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632500000003

第3章

一滴泉

朱熹

一窍有泉通地脉;

四时无雨滴天浆。

明邵宝《容春堂续集》载:广信(今江西上饶)南岩有一滴泉,朱熹尝题此联于壁。地脉:指地下水流如人身血脉。浆:此指酒。

上联以“一窍”,极言泉眼之小。一个“通”字,说明泉的表里相通,为有源之水,自可长“滴”不息。下联以“四时无雨”衬托一滴泉永不枯竭。“滴天浆”切合泉名,一个“浆”字,谓泉水甘甜若酒,“天浆”当是大自然的恩赐。联语深入浅出,蕴含哲理。梁章钜《楹联丛话》将此联记作《南岩朱子读书处》,故联语可与朱熹《观书有感》诗同读。诗中“源头活水”,亦是对读书的妙悟。

桃符

楼钥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楼钥(1137~1213),字大防,号攻媿主人,南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卒谥宣献。有《攻媿集》。《茶馀客话》载楼钥所题此联。

上联表白不愿过多应酬。频来客,交际往来过于频繁,难免耗时费神,含“惜时”之意,为下联勤读张目。联语亦以“频来”现象的一反常态,隐含婉言谢绝私请之意。下联表白与友人共同切磋学问的意愿。“未见书”,表现求知的探索精神。联语婉言勉人亦自诫家人,以积极进取而见操守,辞近旨远。

贺周必大寿

孙奕年与潞公同丙午;

日邻莱国占中元。

孙奕(1176?~?),字季昭,号履斋,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侍从。有《履斋示儿篇》等。此联见《楹联丛话》引《履斋示儿篇》,为贺周必大生日而作。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道弘,自号平园老叟,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卒谥文忠。后人编有《周益国文忠公全集》。潞公:指北宋大臣文彦博,字宽夫,宋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元祐五年(1090),文彦博封潞国公。莱国:指北宋名臣寇准。寇准,字平仲,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两度入相,天禧初年封莱国公,世称寇莱公。

上联切周必大生年。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是年干支为丙午。周必大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纪年干支亦为丙午,故谓“同丙午”。下联切周必大生日。寇准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阴历七月十四日。周必大生于阴历七月十五日,故谓“日邻”。旧俗阴历十五日为中元节。联语将寿星生年、生日与名臣相比,隐切周必大宰相身份,彼此映合,构思巧妙。《楹联丛话》谓此联“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

岳王庙

岳珂

经进百韵诗,祖德能传,书实可征天定录;

沉冤三字狱,神人共愤,昭忠仍纪绍兴年。

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倦翁,祖籍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移居浙江嘉光。岳飞孙,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西湖楹联新集》载有此联。庙在杭州西湖之滨栖霞岭南麓,祀岳飞。百韵诗:此指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等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三字:即“莫须有”(也许有)。《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指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上联颂扬岳飞爱国品德并为其辨冤。首句谓向朝廷进呈岳飞诗作。“祖德能传”,赞美岳飞爱国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岳珂作《金陀粹编》、《续编》,内有《吁天辨诬》、《天定录》等为祖父岳飞辨冤,“书实可征天定录”,肯定岳云与张宪书就是辨冤之作《天定录》的实证,辨冤有理有据。下联抒发对奸臣制造冤狱的愤懑。“神人共愤”,指斥奸臣秦桧诬陷忠臣使天怒人怨。“昭忠”句,岳飞于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遇害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绍兴十三年(1143)冤狱被昭雪,纪年仍为“绍兴”,此为得昭雪庆幸。联语直朴确切,如铁铸成。

自题

刘克庄

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张弓。

欲竭吏能,恐圣门之鸣鼓。

《齐东野语》载有此联。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南宋福建莆田(今福建莆田)人。赐进士出身。官龙图阁直学士。卒谥文定。有《后村大全集》。民力:民间的人力、财力。叔世:衰乱之世。张弓:拉紧弓弦。此为设譬寓意。吏能:吏治的才能。圣门:孔子称圣人,孟子称亚圣,此指代儒家。鸣鼓:典出《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

上联袒露爱民之心。“每嗟民力”,关切百姓之情,溢于言表。下联袒露尽职之心。“欲竭”,表白忠于职守的心志。嘉定年间,刘克庄任建阳令,言官摭其咏落梅诗以为讪谤。联中“鸣鼓”典隐切此,一个“恐”字,亦流露出自家政事主张遭受攻击的隐忧。此联表白心迹,质朴自然。

乐语

刘震孙

入则孔明,出则元亮,副平生自许之心;

兄为东坡,弟为栾城,无晚岁相违之恨。

《齐东野语》载,刘震孙做宛陵(今安徽宣州)知县时,作此乐语。乐语,自宋以来,宫廷演戏,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刘震孙(1197~?),字长卿,号朔斋,南宋四川人。官终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入:指隐居。孔明:诸葛亮字。他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年,常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出:指出仕。元亮:陶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周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去职,归隐田园。副:符合。自许:自己称赞自己。东坡:指苏轼。栾城:县名,今属河北省。苏辙有《栾城集》,故以“栾城”代指。

联语以诸葛亮、陶潜类比以明心志。苏轼客死江苏常州,苏辙晚年筑室许州(今河南许昌),兄弟两地分离。一个“恨”字,为苏氏兄弟晚年不能相聚抱撼。此联借名人以述志言情,结构谨严,流利工切。

桃符

余玠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余玠(1205?~1253),字义夫,号樵隐,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寓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东北)。官四川安抚制置使,开府重庆。此联见于《宋代楹联辑要》。一柱擎天:喻担负重任的人。《宋史?刘永年传》:“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头势:指“擎天柱”两端承受压力的情势,隐指职责。踏地:犹脚踏实地,喻办事实事求是,不浮夸。脚跟:本为人体的支撑点,此喻处事立场。

上联以担负重任自砺。一个“重”字,指责任重而见分量。下联以办事稳妥自励。一个“牢”字,尤显处事稳健。此联设喻励志,寓意深远。“头”以借对与“脚”工对而见匠心。

君山浮远堂

李珏

此水自当兵十万;

昔人曾有客三千。

《静志居诗话》云,淳熙年间,李珏于江阴司法任上题此联于浮远堂楹柱。浮远堂,在江苏江阴君山,宋绍兴年间建。李珏(1219~1307),字元晖,南宋吉水(今江西)人。景定进士。官秘书正字。入元,闭门不出,人称鹤田先生。有《钱塘百咏》。君山:在江阴北澄江门外,一名瞰江山,俯临长江。此水:指长江。昔人:指战国四君之一的黄歇(?~前238),即春申君。

上联赞长江险要。君山为江防门户,长江“自当兵十万”,确为天堑。下联赞黄歇重视人才。黄歇封江东时,以吴(今江苏苏州)为都邑,门下食客三千。在任时尝发兵救赵,解邯郸之围。联语以“此水”、“昔人”,赞君山地重人杰,不愧一方之镇,用数拓出题旨,对仗工切。

春联

赵孟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卒封魏国公,谥文敏。诗书画皆自成家,有《松雪斋集》、《松雪斋外集》。《濯缨亭笔记》载,元世祖初闻孟之名,即召见之。命其题京都应门春联。此其一。联语集自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入隋侍宴应诏》诗。日月:此喻皇帝皇后。《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光:光大。天德:天的本质。《荀子?不苟》:“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古人将天视为有意志的神。山河:指江山。帝居:天子居所。此指京都。

上联设譬颂帝王威严。下联赞皇宫壮美。一个“壮”字,京都为山河增色。联语颂扬得体。《楹联丛话》谓此联“用为新岁桃衔,几遍闾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