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都淘金记
631600000015

第15章 花欣 站在技术尖峰上的企业家 (2)

面对科技园的小桥流水、翠竹奇石,施罗德总理显得十分惊喜。施罗德总理微笑着驻足于科技园的小桥上观赏起来,并称赞道:“你们的科技园很有意思!”之后,施罗德又亲切地询问花欣,为何要在这里种上翠竹。花欣笑着说,竹子是迈普企业文化的体现,更寓意着迈普蓬勃向上的发展。施罗德总理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施罗德总理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迈普产品陈列室和生产流水线,并听取了迈普的情况介绍。面对厂区内生产线上每小时2.4万片芯片的生产能力,施罗德异常惊奇,并高度评价了成都民营科技企业的出色表现。他说,这是一家非常漂亮的企业,能够和美国的企业竞争。他希望迈普和德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密切合作。

在随后于迈普科技园庭院举行的四川投资环境介绍会上,施罗德透露,德国企业将用最好的、最先进的技术与四川企业合作,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四川的市场,尽其所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四川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整整一个下午,花欣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因为对于花欣而言,2003年似乎和德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施罗德此次蓉城之行之所以选择到迈普参观,缘于当年3月,迈普在施罗德家乡德国汉诺威CeBIT展上的不俗表现。在那次展览会上,迈普可谓“大出风头”,拿下了拓展中东欧市场的订单。与此同时,迈普在东南亚市场的非凡表现,与美国企业相比也毫不逊色,自然受到了德国总理的青睐。   一厘米宽一公里深

问花欣10年来迈普成功的心得是什么?他说,一是要善于抓住机会,二是要善于放弃机会抓住机会是为了发展,放弃机会是为了更加专注。花欣一向认为:“对一个企业来讲,面很全不一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某些点上要有竞争对手无法超越的优势。换言之,就是要选择一个点,一个一厘米的点,掘出一公里的深度。这个点不仅指技术、产品,也包括市场。”这就是迈普的“一厘米宽、一公里深”战略,一厘米宽喻示着迈普的业务范围,而一公里深喻示着迈普在业内开掘的深度。在花欣看来,企业只有在某一领域做专了、做透了,资源才会凝聚起来,才能发挥激光的穿透作用,企业也才能持续发展。花欣指出,正是基于“一厘米宽,一公里深”这一信念,多年来,面对产业多元化的选择,迈普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一直专注于数据通信领域潜心发展。

在产品方面,经过多次的产品线梳理后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以路由器为重点的产品研发;在市场方面,专注于金融、运营商、政府、教育等重点行业,集中优势力量为重点行业的用户提供专注的服务。对于未来的规划,迈普的目标是用5年、10年的时间,成为中国最领先的数据通信企业;用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成为世界领先的数据通信企业。对于花欣的“专一”,有人说这是一种稳健的作风,有人认为他过于保守。花欣希望50年以后,别人都敢吹,为什么花欣就不吹呢?可也因为迈普还能够给政府交税。为了“专一”花欣甚至拒绝了一笔高达百万元的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理由是“迈普做这款产品的优势不大”。朋友听说此事后直替花欣感到惋惜:先拿着再说呗!但花欣却认为“我们必须说实话”,因为,迈普真的不准备做主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花欣记得,有位好心的领导还曾经暗示,迈普是重点企业,政府对迈普很重视,希望迈普快快长大,所以希望他们对明年的规划不要太保守。但在花欣看来,迈普想做大,但是做大不是迈普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做强,做大应该是做强以后的自然结果。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民营企业间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是,千万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一不小心全碎了。所以,房地产、餐饮,哪里挣钱哪里去,多元化的态势非常明显。当时,迈普正是茁壮成长的时候,有人递过话来:我给你地,你做房地产吧。花欣当时就婉言谢绝了,并表示还是想专注的做老本行。当时花欣身边的很多人都想不通,这可是送上门来的钱啊!有人也劝过花欣,干吗不试试?花欣就说,他本来就不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的生意人,要不是醉心于技术开发,希望实现科技报国的梦想,他是不会下海从商的。

“并不是说多元化、专业化哪个更好,而是哪个更适合公司的发展。”“也许,一个企业需要把基本问题想清楚,这样才不至于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如果迈普只想做大,我一定会选择挣钱快、规模大的产业。可是我明白,如果你把挣钱作为目的,你就挣不到钱了。”花欣表示,希望迈普50年以后还存在:“实际上,如果一个IT企业50年后还能存在,它一定不小。”花欣还在很多场合告诫自己的员工:“迈普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迈普做一厘米宽的领域,在这一厘米宽的领域里,迈普要做到一公里深。”由于过于“专一”,很多人都把花欣看作是个怪人。同行如此,甚至有的迈普人也是这么认为。不过,正是这个不仅“专一”的怪人,让迈普在一厘米宽的领域中挖出了一公里的深度,甚至更多。

适用才是硬道理

有人说,迈普的最大成功在于花欣是一个会做市场的技术专家,所以他从创业伊始就选择了一定要走研发推广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道路。“迈普每年会把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的30%,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领先的IT企业持平。”花欣这样说。

花欣认为,研发是公司事业中最牢固的基石。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也使迈普受益匪浅。

1993年,迈普推出多路复用器MP1000,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多路复用技术与MODEM传输技术的集成,打破了当时国外的技术垄断,并成为当时市场上的销售冠军。1997年迈普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基带MODEM MP128,成为市场上传输距离最远、使用最简单、兼容性最好的基带MODEM之一。

1999年又推出DDN传输复用平台MP9400,在同类产品中首次实现了路由、传输、复用及接入的一体化。2000年再推出迈普系列路由器,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固定终端接入技术,成为国内首家实现SNA及DLSW协议的路由器设备供应商。2001年成为国内首批提出并实现中国邮政“双网合一”解决方案的少数厂家之一。2002年推出MPSEC系列网络安全设备,成为全球少数可以提供“网络一安全”一体的设备供应商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2004年推出以MP7200/3700汇聚路由器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以强大的汇聚功能确立专业化路由厂商的发展方向。

10年来,迈普生产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产品,所有收入都来源于成果产业化所带来的销售收入。迈普研制的主要产品均获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有12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入选国家火炬计划,9项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多项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技术创新项目、重点科技项目等专项基金无偿资助。

花欣并不只是一个技术专家,他对市场化经营也很有自己的一套。花欣相信,自己做的产品能不能挣到钱,关键是看这些产品有没有市场、有没有用户需求。很多高校的老师都出来做企业,能够走到今天的并不多,原因大概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市场。花欣认为:“我不像一般的技术人员只关心技术。我一定会想:这个技术别人什么时候会需要它?会怎么用?需要它的理由是什么?”那么,该如何判断市场是否需要这个产品?花欣举了个例子来说明:“以前国际上搞铱星,一开始我就判断它肯定要失败。因为它解决的是能在沙漠里打电话的问题。但在沙漠打电话的人很少。成本高,用的人少,最后用的人根本承担不起成本,所以很容易失败。如果不把人们的需求搞清楚,再先进的技术都没有用。”

花欣提出的“适用才是硬道理”,正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花欣坦承:“迈普的产品在技术上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在应用上却一定是最领先的,即一定是最适用的。”比如迈普的MODEM,就是把许多MODEM进行叠加及复用,只需要一条通讯线路即可完成数据传输,虽然不能说技术上有多么独到,但是这种功能恰恰切合了一个巨大市场的需求。在他看来,客户决定技术,市场取胜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脉搏并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另外,迈普还有一个原则:“宁可丢了单子,不可丢了用户”。可见,迈普对用户的重视程度之高。同时,花欣还提出了“负距离”的营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