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病用药配餐指南
6339200000004

第4章 了解肝病,关注健康(3)

10.警惕肝病恶化的前兆

肝病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经济上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大部分肝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都会选择在家用药治疗,那么,在家治疗如何才能知道病情发生了恶化呢?当出现下述症状时,要视作病情波动或恶化,应即刻就医检查和治疗。

一、疲乏。患者出现高度疲乏,没有做什么事情,都感到非常的劳累,以致生活自理都比较困难。

二、食欲不振。患者出现高度的食欲不振,饭量明显减少,每天的主食吃不到200克。

三、出现出血倾向。一段时间内,出现齿龈出血,皮肤黏膜现出血点,鼻衄,注射针刺部位现瘀斑,柏油样黑便甚至血便,化验凝血酶原时间降至正常的40%以下,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消化道出血先兆。

四、高度腹胀。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胀,尤以夜间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的情况。上述“三高征”单独出现一个,如果休息、饮食及调理不能缓解的患者,应马上就医。

五、尿量减少。尿量日趋减少,一日尿量少于500ml者。

六、出现低血钠、低血钾和低血糖。如果患者查出低血钠、低血钾和低血糖,并且一般处理之后,得不到缓解,就应及时就医。

七、水肿。下肢浮肿,颜面胖肿,腹围增加,出现腹水的患者,应需格外警惕。

八、低热。最近一段时间内出现难以控制的低热,伴中性白细胞增高的患者。

九、黄疸再现。黄疸再次出现或前段时期较稳定的黄疸指数突然出现升高。

十、神志反常。患者出现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计算能力出现障碍,要警惕肝昏迷的发生。

以上就是肝病恶化的常见症状,在家调养的患者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应及时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发生危险。

TIPS:延缓肝病恶化的措施

肝炎患者可从药物、饮食、衣着、睡眠等方面做好护理,以防止肝病恶化。

一、审慎服用药物。

大多数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在代谢过程中容易伤害肝脏,所以服用药物应先通过专业医师评估。

二、保持饮食均衡。

饮食以新鲜、均衡饮食为最重要,避免摄取发霉、油炸、腌渍、腌熏、罐头等加工食物,还要拒绝酒精的诱惑。

三、衣着宽松、舒适。

肝硬化患者易出现皮肤搔痒的症状,因此,服装应选择棉质衣物,出现严重腹水的患者应穿着宽松的衣物。

四、睡眠充足。

充分的休息是肝炎患者基本保健方法,只要平常觉得不累,精神状态比较好,就达到充分休息的状态。应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11.哪些人容易患乙肝

众所周知,乙肝是肝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在我国,乙肝的发病人数也是非常高的,那么,你知道哪些人是乙肝的青睐者吗?

乙肝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体质密切相关。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繁殖会对肝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这并不是肝脏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在识别并清除病毒时对肝脏或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损伤造成的,以及免疫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在血管壁、而引起病变。

另外,人体免疫反应的强弱也与肝炎轻重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感染乙肝病毒后,通常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后有足够的免疫力清除病毒而痊愈。但体质较差的人由于不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而呈现慢性携带状态,使病情迁延不愈。

基于体质这点来说,乙肝的主要发病人群主要为:

一、儿童。

儿童的肝脏相对成人来说,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也非常强,但免疫系统不够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易产生免疫耐受。所以,儿童感染乙型肝炎后易成为慢性携带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的儿童。

二、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个脏器都开始退化,尤其是肝脏的改变更为明显。首先,肝血流量减少,肝吸收营养、代谢物质以及清除毒素的能力减退;其次,肝细胞出现老化,肝脏损伤后,恢复能力下降,同时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也是乙肝的易感人群。

三、孕妇。

孕妇比一般人更易患乙肝,因为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全靠母体提供,致使孕妇的肝脏负担加重,抗病能力下降。

除此之外,饮食不卫生,喜欢在路边小店就餐的人,以及因病需要输血的人,或性生活不检点的人常易患乙型肝炎。

需要特别提醒一些长期嗜酒的人,也应格外注意。因为长期嗜酒也可导致肝损伤极易引起酒精性肝炎,甚至于酒精性肝硬化。由于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酗酒可导致肝细胞炎症、变性,引起肝功能异常。

TIPS:乙肝的传播方式

乙肝是全球性的传染病,其危害性大于其他类型的肝炎,我国又是乙肝的高流行区。那么,乙肝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呢?

一、母婴传播。

一般认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约有1/3来源于母婴传播,其病毒主要通过宫内传播、宫腔内感染、产后感染三种传播途径。

二、经血传播。

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入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三、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五、性接触传播。

乙肝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因此,性交时必须使用避孕套。

12.皮肤变化,小心肝病

察言观色这个成语,大家都比较熟悉,可你知道吗?有些疾病也是需要察言观色的,肝病就如此,皮肤的变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肝脏的健康情况。特别是在肝脏疾病的初期,一般无典型特异性症状,但常会出现以下皮肤方面的病理表现,人们应格外注意。

一、皮肤的颜色变化。

1.皮肤色素加深:面色灰暗、发黑,尤以眼眶周围明显。这是因肝脏病变引起的黑色素代谢障碍所致。

2.皮肤黄绿色或褐绿色:常为肝内胆汁淤积,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导致。

3.皮肤黄染:多为胰头癌、胆道系统癌肿或原发性肝癌。

4.皮肤橙黄色:多见于重度肝炎。

二、皮肤的异常变化。

1.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颜面、前胸、手背、颈部和肩部等处多见,呈鲜红色,大小不一。这种痣的特点是,有一中心点,周围有辐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好像蜘蛛,因此而得名。当压迫痣中心时、全痣消失,放开后再现。

2.手掌出现斑状发红:尤其是掌心两侧边缘的大、小鱼际肌及指末端最明显,特点是加压时退色,减压时又再现。此症状多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表现,医学上称为肝掌。

通常认为,蜘蛛痣和肝掌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增高有关,肝病时体内分泌的性激素不能及时有效地降解与灭活,以致体表小动脉充血、扩张。

3.腹壁静脉曲张: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都看不见,或隐约可见。但当肝脏发病时,因腹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发生淤血而曲张,可出现以脐为中心放射状向四周延伸,严重时伴有腹壁水肿,出现皮肤紧绷感。

TIPS:小儿肝炎的危险信号

儿童患上肝炎,常会出现一些危险信号,因此,当儿童出现以下信号时,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一、小便变化。

小便呈浓茶色或淡黄豆油色,有时渗入土后还会留有黄色痕迹,这是急性肝炎的早期警告。

二、大便变化。

儿童在食欲减退的同时,出现腹泻或大便不成形,而且大便颜色发白,这是肝内毛细胆管有胆汁淤积所致,是小儿肝炎的早期症状。

三、关节疼痛。

在不发热的情况下,出现无缘由的关节疼痛,而且关节内又无积液,多见于乙型肝炎。

四、出现皮疹。

突然身上出现皮疹而发痒,药物治疗无效,这种现象与免疫复合物有关,是肝炎症状之一。

13.认识乙肝“两对半”

乙肝系列俗称“两对半”,是诊断乙型肝炎最基本的检查。很多乙肝患者在检查时,经常会接触到“两对半”,那么如何看懂“两对半”呢?有何临床意义呢?看看以下内容就会明白。

HbsAg(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通常这种人有一定传染性,滴度越高,传染性越大,但还要结合其它项目考虑。

抗-HBs(表面抗体):为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表明患者已有一定免疫力。

HbeAg(e抗原):其阳性是乙肝的重要标志,病情活动性越强,传染性越大。

抗-HBc(核心抗体):阳性者代表正在感染或以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抗-Hbe(e抗体):抗-HBe的出现意味着免疫力的产生,传染性显著降低,病情出现好转。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两对半”在实际检测中,常出现下列几种变化组合: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其临床意义具体如下:

+----:表示急性感染之潜伏期。

+-+-+:临床上习惯称为“大三阳”,多见于急性、慢性乙肝,病毒复制多,传染性强,需作隔离和治疗。

+--++:表示乙肝急性期病毒复制转慢,疾病趋向好转,无症状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仍能复制,传染性较低,需继续治疗。

+-+--:表示乙肝早期,传染性强,需作隔离和治疗。

+---+:见于急性或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

----+:提示患者处于HBsAg和HBeAg消失,抗—HBe和抗-HBs尚未产生的间隙期,无传染性。

---++:表示感染后已恢复。

-+-++:表示感染后已恢复。

-+---:接种疫苗或曾感染过。

TIPS:“两对半”那其余半个是什么

HBV感染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致相应的抗体产生,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三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容易检出,只有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所以称为“两对半”。

第一对:乙肝e抗原和抗体。

乙肝e抗原(HBeAg),e抗原阳性说明有传染力。

乙肝e抗体(抗—HBe),HBsAg阳性的人如e抗体阳性,表明传染性很低。

第二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表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抗—HBs阳性一般表明人体已得到保护,对病毒有抵抗力。

第三对:乙肝核心抗原和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只存在于肝细胞核中,不能用一般的化验技术在血液中检出,因此,核心抗原和抗体这一对中缺少了核心抗原这一半。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呈阳性说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仅反映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第二节 肝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1.乙肝患者能结婚生子吗

结婚、生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作为一名乙肝患者,同样应该享受爱情、结婚生子的权利。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者,是可以结婚生育的。

实际上,大多数的乙肝患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正常地学习、工作,检查肝功也正常,其化验检查只有乙肝病毒指标为阳性。不过准备结婚的双方,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很重要的。

如一方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婚前双方最好要查e抗原及e抗体,如携带者e抗原阳性(“大三阳”),其传染性强,另一方更要做乙肝血清病原学(“两对半”)检查,如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其他都是阴性,表明已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不易受感染,可不打疫苗;若乙肝“两对半”检查,各项均为阴性,说明未受过乙肝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缺乏免疫力,需按“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等到产生表面抗体后再结婚。

如乙肝患者的伴侣检查结果为核心抗体和(或)e抗体阳性,说明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已康复,可以打疫苗,促使体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如携带者e抗体为阳性(“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已减弱,传染性较低,或是e抗原的变异型,健康一方也应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为好。注射疫苗后,一般可维持3~5年以上的免疫力,可在3年或5年后再接种,也有一些人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可终身受益。

生子是每对夫妻都要面临的问题,乙肝患者在怀孕期间就需要多注意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若乙肝患者原先病情发作,身体不适,经治疗后,获得临床治愈,病情稳定一年以上,身体没有任何不适,肝功始终正常,才可结婚生育,孩子出生后,须及时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在新生儿出生满2个月、满7个月时,还要抽血查“两对半”和乙肝病毒DNA,了解免疫是否成功。

第二,若女方是乙肝,又是“大三阳”,在怀孕的第7、8、9月份,要分别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止孕妇宫内传播乙肝病毒给胎儿;孩子出生后,需立即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过一周后,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分别于前臂三角肌部皮下或肌肉接种乙肝疫苗,每次0.5毫升。

第三,若女方为乙肝“小三阳”,或男方是乙肝,孩子出生后,需立刻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这样可使95%以上的新生儿免受上一代乙肝父母的垂直传播。

TIPS: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

乙肝患者要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首先就要了解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途径,其主要途径主要以下4种,在4种传播途径中,以第一种为主要传播途径。

一、妊娠期。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受到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