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投资美国
6269600000003

第3章 写在前面

写《投资美国》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花了三年多的时间。

当初没有想到这部书稿会花去自己这么多的时间,消耗掉了这么多的咖啡,也没有想到会花去这么多的精力。当现在想止笔时,才发现已经写了这么多。

在写作的过程中,曾有读者朋友问:你是学金融专业的吗?我诚实地回答:不是。作为一个非金融专业的人来写这样一本关于投资的书,这样一本涉及许多专业知识的书,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而且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好在自己有着多年的实际投资的实践,有机会和美国优秀的投资人合作,与他们一起切磋和运作,并向这些优秀的投资人学习和请教。同时,也有弄斧就要到班门的勇气和信心,勇于和敢于大胆地进行投资的实践,并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和体悟记载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的投资意识和判断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天生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是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摸索、体验、总结、提炼、升华出来。

客观地说,去实际投资,很有挑战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投资行为,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但要把投资的这个很理性又很不明确的表象用文字表现并描述出来,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就是说,投资的实践,很容易让人感兴趣,但用文字来描述投资的行为和技巧,并不那么容易。写投资很难写,写得太理性,容易走入纯理论的路,但投资又确实是一件很理性的事,写得太有故事性,又容易流于庸俗。

写投资,很容易陷进专业术语的泥塘,而对于多数的读者来说,自然而然地觉得投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其实,投资就在身边,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身上发生,在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华尔街精英,即使你是拥有巨资的富豪,都要面临着投资的选择,面临着如何运用资金等不可回避免的现实问题。

投资不是少数人的事,更不是豪门巨贾的事情,只要有生活,就有投资,就有选择,就有机会。

在写作和思考的过程中,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旅人,从一个遥远的起点开始,努力地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摸索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扇门。在投资的路上,我还在寻找着、探索着、学习着、思考着,虽然走了不少的弯路,却也欣赏到了途中的无限风光,其中的跌倒、趴下、站起、前进,组成了探索的主旋律,也凝聚成生活的感悟,经验的积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经济的大潮中,没有人,没有任何一个专家、学者,包括投资大师巴菲特,能主宰和断定未来的路途的方向是平坦还是凶险,路是人走出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认知、不同的选择,只要你肯努力,就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径。找到有自己特色的途径,说的是你也许适合于金融投资,你也许适合于房地产开发,你更有可能成为收藏家,成为收藏投资者、艺术品投资者。

综观天下事,分分合合,纵横捭阖,无论你在哪里,也无论你是何人,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而提供生存质量的重要介质——资金的多少,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天下的路伸向四面八方,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肯学习,只要你善于思考,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就能达到你理想的彼岸。

每一个人,每一个投资人,每一天都在面临着寻找,选择,追求。从现在做起,去努力,去投资,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