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癌症用药配餐指南
6340300000009

第9章 科学用药,保障健康(1)

第一节 癌症的用药常识

一、癌痛时,怎样选择止疼药

所谓止痛药就是指那些具有缓解疼痛作用的药物。这种止痛作用只是暂时的,因为它们不能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但又不能否认,止痛药物在癌性疼痛的止痛上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药物治疗上,癌性疼痛常用的止痛药物有两类:

第一类,麻醉止痛药。麻醉止痛药在过去都是从植物罂粟中提取的,因此,也称做鸦片制剂。而如今,许多麻醉止痛药都可以人工合成。麻醉止痛药有可待因、二氢吗啡、美沙酮、吗啡、氧可酮及氧吗啡酮。麻醉止痛药主要用于中度和重度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

第二类,非麻醉止痛药。非麻醉止痛药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异丁苯基丙酸三种药物。多数情况,非麻醉止痛药如果使用及时,对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有足够疗效。特别是在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效果较好。

当然,还有其他类药物。这类药物可单独或与麻醉止痛药一起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疼痛。其中有一些具有自己的止痛作用,有一些则可增加麻醉药的止痛效果,还有一些可减轻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过早或过量使用镇痛药物,的确会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药,将有效减少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癌痛时,我们该怎样选择止疼药呢?

阶梯用药

指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的程度由轻到重,按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即由弱到强或由一般到三级。

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著名的《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按照这一原则,癌症镇痛一般使用三个阶梯的药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联合用药,可以使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

所谓三阶梯镇痛原则,也就是由专业医生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估后,根据疼痛的剧烈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再按照此选择不同的药物。

轻度癌痛一般能忍受,日常生活和睡眠都不受影响,可以根据止痛药物的选用原则,可选用阿司匹林,每次25~60毫克;或扑热息痛,每次0.25~0.5克;或去痛片,每次1~2片。此外,还可选布洛芬(芬必得)、丙氧氨盼片等。

如果发展到中度持续性疼痛,睡眠将受到干扰,食欲也有所减退,此时可选用可待因,每次30~60毫克;或氨盼待因片,每次1~2片;或强痛定,每次30~90毫克;或曲马多胶囊(痛立克),每次50~100毫克。此外,还可选用丙氧氨盼片、高锦素片等止痛药物。

而对重度,无法忍受剧烈疼痛的患者,一般止痛药较难奏效。可选用吗啡片,每次530毫克。此外,关痛散、安依度、丁丙诺啡等药物也可以选用。

除上述药物外,对于晚期癌症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还推荐使用口服控释片美施康定、美菲康、路泰等止痛药物。

按时用药

只有规律的按时间间隔使用止痛药物,这样可以保持疼痛连续缓解。有些患者会出现突然的剧烈疼痛,可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加一次规定单位用药剂量的50%~100%的止痛药物。止痛药物要在血中维持一定的血浓度才能起到止痛的效果。例如,硫酸吗啡控释片(美菲康)口服后由胃肠道吸收,服后2~3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持续止痛效果可达12小时。因此,只要早晚各一次就可达到止痛要求。

坚持口服

应尽可能的口服给药,这样患者就可以独立用药,而不必依赖于医护人员。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控制不住的呕吐或胃肠的梗阻时,可以使用直肠栓剂。患者也可携带输注泵,连续皮下输注止痛药物。

个体化给药

每个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对止痛药敏感性也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试用,只要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即应视为最佳剂量。达到最佳疗效就应坚持下去。无论是任何疾病引起的疼痛,须先找出病因进行病因治疗,镇痛治疗为辅。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禁用于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

TIPS:滥用止痛药的危害

众所周知,止痛药本身就是把双刃剑,若还滥用,则后果更不堪设想,所谓滥用止痛药,是指不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长期地、超剂量地、或不严格掌握使用指征而不合理地使用止痛药,这样可能产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甚至严重危害。

1.引起过敏反应。许多止痛药可造成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异体质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

2.胃黏膜损害。长期或大量服用止痛药,特别是空腹使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饱胀、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致胃黏膜损害,引起胃出血。若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3.掩盖病情。若在未经医生诊治之前滥用止痛药,虽然暂时疼痛的感觉可以减轻,但有可能掩盖疾病特有的症状,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而贻误病情。

4.损害造血系统。部分止痛药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对造血系统及白细胞造成损害,导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疾病。

二、如何选用抗癌药

抗癌药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抗癌药物约400种。抗癌药有这么的品种,那么,如何判定抗癌药的治疗效果呢?

根据效果来判定

生存对每一位患者都非常重要。不过,我们很难预测一个患者能够生存多长时间,因此,生存不能作为早期疗效的评价效果。有效治疗的早期常常会使肿瘤的变小,所以,通常情况下,肿瘤的消退常用于治疗效果的评估,肿瘤的消退可通过肿瘤大小或其产物的变化来评价。

1.肿瘤标记物。对很多肿瘤来说,一般很难记录或不可能记录肿瘤的变化。对于其中有些肿瘤来说,可以测定它们的标记物。这些标记物为评价肿瘤的反应提供良好的客观指标。

2.身体的变化。身体的变化也可以作为一个客观指标,尽管一般状况更多的是代表主观而不是疾病的客观状况,如体温下降、咳嗽、疼痛减轻、咳痰减轻等。

3.肿瘤的变化。实体瘤化疗后评价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完全缓解为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为肿块缩小50%以上,维持4周,稳定为肿块缩小不及50%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为1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变。实体瘤化疗后能达到CR或PR,是病变有效控制的指标。

4.评估性病变。有些客观性病变难以进行定量评定,这些病变可以被称为评估性病变。如原发于脑部的肿瘤引起的神经性病变,这些病变不可能用尺子测量。不过,用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手段,就可以评估这些病变和程度。评价神经损伤的分级系统,可以用于客观评估肿瘤的效果。

生存情况判定

癌症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寿命,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癌症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如果能使癌症患者的寿命达到与非肿瘤患者一样,患者带瘤生存,我们就可以认为患者的癌症得到了“治愈”。如果肿瘤不可能治愈,治疗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新的抗癌药不断问世,化疗药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令人遗撼的是,几乎所有抗癌药都存在较严重的副作用。但做为患者,该如何看待抗癌药的副作用呢?

第一,如果抗癌药副作用是重大的,致死性,就一定要停用。假若抗癌药真得出现了重大的副作用,就要停用。如易瑞沙极少出现间质性肺炎,假若出现了,就要停服,毕竟是致死性的肺炎。不过,这种肺炎也不是突然发生,它也是渐进性的,我们可以观察出来,通过影像来判断。

第二,抗癌药的副作用可能是起效果的反应。恰玛古大剂量服,可能开始会出现咳嗽加重,据说是一种排毒反应,也会感觉没有力,说是聚集人体能量抗癌。这些话有一些“悬”,虽然缺少科学依据,但是从效果判断,也有一些道理。毕竟,效果是硬道理。中医药,从抗癌上排毒是第一,所以,泻是起效果一种反应。

第三,抗癌药对患者的效果。假若抗癌药对患者效果非常好,即使有一些副作用都要用,也必须要用,当然,对一些抗癌副作用大,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化疗药。因此,要适度而有效。不是盲目使用,如果化疗副作用大于它的正作用时,这时候最好要考虑停用。

TIPS:哪些人是防癌普查的重点人群

防癌普查是针对某一种癌症的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检查,且这种检查必须定期重复进行,如间隔1~2年作一次普查并维持若干年,才会收到效果。因此,除了定期参加普通的体检外,还应在正规大医院坚持参加专业性的防癌普查。那么,哪些人是防癌普查的重点人群呢?

1.具有某些癌症家族史者。一些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视网膜细胞癌、乳腺癌、胃肠道癌和食管癌等,和这些癌症有血缘关系的家属更应警惕癌症。

2.乙肝携带者。乙肝携带者比一般人容易发生肝癌。应定期检查血清甲胎蛋白。

3.肥胖。肥胖者比一般人更易患大肠癌、子宫颈癌和乳腺癌。

4.嗜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时间越长,数量越大,患癌的可能性则越大。

5.长期与某些能致癌的化学物质接触者。如煤焦油、煤烟和石蜡、矿物油、石棉、砷、杀虫剂、铬、铬盐和镍等易患癌。

6.长期与放射性物质密切接触者。主要是指与X线、放射性同位素等密切接触,而且个人防护做得不够的人,患血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

三、抗癌药有哪些不良反应

现有的抗癌药物大多数选择性不强,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尤其是增殖旺盛的细胞,如骨髓、胃肠道上皮、头发根部等也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因此,抗癌药物在一般治疗剂量时,就可对机体引起不良反应。那么,轻抗癌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腹泻

化疗影响肠粘膜细胞可导致腹泻,严重时医生会使用一些止泻剂,您还可以少食多餐,避免高纤维素食物,不喝咖啡、茶、酒,当奶制品使腹泻加重时也应停用,补充含钾盐的食物,如香蕉、橙、土豆等,多喝液体,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腹泻非常严重时,应予静脉输液。

便秘

便秘可因化疗直接引起,也可能是化疗后患者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医生会视情况给予导泻剂或通便药物。为减轻便秘,您要多喝饮料,使粪便松软,多吃高纤维素食物,适量活动。

感染

许多抗癌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白细胞减少,易导致全身各部位的感染,如口腔、皮肤、肺、尿路、肠道和生殖道。化疗时医生会定期检测您的血象,并给您注射集落刺激因子,以防止白细胞下降过低。

当白细胞低于正常时,要避免同患感冒、麻疹的人,以及刚进行传染病疫苗接种的小孩接触,保持皮肤清洁、润滑、避免损伤、干裂,皮肤一旦有损伤,应立即用温水、肥皂、消毒剂清洗,有体温升高、恶寒、盗汗、腹泻、尿急尿痛等症状时,立即向医生汇报。

脱发

脱发是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身体各部位均可发生。医生会告诉您哪些药物易导致脱发。在治疗停止后毛发常可再生。

选用温和的洗发水,将头发剪短,反而会减轻脱发的影响,使用较软的梳子,洗头后,低温吹干头发。避免用卷发器定型,避免烫发,脱发发生后使用遮阳帽避免阳光照射或者使用假发套。

凝血障碍

由于抗癌药抑制骨髓,引起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皮下淤斑、出血点、血尿、黑便等情况。医生会测定您的血象,如血小板计数过低,会给您输血。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时,要谨慎用药,因许多药物干扰血小板功能,如阿斯匹灵,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避免从事激烈的对抗性运动,生活中避免皮肤、粘膜的划伤、烫伤。

乏力、贫血

化疗可抑制骨髓产生红细胞的能力,并造成组织缺氧,导致贫血;贫血会使您感到虚弱、疲劳、头晕或气急。医生在化疗期间会检测您的血球计数,过低的话会适当输血。您也可以争取足够的休息,饮食均衡,减少活动,从坐姿、卧姿站起时,动作尽量慢,可减轻头晕,要求亲友帮助您完成一些事务。

恶心、呕吐

化疗药物影响胃或大脑呕吐中枢而使人产生恶心、呕吐。医生会视反应程度给予止吐药缓解症状。您还可以改一日三餐为少食多餐制,进食后在椅子上休息,不要平躺超过2小时,避免闻强烈的气味,如厨房油烟。

不要在进餐时喝过多饮料,饮料可选用冷冻、清洁、不太甜的果汁,口含冰块、薄荷糖可减轻恶心感,如恶心在化疗中发生,下次化疗前数小时避免进食。

细嚼慢咽有利消化,避免过甜、油腻、烘烤的食物,当出现恶心感时,缓慢深呼吸,和亲友聊天、听音乐、看电视以分散注意力。

周围神经病变

可出现手足瘙痒、麻木、乏力、烧灼感,或步行不稳、持物困难、听觉丧失等情况。应注意避免抓锋利、高温物体,上下楼梯应使用手杖,穿不容易滑倒的鞋子。