然有人不断地重蹈覆辙。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千万不可因为一时贪小利而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的“差一点”,很有可能让你永远失去表现的机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差一点,我就……”。差一点得到,就是没有得到;差一点成功,就是没有成功;这一点的确让人惋惜,令人遗憾,然而事实就是这么不讲情面。

对于每个职场人士而言,“差一点”的缘由可归为运气不佳,但更多的是尚欠火候,或技不如人,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所致,距离自己的目标“差一点”,总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80秒后爆炸,机上7名宇宙员全部遇难。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击中了飞机左翼前的隔热系统。应该说,飞机整体性能、系统等技术指标都是一流的,但是一小块脱落的泡沫却毁灭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7条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生命。在这里,一个小小细节的失误,使一个重大的计划功亏一篑甚至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一件件的事情总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所谓大事也都是由许多的小细节组成,忽视任何部分,你都可能会功亏一篑。只有每个部分都认真完成,你才能成就“大事”。再者,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通常,我们都是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地培养起我们的办事能力。也许一个细节是很不起眼的,但很多细节串联起来力量就非常强大了。你忽视了一个环节,它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人们常用“蝴蝶效应”比喻这种连锁反应: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会引发席卷北半球某个地方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可以这样来解释:一件极小的事情经过一定的时间,并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就有可能演变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差一点”的后果与“蝴蝶效应”颇为相似。

往往一个细节就能让你脱颖而出,因为别人忽视的,你看到了做到了,这就是你的出众之处。细节是你的个人才能得以发挥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看出你不同凡响的地方。如果你能把很小的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你必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有人会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中国也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你连小事都做不好,你又怎么能干成大事呢?

不要小看所差的这一点点,其实,事情能不能做好,就在于这一点点。

上班迟到会使你给人的印象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清晨拥挤的公交站台上,上班族们都在翘首企盼,希望自己搭的班车能早些到来。大家如此着急,就是怕违反了公司的规定——上班不可迟到。

一个人的时间观念很重要,因为它代表着一份责任心。尤其在老板眼里,如果手下哪位员工经常迟到,他就会认为这个人对工作漫不经心,缺乏责任感。所以说,不管公司有无相关的惩罚措施,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迟到。如果上班一再迟到,被罚扣工资还是小事,长期给人留下不遵章守时的印象可就危险了。也许公司一有裁员计划,名单中的第一个可能就是你。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由于在生活中自由惯了,一走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不习惯按照公司的规定来约束自己,从而对公司内部的规定漠然视之。尽管工作起来干劲十足,但是由于上班经常迟到早退,以致毁坏了自己的形象。其实,上班迟到也是公司最不能容忍的现象,因为正是这种拖拖拉拉的作风,严重地败坏了全体员工向上的风气,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所以,如果想在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上班时做到早到晚走,不要因为自己的私事破坏了公司的制度。

迟到是缺乏敬业精神的表现。在生活中,不守时是对人的不尊重。而在公司里,迟到则是不敬业的表现。很多公司在评定员工的业绩时,都把迟到早退作为一项重要标准。久而久之,用迟到早退去评价一个员工的敬业精神,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了,很多公司已不在内部规定中去强调它了。不去强调,并不意味着放弃,因为公司里人人都知道这已是无形的制度,没人敢去触犯它。如果你进了一家这样的公司,千万要记住这一条,否则,你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卡洛尔所在的研究所没有实行考勤制度,因此他时常迟到。同事们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不满。一次,卡洛尔和一位同事发生了口角。卡洛尔得理不饶人,完全不给同事留有余地,弄得同事十分尴尬。同事一时气不过,就将卡洛尔经常迟到的事反映到了所长那里,同时还历数了卡洛尔在工作中的其他失误。结果,所长经过调查,得知同事所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就毫不留情地撤了卡洛尔的职,调他到下属的小厂去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从卡洛尔的被撤职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所在的公司在考勤方面对迟到行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强调,也绝不意味着可以随便放松自己,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每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别忘了,你身边还有许多同事在时时刻刻瞪大眼睛瞧着呢!即使上司对你的迟到行为嘴上不说什么,那也绝不表示他对此毫不在乎。有可能在暗中,他早已将你划归到缺乏敬业精神的那一族,这样,你不但将失去各种机会,还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品尝到它带来的恶果。

作为一个聪明而尽职的下属,你至少应该比你的上司提前15分钟到达办公室,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没有一个上司喜欢下属整日匆匆忙忙踩着铃声进入办公室,更没有一个上司喜欢经常迟到的员工。

上班迟到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遵守纪律,是否有集体观念。通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它是用于约束全体员工的制度,谁破坏它,就等于是在向集体和公司制度挑战。因此千万别认为稍稍迟到几分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如果经常迟到,不仅上司、同事会对你白眼相看,而且还会给人留下自由散漫、工作没有责任心、不喜欢融入集体的坏印象,从而使你的形象大打折扣,说不定还会为此丢掉自己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