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病用药配餐指南
6339200000002

第2章 了解肝病,关注健康(1)

第一节 肝病基本常识

1.测一测,你的肝脏功能

了解肝病知识,做好提前预防,是防治肝病的重要举措,看看下面的肝病自测方法,如果出现下列几方面的情形时,就要引起格外注意了。

1.无原由的突然感到乏力、精神倦怠、两膝酸软等。

2.突然出现厌油、恶心、腹胀、泄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3.右季胁部有胀痛、剌痛、稳痛或灼热感。

4.巩膜、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

5.肝炎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及家中有肝病患者时应高度警惕。

6.少数人在发病前有类似“感冒”的症状。

7.手掌表面,特别是大、小鱼际和指端掌面的皮肤充血性发红。

8.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显著压痛感。

9.两眼虹膜上斑点。

10.手掌金黄色,或整个掌面有暗红色或紫色斑点。

11.全身皮肤表面可见散在性的四周有脚(红丝)的红点,用带尖物体按压红点中心时,红丝可消失,停止按压后红丝又出现。

12.有长期酗酒史或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丙嗪、四环素、磺胺类等药物者应警惕。

13.在双耳廓相应的肝点区,有一结节状隆起,用火柴棒轻压此点时,疼痛明显。

14.腹部膨隆,腹壁上青筋暴露。

15.面色黧黑无光泽。

16.右侧颈部脉怒张。

17.肝癌患者可触及肝脏表面不平整,有结节感,压痛。

18.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小。

19.严重患者口中常有一种类似烂苹果的气味。

有了上述症状之后,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TIPS:是否黄疸越深传染性越强

很多人认为,黄疸越深,说明病情越重,同时也说明其传染性比较强,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黄疸是因血液中胆红质浓度增高,从而导致眼睛巩膜、皮肤及某些体液发黄。正常血液总胆红质浓度为0.1~1.1mg/dL,当超过2mg/dL时,就会出现黄疸,在肝炎患者中,有些事不出现黄疸的。

一般地说,黄疸愈深,病情愈重,而肝炎的传染性并不由黄疸深浅来决定的,传染性强弱主要决定其体内是否有大量病毒存在,如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如HBeAg、HBVDNA等阳性,不管有否黄疸或携带者,其血液均有传染性。

2.什么是肝病

有人曾把肝病形容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易引起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而且肝病的发病率非常高,长期患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么,什么是肝病呢?说到肝病,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承担着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重要任务。首先肝脏分泌胆汁,帮助食物消化;把吸收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供给机体能量;贮藏和燃烧体内脂肪,控制体形;它还能够氧化、还原、分解体内毒素,吞噬体内的细菌,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占有重要地位。

你知道吗?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因为它没有痛觉,这是与其他器官的最大区别。肠胃病了的时候,它会让人们感到疼痛、或者让人呕吐、腹泻等方式来通知你,它很不舒服,肺生病了,也会通过咳嗽、胸闷、胸痛来警告你,总之,各种脏器都有着独特的预警方式。但肝脏却不一样了,直到肝硬化,肝癌发生,人们才忽然惊觉,并为此困惑。

肝脏生病后,其表现是很隐晦的,不易被人觉察,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疲倦乏力和不思饮食。常见的症状有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或有黄疸,口干,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或有低烧,面色萎黄无华等。如是肝硬化,除了有这些表现之外,还有腹水,周身水肿,尿少,蜘蛛痣,严重者还可能大出血。

肝病,简单的理解就是指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和肝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其种类也很多,包括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毒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肿瘤、酒精肝、肝寄生虫病、肝内胆管结石、肝脓肿、肝结核、肝囊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先天性肝病等等。

在各种肝病中,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其中,病毒性肝炎又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据相关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超过2.8亿,而中国又是乙肝的重灾区,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约3000万人。每年国内死于乙肝后肝硬化者有40万人。

肝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险,为了尽早的发现肝病,应及时做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现患有肝病,也不要过于担心,更不要病急乱投医,应选择好的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TIPS:肝脏有哪些“天敌”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器官之一,如今,患上肝脏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可你知道肝脏有哪些“天敌”吗?

一、食物污染。

食物污染包括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水源污染,如化学有毒物质对水的污染;熏烤食物及变质食物,如长芽土豆等;某些食品添加剂;食物污染在短时间内不至于造成危害,但长期慢性毒害作用的积累,就能使肝脏功能受到损害。

二、酒精。

酒精含有毒性,足以伤害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纤维化”,再变成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忧伤脾,怒伤肝。”人在情绪剧烈波动时,体内荷尔蒙分泌会失去平衡,导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肝血液供应,使肝细胞因缺血而死亡。

四、药物。

如磺胺、青霉素、阿司匹林、利福平等药物有能危害肝脏,即使看似安全的药物,如营养药、补药等,也会因误用或滥用而危害肝脏。

3.常见肝病种类

肝病是常见的多发病,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物质代谢器官,随着工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肝病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寄生虫性肝损害、营养不良等显著减少。但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癌、中毒性性肝脏病等发病率却在不断攀升。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人体所有的代谢必须由肝脏合成分解而进行。所以保护肝脏,是关系人体健康的大事。一旦肝脏发生病变,其后果不堪设。根据肝脏的致病因素,肝脏疾病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一、肝脏的感染。

1.病毒性感染。肝炎病毒,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黄热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2.寄生虫感染。肝吸虫病、肝包虫病、日本血吸虫病、肝蛔虫病等。

3.肝脓肿。细菌性和阿米巴性。

4.全身性感染性肝病。伤寒和沙氏菌感染、艾滋病、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肝结核、回归热、梅毒、疟疾、黑热病、黄曲霉素菌病、肺炎双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放线菌病等等。

二、中毒性肝病。

1.药物。镇静剂,抗生素,麻醉、镇痛、激素等等。

2.食物性毒素。蕈毒、蚕豆病等。

3.氯化碳氢化合物。氯苯二烷、氯苯、四氯化碳、四氯二烷等。

4.芳香族碳氯化合物。二胺甲苯、萘、三硝基甲苯等。

5.金属类。铅、汞、铋、金、铬、磷、砷及化合物等等。

6.物理性因素。高温、放射线等。

三、营养代谢性肝病。包括营养不良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

四、肝纤维化、肝硬化。

五、肝脏恶性和良性肿瘤、结节、囊肿。

TIPS:肝病患者如何灭“肝火”

急慢性肝炎、肝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因为肝胆湿热盛,患者常会感到口苦、口干,口气明显变重,精神变差,终日乏力。那么,肝病患者应该如何去除“火气”呢?

首先,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熬夜,避免食用冰冷及上火的食物。

其次,适当运动,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再次,患者应遵从医嘱,按时服药,使病情稳定,从而避免病邪化热、化火。

最后,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黄柏、黄芩、黄连、栀子等。

4.肝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肝病的发生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导致肝病发作的因素主要有:

一、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的免疫,促使乙肝病毒复制加快,使肝脏负担加重,致使肝炎复发。所以,预防肝病的发生,应避免熬夜、工作压力过大及房事过劳等。

二、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也是导致肝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常吃油腻、油炸、辛辣食物,很难消化,从而加重胃肠负担,肥甘厚味之品,易郁结肠胃,化为湿热,损害脾胃,诱使肝病发作。

另外,暴饮暴食也会造成肝胆、肠胃、胰腺等脏器的负担过重,加重肝脏或胆囊的病变。尤其是在夏季,有些人喜欢吃海鲜和肉食,海鲜中往往含有过滤后浓度极高的病毒或细菌,如未经高温消毒,就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导致传染病发生。

三、大量饮酒。

饮酒也是引起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绝大多数酒精要经肝脏代谢,在短期内喝大量的酒,易引起肝细胞破坏、坏死,甚至导致急性酒精性肝炎,或不断引起肝细胞反复破坏,出现慢性肝炎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脂肪肝;长期在酒精刺激下,肝纤维组织也会逐渐增生,使肝纤维化形成,从而形成酒精性肝硬化。

四、情绪波动。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气机通畅、气血畅达又依赖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舒畅开朗,所以肝与情志活动关系非常密切。

现代医学认为,当情绪低落时,免疫力就会下降,易患病,而暴怒、抑郁会使人处于不平静状态,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而损害肝脏,从而诱发肝病,乃至迅速恶化。

五、误服或滥用药物。

有些人生病后,往往求治心切,相信广告的夸大宣传,使用所谓的“偏方”、“验方”,或者重复使用大量保肝药,还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服用起来非常随便。肝脏在在这些零乱、复杂的药物形成的化学反应的影响下,中毒情况就会越来越重,肝功损害也会日见加重。

六、感冒受凉。

气候反复无常,有时暴雨连绵,有时酷暑难耐,加上人员之间的接触增多,客观造成了细菌病毒感染机会大大增多。肝炎患者一旦重叠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往往可诱发已经平稳多年的肝病,引起肝病复发。

TIPS:肝受损人群如何进行保健

对于肝受损人群来说,科学合理的进行保健,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大于治疗,那么,有哪些保健措施呢?

一、控制饮酒量。尽量少喝甚至不喝酒,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

二、及时补充营养。肝受损人群应及时补充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尤其要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等。

三、调整饮食。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食物,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

四、补充微生态活菌、矿物质。微生态活菌可通过调节肠菌群,抑制革兰氏隐性细菌繁殖,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有利于肝脏排毒;矿物质可维持身体组织器官与脏器的代谢,有助于身体健康。

5.如何做肝病检查

常见的五大类肝病中,危害性最大最为广泛的是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在我国人群当中约有1.3%人口感染。一旦感染上乙肝,对患者来说,升学、就业、婚姻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肝脏本身没有神经,所以肝病不会痛,早期的肝病很难被发现。因此,常坐肝病检查就成了预防肝病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做肝病检查呢?

一、肝功系列。

肝功系列包括谷草转氨酶(AST)、标谷丙转氨酶(ALT)、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球蛋白(GLO)、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通过以上指标就可以综合判断病情处于哪个阶段,是轻、还是重。

二、B超。

定期检查B超,可了解肝脏大小形态、门脉内径、脾脏厚度、回声情况、有无腹水,可判断病情是否向肝硬化方向转变,或有无占位病变发生。

三、甲胎蛋白(AFP)。

一般肝炎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使升高,一般都不超过200纳克。但是肝癌时甲胎蛋白通常要大于400纳克。如甲胎蛋白持续不降,维持在400纳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患上了肝癌。

四、血常规。

血常规包括血色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如病情进入肝硬化阶段,血象的改变往往可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早期肝硬化阶段,血小板轻度降低;中晚期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全血均下降;如单纯血色素降低,要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五、胃镜。

如果无法根据化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患有肝硬化时,就应该做胃镜检查,了解食管黏膜及食管周围静脉曲张以及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如静脉曲张情况存在,说明肝硬化已经发生。

六、乙肝病毒学指标。

包括乙肝病毒的“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等,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大小。

七、血糖、尿糖、尿常规等。

主要了解是否存在乙肝相关性的疾病,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肝源性糖尿病等。

八、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抽血检查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等等,可以初步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九、肝穿刺检查。

当其他手段、检测方法无法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存在疑问时,可进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以便于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