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投资美国
6269600000001

第1章 序一

个人或家庭的投资理财由来已久,从历史记载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时期逐步完善。现代意义上的投资理财一般认为起源于20世纪美国的保险业。1969年在美国芝加哥的酒店里,一小群各个金融行业的投资理财专业人士在讨论他们看到的一个不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各自的投资理财顾问,但缺少对各个金融领域全面熟悉的投资理财顾问为客户服务,由此专业的投资理财服务应运而生。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理财”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投资理财的概念逐渐走俏。投资理财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都成为投资理财的工具。

投资理财工具的多元化使得投资理财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投资者必须具备坚实、高深、丰富的投资知识储备与投资技巧。然而由于追逐财富的增加是人的天性,现实中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非专业投资者。这些人在不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的情况下,仍然在从事着实际的投资。于是指导投资行为的投资指南在现实中有着极大的需求。目前市场上也的确充斥着海量的投资书籍。但许多这类书籍过多地论述了投资理论与模型,对实际的投资运作常常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而在指导投资操作上显得不给力。最终的结果是论述投资的书籍“自说自话”,而投资者依然是“我行我素”。投资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两张皮”,互不搭界。

值得欣慰的是,李哲先生的新近力作《投资美国》是一本基于理性的投资理念,从实际出发,指导投资实践有价值的投资指南。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这部投资笔记,记叙了自己的感悟、体会、经验、教训,也记叙了我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

李哲先生长期在美国企业工作,曾任企业高管,后又自己创建多个企业,具有相当丰富的、成功的投资经验与体会。目前这本《投资美国》无疑是李哲先生集自己投资实践之大成,是奉献给广大投资者的一本佳作。作者虽然自谦不是学金融出身,但本书对于投资的论述具有相当的系统性,涉猎投资业务的方方面面。从我的角度看,以下三点体现了本书的最大特色:

第一,从实践到理论。一本论述投资的书籍大都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先描述理论模型,再触及实践,结果是理论往往覆盖了实践,也无法指导实践。作者从自身的投资实践出发,在本书中“反其道而行之”,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展开论述,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先谈自己经历的案例,再从中提炼、总结出结论。例如,以作者的朋友、来自台湾的黄先生买房未成的案例,总结认为作为投资人,不能单单地盯在投资品本身,而应该看天、看地、看时事,抓住社会的动态变化中所显露出来的空隙和机会,乘虚而入,适时地操控、驾驭自己投资的市场。同时作者还提出谈判的技巧对价格的确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价格谈判中,投资人的谈判方式和肢体语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投资人作为谈判者进入谈判桌的那一刻起,你的任何的肢体动作和行为方式都直接影响着谈判的进程和效果。这样的事例在书中还有多处,值得投资者细细品读、体会。应该说,这样从投资实践中总结的结论在投资者看来具有可行性,容易理解,也更加易于融入投资者的投资实践。

第二,超越投资看投资。作为一本讨论投资的书籍,作者基于自身成功的投资实践,能够站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之上,超越投资看投资。从投资业务上升到做人与世界观。例如,作者提出,投资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无论是哪一个层面的投资者,积累财富归根结底是品格养成。投资人不是赚钱机器,而应该是一个怀有诚信的、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作者还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树立起新的世界观是至关重要的,要让世界因你而不同,通过自身的不懈的努力后,如果投资人有幸成为人类中那最幸运的1%,那么就应该考虑其他99%的人,这是一个好的投资人所应该想和做的。记得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对美国一批成功投资者的采访,其中包括巴菲特,他们的回答是:对投资影响最大的不是经济与金融知识,而是历史与哲学知识,最高层面则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应该说,超越投资看投资是作者自身投资实践的总结。从普遍意义看,无疑也是一个投资者保持长久投资佳绩的经营之道。

第三,探讨投资全过程。作为一本讨论投资的书籍,本书的一大亮点是关于投资的论述全面、丰富,涉及了投资的全过程,这也是一般讨论投资的书籍所不具有的。例如,一般谈论投资的书籍都假设投资者已经具有足够的投资实力,而不去考虑钱是怎么来的。其实,从投资全过程看,恰恰是在源头筹措投资的资金是最重要的。中国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投资美国》一书在这一点上弥补了一般投资书籍的不足,专门讨论了“寻找种子资金”的问题。作者指出,作为一个初入投资领域的新人,最初的问题就是如何筹措最初的原始投资资金。作者给出了种子基金获得的种种的方法和渠道,认为每个投资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的情况来获得最初的种子资金。作者还颇有见地地分析了投资成功的概率与不同来源种子资金的相关性。这些结论是投资者值得注意和深思的。

刚拿到此书时,一看书名,我还以为是有关企业投资的书籍,还未看完就发现自己认识有误,这是一本有关个人投资的书籍。以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人的角度看,此书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伴随着中国企业日益加快的“走出去”步伐,中国个人在海外投资的需求亦越发强烈,出于移民、养老、投资、教育等各类目的,中国个人海外投资置业近年来业已蔚然成风。不久前,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底,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已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12万亿元。与此同时,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首次超过100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达32万亿元。而这些高净值人群已经不满足于国内投资,跨境投资热度增加,已拥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占比从2013年的33%上升到37%。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海外置业趋势报告》也显示,目前国内有高达80%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超过半数已有海外投资经验。房地产成为最热门的海外投资标的,占海外投资比重超过四成,其中七成高净值人群海外置业为自住,1/3为投资,平均投入600万元。从全球范围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几个国家,另外,包括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如塞浦路斯等,都是人们投资置业的主要目的地。

毋庸置疑,此书为日益增加的中国人对美国的投资乃至海外投资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指南,可以帮助投资美国的中国人增强对美国社会全方位的深刻认识,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控制投资的风险,对投资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我殷切希望有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能够发现此书的巨大价值。是为序。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