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
6339500000009

第9章 《黄帝内经》对疾病的认识(2)

2.饮食不节。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肥胖者和好吃咸味的人,患糖尿病的比率较高,这些观点基本与《黄帝内经》中的理论相同。在《素问·奇病论》中说:“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仆击……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这些都说明肥甘厚味可引起脾胃积热内蕴、气机壅滞不通、谷消液耗而致消渴病。

《灵枢·五味》又曰:“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认为“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

从以上两点,可见饮食不节与消渴发病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控制饮食,对改善病情是非常有帮助的。

3.情志失调。

《灵枢·五变》中说:“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怒则气上逆,胸中畜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意思是说,情志失调,气血上逆,胸中蓄瘀,内热结滞,伤津耗液,可导致消渴病。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近几年来,中外学者通过研究,也确认了不良的精神因素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认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此外,情志失调,也是加重消渴病的重要条件,患者应该加以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4.五脏柔弱。

气血衰少亏虚,会致五脏失养,从而引发消渴。《灵枢·五变》指出:“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意思是说,五脏虚弱,精衰液夺,是消渴病发病的基础。并且指出五脏中任何一个脏器发生病变,都可引发消渴病。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心脉……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肺脉……微小为消瘅”,“肝脉……小甚为多饮,微小为消瘅”。另外,在《灵枢·本脏》中也有论述:“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进一步指明了五脏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而衰弱时,可导致消渴病的产生。

(二)病症描述。

现代医学,常用“三多一消瘦”来描述糖尿病的症状,《黄帝内经》中关于此病的描述,是依据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而反映了消渴病的表现特征。

《素问·气厥论》认为:“肺消者,饮一溲二”,“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在《素问·风论》中,“漏风”之证是“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素问·刺热》对“肾热病”的证状描述为“先腰痛,酸,苦渴,数饮,身热。”《素问·奇病论》中对“脾瘅”的描述是“口甘,消渴”。《灵枢·五味》认为:“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咽路焦,舌本干而善渴”。《素问·痹论》曰:“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饮如怀。”《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而散者,当消环自己”。《灵枢·师传》:“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心善肌……”

(三)治疗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在《黄帝内经》中关于治疗消渴病就有体现,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消渴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素问·奇病论》中指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里说的“兰”指兰草,意思是说用兰草来除去陈久甘肥不化之气,强调治疗上要重脾胃,使中焦脾胃气机调畅、纳运健旺,则瘴热得除。

在《灵枢·师传》中指出:“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及《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对消瘅病寒热性质,应选用寒凉清润的食物以消中热,则消瘴自除。对苦渴身热的下消病宜辛润并用,并达腆理、布散津液、流湿润燥,使阴生液布,则渴饮得止。

因七情失和诱发的消渴病,可“结者散之”、“惊者平之”、“木郁达之”;因五脏脆弱而致者,可“虚则补之”、“损者温之”等。这些理论都对后世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基础。

五、《黄帝内经》对月经病的认识

月经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子宫相互协调,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调节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对月经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对月经的生理以及月经病的治疗都有相关的论述。

(一)月经的生理。

胞宫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期,称为“月经”。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有规律地一月来潮一次,故又称为“月事”、“月信”等。关于月经的生理,《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认识的:

1.天癸对月经的影响。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女子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天癸、冲任、子宫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认识到月经的初潮年龄为二七十四岁,绝经年龄为七七四十九岁,这些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几乎没有差别。在月经产生中,天癸的至与竭起着关键作用。

2.月经的周期与节律。

《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泄,名曰奇恒之府。”这里的子宫称为女子胞,归为奇恒之府,形体中空而有腔似府,藏纳精气似脏。女子胞具有藏与泄的功能。月经为一月一藏泄,妊娠为十月一藏泄,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这说明月经为一个月一次。

(二)月经病的病理与治疗。

闭经、痛经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给女性健康带来一定的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治疗它呢,这在《黄帝内经》中也有论述。

1.温督脉。

《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在这段话中,提出了一个治疗不孕症的重要原则“督脉生病,女子不孕”,督脉主一身之阳脉,为诸阳经之本,因此治疗不孕以温督脉为主,采用暖宫散寒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2.补血调气。

《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故须不生焉。”

《素问·腹中论》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女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孕、产、乳都离不开血,所以女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这为后世治疗闭经提供了重要依据,需要指出的是,血枯是闭经的原因,补血调气为治疗月经病的重要原则。调理气血,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当以治血为主,佐以理气,气血同病者,当气血同治。

3.避免风寒暑热。

《素问·离合真邪》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这段话利用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来比喻月经受寒热不同而引起月经病的不同变化,说明导致导致妇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寒暑热,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冲任督带的损伤。

(三)月经病的诊断。

《灵枢·五色》曰:“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女子在于面王,为膀胱子处之病。散为痛,抟为聚,方员左右,各如其色形”。

这段话说明观察女子人中的形态色泽就可以辨别子宫及生殖系统的疾病。张景岳说:“面王,鼻准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膀胱子处之应。子处,子宫也,凡人中平浅而无须者多无子,是正子处应也”。

六、《黄帝内经》对心理疾病的认识

患上心理疾病已经不在是什么新鲜的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压力的增大,心理疾病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比如:在生意场上,许多人急功近利,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不断地给自己加压,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心理失衡;莘莘学子,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等多重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它呢?来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的,中医心理养生是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渊源久远、内涵丰厚。《黄帝内经》认为,凡是不正常的或过度的心理活动,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或防治,都会对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引发身心疾病。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黄帝内经》中也阐述了一些方法。

(一)以情胜情

“以情胜情”即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淡化,消除不良情绪,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之目的。《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关于这种方法,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样不用多说,大家也理解了。据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虑症,请了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看过之后,用了激怒的方法来诊治。于是,在齐王约见文挚的时候,他故意屡屡失约,在连续失约三次之后,齐王非常生气,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又突然来造访,连礼也不行,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看病,并用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便起身大骂文挚。这一怒一骂,虚闷一泄,齐王的忧虑症却好了。可惜的是,文挚却没有保住自己的性命。文挚就是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怒气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虑症。

(二)疏导

进行心理疏导是现代医学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之一,如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室。而这些方法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体现,并论述了心理咨询的正确方法。

心理咨询首先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闭门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意思是说,在与患者交谈时,要关闭门窗,给患者提供一个较为隐蔽、安静的环境,仔细、耐心的询问患者的病情病因,尽量顺从患者的意思,给患者以同情、理解和劝慰。

对患者进行疏导,难免会遇到不通情达理的患者,那应该怎么办呢?《黄帝内经》中对此也提供了方法,“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此时应“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灵枢·师传篇》)可见,对从事心理咨询的医生要求还是很高的。

(三)移情

移情也就是转移患者的精神情绪,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比如当人们在工作的时候,发生了不愉快或是悲伤的事情,如果再来到事情发生的地方,往往再次勾起患者的伤心事,这时就要尽量避免再来到“伤心地”。

关于移情,《黄帝内经》中也有涉及,在《灵枢·终始》中指出:“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寒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另外在《素问·移精变气论》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对于心理学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这部伟大的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这首先就是《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