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让优秀的自己毁在沟通上
6319400000008

第8章 不善于沟通,你的优秀将大打折扣(3)

很多人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认为暗示纵然有加强效果的可能性,但对于沟通并没有太多意义。毕竟,与我们沟通的人,其内心是受自己支配的,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自我暗示。如果我们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在交流过程中,来自对方暗示的力量有多强大,只有经历过你才会明白。

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从中一窥暗示的能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大量战俘被**关押。有的人身体受伤,或者内心绝望,于是很快死去。但是,有的人却无所谓。**组织准备在一些内心相对强大的战俘身上做个实验,于是选了一名健康的战俘,将他的四肢绑起来。

**兵问战俘:“你现在感觉害怕吗?”

战俘有些麻木,摇着头,并不说话。**兵又将战俘的眼睛蒙起来,然后特别制造了一些声音出来,问战俘:“你知道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吗?”

战俘摇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兵又说:“我们现在正在给你抽血,鲜红的血液正从你的身体里流出。你听,开始滴进你脚下的器皿中了。”

这时,战俘明显紧张起来。很快,他真的听到了血液滴入器皿中的声音。

**兵看出了战俘的变化,又说:“血越滴越快,越来越多,器皿马上就要满了,估计你身体里的血也不多了。我会让它一直滴到血液干涸,让你血尽而亡。”

就在这时,战俘忽然低低地叫了几声,很快便死去了。

战俘不知道,**兵并没有抽他的血,他听到的滴血声也不过是用滴水的声音来冒充的。可是,他却因为想到身体血液不断被抽出,自己慢慢地血液干涸,死亡的恐惧导致他肾上腺素急促分泌,进而引发了心血管障碍,最终心功能衰竭而亡。

这就是暗示的魔力——只用声音,用语言,便足以杀死一个人。试想,在与他人沟通过程中,如果我们不会运用这种暗示,只一味地跟随他人的暗示进行思索、感受、想像,那我们还有自己的立场吗?我们的分寸能不乱吗?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沟通、推销以及合作呢?恐怕我们所拥有的只剩下对自我内心无法把握的手足无措。

当然,我们说要在沟通中运用暗示并不是为了完全支配对方,而是为了让自我更有主动权,让沟通的效果更加理想。因为我们在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这时,如果能通过暗示将其表达出来,既不会伤害别人,也不会阻碍交流。

不过,在运用暗示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口吻、称谓以及身份的适当。我们在什么样的沟通环境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身份存在,如果我们面对朋友、同事、领导等不同人群时,却始终使用相同的身份去沟通,那这就是一种失败的暗示,非常不恰当。我们必须明白,与领导在一起时,我们需要将自己置于员工的身份进行说话、称谓。这就是一种尊重的暗示。领导与你一说话,便可以领会到这种居高而下的优越感,从而对你的尊重心生喜悦。而与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只有适当的身份、口吻、称谓,才会暗示对方注重到我们正确的定位与关系。

另外,不同场合,要讲究说话的形式。不同环境对于语言的用词有所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比如,在公司开会时,我们对与自己要好的同事的发言给予赞同时,只能说某某说得有一定道理。这给公司同仁的感受就是:我是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的。但如果我们因为对方与自己要好,便在这种场合叫着对方的昵称,大加赞扬,那你给公司所有人的暗示就是:我与某某是同一“战壕”的,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如此,公司其他同事对你原本正确的评价也要有意见了。

因此,在不同的沟通中,运用不同的暗示来加强对方的心理感受,强调自我言谈,不但要究方式方法,还要时刻保持谨慎。这样,暗示的力量才会让我们的沟通更有效。

不会调节气氛,与你沟通将会非常无趣

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托尔斯泰

不论是谁,都曾经遇到过让自己尴尬,或者让对方窘迫的场合。在沟通过程中,这种遭遇非常有损沟通效果。但我们如果能适当调节现场气氛,巧妙化解这种尴尬,那这场沟通则会变得有惊无险,而且还非常值得回味。因为,一个不会调节现场气氛的人,给沟通对方的感受就是缺乏灵活。而如果善于调节现场气氛,则又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智慧与聪明,从而愿意与我们多交流。

1969年,美国发射登月卫星,并成功实现载人登陆月球。这两位登陆月球的人就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德伦。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次登陆月球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荣誉,没有前后也没有早晚。但是,从太空舱内走出时,阿姆斯特朗在前面,他第一个以地球人的身份踏上了月球,从而使整个美国乃至于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却将奥德伦抛于脑后。

从月球返回地球之后,阿姆斯特朗变成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并且成功留下了“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的名言。当两个人同时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名记者当面问奥德伦:“你们是一起登上月球的人,但因为阿姆斯特朗比你早出太空舱,他就变成举世瞩目的登月球第一人。为此,你不觉得遗憾吗?”

记者的话刚问完,全场都变得异常安静。坐在一边的阿姆斯特朗也一脸尴尬。在这种场,大家都认为不应该用这样的问题来为难两个航天员。这不仅会让奥德伦很没面子,也会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微妙。问题问出来了,大家不知道如何来化解,只是静静地等着奥德伦做回答。

出乎意料的是,奥德伦并没有感到为难。他看了看大家,再看一眼不好意思的阿姆斯特朗,然后笑着说:“难道大家都忘了吗?虽然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可是,作为从外星球回来的人,我却是先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踏上地球的第一人。”

奥德伦的话一说完,全场人都笑了。一场让人尴尬的采访,也因为奥德伦的这一句话而变得温馨美好起来。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特别是与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时,那些冷场、陌生、窘迫更是如影相随。若没有一种随时化解尴尬,调节现场气氛的本领,实在称不上是沟通的高手。像奥德伦这样,用善解人意的方法,风趣又别出心裁的语言来调节现场气氛,给每个人以圆场,那么,这场沟通也就可以画上最圆满的句号了。

当然,成功调节现场气氛不是我们天生就会的,有时甚至还会因为情绪等问题而忽略这场尴尬。可这时的我们,很可能给人留下无聊、小气、不够聪明的印象。相反,我们若能时时注意,并尽量将与对方之间的关系进行把握与调节,则能缓和紧张氛围,拉近与沟通者的距离。

那么,这种调节现场气氛的方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够用心,这种轻松把握现场气氛的能力是很容易获得的。

总结起来,具体方法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幽默最能缓和气氛。现在人际关系都比较复杂,在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不小心的说话让大家陷入尴尬境地。当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向我们,或者双方之间瞬间出现冷场的时候,我们不妨勇于自嘲,用幽默的口吻来打破窘境,以给大家寻找下台阶的梯子。

2.答非所问改变话题。有时候,两个人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尴尬,就是问题问的不到位,对方不容易回答。但如果我们能巧妙地避开问题本身,用其他答非所问的话题来改变沟通障碍,这样双方也自然就都没有尴尬可言了。

3.给自己解围。重视沟通的人是善于给自己解围的,当双方之间出现冷场,或者情绪改变,我们不妨勇于为自己解围,让对方在我们身上看到改变的诚意,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于是冷场也就随之化解了。

4.学会反问。与人沟通,不仅要帮助对方走出尴尬,自我的尴尬也同样需要化解。除了解围,不如尝试使用反问的方法。这样只问不答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让对方领会到我们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这既能让对方不小看我们,还能让自己保持尊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